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
正體
/
繁體
-{
(
)
}-
簡體
-{
(
)
}-
發音
官話
(
拼音
)
:
Qīqī Shìbiàn
(
注音
)
:
ㄑㄧ ㄑㄧ ㄕˋ ㄅㄧㄢˋ
粵語
(
粵拼
)
:
cat
1
cat
1
si
6
bin
3
官話
(
現代標準漢語
)
+
拼音
:
注音
:
ㄑㄧ ㄑㄧ ㄕˋ ㄅㄧㄢˋ
通用拼音
:
Cici Shìhbiàn
威妥瑪拼音
:
Chʻi
1
-chʻi
1
Shih
4
-pien
4
耶魯官話拼音
:
Chī-chī Shr̀-byàn
國語羅馬字
:
Chichi Shyhbiann
西里爾字母轉寫
:
Цици Шибянь
(Cici Šibjanʹ)
漢語國際音標
(幫助)
:
/t͡ɕʰi⁵⁵ t͡ɕʰi⁵⁵ ʂʐ̩⁵¹⁻⁵³ pi̯ɛn⁵¹/
粵語
(
標準粵語
,
廣州
–
香港話
)
+
粵拼
:
cat
1
cat
1
si
6
bin
3
耶魯粵拼
:
ch
ā
t ch
ā
t sih bin
廣州話拼音
:
tsat
7
tsat
7
si
6
bin
3
廣東拼音
:
ced
1
ced
1
xi
6
bin
3
國際音標
(
幫助
)
:
/t͡sʰɐt̚⁵ t͡sʰɐt̚⁵ siː²² piːn³³/
專有名詞
公元1937年7月7日發生在
中華民國
河北省
宛平縣蘆溝橋的
侵華
日軍
有預謀的一宗
軍事
衝突
,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
近義詞
/
(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tionary
.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