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英語:),成立於1981年,為香港中文大學其中一所學院,由五所分學院組成,設有多種醫療科學課程提供予本科研究生,包括醫學藥學公共衛生護理學中醫學[1]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為有關學院的教學醫院及研究基地。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原院徽(1981至2013年使用)
校训
创办时间1981年
学校类型公立
校长段崇智教授
院長趙偉仁教授
校址 香港新界沙田區馬料水
校區郊區
機構級別學院
隶属香港中文大學
威爾斯親王醫院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九龍醫院
基督教聯合醫院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瑪嘉烈醫院
香港兒童醫院
網站http://www.med.cuhk.edu.hk/
香港中大醫學院標誌
位置

中文大學醫學院為香港僅有的兩所醫學院之一,也是香港僅有的兩所提供醫學藥學課程的大學。另一所為歷史較悠久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歷任院長

  • 1977年至1986年:蔡永業
  • 1986年至1989年:李川軍
  • 1989年至1992年:胡德佑
  • 1992年至1996年:李國章
  • 1996年至1999年:李川軍
  • 1999年至2004年:鍾尚志
  • 2004年至2013年:霍泰輝
  • 2013年至2024年:陳家亮
  • 2024年至今:趙偉仁

[2]

歷史

李卓敏基本醫學大樓,當時仍未安裝新版院徽

早在1968年,市政局議員兼崇基學院校董黃夢花公開建議香港中文大學成立醫學院,以解決醫生不足的問題。香港立法局在1974年通過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一所新的醫學院的提議,1980年中文大學醫學院正式成立,由蔡永業醫生為首任院長。但在籌辦過程中,當時的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提出,如中大醫學院的學歷欲得到英聯邦國家承認,就須跟從香港大學醫學院的作法,招收參加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考生 (修讀五年), 但它們同時也不反對中大循香港高等程度會考招收學生, 這些學生需於理學院修讀一年先修班, 課程涵蓋物理化學生物三科,通過考試後才可進入醫學院習醫,這代表中大醫學院可以採用雙軌制收生。但這個建議引起中大部分師生強烈不滿, 因為這令人聯想於兩年前政府建議中大採納本科三年制的意圖再起。經校方討論, 仍決定採用雙軌制收生。醫學院在1981年完成基本建設並開始招攬首批醫科生。[3]

起初,九龍醫院基督教聯合醫院是其教學基地,直到1984年威爾斯親王醫院(連專用教學大樓及醫科生宿舍)成立為止。[4]

後來,隨著不同的分學院的成立,中文大學醫學院所提供的課程也越趨多元化。其護理學院的成立分別在1991及1995年為中文大學增添了登記護士培訓課程及護理學學士課程,而有關學院也在2002年正式改名為“那打素護理學院”;除此,中文大學的藥劑學院也在1992年成立,並開始提供藥劑學學士課程;另外,中文大學更在1999年開始建設其公共衛生學院,並在2009年招攬香港首批公共衛生理學士本科生。[5] 其後,醫學院不同的部門亦為研究生提供不同的醫學與醫療課程。

事件

菲律賓人質事件傷者易小玲手術失敗事件

2010年8月23日, 易小玲馬尼拉人質事件中下顎中槍碎裂變形。她返港後於中大醫學院的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治療。她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留醫的三年期間共接受33次手術,但均以失敗告終。最後她赴及台灣長庚醫院就醫,並順利完成游離腓骨皮瓣移植手術。[6]但其後中大醫學院前整形外科教授,易小玲的其中一位主診醫生博昂志揭發2010年威爾斯親王醫院為免令政治人物尷尬,不准他盡快為易做下顎重建手術。當日整形外科部主管黃守仁負責首次清創手術,博其後接手籌備重建下顎,但發現易小玲的傷口受感染,遂提出即時再做手術,但黃守仁已放大假。但翌日外科部門主管,中大醫學院外科教授賴寶山指,不適合即時為易小玲再做手術。其後博昂志賴寶山告知周一嶽曾到威院探望易小玲,並告訴她接受第一次手術後,未來兩周無需再做手術,若他兩周內接手跟進病人再做手術,會令周一嶽尷尬。因此最後易小玲並沒有在發現傷口受感染後及時再做手術。[7]

中大教授余卓文手術不當封刀事件

中大醫學院前心臟科講座教授余卓文在2013年遭心臟內科7名下屬醫生聯署投訴他處理多宗複雜及採用新技術介入程序的個案時手術不當,致病人嚴重併發症及死亡。事後威爾斯親王醫院余卓文「封刀」,驚動醫管局成立3個小組調查事件,再由醫管局總部的調查委員會撰寫千頁報告,最終認為「封刀」合理,專家並建議余卓文到海外進修。[8]

中文大學醫科生宿舍偷窺事件

中文大學何善衡夫人醫科生宿舍2014年有宿生沖涼時被偷窺,醫科生之間對事件細節眾說紛紜,有人稱偷窺者及受害者均為男醫科生,一名涉事男醫科生事後被停學一年,但繼續住宿舍。中大醫學院曾召開「適合執業評估委員會」審核有關個案,決定涉偷窺醫科生本月復課,一年後可註冊成實習醫生,但會安排心理輔導並定期監察其行為。不過,醫學院的處理手法招來學生非議,質疑校方閉門自行解決事件,處理輕率,擔心若有醫科生涉事後可輕易過關,他日正式執業時或對市民構成威脅。[9]

中大教授容許受訓一年女醫生做高難度手術事件

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兼威爾斯親王醫院肝膽胰外科主管吳國際在2021年6月批准一名正接受首年專科培訓的女醫生,在處理一宗腫瘤病人「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時,負責做高難度的接駁膽管及迴腸手術。威爾斯親王醫院已證實事件;中大醫學院則回應會嚴正處理,並全力配合醫管局跟進。香港外科醫學院回應事件指,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通常只由已取得院士資格的醫生負責,即要接受至少六年外科培訓並通過考試。多名肝膽胰外科權威均稱,膽管接駁腸道屬超高難度手術,名醫盧寵茂更直言,容許初出茅廬醫生負責該程序是前所未有,自己決不容許,一旦出現任何事故高級醫生要一力承擔責任。[10] [11]

中大醫科生涉嫌操縱未成年少女賣淫被捕

警方於2023年8月搗破一個懷疑以未成年少女作招徠的賣淫場所,發現案中賣淫集團涉嫌於Telegram經營頻道宣傳,並附上性工作者的性感圖片及個人資料。涉案賣淫集團租用尖沙咀一間舊賓館作賣淫場所,營運約半年。行動中其中一名被捕人士是一名報稱為醫科生的20歲女主持,她管理場所及資金,同時亦在場內賣淫。據傳媒了解,該名被捕人士為香港中文大學醫科生。[12] [13]

中大醫學中心高層懷疑涉貪事件

廉政公署執行處人員在2023年8月持搜查令,進入中大心血管基因組醫學中心進行搜查,懷疑有高層涉嫌貪污,包括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及挪用公款,並邀請多名人員返回北角廉署總部問話,案件仍在調查中,行動中暫未有人被捕。中心負責人羅聞亞是中大校長段崇智的太太。[14]

中大醫科校友兼外科副教授偷拍學生裙底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謝得言於2024年1月27日在中大參加一場醫學研討會期間,用手機偷拍一名19歲女中大醫科生學生裙底,被其他學生當場發現並報案。警方到場翻查閉路電視及醫生手機後,以非法拍攝或觀察私密部位罪將其拘捕。謝得言在2003年於香港中文大學醫科畢業,之後於屯門醫院受訓成為外科專科醫生,及後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以及中大敬文書院師友計劃導師。[15] [16]

課程資訊

課程學位學制(年)
內外全科醫學士[17]2356
藥劑學學士[18]554
公共衛生理學士[19]324
護理學學士[20]1975
中醫學學士[21]256
老年學理學士[22]不定 2
社區健康理學士[23]不定 2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提供了不同的課程,它們的學制及每年的收生人數都不同。

現時,每個課程的大部分的學位都是留給報考本地大學入學公開考試(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或以前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學生,即聯招生;而剩餘的則是給報考海外考試(如 GCE)的學生。現在在新學制(3-3-4學制或文憑試制)下,除銜接學位外,由醫學院提供的課程都是4年或以上,比舊學制(5-2-3學制或香港高考制)的多一年。海外考試生則由學院決定應上哪個學制的課程。

中大學醫學院為香港僅有的兩所提供醫學和藥劑學學士課程的大學之一,及唯一提供公共衛生理學士學位的大学。入讀醫學及藥劑學課程的學生須具備優良的考試成績。[24] 另外,大部份課程需要面試。

在學科成績計算上,內外全科醫學士及中醫學士課程只以「合格」、「不合格」計算成績,成績等第(A至F)只作參考;而公共衛生、藥劑學及護理學課程,則與一般課程一樣,採用GPA制度。

在課節編排及考勤方面,醫科課程容許學生加入一些與醫學科目有時間衝突的科目之餘,亦容許學生可出席最少七成課堂(不包括臨床階段);但護理學課程的考勤則最嚴格,基本上不容許任何理由(包括病假)的缺勤。

畢業後,醫學生會獲授予 MBChB(內外全科醫學士)的學位,與港大醫學院所頒發的 MBBS 學歷相同。其他的本科生亦會獲得相對應的學位。

架構

分學院

現在,中文大學醫學院由五所分學院組成,它們分別是:生物醫學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藥劑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及中醫學院。[25]

學系部門

註:

參考來源

  1. .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2).
  2. . 《中大校友》.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事務處. 2001-06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3. 張勝德. (1993). 第三章: 制度的沿革., 吳倫霓霞 編 , 「邁進中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三十年」,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pp.72-73.
  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8).
  5. . [202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
  6. . 香港經濟日報. 2013年12月27日 [2023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8月19日).
  7. . 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1月18日 [2023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8月19日).
  8. . 香港東方日報. 2016年3月22日 [2023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8月19日).
  9. . 太陽報. 2015年6月13日 [2023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8月19日).
  10. . 香港01. 2021年7月12日 [2023年8月19日].
  11. . 東方日報. 2021年7月12日 [2024年3月27日].
  12. . 頭條日報. 2023年8月12日 [2023年9月6日].
  13. . 大公報. 2023年8月11日 [2023年9月6日].
  14. . 星島日報. 2023年8月12日 [2023年8月19日].
  15. . 東方日報. 2024年1月30日 [2024年2月3日].
  16. . AM730. 2024年1月30日 [2024年3月27日].
  1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7).
  1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7).
  19. . [202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20.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7).
  2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6).
  22. . [201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2).
  23. . [201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24. . [201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25. .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2).
  26. .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