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
太平洋(英語:)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6525億平方公里,它從北冰洋一直延伸至南冰洋,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的總和還要大[1]。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太平洋 | |
---|---|
![]() | |
标 | 0°N 160°W |
表面积 | 165,250,000平方(63,800,000平方英里) |
平均深度 | 4,280(14,040英尺) |
最大深度 | 10,911(35,797英尺) |
水体体积 | 710,000,000立方(170,000,000立方英里) |
岛屿 | 岛屿列表 |
![]() |
地球的大洋 (五大洋划分法) |
---|
世界洋 |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馬里亞納海溝是地球表面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10,911(35,797英尺)。[2]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靜海」,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海水性質
太平洋水溫隨緯度而異,在極地附近接近冰點,在赤道則大約為25至30°C(84°F)。海水的含鹽量則在中緯度較高:靠近赤道的水域全年雨量充足,靠近極地則因寒冷而少蒸發,以致這兩處的含鹽量較低。整體來說,太平洋的海水要比大西洋的溫暖。 在北半球,太平洋表面海水主要以順時針方向流動(北太平洋环流),在南半球則以反時針方向流動。北赤道洋流沿北緯15度,受信風帶動向西推進,到達菲律賓附近轉向北方,與日本洋流(又稱黑潮)會合。
在大約北緯45度,黑潮分成兩支。往南的一支重返北赤道洋流,另一支往北形成阿留申洋流,接近北美洲時推動白令海峽反時針方向的水流,往南成為寒冷緩慢的加利福尼亞洋流。
南赤道洋流沿赤道往西流動,在新几內亞往東南一轉,在大約南緯50度完全轉往正東方向。洋流在這段自西沿南太平洋流動,是為南極繞極環流一段。到達智利海岸時,洋流分成兩支:一支經合恩角流進大西洋,另一支向北成為秘魯洋流。
地貌
![](../I/Pacific_elevation.jpg.webp)
安山岩線(The andesite line)是太平洋地貌中最重要的分界線,將中部太平洋盆地較深層的火成鎂鐵岩及大陸邊沿的半沉降火成長英岩分隔開來。安山岩線沿加里福尼亞州西端島嶼、阿留申群島南端、堪察加半島東端、千島群島、日本群島、馬里亞納群島、所羅門群島,直達紐西蘭;亦向東北伸延至安第斯山脈西端、南美洲及墨西哥,再折返加州。印尼、菲律賓、日本、新幾內亞、紐西蘭等澳洲大陸及亞洲大陸的東部延伸地區全在安山岩線以外。
陸地和島嶼
太平洋的岛屿類型多樣,有陆边岛、沖積島、珊瑚礁和火山島等四个类型的島嶼。陆边岛位于安山岩線以外,包括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和菲律宾群岛、台灣島等,这些岛和附近的大陆相连,其中新幾內亞島是世界第二大島嶼。火山島如布干维尔岛、夏威夷岛和所羅門群島等,很多还有活火山活動。太平洋上幾乎所有較小的島嶼都位於北緯30度及南緯30度之間,由東南亞延伸至復活節島;其餘的太平洋海域差不多都全被水覆蓋着。
夏威夷、復活節島和新西蘭围成的玻里尼西亞大三角区域内有庫克群島、馬克薩斯群島、薩摩亞群島、社會群島、托克勞群島、湯加群島、土阿莫土群島、圖瓦盧群島和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群岛位于赤道以北及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
由新幾內亞為首的美拉尼西亞位于太平洋的西南角,包括俾斯麥群島、斐濟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所羅門群島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等。
![](../I/EEZ_Oceania.svg.png.webp)
環太平洋國家
![](../I/Ortelius_-_Maris_Pacifici_1589.jpg.webp)
在史前時期太平洋地區發生過多次重要遷徙,最顯著的一次是南島民族(玻里尼西亞人)從亞洲海邊遷至大溪地,然後到達夏威夷和新西蘭,後來還到了復活節島。
歐洲人於十六世紀早期發現了太平洋。最早的是曾橫渡巴拿馬地峽的西班牙航海家巴爾沃亞(Vasco Núñez de Balboa)(1513年)及以後在環球航行中橫渡太平洋的麥哲倫(1519年-1522年)。
國家/政權
沿海与海峡
![](../I/Oceans_and_seas_boundaries_map-en.svg.png.webp)
亞洲和大洋洲
主要港口與海港
亞洲
俄羅斯 海參崴
日本 札幌
日本 橫濱
日本 神戶
日本 吳市
日本 廣島
大韓民國 釜山
大韓民國 仁川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清津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南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連
中华人民共和国 營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 秦皇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唐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天津
中华人民共和国 煙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青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 連雲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宁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 舟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温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 福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廈門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汕頭
中华人民共和国 深圳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廣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亞
香港 葵青
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華民國 新北
中華民國 基隆
中華民國 台中
中華民國 宜蘭
中華民國 花蓮
中華民國 台南
中華民國 高雄
马来西亚 馬六甲
马来西亚 檳城
泰國 曼谷
泰國 蘭加鎊
泰國 宋卡
菲律賓 馬尼拉
菲律賓 布特加斯
菲律賓 宿霧市
關島 亞加納
塞班
天寧
新加坡 裕廊
越南 胡志明市
越南 峴港
越南 海防
北美洲
中南美洲
参考文献
- "Pacific Oce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ritannica Concise. 2006. Chicag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 . [200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8).
延伸阅读
- Barkley, Richard A.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8.
- . Washington, D.C.: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1985. ISBN 978-0-87044-544-6.
- Cameron, Ian. . Topsfield, Mass.: Salem House. 1987. ISBN 978-0-88162-275-1.
- Couper, A. D. (编). . London: Routledge. 1989. ISBN 978-0-415-00917-1.
- Gilbert, John. . London: Aldus. 1971. ISBN 978-0-490-00226-5.
- Lower, J. Arthur. .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78. ISBN 978-0-7748-0101-0.
- Napier, W.; Gilbert, J.; Holland, J. .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1973. ISBN 978-0-385-04335-9.
- Oliver, Douglas L. 3rd.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9. ISBN 978-0-8248-1233-1.
- Ridgell, Reilly. 2nd. Honolulu: Bess Press. 1988. ISBN 978-0-935848-50-2.
- Soule, Gardner. . Philadelphia: Macrae Smith. 1970. ISBN 978-0-8255-8350-6.
- Spate, O. H. K. .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8. ISBN 978-0-8166-1715-9.
- Terrell, John. .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ISBN 978-0-521-30604-1.
- 王曾才(國立編譯館). . 正中書局. 2006.
外部連結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太平洋(分類) |
- LA Times special Altered Ocea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海洋每日图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来自世界海洋地理研究所
- EPIC Pacific Ocean Data Collection 在线海洋观察数据
- NOAA In-situ Ocean Data Viewer 海洋研究地图等
- NOAA Ocean Surface Current Analyses - Realtime (OSCAR) 准实时太平洋表面卫星检测数据
- NOAA PMEL Argo profiling floats 实时太平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