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胜利3型蒸汽机车
胜利3型蒸汽机车,为中国铁路一种干线客运用途的煤水车式蒸汽机车。由于历史原因,此型机车的运用地域遍及当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因此在二战结束后分别被各自的国家铁路接收。
中铁胜利3型 南满洲铁道パシサ型 华北交通パシサ型 朝鲜铁路바시서型 | |
---|---|
![]() 胜利3型152号机车于中国铁道博物馆展示 | |
概览 | |
类型 | 蒸汽動力 |
生产商 | 日立製作所 汽車製造 |
生产年份 | 1934年-1940年 |
产量 | 96 |
主要用户 | ![]() ![]() ![]() |
技术数据 | |
华氏轮式 | 4-6-2 |
轨距 | 1,435 mm |
动轮轮径 | 1,750 mm |
机车长度 | 21,498 mm |
机车宽度 | 2,995 mm |
机车高度 | 4,434 mm |
整备重量 | 89.40 t(社线パシサ) 91.10 t(国小パシ、新国小パシ) |
连煤水车总重 | 147.88 t(社线パシサ) 148.62 t(国小パシ) 149.48 t(新国小パシ) |
燃料 | 煤 |
燃料储备量 | 9.6 t |
水储备量 | 24 m³ |
缸径 × 行程 | 533 mm × 660 mm |
锅炉 | 过热式 |
锅炉压力 | 14.0 kgf/cm2 |
汽缸數量 | 2 |
牵引力 | 123.7 kN |
制造概况
胜利3型蒸汽机车前身为南满洲铁道、满洲国国有铁道、华北交通的Pashisa()形、Pashishi(),于1938年4月合编为(意指Pacifics第3型)[註 1]型。
社线パシサ型
朝鲜总督府铁道于1934年10月将清津-雄基间之铁路(北鲜线)委托南满州铁道经营后[1],南满州铁道于1934年至1936年向汽车制造、日立制作所订制16辆社线パシサ型机车供北鲜线使用。社线パシサ型与国线パシサ型采取相同设计,锅炉配备燃烧室,且为了使用朝鲜北部出产之褐煤,火床面积及传热面积与国线パシサ型相同。[2]二战结束时,北鲜线所属16辆社线パシサ型配置于罗津铁道管理局11辆,并出借5辆予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在设计过程中,社线パシサ型与社线ミカサ型的零件有着高度通用性。[2]
国线パシサ型
国线パシサ型之前10辆又称为“国小パシ”,1934年由日立制作所、汽车制造所制造。[2]满州国1935年3月收购苏联所有之北满铁路(中东铁路),并于同年9月将新京站(长春站)至哈尔滨站间路段之轨距由俄国之宽轨(1,524 毫米)修改为标准轨(1,435 毫米),于该路段之路线标准提升前,曾用于牵引该路段之亚细亚号列车[註 2],并于同年底牵引满州国皇帝溥仪初次视察哈尔滨时牵引其专列。满州国铁线于1936年继续向日立、汽车增备20辆パシシ型机车,其火床面积较先前生产之10辆(パシシ 5830-5839)增加0.5m²,称为“新国小パシ”(车号パシシ 5840-5859)。1938年4月,国线パシサ型与社线パシサ型合编为パシサ。[2]
战后运用
![](../I/1952-10_1952%E5%B9%B4%E6%9C%BA%E8%BD%A6.png.webp)
1952年10月《人民画报》刊载之SL3-120照片。
现存
- SL3-152:现于中国铁道博物馆静态展示。
参考与备注
备注
- 依南满州铁道机车规则,パシ(发音为Pashi)系指 Pacifics型(太平洋式,车轴配置4-6-2)之蒸汽机车,之后再以イ(i)、ニ(ni)、サ(sa)、シ(si)、コ(ko)、ロ(ro)、ナ(na)、ハ(ha)、ク(ku)依序代表1~9号。因此为Pacifics型机车第3型,之前之后以此类推。
- 亞細亞號列車最初行駛於大連-新京(長春)路段,使用Pashina(パシナ)型機車。於1935年9月新京-哈爾濱路段改軌為標準軌後,延伸行駛至哈爾濱。當時新京-哈爾濱路段先使用Pashii(パシイ),於軌道標準提升後改用Pashiro(パシロ)。
- 另一说本型机车的车号范围为1-18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