城 (日本)
日本的城,是一種提供予地方領主(大名)居住的武裝建築,主要由城門、圍牆及主城組成。起始於彌生時代,全盛時期在戰國時代的關原之戰後,後來因為德川家康的「一國一城令」而式微,幕末結束後便不再有新的城興建。由於築城盛況不再及久經歲月,有些城因維修不足或受戰火波及而毀壞,能大致保存完貌的城不多,因此不少日本古城都被列為重要文化財產。「城」此漢字在中國必須擁有四座以上城門,一門曰砦(寨),二門曰堡,三門稱池,所以日本的城和中國的城在定義和用途事實上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城大約相當于中國的堡寨程度,最小型則是大院(比如小折城)的程度。定義上也與歐式城堡相同為具有武裝防禦的私人住宅。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歷史
古代
早在彌生時代已有城的出現,那時的城多為「環濠集落」,即在群居的地方挖出空塚溝再以藥研堀所包圍,隨著年代變遷及政治因素,這種城漸漸式微。
在飛鳥時代後期(664年),天智天皇築起水城,這種城多數在九州北部可見。後來百濟滅亡,很多遺民流亡到日本,引入新的築城技術,築起朝鮮式山城。
中世
由於武士的居住地需要更強的保護,城在各方面有很大的改變。但武士的經濟能力遠不及近世的大名,城的規模比較小,城兵人數小,而且大多都是築起山城,便於逃亡。
參見
- 日本100名城
- 天守
- 本丸
- 大手門
- 城下町
參考來源
三浦正幸(詹慕如 譯). . 城邦文化出版. 2008年2月. ISBN 978-986-6662-04-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