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这篇文章的共同创作者是 Tala Johartchi, PsyD. Tala Johartchi博士是美国加州大洛杉矶地区的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她精通循证实践、治疗和行为框架方面,并接受过这些方面的高级培训,擅长帮助个人、伴侣和家庭治疗物质滥用、恋爱成瘾和共依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经常同时发生的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关系或依恋障碍。Johartchi博士在阿格西大学的旧金山分校获得了美国专业心理学学院的临床心理学文科硕士以及心理学博士学位(PsyD)。
本文引用了11条参考,详情参见页面底部。
这篇文章已经被读过87,888次。
无论你如何用笑容去掩饰,嫉妒心理都不会自行消退。如果失去控制,这种心理会演变为一种嫉恨,甚至使人产生沮丧情绪。所以,在嫉妒心理消磨你的意志之前,你能做些什么呢?不跟他人比较,学会感恩(感恩你所拥有的东西),转变自己的观点——在失去控制之前,将嫉妒心理扼杀在摇篮里吧。
步骤
方法 1
方法 1 的 5:
弄清什么是嫉妒
-
了解嫉妒和吃醋之间的区别。嫉妒和吃醋不是一回事,但它们常常被混为一谈。所以一定要了解嫉妒和吃醋之间的区别,确定自己出现的是哪种情绪。吃醋是对可能失去原本所拥有事物的一种反应,而嫉妒是对你认为自己所缺乏事物的反应。[1]
- 例如,吃醋是你看到女友和别的男人调情时的感受。而当看到朋友开着一辆崭新的跑车,你心中就可能会感到嫉妒。
-
想想嫉妒心理会对你造成怎样的伤害。嫉妒心理会给你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你的友情可能会消失,因为你整日因嫉妒而闷闷不乐,这会极大地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你可能会在Facebook上看到你的前任和他的未婚夫,从而产生一种失落的情绪。在看到同学的博客的时候,你会嫉恨他们的艺术才能。以上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嫉妒心理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嫉妒心理还会造成以下这些负面影响:[2]
- 占用你的时间
- 侵蚀你的思想
- 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 扭曲你的性格
- 产生消极的价值观
-
确定自己嫉妒的原因。在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之前,你得弄清楚自己的嫉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你对朋友的新跑车感到嫉妒,请花些时间弄清自己嫉妒的原因。问自己一些问题,找出嫉妒的原因,然后再加以处理。[3]
- 例如,你之所以嫉妒,是因为自己也想要一辆那样的跑车?还是你嫉妒他有能力负担如此昂贵的东西?
-
写下你的感受。日记是表达自己感受和应对负面情绪的好方法。记录有关嫉妒的信息可能会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并着手处理嫉妒。首先写下你嫉妒的原因。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嫉妒的来源。尝试确定你为什么会嫉妒对方。[4]
- 例如,你可以写下朋友开着新跑车时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觉如何。你当时是什么心情?当对方在面前停下来时,你是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你实际上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他开车离开后你是什么感觉?你对此有什么想法?你想要怎样的感觉?
-
考虑和朋友聊一聊自己的嫉妒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告诉能为你提供帮助的朋友或家人,可能会让你感觉更好一些,并有助于你表达自己的情绪。选择和你的嫉妒对象没有密切关系的人。另外,确保选择可以帮助你并愿意和你谈心的人。选择对你的感受完全不在意或者带来不了帮助的人会让你的感觉更糟糕。
-
如果你无法独自摆脱嫉妒的折磨,可以考虑寻求治疗师的帮助。对于某些人而言,嫉妒会干扰到日常生活和快乐。没有别人的帮助,你可能很难理解自己的嫉妒,并且没法找到应对这种感觉的最佳方法。持证的精神健康专业人员可以帮助你了解这些感觉,同时帮助你解决问题。广告
方法 2
方法 2 的 5:
将嫉妒心转化为动力
-
停止用苛刻的标准评判自己。嫉妒他人往往是因为你在用不正确的方式审视自己。你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所以你往往会嫉妒别人的事业、伙伴、财富或者天赋。尽量不要用苛刻的标准来评判自己,这样你也不会刻意地跟他人进行比较。[5]
- 例如,当你还是菜鸟的时候,你可能会嫉妒你朋友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对自己更有耐心一点——如果一直努力工作,你也可以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
- 嫉妒心理源于用大众化的标准来评判——认为“这个”比“那个”更好,然后决心去获取你没有的东西。尽量放宽心态,不要过分追求好的东西。
-
对你羡慕的人和自己宽容一点。宽容是摆脱嫉妒的重要方法,因为对别人的成功感到愤怒只会让你更沮丧。[6] 一种可能有助于你应对嫉妒的做法是向你嫉妒的人(当然不是当着他们的面)和自己都表现出宽容。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花点时间来表达对自己的宽容。
- 请记住,不要原谅别人的不当行为。你要从对方的角度来审视他们的处境。考虑他们的观点,你就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对方的骄傲和成就。
- 例如,你可以说:“我为王强在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我也原谅自己在成功道路上落后于他。”
-
把嫉妒转变成欣赏。为了克服嫉妒心理,重要的是要欣赏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以及羡慕对象所拥有的一切。[7] 开始改变观点并克服嫉妒的一种方法是寻找一种欣赏他人成功或财富的方法。为那些让人羡慕的人生赢家感到由衷的高兴。例如,试着为开上跑车的朋友感到高兴,并将你的嫉妒变成欣赏。
- 这样有助于你大声表达自己的赞叹。例如,你可以对朋友说:“恭喜开上新车!我为你和你的所有成功感到非常高兴。”
-
把嫉妒变成具体的目标。一旦确定了引起嫉妒的原因,你就可以将它转变为积极的目标,从而以建设性的方式来加以处理。将嫉妒心转变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有助于你走出负面情绪,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 例如,如果你羡慕朋友的新跑车,希望自己也能实现财务自由,那么就可以把赚钱和/或省更多钱设定为目标。
- 将较大的目标分解为可以衡量的小目标。 例如,如果你的目标是赚到或节约更多的钱。那么较小的目标之一可能是寻找薪水更高的工作,或者在当前工作中寻求晋升的机会。另一个小目标可以是每周存上20美元。
广告
方法 3
方法 3 的 5:
避免攀比
-
用自己的标准定义成功。你是否用表面意义上的成功来评价自己和他人?成功并不一定是指拥有大房子、豪华的车子、高薪水的工作、美丽的容颜。相反,让生活更加美好、充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成功。用自己的标准定义成功,而不要用社会大众的标准去定义,这样可以让你更少地与他人进行对比。 [8]
- 认识到这一点:跟别人相比,处于不同的阶段是很正常的。举例来说,你没能得到你想拥有的工作或者伙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差(你无需忌妒他们)。生活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个人快乐的方式也不一样。每个人走的路不同,并不能说谁的生活就一定比别人的更精彩。
-
意识到自己并不知道所有的事(看到的东西是片面的)。似乎别人拥有所有的东西——完美的男朋友,飘逸的头发,完美的曲线。然而,这背后可能有更多的故事,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完美。如果他人拥有所有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也可能拥有他人想要的东西。不要把他人推上神坛,也不要去想别人是不是幸运星转世。你可能并不知道别人的缺点——毕竟,每个人都擅长于隐藏自己的缺陷。但可以确信的是,他们肯定有缺点。
- 反观别人的短处往往会让你对自己感到满意。但你也不必刻意地去挖掘别人的短处。你只要记住这一点:很多事情你根本看不到。不要去忌妒别人,多多关注自己。
-
记住,别人的成功不会影响到你。如果某个你所认识的人减掉了20公斤的赘肉,或者第一次完成马拉松赛跑,那么这个人确实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这并不影响你做同样的事情!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无关,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管别人有多么的成功。广告
方法 4
方法 4 的 5:
学会感激
-
关注你的天赋和资源。既然你已经不再和别人比较,那么你就专注于你所拥有的东西。把精力投入到你的优点中,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当专注于提高大提琴技巧或者专注于论文写作的时候,你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担心别人在做什么了。[9]
- 当你觉得在某个领域自己没有获得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可以有意识地去想想你拥有什么东西。每当你因嫉妒而痛苦的时候,你就这样想。如果你不能停下嫉妒,那么你就反过来想想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或者有什么优点,这样你就会拥有更为积极的心态。
- 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你所拥有的东西——实际上,你所拥有的天赋和资源可能会让别人嫉妒。
-
对爱你的人心存感激。想想那些关心你,并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的人;同时反过来想想你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专注于那些使你感到充实的人,这有助于你克服嫉妒心理。多感激你身边的人,而不是去想你缺少什么东西。心存感激就如时刻保持警觉一样。专注于当下,并且想想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而不是想现在还缺少什么。
-
改变你所能改变的事情,接受你所不能接受的东西。有一点很重要:了解你能改变什么,同时了解你不能控制什么。把精力投入到前者,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后者,因为对于你控制不了的东西,你做什么也是白搭。如果你专注于那些你无法改变的事情,那么你将以失败告终,而且这会增加你的消极情绪,甚至让自己陷入沮丧。生命是有限的,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 举例来说,如果你想拥有你朋友的音乐天赋,并且想成为音乐创作者,那么你就尽力去实现你的愿望。让自己投身于音乐创作中,去上声乐课,去街头表演——利用你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如果你想制作音乐剧,或者想从事歌唱事业,那么尽管去做吧,任何事也阻止不了你。
- 另一方面,有些事情即使你付出再多的努力,下再大的决心也没用。如果你爱上了朋友的女人,但人家已经结婚,并且过得很幸福,那么你永远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在你的嫉妒心转化为极端消极情绪之前,你必须接受这一事实(这非常重要)。
-
与有感恩之心的人交往。如果你的朋友总是在跟别人比较(工作、家庭、父母、孩子等方面),总是在抱怨,总是嫉妒别人,那么你最好远离他,并选择与不同的人交往。如果你长时间与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在一起,那么你也将跟他们一样。多跟容易满足的人(同时也是乐观的)相处,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他们却不会一直抱怨,不会嫉妒别人。与那些无偏见的、大方的、善良的人交朋友,久而久之,你也会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广告
方法 5
方法 5 的 5:
改变观点
-
制作感恩清单。这听起来有点迂腐,但却可以让你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事情。所以,拿出笔和纸,将那些值得感恩的事情写下来。坚持记录,直到记满50条。如果你心情仍然低落,那么再记50条。在结束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有那么多精彩的事情——这时你的嫉妒心就会逐渐消退。以下这份清单可能会给你一些提示:
- 你的天赋
- 你最喜欢的外貌特征
- 你最好的朋友
- 你的狗狗
- 你最喜欢的食物
- 那些使你发笑的事情
- 那些令你微笑的记忆
- 你所期待的场合
- 你最喜欢的东西(已经拥有的)
- 成就
-
一天之内不要有任何抱怨。如果你的嫉妒心仅针对自己,那么你并不需要这种技巧。然而,如果嫉妒心影响到了你的个性并给你带来消极情绪,那么尝试一下——在一天之内不要有任何抱怨。人不可能永远不抱怨——毕竟,偶尔的抱怨还是很正常的。抱怨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负面事情发生的频率。如果你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保持安静,那么这种经验就体现的更为明显。
- 如果你要尝试这一技巧,那么尽可能地不去抱怨——即使是抱怨你自己。不要看低自己,也不要跟其他人比,或者是希望事情的结果可以不一样(不要后悔)。
- 你可能会发现,你的抱怨会影响周围的人。如果老是觉得事情不如意,那么这样的生活就没什么意思了。改变这种错误的心态往往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
远离负输入一周时间。“负输入”是指一种内在的嫉妒心理(攀比心理),它会让你渴望得到你所没有的东西,或者完成你不能办到的事情。这种心理越强烈,你的心智就越凌乱,所以尝试远离这种负面心理一周时间,看看情况会不会好一点。下面列举了几种负输入的例子:
- 广告。如果你一直在观看一款产品的广告,而你却买不起,那么你可能会嫉妒拥有它的人(举例来说,你可能会嫉妒那些买得起漂亮衣服的人)。 广告可能会加剧你的嫉妒心理。所以,你可能需要关闭电视机,或者用小说来代替杂志(持续一周时间)。
- 社交媒体。当你在逛Facebook的时候,如果你反感那些“低调的”吹嘘者,那么绝对不止你一个人有这种感觉。[10] 实际上,调查显示,使用Facebook会加剧嫉妒心理 。
-
提醒自己一切尽在掌握。如果你经常嫉妒别人拥有的东西,可以提醒自己也能拥有这些东西,只是你选择不这样去做而已。例如,你确实想要一个知名设计师设计的衣橱,但这样会产生大笔的信用卡欠款,因此你不会这样做,因为你很重视自己的信用。如果你为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比如避免还不上信用卡,那就应该为这样的决定感到自豪。[11]
-
每天称赞5个人。尽量称赞不同的人(每天5个),换句话说,你不能重复称赞同样的人。真诚地称赞别人做得好的事情——不要按部就班地重复这件事,也不要称赞那些肤浅的事情。想想你到底欣赏对方哪一点,然后大声地说出来,这有助于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你也不必担心跟别人比较了。
- 研究表明,称赞你嫉妒的人会让你获益良多。面对自己所羡慕的人时,称赞他们的努力工作和其他闪光点。[12]
-
做义工。如果你老是关注自己没有什么,并耿耿于怀,那么你可以花时间去帮助那些拥有的东西比你更少的人。有时候,我们往往看不到自己做得多么好。因此,你可以给自己开一剂现实药方:花一天时间去施粥场、医院或者动物收容所做义工。然后反思这次经历。帮助别人可以让你看到自己有多棒,同时也可以让你看到自己能够为这个世界贡献多么大的正能量。广告
小提示
- 抵制住跟别人比较的冲动。
- 意识到自己的优点
- 不要否认自己的嫉妒心,承认这一点,然后找办法克服它。
- 记住,你所嫉妒的人也会有缺陷。
广告
参考
-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joy-and-pain/201401/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envy-and-jealousy
- ↑ https://hbr.org/2010/04/envy-at-work
- ↑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468-5922.2010.01860.x/full
- ↑ http://www.cognitivetherapyguide.org/thought-records.htm
-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turning-straw-gold/201207/transforming-envy-joy
-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envy/201312/melting-envy-the-brilliance-understanding-and-gratitude
- ↑ http://soco.uni-koeln.de/docs/Crusius_Mussweiler_2013_SciAmMind.pdf
- ↑ https://hbr.org/2010/04/envy-at-work
- ↑ http://www.becomingminimalist.com/ungreen-with-envy
关于本wikiHow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