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沙烏地阿拉伯關係
中華民國—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通稱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46-1990年有正式外交關係,沙烏地阿拉伯是中东地区和阿拉伯国家中最后一个与中华民国断交的国家。斷交後,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
沙烏地阿拉伯 |
中華民國 |
---|---|
代表機構 | |
沙烏地阿拉伯商務辦事處 | 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
代表 | |
代表 艾德爾[1] Adel Fahad A. Althaidi | 代表 鄧盛平 公使[註 1][5] |
政治
外交
1939年,中華民國於沙烏地阿拉伯第二大城設立駐吉达领事馆。
1946年11月15日,簽訂《中國沙阿拉伯友好條約》[註 2],建立外交關係。[6]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由於沙烏地阿拉伯為伊斯蘭教政教合一國家、反對共產主義,因此雙方保持友好外交關係。
1950年3月31日,因政府遷台財政困難,裁撤駐吉達領事館。1956年2月26日,中華民國為照顧自中國大陸西北地區逃至沙烏地阿拉伯的穆斯林僑民,恢復駐吉達領事館。
1957年5月30日,於吉达裁撤總領事館,改設立中華民國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大使館,並派駐大使。沙烏地駐中華民國大使由駐日本大使兼任。
1957年8月,總統蔣中正任命馬步芳為首任驻沙烏地阿拉伯大使。
1961年8月,馬步芳因逼侄女马月兰为妾的醜聞被召回法辦,但其拒絕回國而自行辭職,後入籍沙烏地阿拉伯,終於1975年7月31日病逝該國。[7]
1966年,在首都臺北設立沙烏地阿拉伯駐中華民國大使館,由駐日本大使兼任,直至1980年始派駐專任大使。
1971年5月17至20日,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瑟抵台訪問,與總統蔣中正會晤;雙方於同月20日發布《聯合公報》,費瑟邀請蔣介石訪問沙烏地阿拉伯,蔣同意訪問。10月25日,沙烏地阿拉伯在聯合國大會上支持中華民國繼續保有中國代表權,但表決失敗。沙國是唯一支持中華民國的中東國家。但同時沙特阿拉伯也曾主張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中華民國則以「台灣」的名義在聯合國佔有一席,此為「雙重代表權案」;又建議聯合國主持公民投票,由臺灣人民自決臺灣的未來。[8]然而後來卻因為沙烏地阿拉伯強硬的態度,間接導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9]
197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推行十大建設,其中經費有許多貸款自沙烏地阿拉伯。故將中山高速公路上橫跨濁水溪彰化縣與雲林縣的公路橋命名為中沙大橋以資紀念。[10][11][12]
1977年7月,總統嚴家淦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首次出訪的總統。同年,中華民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承建穿越阿拉伯高原西緣斷崖的夏爾降坡公路,以及興建吉達港開工。
1984年,應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要求,將大使館遷往首都利雅得,並在吉達重設總領事館。
1990年7月22日,沙烏地阿拉伯與中華民國斷交。[13]中華民國外交部長錢復於當日召見沙烏地駐華大使舒海爾(Asaad Abdul Aziz Al-Zuhair),並向沙烏地政府提出4點要求:「對沙國政府此一損害中沙兩國利益之決定,正式向其政府提出嚴重抗議、要求沙國政府對於續留沙國境內之中華民國國民,依照國際慣例給予合法保障及公平待遇、要求沙國政府確保我駐沙大使館及駐吉達總領事館之所有館產、請沙國政府儘速與我就未來中沙關係之調整進行磋商。」[14]
2005年8月3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長陳唐山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出席法赫德國王之喪禮,並祝賀新王阿布杜拉登基。[15]
2015年1月24日,中華民國外交部政務次長柯森耀率領特使團前往沙國,向新王薩爾曼呈遞中華民國之弔唁及祝賀國書;外交部長林永樂亦於同月26日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駐華商務辦事處,就沙王阿布都拉日前辭世事,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人民向沙國政府及人民表達衷心弔唁之意,並在代表塔勒陪同下簽名致哀。[16]
經濟
兩國輪流在對方首都舉辦臺沙經濟技術合作會議(至2014年已舉辦22屆)、臺沙經濟聯席會議(至2014年已舉辦3屆)。[21]
貿易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設立台灣貿易中心。[22]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也在利雅德設立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代表處經濟組。[23]
沙烏地阿拉伯是中華民國在中東的最大貿易夥伴及最大原油供應國,2019年自沙烏地進口約1億0,209萬桶原油,平均每日約28萬桶,占原油供給來源的31.3%。多年來對沙烏地的貿易均呈現巨額入超(赤字)。[24]
2019年12月,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率團訪問沙烏地阿拉伯。[24]
年分 | 貿易總額 | 年增減 | 排名 | 出口至沙烏地阿拉伯 | 年增減 | 排名 | 自沙烏地阿拉伯進口 | 年增減 | 排名 |
---|---|---|---|---|---|---|---|---|---|
2019 | 8,646,287,263 | ▼7.915% | 13 | 914,731,668 | ▲17.107% | 28 | 7,731,555,595 | ▼10.185% | 10 |
2020 | 5,719,747,621 | ▼33.847% | 16 | 869,249,765 | ▼4.972% | 27 | 4,850,497,856 | ▼37.264% | 12 |
2021 | 8,818,468,188 | ▲54.176% | 16 | 923,265,300 | ▲6.214% | 30 | 7,895,202,888 | ▲62.771% | 12 |
2022 | 12,569,823,446 | ▲42.540% | 15 | 1,046,530,027 | ▲13.351% | 29 | 11,523,293,419 | ▲45.953% | 10 |
2020年的兩國貿易主要項目如下:
出口至沙烏地的主要項目為:小客車與其他主要設計供載客之機動車輛、熱軋或表面處理之铁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不鏽鋼扁軋製品、車輛之零件與附件;多元羧酸或附加有氧官能团之羧酸及其酐、鹵化物、过氧化物與过氧酸,其鹵化、磺化、硝化或亞硝化衍生物;聚縮醛、环氧树脂、醇酸樹脂、聚碳酸酯、聚丙烯酯與其他聚酯、聚醚;環烴或非環烴;鋼鐵製螺釘、螺栓、螺帽、鉚釘或墊圈;車用之電氣照明或信號設備;離心分離機、液體或氣體過濾與淨化機具;鋼鐵製之其他管與空心型、橡膠或塑料加工機、新橡膠氣胎;電話機與其他傳輸或接收聲音、圖像或其他資料之器具;冷凍魚;塑膠製自粘性板、片、條或膜;氯乙烯或其他鹵化烯烃之聚合物、液體泵;家具、門、窗、楼梯、車具、衣箱、首飾箱;非金屬之其他无机酸之酯類及其鹽類,其鹵化、磺化、硝化或亞硝化衍生物;其他塑膠製品、合成纖維絲紗梭织物;競技運動或戶外遊戲用物品與設備、游泳池與袖珍游泳池;雷达器具、無線電導航器具與無線電遙控器具;電路開關、保護電路或連接電路用之電氣用具、光纖、光纖束、光纤电缆或光纖傳輸纜用之連接器;機器之零件與附件;一定尺寸或形狀之捲筒或方形平版之纸與纸板、纖維素胎與纖維素紙等。[26]
自沙烏地進口的主要項目為:石油原油與自瀝青質礦物提出之原油、廢油;乙烯、苯乙烯或丙烯酸之聚合物;石油氣與其他氣態碳氫化合物;醚、醚醇、醚酚、醚醇酚、過氧化醇、過氧化醚、過氧化酮及其鹵化、磺化、硝化或亞硝化衍生物;非環醇及其鹵化、磺化、硝化或亞硝化衍生物;铜廢料、環烴或非環烴、未經塑性加工铝、丙烯或其他烯烴之聚合物、無水氨或氨水溶液;聚縮醛、環氧樹脂、醇酸樹脂、聚碳酸酯、聚丙烯酯與其他聚酯、聚醚;烃之鹵化衍生物;不飽和非環一元羧酸、環狀一元羧酸及其酐、鹵化物、過氧化物與過氧酸,其鹵化、磺化或亞硝化衍生物;氧官能胺基化合物;具有三員環之環氧化物、環氧醇、環氧酚與環氧醚及其鹵化、磺化、硝化或亞硝化衍生物;合成橡胶之板、片、條與從油類獲得之硫化油膏;甲殼類動物;酚、酚醇;氮肥;著色料或用作發光劑之無機產品;羧基醯胺基化合物、碳酸之醯胺基化物;各種天然砂、人造蜡與調製蠟、捲筒或平版之紙與紙板;鑄模用之粘合劑、化學製品;氧化鈦等。[27]
投資
臺商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投資受限於地理位置遙遠,以及獨特的宗教、文化與政治環境,雙邊投資遠不及貿易往來密切。[24]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1952-2020年,臺商赴沙烏地阿拉伯總投資金額約1,946萬美元,計有11件;沙烏地阿拉伯赴臺灣總投資金額約792萬美元,計有12件。[21]臺商的主要投資項目有:礦業與土石採取業、纺织业、印刷與資料媒體儲存製造業、基本金屬製造業、營造業、金融保險業等。[28]
台灣肥料公司於1980年與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合作成立朱拜爾肥料公司,雙方各出資50%,合約至2033年。中鼎工程在沙烏地經營多年,為擴展工程業務,已於第2大城吉达設立辦公室。東元電機與當地經銷商於達曼設立合資公司,是首個在沙烏地投資設廠石化業用电动机的外商。微星科技、華碩電腦於利雅德設立據點,大同公司則於東部省設立據點。[28]
農漁業
1979年2月,中華民國政府派遣34位農業及水利專業技術人員,以應聘方式分派到沙烏地阿拉伯環境、水暨農業部有關單位服務,以配合沙國經濟建設之發展。
漁技團係依據1979年9月中、沙兩國簽訂的《淡水魚養殖合作計畫協議書》,在1980年11月成立於紹德國王大學農學院第拉普農場。當時的執行機構為台灣省水產試驗所及沙國國家科技中心(1986年改稱為阿布都阿澤國王科技城或簡稱老王科技城)。
1988年元月第六屆中、沙經濟技術合作會議時,簽署《中沙科技合作協定》,自此漁業計畫亦包括在該合作協定。
第九屆中、沙經濟技術合作會議,雙方同意將養殖技術擴及濱海地區,惟因雙方斷交而尚無進展,經農、漁團之居間聯絡,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同意以專家短期互訪之方式開啟技術合作計畫。
漁技團及農服團於1997年7月1日合併更名為駐沙烏地阿拉伯技術團。
2012年,由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出資,委請「國家土地政策訓練中心」代訓其農業相關人員,計畫項目包括「休閒農業」、「海水魚繁養殖」及「畜牧生產-乳牛及家禽」。[30]
交流
軍事
中華民國空軍從1979年開始每年派遣近百名現役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以沙烏地阿拉伯軍人的身份軍援葉門阿拉伯共和國的祕密計劃,一直到1990年,南北葉門統一,大漠計畫才结束,中華民國空軍共在12年之間派出700多位人員。
宗教
中華民國回教朝覲團每年組團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聖地麥加朝覲。[31]曾出席國王晚宴[32],也曾會見國王[33]、麥加省總督、吉達郡長、朝覲部長等政要[32][34][35][36]。
1988年5月27日,總部設於麥加的世界穆斯林聯盟秘書長納西夫應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回教協會邀請抵台訪問。期間會見內政部次長王善旺、主持臺中清真寺破土典禮,並瞭解台灣的穆斯林活動。[37]
2017年1月,總部設於利雅德的標準組織秘書長Nabail Molla抵台訪問並舉辦研討會,就海灣阿拉伯國家标准化與清真認證制度進行交流。[24]
學術
2004年3月,世界穆斯林聯盟首次在臺北舉辦「國際伊斯蘭研討會」,會議主題為「伊斯蘭在東亞-文明與現代化」,由秘書長凃奇(Abdullah Al-Turki )主持會議,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簡又新致歡迎詞。[38]
2015年4月,世界穆斯林聯盟在臺北舉辦「穆斯林少數族群及當前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39]
中華民國政府提供獎學金給予沙烏地阿拉伯職訓學生就讀台灣的大學;[31]沙烏地也派遣教師在台灣的大學教授阿拉伯文及阿拉伯文化,[40]或派遣技職全額公費生在台就讀。[41]
體育
1988年7月1日,沙烏地阿拉伯籃球協會會長塔拉親王抵台訪問。期間會見行政院副院長連戰、外交部政務次長金樹基、教育部政務次長趙金祁等政府官員,並參加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男子組開幕典禮。[42]
協定
日期 | 簽署 | 備註 |
---|---|---|
1946年11月15日 | 《中國沙阿拉伯友好條約》 | 條約稱呼沙阿拉伯 以下簡稱中沙 |
1964年5月10日 | 《中沙關於農業技術合作之換文》 | |
1971年12月21日 | 《中華民國經濟部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農業水利部間關於在沙國水稻育種暨栽培協定》 | |
1974年10月31日 | 《中沙關於南北高速公路計劃貸款合約》 | [註 3] |
1975年2月27日 | 《中沙空運臨時協定》 | |
1975年5月10日 | 《中沙文化協定》 | |
1976年5月3日 | 《中沙電力技術服務合約》 | |
1976年12月25日 | 《中沙關於鐵路電氣化計劃貸款合約》 | [註 4] |
1976年12月28日 | 《中沙農業合作協定》 | [註 5] |
1977年4月17日 | 《中沙空運協定》 | |
1978年3月17日 | 《中沙關於電信建設計畫貸款合約》 | |
1978年6月14日 | 《中沙在道路及運輸方面合作協議書》 | [註 6] |
1978年7月15日 | 《中沙科技合作備忘錄》 | [註 7] |
1978年8月31日 | 《中沙農業水利方面合作協議書》 | |
1979年4月6日 | 《中沙醫療合作計畫備忘錄》 | [註 8] |
1979年9月17日 | 《中沙聯合在沙國養殖淡水魚計畫協議書》 《中沙聯合在沙國製造單細胞蛋白質計畫協議書》 | |
1980年12月5日 | 《中沙輸變電計畫貸款合約》 | |
1983年5月8日 | 《中沙印製技術合作契約》 | [註 9] |
1984年5月20日 | 《中華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沙烏地開發基金臺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計畫貸款合約》 | |
1986年2月18日 | 《中華民國郵政總局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郵政總局間國際快捷郵件服務備忘錄》 | |
1986年5月6日 | 《中華民國民航局與沙烏地阿拉伯民航局間空運協定備忘錄》 | |
1987年8月10日 | 《中華民國經濟部商品檢驗局與沙烏地阿拉伯標準局間商品檢驗技術合作協議書》 | [註 10] |
1988年10月4日 | 《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與沙烏地阿拉伯老王大學間醫療合作換文》 | |
1993年2月14日 | 《中華民國台灣電力公司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電力公司間電力合作契約》 | |
2000年10月31日 | 《台北經濟部與利雅德財經部間促進暨保障投資備忘錄》 《利雅德商工總會與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合作協議》 | [註 11] |
2013年6月4日 | 《中沙關於洗錢與資助恐怖主義金融情資交換合作瞭解備忘錄》 | [註 12] |
2014年 | 《沙烏地阿拉伯標準度量衡品質局與台灣電子檢驗中心相互承認計畫》 | [13] |
2016年9月25日 |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與標準組織技術合作瞭解備忘錄》 | [43] |
2019年12月1日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麥加商工會合作備忘錄》 | [21] |
2020年12月2日 | 《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定》 | [44] |
簽證
兩國國民皆須申請簽證方可入境對方國家。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中華民國國民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觀光需事先上網申請電子簽證(若為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可從事副朝覲),效期1年、多次入出境、停留最多90天。搭乘沙烏地國籍航空(SAUDIA及Flynas)可獲免費短期電子簽證,以便從事副朝覲,效期3個月、單次入境可停留4天,不可延期。商務簽證可由沙烏地保證人(Sponsor)申請,停留期限由1週至1個月,得申請延長。穆斯林申請朝覲簽證,須透過沙烏地核可之旅行社提出申請。經沙烏地轉機停留12-72小時,需申請過境簽證。[45][46]
持沙烏地阿拉伯護照的沙烏地國民也可以電子簽證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30天並不得延期。[47][48]
交通
注釋
- 2012年9月1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明定大使館、代表處設大使、公使,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副代表;辦事處設總領事、副總領事,對外仍稱處長、副處長。[2][3]
代表處館長為特任或簡任第十三職等至第十四職等者任大使銜代表、簡任第十二職等至第十三職等者任公使銜代表;辦事處長為簡任第十二職等者任總領事銜處長、副處長為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者任副總領事銜副處長。[4]
註:部分駐外機構名稱雖使用「辦事處」,但層級等同「代表處」,館長為代表。 - 條約稱呼沙阿拉伯,非台灣慣稱的阿拉伯。
- 1976年3月10日續簽
- 1977年6月7日補充協議
- 1982年7月28日續簽
- 1983年12月20日續簽
- 1982年1月11日續簽
- 1979年12月1日、1980年12月1日、1981年11月28日、1983年2月20日、1986年5月1日、1987年4月6日、1988年12月26日續簽
- 由中華民國中央印製廠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財政暨國家經濟部所屬政府文件印製廠共同簽署。1985年8月11日、1987年7月21日、1989年8月8日續簽
- 1991年10月22日、2002年4月4日、2011年2月11日續簽
- 2000年10月30日,第17屆台沙經濟技術合作會議在台北召開,雙方於會後簽署。[34]
- 由中華民國法務部調查局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內政部共同簽署。
- 斜體 表示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響而暫停臺灣航點。
參考資料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新闻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 陳培煌. . 中央通訊社.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9).
- . 中華民國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6-13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9).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多維新聞網. 2011-01-09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8).
- 陳隆志. . 新世紀智庫論壇. 2001-06-30, (14).
- . [2015-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30).
- . [201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 . [200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4).
- 【白嘉莉傳奇】《大社會·會大咖》東森傳播 2009.10.02播出
-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12-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17).
-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0年7月22日 [2019年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 .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6-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 外交部部長林永樂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人民赴沙烏地阿拉伯駐華商務辦事處為沙王阿布都拉辭世簽名弔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華民國外交部
-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1年1月7日 [2019年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 .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7).
-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4年11月19日 [2019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 雙一組南亞及中東專案室. (PDF).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署. 2021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年8月18日).
-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13日).
- .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13日).
-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15-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 .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2021-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 (PDF). 經濟部投資促進司. 2020年8月.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年8月18日).
-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 國際合作及經濟事務司.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3年4月26日 [2018年1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年11月5日).
-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5-20).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5).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88年5月26日 [2019年1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4年3月10日 [2022年7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7月19日).
-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30).
-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5-17).
-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6-11).
-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88年6月30日 [2019年1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29).
- 財政部國際財政司. . 中華民國財政部. 2020年12月10日 [2021年8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8月18日).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7).
-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