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尾市

七尾市日语: Nanao shi */?)為位於日本石川縣北部的行政區劃,大致位於能登半島的中央位置,北側為七尾灣,東側為富山灣,為石川縣能登地方的主要城市。

七尾市
日文轉寫
  日文
  平假名
  罗马字Nanao-shi
七尾灣(七尾西灣)與和倉溫泉
七尾市旗幟
市旗

市章
七尾市位置圖
七尾市在石川縣的位置
七尾市在日本的位置
七尾市
七尾市
七尾市在日本的位置
坐标:37°02′35″N 136°58′03″E
国家 日本
地方中部地方
都道府縣石川縣
接鄰行政區中能登町志賀町穴水町
富山縣冰見市
政府
  市長茶谷義隆
(現任任期至:2024年11月6日)
面积
  总计317.92平方公里
人口(2022年2月1日)
  總計49,012人
  密度154人/平方公里
象徵
  市樹
  市花油菜花
  市鳥海鸥
  市魚
时区日本標準時間UTC+9
市編號17202-2
926-8611
市役所地址七尾市袖江町イ部25番地
電話號碼+81-767-53-1111
市議員數18
法人番號4000020172022
網站www.city.nanao.lg.jp

北陸電力在市區東北側七尾灣的岸邊設有七尾大田火力發電廠

人口

七尾市人口分布圖
七尾市人口分布圖
七尾市與日本全國年齡別人口分布比較圖
(2005年資料)
七尾市的年齡、男女別人口分布圖
(2005年資料)
紫色是七尾市
綠色是全国
藍色是男性
紅色是女性
七尾市人口變化
1970年 68,303人
1975年 69,567人
1980年 69,945人
1985年 69,915人
1990年 68,692人
1995年 67,368人
2000年 63,963人
2005年 61,871人
2010年 57,900人
2015年 55,325人
2020年 50,300人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中心提供之人口普查數據

歷史

七尾城遺址

過去在令制國時代最初屬於越前國能登郡,718年隨著能登郡被劃入新設立的能登國,並成為能登國的國府所在地;雖然在742年一度又隨著能登國被併入越中國,不過757年恢復能登國後,就一直屬於能登國。[1]

本地的港口最初名為「香島津」,15世紀時整個能登國為能登畠山氏所控制,在此處南側的山上建立七尾城作為統治整個能登國的中心,「七尾」之名則是由於此處共有七個山脊[註 1][2]

在16世紀畠山義總時,由於積極收留因戰亂自各地逃出的公家連歌人、工藝師傅,使得當時的七尾城下町發展出被稱為「畠山文化」的繁榮時代。但在畠山義總過世後,畠山氏就因家族內的紛爭而勢力逐漸衰弱,最後在1576年上杉謙信發起的七尾城之戰後滅亡。[3]

織田信長在1581年平地此地後,本地開始隨著能登國成為前田氏的領地,並在靠近港口處另建小丸山城取代七尾城,而本地也一度隨著能登國成為前田利家次子前田利政七尾藩的中心。17世紀江戶時代後大部分區域都成為前田氏加賀藩的領地,在江戶時代末期,有部分區域為幕府直屬的領地,不過也是委託加賀藩管理的預地[4][5][6]

19世紀末明治維新後,原屬幕府的領地改由高山縣管理,1871年實施廢藩置縣後加賀藩的領地改隸屬金澤縣,不過同年的第一次府縣整併後,原本的能登國區域被劃設為新縣,縣廳即設於七尾本地,因此新縣也被命名為「七尾縣」,但僅半年過後,七尾縣又被併回由原金澤縣更而成的石川縣[7]

1889年日本實施町村制,在原七尾城下町的區域設立了七尾町,1939年七尾町和位於周邊的東湊村矢田鄉村德田村西湊村石崎村以及和倉町的奧原、和倉地區合併七尾市,1954年再併入高階村南大呑村北大呑村崎山村

同樣在1950年代,位於當時七尾市西側的區域被整併為田鶴濱町,位於西北側的區域則成為中島町,位於北側七尾灣內能登島上則整併為能登島町;2000年代日本政府開始推動平成大合併,七尾市、田鶴濱町、中島町、能登島町便於2004年合併為新設立的七尾市[2]

變遷表

1889年4月1日 1889年 - 1912年 1912年 - 1944年 1945年 - 1954年 1955年 - 1989年 1989年 - 現在 現在
釶打村 1954年3月31日
合併為中島町
2004年10月1日
合併為七尾市
笠師保村
豐川村
熊木村
西岸村
中島村
東島村 1955年2月1日
合併為能登島町
中乃島村
西島村
南大呑村 1954年3月31日
併入七尾市
七尾市
北大呑村
崎山村
高階村
東湊村 1939年7月20日
合併為七尾市
矢田鄉村
德田村
七尾町
西湊村
石崎村
端村 1934年6月1日
合併為和倉町
1939年7月20日
更名為田鶴濱町
1954年3月31日
合併為田鶴濱町
田鶴濱村
赤藏村
金崎村
相馬村
1954年3月31日
併入鳥屋町
2005年3月1日
合併為中能登町

行政

歷任首長

交通

七尾車站
北鐵能登巴士的車輛

鐵路七尾線、快速道路能登里山海道、公路國道159號是七尾市內與石川縣內其他地區之間最主要的聯絡通道,七尾車站則是市區內的主要車站,不過由於1991年時七尾線部分路段電氣化升級後,將七尾線往北繼續深入能登半島的路段轉給日本第三部門鐵道業者能登鐵道經營,因此七尾車站也成為西日本旅客鐵道與能登鐵道的共用車站;不過七尾車站往北的下一個車站和倉溫泉車站由於為距離和倉溫泉最近的車站,為方便外來觀光客前往,因此西日本旅客鐵道的特急列車是以和倉溫泉車站為終點,和倉溫泉車站也因而成為兩家鐵路業者共用的車站。

在七尾市往東南側富山縣冰見市的方向,則有高速公路能越自動車道和公路國道160號,能越自動車道在轄內西部與能登里山海道會合後,會繼續往北深入能登半島的輪島市

市內的市區公車是由北鐵能登巴士負責經營,不過在市區至能登島之間也有能登島交通所經營的客運路線,同時也有市政府委託經營的七尾市社區巴士[9]

鐵路

公路

高速公路
  • 能越自動車道:(冰見市) - 能越縣境休息區 - 七尾大泊交流道 - 七尾城山交流道 - 七尾交流道 - (興建中路段) - 田鶴濱交流道 - 德田大津系統交流道 - (能登里山海道)
快速道路
  • 能登里山海道:(志賀町) - 德田大津系統交流道 - 德田大津交流道 - 橫田交流道 - 別所岳服務區 - (穴水町)

觀光資源

位於市區西北側七尾灣岸邊的和倉溫泉至今已有超過一千兩百年的歷史,由於其中的溫泉旅館加賀屋在「專家評選的日本飯店旅館百選」()中常年佔據綜合部門第一名位置,使得整個溫泉區逐漸建立出高品質服務的形象,成為七尾市最著名的觀光景點。[10][11]

位於七尾灣中的能登島全島都被劃入能登半島國定公園,除了海岸景色外,在島上還有石川縣能登島玻璃美術館能登島水族館,同時由於周邊海域有野生海豚,也有乘船觀賞海豚的觀光行程。[12][13]

每年五月1日至5日期間舉行的青柏祭為能登地區最盛大的春祭,其特色為三座十二公尺高,分別重約二十公噸的[藝閣|山車]]會在市區小巷中進行近乎直角轉彎的「十字迴旋」,同時也開法讓外來遊客加入拉山車的行列。[14][15]

備註

  1. 山脊的日文為「尾根」,這七個山脊分別被命名為松尾、竹尾、梅尾、鶴尾(或稱菊尾)、龜尾、龍尾、虎尾

參考資料

  1. . 北陸歴史の謎探偵団+合戦の現風景. [202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日语).
  2. . 七尾市政府. 2013-02-01 [2020-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日语).
  3. . 風雲戦国史-戦国武将の家紋. [2020-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日语).
  4. . . 石川県七尾市教育委員会. 2020-03: 6-8 [202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日语).
  5. .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 [2020-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日语).
  6. . 有限会社トラベルセンター能登. [2020-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日语).
  7. . 富山市鄉土博物館. 1997-07-05 [202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日语).
  8. . 選挙ドットコム. [2020-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日语).
  9. . 七尾市政府. 2020-06-16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日语).
  10. Chien. . WAmazing Media. 2019-12-27 [202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臺灣)).
  11. Keisuke Yamada. . MATCHA. 2020-04-08 [202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中文(臺灣)).
  12. Keisuke Yamada. . MATCHA. 2015-11-05 [202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中文(臺灣)).
  13. . THE GATE. [2020-11-02] (中文(臺灣)).
  14. . OH! MATSURi. [2020-11-02] (中文(臺灣)).
  15. . 日本國家旅遊局. [202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中文(臺灣)).

相關條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七尾市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