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

劉虞?—193年),伯安東海(今山东省郯城县)人,漢光武帝刘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彊的五世孙[1][2]。先後為幽州刺史甘陵國相、宗正大司馬襄賁侯、太傅

连环画《三国演义》(1957年版)中的刘虞画像

劉虞與公孫瓚日漸不和,初平四年(193年)集合十萬人攻瓚,但被手下公孫紀出賣,受公孫瓚反擊潰敗,逃往居庸,終被俘虜,受公孫瓚誣蔑謀反後斬於

因劉虞是當代聲望極高的皇親國戚,個性溫厚仁慈,公孫瓚殺劉虞後身敗名裂,受多方責難、大失人心,亦給了袁紹興兵討伐的藉口。

生平

初為小吏

劉虞早年通过举孝廉担任曹吏,因能履行職務而獲升為郡吏。後因累積政績升為博平令、幽州刺史、甘陵相等。

政績顯著

劉虞任幽州刺史期間,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隨時朝貢,不敢侵擾。在張純勾結烏丸丘力居反叛時,亦能說服丘力居等投降,並交出張純。幽州本為窮州,需要青、冀兩州補貼官務開支,但當時因戰亂交通斷絕,無法調度金錢。劉虞從開放上谷的市場與外族交易及開採漁陽的鹽鐵礦取得收入,令百余萬流亡至此的青州徐州人安居樂業。

忠於皇帝

初平元年(190年),韓馥袁紹山東諸將欲拥立劉虞为汉朝皇帝,劉虞厲色拒絕。命令田疇鮮于銀等出使長安拜見漢獻帝。獻帝欲往劉虞處,派劉虞子劉和求劉虞派兵接回自己,但劉和在途中被袁術扣留,劉虞不理公孫瓚力阻,應袁術的要求派出迎天子的士兵到袁術那裡,公孫瓚怕此事被袁術知道會招來怨恨,於是派其從弟公孫越支援袁術,並勸說袁術奪走那些兵馬。

伯珪反目

在針對外族的政策執行上,劉虞的懷柔政策與公孫瓚的武力政策互相衝突,公孫瓚亦常破壞其上司的施政肆意殺伐。忍無可忍之下劉虞決定集結兵馬十萬餘人解決公孫瓚,從事代郡程緒試圖勸阻,被劉虞問斬。然而從事公孫紀因公孫瓚同姓厚待,出賣劉虞把其計劃告知了公孫瓚。

公孫瓚當時因部眾分散在外,遂想逃脫。由於宅心仁厚的劉虞下令士兵不能焚燒民居,而其士兵不善戰事,導致久攻不下,公孫瓚急募得兵數百後縱火反擊,由此劉虞大敗只能逃往居庸。其後公孫瓚發兵追擊,只消三日就攻陷居庸俘虜劉虞,隨即誣蔑他早前與袁紹合謀意欲稱帝,並說:「若劉虞真的是天子,天就應該要以刮風大雨來相救。」正好當時乾旱沒能下雨,得以藉此將劉虞斬於薊城。

去世後

劉虞被傳首京師,故吏尾敦於路上劫劉虞首級埋葬。

軼事

劉虞精通五經,天生性格節儉,穿著樸素,不吃大魚大肉,衣冠破了也補過再穿,即使身旁有很多奢華的人,亦不改劉虞節儉的想法。[3]

中平二年(185年),南宮發生火災,官吏還要州郡的民眾捐獻資金。當時富家人以自身家產或民眾財款出資,出身貧窮且清慎的人就沒辦法出資,甚至還自殺。反而漢靈帝當時以劉虞清貧的性格,特令不讓劉虞出錢。[4]

然而在公孫瓚殺死劉虞後,手下闖進劉虞居所搜物時,見到他妻妾的服飾很豪華,因此遭到當時的人懷疑。[5]

家庭

祖先

妻子

  • 某氏,劉虞遂被公孫瓚大敗後,跟隨劉虞與官屬北奔居庸縣。公孫瓚追攻之,三日城陷,遂執劉虞與妻子還薊。劉虞以儉樸著稱,然而在公孫瓚殺死劉虞後,手下闖進劉虞居所搜物時,劉虞的妻妾服飾都很豪華,因此遭到當時的人懷疑。

子女

  • 劉和,劉虞之子,侍中。曾被袁術捉為人質,後逃回袁紹處。劉虞被殺後與劉虞舊部等向公孫瓚復仇,令公孫瓚元氣大傷。

部下

  • 公孫瓚,奮武將軍。以討烏桓為名累積勢力,不聽劉虞號令,劉虞本欲討伐,但反為公孫瓚知悉並殺害。
  • 田疇。受劉虞命令出使長安拜見獻帝。
  • 魏攸,東曹掾,右北平人。劉虞欲討伐公孫瓚時作勸阻,因其認為公孫瓚尚有利用價值。
  • 程绪,劉虞從事,代郡人。劉虞集結兵馬欲討公孫瓚,程緒脫下頭盔向劉虞行禮並進言,認為公孫瓚罪名未正,宜兵臨城下令公孫瓚自動投降。被劉虞以臨事阻議處斬[8]
  • 公孫紀,州從事。因公孫瓚以同姓而厚待,在劉虞集結兵馬欲討公孫瓚告密令公孫瓚成功逃脫。
  • 鮮于輔,劉虞從事。劉虞被殺後與劉和向公孫瓚復仇,令公孫瓚元氣大傷。後曹操封為度遼將軍,封都亭侯,侍奉曹魏至魏文帝時代。
  • 鮮于銀,劉虞從事,骑都尉。受劉虞命令出使長安拜見獻帝。劉虞被殺後與劉和向公孫瓚復仇,令公孫瓚元氣大傷。
  • 齊周,劉虞從事。劉虞被殺後與劉和向公孫瓚復仇,令公孫瓚元氣大傷。
  • 孫瑾,為常山相;張逸張瓚,為常山掾。劉虞被殺後大罵公孫瓚,並一同自盡。
  • 尾敦,刘虞故吏。刘虞被公孙瓒诬陷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使者段训将刘虞斩首,并送首级到京师。尾敦见后,便劫走刘虞的首级并安葬。
  • 趙該漁陽人,據《巵林》所提,為劉虞屬下別駕,有一姐名為趙愛兒[9]

評價

  • 後漢書評曰:「襄賁勵德,維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衛國。」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後漢書·卷73》,出自范晔後漢書

参考资料

  1. 《三国志注· 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吴书曰:虞,东海恭王之后也。
  2.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汉纪五十一》:焉,鲁恭王之后;虞,东海恭王之五世孙也。
  3. 《後漢書·劉虞傳》「虞雖為上公,天性節約,敝衣繩履,食無兼肉,遠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歸心焉。」
  4. 《魏書》「虞在幽州,清靜儉約,以禮義化民。靈帝時,南宮災,吏遷補州郡者,皆責助治宮錢,或一千萬,或二千萬,富者以私財辨,或發民錢以備之,貧而清慎者,無以充調,或至自殺。靈帝以虞清貧,特不使出錢。」
  5. 《後漢書·劉虞傳》「初,虞以儉素為操,冠敝不改,乃就補其穿。及遇害,瓚兵搜其內,而妻妾服羅紈,盛綺飾,時人以此疑之。」
  6. 《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瓚陶谦列传第六十三》:祖父嘉,光禄勋。
  7. 《后汉书注·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瓚陶谦列传第六十三》:谢承书曰:“虞父舒,丹阳太守。虞通五经,东海恭王之后。”
  8. 《三国志·公孙瓒传·引魏氏春秋》:“四年冬,遂自率诸屯兵从合十万人以攻瓒。将行,从事代郡程绪免胄而前曰:「公孙瓒虽有过恶,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晓使得改行,而兵起萧墙,非国之利。加胜败难保,不如驻兵,以武临之,瓒必悔祸谢罪,所谓不战而服人者也。」虞以绪临事沮议,遂斩之以徇。戒军士曰:「无伤余人,杀一伯珪而已。」”
  9. 《巵林》:趙愛兒者,劉虞别駕漁陽趙該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