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封使
冊封使是在古代東方的朝貢體系下,中國皇帝向受冊封國派遣的使節。接受冊封的君主被中國皇帝授予爵位或官職,名義上成為中國皇帝的臣下,成為中國的冊封國。
冊封使 | |||||||
汉语名称 | |||||||
---|---|---|---|---|---|---|---|
简化字 | |||||||
| |||||||
名稱 | |||||||
諺文 | |||||||
汉字 | |||||||
| |||||||
日语名称 | |||||||
汉字 | |||||||
| |||||||
名称 | |||||||
/ |
冊封國發生王位更替的時候,國王往往都會向中國請求冊封。中國皇帝則將冊封的詔敕和祭祀先王的祭文賜給冊封使。冊封使團到達冊封國之後,國王率百官出迎,由冊封使宣讀祭文祭祀先王,然後宣讀冊封是詔敕,冊封國國王行三跪九叩之禮接詔。
歷史上曾有不少國家接受中國的冊封。比較著名的就是朝鮮、越南和琉球。朝鮮本是明朝的冊封國,在明朝與後金(清朝)的戰爭中一度支持明朝,後來在丙子之役戰敗之後成為清朝的冊封國。每當冊封使到達朝鮮的時候,朝鮮國王都會率百官在迎恩門接受冊封。而琉球人則將冊封使稱為「唐之按司」,[2] 琉球國王率百官在守禮門接受冊封。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