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蒙古革命

1990年蒙古革命蒙古語)是1990年1月12日发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的政治事件。

1990年蒙古革命
东欧剧变的一部分
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國家宮前的绝食者
日期1989年12月10日—1990年3月9日
(2个月3周又6天)
地點
結果蒙古改行多黨制
  • 1990年6月举行多党选举
  • 苏联对蒙影响消退
  • 1992年2月12日通过《蒙古国宪法》,蒙古人民共和国时期结束
衝突方
抗议者
領導人物
  • 姜巴·巴特蒙赫
  • 杜马·索德诺姆
  • 桑加苏伦·卓力格
  • 额尔登·巴特乌勒
  • 達瓦道爾吉·岡包勒德
  • 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
  • 巴特额尔登·巴特巴亚尔
蒙古历史
蒙古历史
蒙古高原历史系列条目
匈奴 东胡
南匈奴 北匈奴 鲜卑
鲜卑 丁零
柔然 高車
突厥汗国 鐵勒
東突厥
薛延陀
唐朝(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鹘汗国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辽朝 克烈 乃蛮
蒙兀
蒙古帝国(諸汗國
元朝(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北元与後蒙古帝國時期
韃靼(東蒙古) 瓦剌(西蒙古)
喀爾喀 (四衛拉特)
清朝(清代蒙古·准噶尔汗国
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内札萨克·外札萨克
中華民国境内盟旗
(塞北四省)
博克多蒙古国
外蒙古(地方)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国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国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泛蒙古主義

简介

这场革命始於要求蒙古人民共和國政府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的絕食抗議,最終導致蒙古的民主化與憲法的重新制定。這場革命由在乌兰巴托蘇赫巴托爾廣場抗議的青年領銜,結局為威權政體以不流血的方式瓦解。

1992年2月12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改国名为蒙古国,并更改国旗、国徽,实行多党制,从专政制度转变成宪政民主體制。這場革命的主要領導者包括委員桑加苏伦·卓力格、乌兰巴托前市長额尔登·巴特乌勒、巴特额尔登·巴特巴亚尔與前任蒙古總統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

這場革命終結了蒙古70年來的社會主義政權。革命後多黨制開始實行,但蒙古人民革命黨仍維持統治直到1996年於選舉落敗,雖然如此,這場革命仍為蒙古民主改革與走向市場經濟的開端,其受到蘇聯的改革與東歐劇變的啟發與影響。

背景

1980年代末,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垮台,苏联放弃对东欧的控制。1989年,苏联开始从蒙古撤军[1]

过程

1989年12月10日,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出现了半个多世纪来第一次非官方组织的群众示威游行,乌兰巴托四处都能见到批评国家政策、呼吁民主改革的传单,全国各地爆发群众示威。[2]

1989年12月卓力格领导成立蒙古第一个反对党——蒙古民主联盟。[1]

1990年1月12日,游行示威者无视游行集会的禁令,要求政治和经济改革[1]。2月18日,民主联盟宣布成立蒙古民主党,其指导纲领是“自由主義”。[1]

1990年3月,广场上发动静坐绝食,要求当时执政的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辞职[2]。5月,蒙古修订宪法,删除一党专政条文,正式开放党禁[1]。 6月,人民革命党依法重新登记注册[1]。7月蒙古人民革命党在蒙古历史上首次自由选举中获胜。

1990年9月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兼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统彭薩勒瑪·奧其爾巴特当选为首任蒙古國总统

1992年1月13日,蒙古通过了第四部宪法(蒙古国宪法),同年2月12日生效。宪法规定,其崇高目标是在本国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民民主社会[3]

参考文献

  1. 社会主义蒙古的转身:老大哥送来的政治转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凤凰网.
  2. 1950年代蒙古曾叫苏联父亲 称中国为母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凤凰网.
  3. . 四川人大. 2009-06-26 [2013-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