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智利大地震

1960年智利大地震,又稱為瓦爾迪維亞大地震西班牙語:),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地震矩規模为9.4-9.6,是人類史上觀測記錄到規模最大的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下午(19:11GMT, 当地时间15:11),持續時間大約為10分鐘。震央位於智利聖地牙哥以南約700公里。由地震而引發的海嘯襲擊到了智利的海岸線,紀錄的浪高高度為25米。海嘯也波及到遙遠的美國夏威夷日本台灣[4]菲律賓澳洲東南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在距離震央大約1萬公里的地方記錄到的海嘯高度是10.7米。由此次地震所造成的具體罹難人數以及經濟損失因為範圍之廣而無法精確得知。對於該次地震和巨大海嘯導致的罹難人数的估計各不相同。根據從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罹難人數5,700人[2],另一來源罹難人數6,000人[3]。不同來源估計經濟損失在4億到8億美元[2]。(或加上通貨膨脹,為今日的32億到64億美元。)

1960年智利大地震
1960年智利大地震在智利的位置
聖地牙哥
聖地牙哥
蝶夢谷
蝶夢谷
1960年智利大地震
日期1960年5月22日
發生時間3:11 pm
持續時間5分鐘40秒(340秒)
MW9.5[1] ML8.9
震源深度33公里
瓦爾迪維亞
類型大型逆衝區地震
影響地區瓦爾迪維亞
最大12級(毀滅)
海嘯25公尺
山體滑坡
傷亡2,231人、3,000人、5,700人[2]、6,000人罹難[3]

地震背景

智利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这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繁地区。因为纳斯卡板块、南美板块和奇洛埃板块之间碰撞所导致的。同时,纳斯卡板块在后两者之间俯冲。这些地质特征使智利被列为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国家[5]。至今为止,已经记录了100多次7级地震和12次大海啸[6][7]

尽管智利地震频发,但目前的研究表明,类似于1549年的地震,被称为“巨震”,其发生周期约为三百年,并改变了地球的结构[8]

太平洋地震带的位置,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地带。
纳斯卡板块和南美板块之间的俯冲。
大洋板块在大陆板块下方俯冲的示意图。

智利大地震

巨大海啸影响范围圖
从1906年到2005年的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图,图中显示大约四分之一的能量集中在智利大地震中释放
瓦爾迪維亞在1960年5月22日的地震之后的一条大街
圖片中Cordón Caulle火山於主震之後數天爆發

5月21日當地時間早上6點02分,阿劳科省在主震前发生了8.1级地震。这场地震讓整個智利南部的通讯中断,因此當時的总统豪尔赫·亚历山德里·罗德里格斯不得不取消伊基克戰役纪念日的传统庆祝活动,来监督紧急援助行动。政府才刚要开始组织对遭受到地震影响地区的援助時,第二次地震就在隔天(5月22日)當地時間下午14點55分發生在瓦爾迪維亞

第二场地震涉及到整个智利超过400,000平方公里的面積,沿岸村庄如托爾坦就因此消失。接下来的研究声称,5月21日至6月6日间,在长达1,350公里的南北海岸线中,这場地震共有37个震中[9]瓦爾迪維亞的主港口科拉爾於开始退潮前海平面涨了4公尺。當地時間下午16點20分,一場浪高高度為8公尺的巨大海嘯撲向了智利海岸,受影响地区主要为康賽普西翁和奇洛埃島。在10分钟之后,另一場记錄到浪高高度為10公尺的巨大海嘯再次袭来。

不光是巨大海嘯,這場地震也引發了十分罕見的地裂,有數個地方地表產生新斷層並且錯位,有數量不明的罹難者都被認為是在地裂發生的時候,墜入裂縫中失蹤。

有数百人在巨大海啸发生後当場罹難,一条名为“卡内羅梅樂號”起航于瓦尔迪维亚河河口的船,在浪前之后推入1.5公里之后就沉入河下。

台灣損害情況

位於臺灣北部基隆於24日上午7點就觀測到潮汐高出海平面為1.9公尺,根據推算智利海嘯在台灣時間於24日上午11時之後就很有可能會抵達基隆港,不過基隆港務署在上午10點之後就接到美軍通知了海嘯在1個小時之後會抵達,這個消息已經傳給全市。港務局以及警察局分別採取預防措施,有不少的居民紛紛往高處走避;直到最後報告,在基隆市區內田寮港運河的尚智橋,因為遭到海潮上漲的影響,全部都被沖失,以及自由、祟仁2座橋也被沖壞。

国际援助

联邦德国提供了1000万马克的财政援助,其中一半给智利政府,另一半给德裔智利人相关的俱乐部及文化组织,并应智利政府的要求派出了专家团队前往灾区[10]

除此之外,阿根廷、瑞典以及美国均提供了援助[11]

之前的地震

在1575年12月16日,在智利瓦爾迪維亞當地同樣也發生過類似的地震並且也造成了嚴重山崩[12]

參見

  • 1575年瓦爾迪維亞大地震
  • 2010年智利大地震

參考資料

  1. Satake, Kenji; Atwater, Brian F. .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2007-05, 35 (1): 349–374 [2021-03-06]. ISSN 0084-6597. doi:10.1146/annurev.earth.35.031306.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英语).
  2. .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7-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7).
  3. . Centre for Research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 (CRED). [2007-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1).
  4. 臺灣歷史海嘯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 [2024年5月23日]
  5. Espinoza, Cristina. . www.latercera.com. 2015年4月25日 [2019年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0月19日) (西班牙语).
  6. Lazcano, Patricio. . www.latercera.com. 2016-12-27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西班牙语).
  7. Muñoz David, Claudia. [智利南部在过去5500年里受到了17次海啸的影响]. Diario Austral. 2017-04-30.
  8. Conicyt. . [2010-04-13].
  9. . La Tercera.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1) (西班牙语).
  10. Bundesarchiv: Protokoll der 109. Kabinettssitzung am 10. Juni 1960, TOP 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und Protokoll der 110. Kabinettssitzung am 15. Juni 1960, TOP 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1. Time: Chile: Asking for Cal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 Juli 1960)
  12. . Editorial Francisco de Aguirre. 1971 [2008-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