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N

ESPN(英文:,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一般簡稱)是一間24小時專門播放體育節目的美國有線電視聯播網。最初也播放娛樂節目,後來全力發展體育節目。該企業由斯科特·拉斯穆森與其父比尔·拉斯穆森創立,並於1979年9月7日開播,當時的主席兼執行長是切特·西蒙斯。現任主席為George Bodenheimer(1998年11月19日至現在)。畢業於丹尼森大學,亦從2003年3月3日起兼任ABC体育的主席。其著名節目世界體育中心從首播至2002年8月25日止共播出25,000集。主要播送的節目都在康乃狄克州布里斯托攝影棚作業,辦公室設在夏洛特舊金山洛杉磯(2009年啟用)。及國際在美國9000萬家庭和全球147個國家可以收看。的公司名稱由1985年2月開始由“娱乐与体育节目网”縮短為“”,亞洲版在2013年1月28日改名為FOX體育台(中國大陸地區除外)。

ESPN
国家/地区 美国
黃柏熙
華特迪士尼(80%)
赫斯特集團(20%)
1979年9月7日
口号世界体育领导者
播出地区美國亞洲
总部地点美国 美國康乃狄克州布里斯托
美国 美國加州三藩市
旧称娱乐与体育节目网
网站频道官方网站

和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ABC同屬迪士尼公司所有,因此的體育轉播也冠以ESPN on ABC的名稱播出。

歷史

ESPN啟播時的定位是以播放標准電視新聞和體育資訊為主。由於最初營運規模細小,所以只能經常播放非正統的體育節目,如世界最強壯男士選舉,和美國不知名的國際體育盛事,如澳式足球賽事和短暫的美國美式足球聯盟(USFL),去吸引賽事。在1987年,ESPN得到了在星期日晚上播放NFL的合約,這份合約是ESPN發展史中由小型電視網絡到大型電視帝國的轉捩點,一個創作狂熱體育文化的基本條件。ESPN在2006年開始改在星期一晚上播放NFL賽事。

ESPN最初由格蒂石油公司(由德士購得)和纳比斯科所擁有。在1984年,整個ESPN網絡和經營權由ABC(美國廣播公司,後在1996年成為華特迪士尼的一部分)(80%)和Heasst公司(20%)所擁有。

在2004年,ESPN在康涅狄格布里斯托成立高清電視中心。大部份電視節目,包括世界體育中心(SportsCenter),今日棒球,NFL直播,校園賽事日等和其他ESPN播放的賽事都開始以高清標准放送。ESPN以高清標准播放的首个節目是2003年3月開始的周日晚閒棒球(Sunday Night Baseball),一次以德州遊騎兵和洛杉磯天使為主題的節目。第一次由數碼中心放出的節目則是在美國東岸時間2004年6月7日晚上11時由琳达·科恩和Race Davis主持的世界體育中心。

音樂方面

ESPN在音樂方面曾經有几年有自己的概念,可是早期只使用原創音樂。其旗艦節目體育中心的最初音樂概念為「Pulstar」,一種听起來活躍的電子音樂,这在Vangelis于1976年出版的的專輯《Albedo 0.39》中可以找到。當有棒球英式足球美式足球等動畫出現時就會播放和從中心向電視螢幕周邊擴展。

流行文化方面

ESPN自成立之初就已成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份。它的名稱現在已在電視和電影經過媒體廣泛使用,很多有體育項目的電視都采用ESPN的報導或節目。很多不常看體育節目的人也認識ESPN。這可能與諷刺不同ESPN營運頻道的數目有關,以下有些例子:

  • 在電影鐵男躲避球中,播放躲避球錦標賽的是ESPN8("The Ocho"):「如果它还是一项体育运动,我们已经找到了!」(事實上並沒有ESPN 8")。2017年8月8日當天,ESPNU為了致敬該場景,改名為ESPN8一天,並且轉播另類的運動比賽。此後每年的8月都有類似的活動(2018年起改由ESPN2改名)。
  • 在電視"主持人:传说中的罗恩·勃艮第"的DVD特別版中,有一個諷刺的部份,包含對虛构人物新聞報導員"罗恩·勃艮第(由Will Ferrell所演)的訪問"關於1979年在ESPN的工作。

ESPN的商業投資

ESPN的商業投資包括ESPN.com(1995開始營運至今)、ESPN杂志(1998開始營運至今)、ESPN体育杂志(2005開始營運至今)、ESPN书籍(營運至今)、ESPN的区(1998開始營運至今)、ESPN的奖项(1993開始營運至今)、移动ESPN(2006開始營運至今)、ESPN整合(2006開始營運至今)。

ESPN網絡(美國)

ESPN在美國營運了一系列的頻道,包括:

電視

  • ESPN,1979開始營運至今,24小時體育頻道,每年播出超過5100小時直播或原創電視節目,2001年啟用高畫質版本——ESPN HD
  • ESPN2,1993開始營運至今,為美國除ESPN外第二大24小時體育頻道,作為ESPN的分流頻道,99%可收看ESPN的家庭選擇同時選擇收看ESPN2的節目,每年播出超過5000小時直播或原創電視節目,2005年啟用高畫質版本——ESPN2 HD
  • ESPNEWS,1996開始營運至今,24小時體育新聞頻道,通過屏幕下方滾動字幕方式更新各賽事的實時比分情況,擁有眾多節目對重大體育賽事進行深度報道及評析,2008年啟用高畫質版本;
  • ESPN Classic,1997開始營運至今,24小時體育頻道,旨在播出歷史上的精彩體育賽事;
  • ESPNU,2005年3月開始營運至今,營運首年直播出超過400場體育賽事,同時播出相關新聞及深度報道節目,為大學賽事的專屬頻道,2008年啟用高畫質版本;
  • ESPN Deportes,2004開始營運至今,ESPN的西班牙語版本頻道,2011年啟用高畫質版本;
  • ESPN Plus,又稱ESPN Regional Television,ESPN於地方的賽事電視網;
    • Longhorn Network,2011年開始營運,與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合作的體育頻道;
    • SEC Network,2014年開始營運,前身是2009年SEC Network2013年更名SEC TV,起先只提供當地各電視台聯播,2014年起獨立出一個新頻道並改回原名,為NCAA東南聯盟的專屬頻道;
  • ESPN PPV,1999年以ESPN Extra的名義開始營運,2001年改為現名;於各大隨選視訊系統提供Pay per view的服務;
  • ESPN on ABC,ESPN於同母公司的美國廣播公司(ABC)電視網製作轉播的體育賽事及節目品牌。

廣播電台

  • ESPN广播,1992開始營運至今;
  • ESPN Deportes Radio,2005開始營運至今;ESPN的西班牙語版本電台。

網路

  • WatchESPN,2010年以ESPN Networks的名義開始營運,2011年改為現名;ESPN於網路上的播放平台;
    • ESPN3,2005年開始營運,起初以ESPN360.com的名義開始營運網路影音,後併入2010年成立的ESPN Networks,成為其專有的網路頻道,部分時段與其他姊妹頻道聯播。
  • ESPN+,2018年開始營運,於各OTT平台的ESPN app提供針對ESPN+的獨家內容,如賽事、原創節目等。ESPN+在美國以外地區由Disney+(全球)或Star+(拉丁美洲)代替播出旗下內容。

ESPN在亞洲

ESPN亞洲截圖(标语:世界體育領導者)

亞洲地區,在1990年代以前,ESPN即已陸續與各國頻道有零星的授權合作關係;1992年4月起亞洲台開播。[1]日本韓國外由ESPN STAR Sports經營ESPN及衛視體育台,ESPN 卫视体育台為星空傳媒有限公司和ESPN各占一半成立的公司,香港台灣東南亞等地區的觀眾均可以收看ESPN及衛視體育台。ESPN卫视体育台專注於足球籃球高爾夫球網球一級方程式賽車、TNA美式摔角和板球等各項較受亞洲觀眾歡迎的體育節目。ESPN HD在台灣的中華電信MOD有上架播出。

在香港播出時,同樣被廣東內的廣州有線及廣東有線盜取並直接播放,到00年代开始,原有頻道陆续被兩線的體育頻道(即广东体育频道、广州竞赛频道)取代。

在中国大陆地区,1990年代后期至2000年代初期,部分地方有线电视台(以及有线电视台网分离后的部分地方台)会在其自办频道中转播ESPN卫视体育台的华语解说赛事(如英超欧冠NBA等),后来随着ESPN失去一系列体育赛事在中国大陆的版权,各地方台对ESPN赛事的转播方告一段落,ESPN的众多中文解说员及评论员(如詹俊、苏东、童可欣、李元魁、陈熙荣等)也纷纷回流中国大陆。ESPN还曾在2009年还与青海卫视合作打造“壹体育”品牌全天直播ESPN赛事,半年后被广电总局叫停封杀。目前在中國大陸地區,原ESPN中国频道已更名为卫视体育2台,可以在三星級以上賓館以及部分外國人居住區播出,实际上播出的是FOX体育台的节目,只是由于法律限制而依然维持原来的名称。

隨著ESPN把持有的ESPN STAR Sports所有股份售予新聞集團,ESPN正式退出亞洲,其在亞洲的ESPN頻道也已經陸續更名。

2016年,ESPN與索尼影視娛樂於印度合資設立新的體育頻道Sony ESPN,服務範圍為印度及南亞地區。已於2020年3月30日停播。

2017年,ESPN和菲律賓的TV5合作,並使TV5旗下的運動節目部門Sports5改名為ESPN 5。2020年3月8日結束合作並改名One Sports。

相关条目

註釋

  1. 高堂堯. . 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北). 2007 (中文(臺灣)).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Vogan, Travis.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15. ISBN 978-0-252-03976-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