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illa Thunderbird

Mozilla Thunderbird,非正式中文名稱為雷鳥,是由Mozilla基金會研發的一款自由及開放源碼[10]跨平台電郵客戶端、新聞閱讀器、聚合器以及即時通訊軟件

Mozilla Thunderbird
macOS上執行Mozilla Thunderbird 115
macOS上執行Mozilla Thunderbird 115
原作者
  • Mozilla公司(2003-2007)
  • Mozilla Messaging(2007-2011)
  • Mozilla基金會(2011-2020)
開發者MZLA技术公司(MZL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首次发布2003年7月28日2003-07-28
当前版本
  • 127.0beta (2024年5月15日;测试版本)[1]
  • 115.11.1 (2024年5月29日;穩定版本)[2]
源代码库
编程语言C語言, C++, JavaScript,[3] CSS,[4][5] XUL, XBL
操作系统Windows 7及更高版本;OS X 10.9及更高版本;Linux[6][7]
语言59[8]种语言
类型電郵客戶端、新聞閱讀器及聚合器
许可协议MPL 2.0[9]
网站

2004年12月7日,Mozilla發佈了Mozilla Thunderbird的1.0版本,並於首三日即獲得超過五十萬次下載,而十日內已有一百萬次下載[11][12]

2012年7月6日,Mozilla宣佈由於此前為增加Thunderbird功能的努力大多沒有成果,故將降低其開發的優先性。新的開發模式將轉為「延長支援版本」,只提供安全性及穩定性更新,而新功能的開發則交予社群負責[13][14]

2015年12月1日,Mozilla執行董事長米切爾·貝克發表一份公司內部通告,指出Thunderbird的開發須從Firefox的開發中分拆開。他指Thunderbird的開發者花費不少功夫於適應Mozilla的技術,而Firefox的研發亦因須支援Thunderbird而受阻。另外他亦認為Thunderbird將難以擁有如Firefox一般的影響力[15][16]。如此同時,Mozilla基金會宣佈為Thunderbird提供暫時性的法律及資金援助[17]

功能

Thunderbird可用作電郵、新聞組、聚合器或聊天(XMPPIRCTwitter)客戶端。其預設安裝的Lightning擴展則入了個人資訊管理功能。用戶若有需要亦可自行安裝其他附加元件

訊息管理

Thunderbird可管理多款電郵、新聞組及聚合器賬戶,並容許同一賬戶內使用不同身份。功能包括快速搜尋、虛擬文件夾、進階訊息過濾等。Linux系統上則額外支援movemail賬戶。Thunderbird對各操作系统的不同提示方式皆有基本支援,而若要較高級或複雜的提示方式則需安裝其他附加元件[18]

垃圾郵件過濾

Thunderbird內置一款貝葉斯垃圾郵件過濾器,亦可使用建於通訊錄的白名單,也可以利用SpamAssassin等伺服器方過濾器[19]

附加元件及主題

附加元件可透過安裝XPInstall模組以增加其他功能。這些附加元件可以從Mozilla官方的附加元件網站上下載並自動更新。

Thunderbird支援不同面板以改變其外觀和樣式。面板中包含CSS與圖片,並同樣可從上述的網站中下載[20]

支援標準

Thunderbird跟隨下列的業界標準:

  • 電子郵件
    • POP容許用戶將電子郵件由伺服器移至本地文件夾。
    • IMAP容許用戶作電子郵件相關的操作,而Thunderbird亦自行加入一些IMAP的擴展標準[21]
    • LDAP地址自動完成。
    • S/MIME用作電子郵件的加密和簽名。
  • 聚合器

檔案格式

Thunderbird支援下列的電子郵箱標準:

  • mbox - Unix的電子郵箱格式,一個檔案收藏全部郵件
  • maildir - 每封郵件由各自的檔案中儲存

Thunderbird使用MorkMozStorage作為其內部數據庫的儲存格式。Mork原安排於Thunderbird 3.0中由MozStorage完全取代[22],但及後依然有使用。

大型檔案連結

自第38版起,Thunderbird支援將較大的附件轉為連結而非直接附加寄出,以避免郵件因附有大檔案而遭拒絕接收。

輸入HTML元素

用戶可利用「插入」選單中的選項加入HTML元素,如刪除線、斜體等。

跨平台支援

Thunderbird是一款跨平台的軟件,官方提供對下列作業系統的支援:[23][24]

同時亦有下列非官方移植版本:

源代碼皆全部已釋出,並可自由下載及編譯至不同的系統結構及作業系統。

國際化與本地化

Thunderbird已翻譯至59種語言[8],惟並未支援完全電子郵件地址國際化,只可於電子郵件地址的本地部分,即「@」之前可以使用UTF-8字符[29]

安全性

Thunderbird提供企業級安全性功能,例如IMAPSMTP伺服器可使用TLS/SSL連接。其亦原生支援使用S/MIME作簽署或加密用。

用戶可透過關閉某些功能以提升安全,如禁止載入遠端圖像及禁用JavaScript;另外亦可透過附加元件來加入額外的安全性功能,例如Enigmail可以利用PGP簽署、加密或解密郵件。

法國軍隊使用Thunderbird之時亦為其安全性作出貢獻,以使其達至NATO通訊的要求[30]

歷史

Mozilla Thunderbird标识的演变历史

電子郵件的收發原屬於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中的一項功能,後來則如Phoenix般作獨立的實驗性分支,卻未能如前者般成功。直至電子郵件客戶端的需求因Firefox出現而上升時,再加上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宣布於1.5版本後將分拆為各種不同獨立的軟件,Minotaur才重新開始開發,改名為Thunderbird並將其轉移至Firefox研發的軟件開發工具之上。其後,於2004年12月23日,Thunderbird以Lightning擴展的方式提供日曆相關的功能。於2017年12月推出的Beta版本中,Thunderbird開始按Firefox Quantum的方式加入了「Photon」用戶介面,容許載入Microsoft Outlook的資料以及停用基於XUL的舊式附加元組,轉為使用WebExtensions[31][32]

Thunderbird一直並未有Firefox的知名度及影響力,使得Mozilla並不注重前者的開發,並開始將其脫離出Mozilla體系。2007年7月26日,Mozilla基金會宣布因Mozilla公司將專注於Firefox的開發,故Thunderbird將會由另一獨立組織繼續開發[33]。2008年2月19日,設立子公司Mozilla Messaging專注負責電郵及相關通訊軟件的開發,其首項工作為完成即將推出的Thunderbird 3。Thunderbird 3的Alpha版本命名為「Shredder」。2011年4月4日,Thunderbird隨着Mozilla Messaging合併至Mozilla基金會旗下的Mozilla Labs[34]。2012年7月6日,Thunderbird董事總經理Jb Piacentino的一份機密通告遭洩漏至TechCrunch[35],當中提及Mozilla將會把開發員調離此項目並將開發新功能的責任轉移至由社羣負責。通告最終於7月9日公開,而米切爾·貝克則撰寫一篇文章指出Mozilla決定將Thunderbird轉移至新的開發及管理模式[13][14]。2014年11月25日,新管理團體Thunderbird Council宣布活躍的貢獻者於多倫多的Mozilla辦公室討論了Thunderbird的未來。他們認為Thunderbird需要更多全職員工支援才可推出穩定、可靠,而亦能加入社羣要求的新功能的產品[36]。2015年12月1日,米切爾·貝克於公司內部通告中提議Thunderbird從Firefox的架構中分拆開來[15]。他指Thunderbird沒有Firefox的「行業性影響」,更是拖慢了後者研發的進度[37]。Mozilla雖希望繼續參與Thunderbird項目,但認為需要於開發上獲得更多支援[38]。2017年5月9日,Philipp Kewisch宣布Mozilla基金會將繼續為Thunderbird提供資金及法律支援,但同時亦會將其移離Mozilla公司的架構之中,不再參與項目的日常操作[39]

另外,Thunderbird亦有作為其他軟件的起始技術平台,2006年10月11日,Qualcomm與Mozilla基金會宣布Eudora的未來版本將使用Thunderbird的技術平台[40],稱作Eudora OSE,即Eudora的開放原代碼版。2006年後期,Debian因版權問題將Thunderbird重新包裝為Icedove[10][41]。2007年9月17日Mozilla基金會宣布將資助ActiveState基於Thunderbird研發互聯網溝通工具[42]

推出版本

Thunderbird如Firefox般使用三段式開發版,分别为Release、Beta及Nightly。发行时间和排版引擎Gecko的版本也與Firefox相同,例如同时于2011年9月27日发布的Firefox 7和Thunderbird 7皆使用Gecko 7.0。

參考資料

  1. . 2024年5月15日 [2024年5月16日] (英語).
  2. . 2024年5月29日 [2024年5月30日] (英語).
  3. . Rietta. [200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4).
  4. . David Walsh. [200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8).
  5. . userstyles.org. [200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3).
  6. . mozilla.org. Mozilla Messaging. [March 24,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4).
  7. . mozilla.org. Mozilla Messaging. [2017-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4).
  8. . mozilla.org.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7).
  9. , mozilla.org, [2012-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1)
  10. . LWN.net. [201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11. . Asa Dotzler's Blog. 2004-12-10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1).
  12. . Asa Dotzler's Blog. 2004-12-18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8).
  13. . Mitchell's Blog. 2012-07-06 [201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14. . MozillaWiki. [2015-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15. Baker, Mitchell. . Google Groups, Mozilla Governance.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1).
  16. Lunden, Ingrid. . TechCrunch. [2015-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17. Kent, James. . The Mozilla Thunderbird Blog.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18. . addons.mozilla.org. [2017-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6).
  19. . Forums.mozillazine.org. [2009-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0).
  20. . mozilla.org. [201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4).
  21. . mozilla.org. [201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22. . Wiki.mozilla.org. 2009-08-10 [2009-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23. . Mozilla.org.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24. . Mozillamessaging.com.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8).
  25. . FreshPorts. [201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26. . OpenBSD ports. [2015-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8).
  27. . Os2news.warpstock.org. 2013-01-08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28. . Mozilla.org.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29. . 2013-01-08 [2018-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30. Marcel Michelson. . Reuters. 2009-12-10 [2011-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7).
  31. Ghoshal, Abhimanyu. . The Next Web. 2017-12-20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32. . The Mozilla Thunderbird Blog.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3).
  33. Claburn, Thomas. . Internet section (InformationWeek). 2007-07-27 [2007-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9).
  34. Paul, Ryan. . Ars Technica. 2011-04-05 [201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2).
  35. Sarah Perez. . TechCrunch. 2012-07-06 [201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36. . The Mozilla Thunderbird Blog. 2014-11-25 [2015-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3).
  37. . TechCrunch. 2015-12-01 [2015-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38. . blog.lizardwrangler.com. [2016-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39. Kewisch, Philipp. . The Mozilla Thunderbird Blog. Mozilla. [201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3).
  40. . Eudora.com. 2006-10-11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1).
  41. . Debian. [201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0).
  42. . Mozilla.com. 2007-09-17 [2009-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6).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