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齒獸下目

二齒獸下目(Dicynodontia)是群似哺乳爬行動物,屬於獸孔目異齒亞目。二齒獸類是一群體型從大型到小型、長著兩支長牙的草食性動物。牠們也是最成功且多樣性的獸孔目(不計算哺乳類的狀況)動物,已知超過70屬,大小從老鼠都有。

二齿兽下目
化石时期:二疊紀中期到三疊紀晚期
白堊紀早期再度出現)
水龍獸,少數存活過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的二齒獸類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合弓綱 Synapsida
演化支 獸孔類 Therapsida
演化支 真兽孔类 Eutherapsida
演化支 新兽孔类 Neotherapsida
亚目: 异齿亚目 Anomodontia
下目: 二齿兽下目 Dicynodontia
Owen, 1859

特徵

一群恐齒龍獸的化石

二齒獸類的頭骨有高度特化的特徵:輕但強壯、頭骨後方的顳顬孔變的較大,可容納更大的下頜肌肉。

頭骨與下頜的前段通常是狹窄的、缺乏牙齒;原始物種的嘴部前段仍有牙齒。嘴巴前部有者角狀的喙狀嘴,就像烏龜角龍類一樣。當嘴巴閉起時,下頜閉起產生的強力切割動作,讓二齒獸類可處理堅硬的陸生植物。許多屬擁有一對長牙,可能是種兩性異形的特徵。

二齒獸類的身體是短、笨重、水桶腰,四肢強壯。大型物種(例如恐齒龍獸)的後肢直立於身體之下,但前肢的肘部彎曲。肩胛骨腸骨都是大而粗壯。尾巴很短。

演化史

始二齒獸、一種發現於中二疊紀南非的原始二齒獸類

二齒獸類在二疊紀中期首次出現,在一陣快速的演化輻射後,成為晚二疊紀最成功且繁盛的陸地脊椎動物。在這段期間,牠們佔據大量多樣性的生態位,包括大型、中型、小型、與短腿穴居的動物。

利索维斯兽属,三叠纪体型最大的陆栖动物之一,演化出了独特的四肢直立姿势,属于史達勒克獸科,生存於三疊紀瑞替阶波蘭

只有兩科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其中的水龍獸科三疊紀最早期(印度階)最常見且廣佈的草食性動物。這些中等大小動物演化出肯氏兽类,最後被肯氏兽类取代。其中的肯氏獸科是體型笨重、接近大小的草食性動物,是奧倫尼克階拉丁階期間的最繁盛且廣佈的動物。到了卡尼階,肯氏獸科被犬齒獸類橫齒獸科(Traversodontidae)、三稜龍類超越。在三疊紀晚期(瑞替阶),可能因為逐漸的乾燥,牠們迅速地衰落,而大型草食性動物的位置被蜥腳形亞目恐龍所主导。

隨者二齒獸類的衰落與滅亡,合弓綱不再是大型優勢草食性動物。直到古新世中期,犬齒獸類的直系後代哺乳類興起,在恐龍滅亡後快速地繁盛、多樣化。

過去認為二齒獸類在三疊紀末期完全絕種。但是最近的證據顯示二齒獸類在岡瓦那大陸南部(現在昆士蘭)存活下來。如果屬實,這將是地質歷史上的另一個「拉撒路物種」(Lazarus taxon)實例;拉撒路物種意思是那些在化石紀錄中突然消失又出現的物種。

分類學與種系發生學

似二齒獸,生存於二疊紀晚期的非洲的小型二齒獸類
Myosaurus
  • 二齒獸下目 Dicynodontia
    • †属 Colobodectes
    •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 †属 Counillonia
      • †属 Moghreberia
    • 始二齿兽超科 Eodicynodontoidea
      • 始二齿兽科 Eodicynodontidae
    • 金氏兽超科 Kingorioidea
      • 金氏兽科 Kingoriidae
    • 内齿兽类 Endothiodontia
    • 双齿兽类 Diictodontia
      • †科 Pylaecephalidae
      • †总科 Emydopoidea
        • 小头兽科 Cistecephalidae
        • †科 Emydopidae
    • 锯齿兽类 Pristerodontia
      • 恐异齿兽属 Dinanomodon
      • †属 Odontocyclops
      • †属 Propelanomodon
      • †科 Aulacocephalodontidae
      • 二齿兽科 Dicynodontidae
      • 水龙兽科 Lystrosauridae
      • 无齿兽科 Oudenodontidae
      • 锯齿兽科 Pristerodontidae
    • 肯氏兽形类 Kannemeyeriiformes
      • 安戈尼龙兽属 Angonisaurus
      • 恐齿龙兽属 Dinodontosaurus
      • 长王兽属 Dolichuranus
      • 副肯氏兽属 Parakannemeyeria
      • 猛龙兽属 Rabidosaurus
      • †属 Rechnisaurus
      • †属 Repelinosaurus
      • 拉迪欧兽属 Rhadiodromus
      • 中国肯氏兽属 Sinokannemeyeria
      • †属 Uralokannemeyeria
      • 瓦迪亚龙兽属 Wadiasaurus
      • 西域肯氏兽属 Xiyukannemeyeria
      • 肯氏兽科 Kannemeyeriidae
      • 山西兽科 Shansiodontidae
      • 史达勒克兽科 Stahleckeriidae

系統發生學

以下支序圖取自於Mikko's Phylogeny Archive網站的整理:

二齒獸下目

始二齒獸

unnamed

Colobodectes

unnamed

內齒獸科

unnamed

金氏獸科

雙齒獸類

羅伯特獸科

Emydopoidea科

鋸齒獸類

鋸齒獸科

unnamed

無齒獸科

unnamed

Propelanomodon

unnamed

Geikiidae科

unnamed

Odontocyclops

unnamed

水龍獸科

unnamed

二齒獸科

unnamed

恐異齒獸

肯氏獸形超科

?山西獸科

?史達勒克獸科

肯氏獸科

參考資料

  • Robert L. Carroll (1988),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WH Freeman & Co.
  • Edwin H. Colbert, (1969), Evolution of the Vertebrates, John Wiley & Sons Inc (2nd ed.)
  • Cox, B., Savage, R.J.G., Gardiner, B., Harrison, C. and Palmer, D. (1988) The Marshall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 prehistoric animals, 2nd Edition, Marshall Publishing
  • Crompton, A. W, and Hotton, N. 1967. Functional morphology of the masticatory apparatus of two dicynodonts (Reptilia, Therapsida). Postilla, 109:1–51.
  • Gillian King, "Anomodontia" Part 17 C, Encyclopedia of Paleoherpetology, Gutsav Fischer Verlag, Stuttgart and New York, 1988
  • -- -- , 1990, the Dicynodonts: A Study in Palaeobiology, Chapman and Hall, London and New York
  • Tony Thulborn and Susan Turner, 2003, "The last dicynodont: an Australian Cretaceous relict" 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 Vol 270, No 1518 / May 07, 2003; pp 985 – 99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