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支那

交趾支那[1]法語:越南语?高棉语罗马化),是中南半島的一個歷史地名,位于今日越南南部,占越南南部面积的三分之一,其西面与北面与柬埔寨接壤。越南人稱之為南圻,意為「南方之土」。

交趾支那(藍色)在法屬印度支那的位置
交趾支那地圖,1872年
南圻六省1832-1841年,黑線為今日國界
南圻六省1899年

交趾支那的原住民是占族高棉族下高棉人)和高地民族,17世紀起逐漸被越南的廣南國-阮朝蠶食。交趾支那地域中,原屬柬埔寨(高棉)的一部份地區被柬埔寨方面稱為下柬埔寨。在阮朝時期,南圻特指:邊和、嘉定、定祥、永隆、安江、河僊六省為南圻六省。1862年,第一次西貢條約法國從阮朝正式取得了南圻六省中的東三省(邊和、嘉定、定祥),1874年,第二次西貢條約正式取得西三省(永隆、安江、河僊)。

名称来源

交趾中国古代对越南的称呼,主要包括今越南北部。

葡萄牙殖民者把当时越南尚未分裂的后黎朝称为“cauchy”、“cauchy chyna”。[2]cauchy一词来自马来人的“kuchi”。在16-18世纪郑阮纷争时期,用作称呼南方的阮主政权。等到19世纪后半叶,法国侵占南圻,又将南圻称作cochinchine。而来到南圻谋生的华人又将这个词音译作交趾支那。

历史

越南「南進」示意圖。最下方藍色部分即下柬埔寨,包含現今越南柬埔寨部分領土。

1623年,廣南國阮主阮福源將女兒阮氏玉萬嫁給了柬埔寨國王吉·哲塔二世。获得柬埔寨国王同意,在今西贡建立了贸易社区。由于北方郑阮纷争爆发,廣南國迫於北方鄭主壓力只能向南方扩张。1679年,柬埔寨國王吉·哲塔四世委派中國明朝遺民鄚玖擔任此地的屋牙,率領華僑來到這裡進行開發,建立河仙鎮。1698年,阮有鏡擔任統率,進攻高棉。當時高棉國內鬥不斷,國家衰弱。下高棉地區早有大量越南人和華人定居,阮主此次用兵,想將下高棉地區納入統治。阮有鏡很快攻佔了東浦,設嘉定府統轄該地。在鹿野設福隆縣,建鎮邊營;在柴棍設新平縣,建藩鎮營。 1708年,鄚玖遣使到富春(今順化)覲見阮主阮福淍,被封為河仙鎮總兵,成為廣南國藩屬。

1715至70年,阮主与柬埔寨打了最少三场战役,雖然柬埔寨每次都有宗主国暹罗(泰國)支援。但阮主仍逐漸扩大其治下的版图。

1858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發動南圻遠征,在1858年9月占领岘港。1859年2月18日,法国占领边和省嘉定省定祥省三个南部省份。1862年4月13日,越南被迫将它们割让给法国。1864年,法国将所得领土称为交趾支那。

1867年,法国夺得安江省河仙省永隆省三省,1874年,第二次西貢條約正式取得。1887年,法属印度支那成立交趾支那成为其一部分 (当时包括安南東京柬埔寨,1893年法暹戰爭後併入寮國)。1941年7月28日,日本军驻守于该地,在1945年3月9日发动三九政变正式占领它,直到战争结束。1946年,法國宣稱交趾支那是一個“自治共和國”,這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的原因之一。1949年5月22日,法國議會通過了南圻併入越南的提案。6月4日,归入越南临时中央政府治下。

注释

  1. 中国地名委员会. . 商务印书馆. 1993: 162. ISBN 7-100-00798-4.
  2.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Vol 2: Expansion and Crisis》的中译本《东南亚的贸易时代:第二卷 扩张与危机》,[澳大利亚]安东尼·瑞德(Anthony Reid)著,孙来臣、李塔娜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232页。

参考资料

参见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交趾支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