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侯爵列表

南朝宋五等爵制承襲晉制,侯爵分為開國縣侯與五等縣侯。開國縣侯為第二品爵。[1]縣為侯國者,改稱縣令長為相,相最初向國主稱臣,宋孝武帝時革除稱臣之制。[2]侯國置郎中令、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學官令、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3]五等縣侯為虛封爵,不開國,無食邑。南朝梁時,開國縣侯位視孤卿、重號將軍、光祿大夫,班次之。縣侯國置郎中令一卿。除卿之外,侯國又置相、侍郎、典祠令、典書令、典衛長等官。國官皆向國主稱臣。[4]南朝陳時,開國縣侯為第三品爵,位視中二千石。[5]

南朝的二十等爵制承襲魏晉之制。[6][7]列侯爵二十級,分縣侯(湯沐食侯)、鄉侯、亭侯三等。南朝宋時,縣侯為第三品爵,鄉侯為第四品爵,亭侯為第五品爵。[8]南朝梁時,食邑千戶以上的列侯置家丞、庶子,食邑不滿千戶的列侯只置庶子。[9]南朝陳時,湯沐食侯為第七品爵,鄉侯、亭侯為第八品爵,位視千石。[5]關內侯爵十九級,南朝宋時為第六品爵。[8]名號侯爵十八級。關中侯爵十七級,南朝陳時為第九品爵,位視六百石。關外侯爵十六級,南朝陳時為第九品爵,位視六百石。[5]

以下的列表,列出南朝可考的開國侯、五等侯、列侯、關內侯、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

開國侯(功臣)

開國侯(宗室)

營浦國

營浦國(420年—479年)[10][11]
以宗室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營浦縣開國侯元公劉遵考420年—473年
2營浦縣開國侯劉澄之?—479年劉遵考子
齊受禪,國除

桂陽國

桂陽國(420年—478年)[12]
以長沙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桂陽縣開國侯恭侯劉義融420年—441年劉道鄰第三子
2桂陽縣開國侯孝侯劉覬?—453年劉義融長子
3桂陽縣開國侯劉晃?—478年劉覬弟子
伏誅,國除

建陵國/臨澧國/東昌國

建陵國(466年)/臨澧國(466年—478年)/東昌國(478年)[13]
以討劉子勛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陵縣開國侯→臨澧縣開國侯忠侯劉襲466年—470年劉義融第二子
2臨澧縣開國侯→東昌縣開國侯劉旻?—478年劉襲第二子
伏誅,國除

新渝國

新渝國(420年—477年)[14]
以長沙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新渝縣開國侯惠侯劉義宗420年—444年劉道鄰第四子
2新渝縣開國侯懷侯劉玠?—453年劉義宗子
3新渝縣開國侯劉承?—477年劉玠弟子
伏誅,國除

當陽國

當陽國(474年—477年)[14]
以討劉休範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當陽縣開國侯劉秉474年—477年劉義宗子
伏誅,國除

新野國/興安國

新野國(425年—429年)/興安國(429年—479年)[15][16]
以長沙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新野縣開國侯→興安縣開國侯肅侯劉義賓425年—448年劉道鄰第五子
2興安縣開國侯惠侯劉綜劉義賓子
3興安縣開國侯劉憲?—479年劉綜子
齊受禪,國除

營道國

營道國(429年—479年)[17][18]
以長沙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營道縣開國侯僖侯劉義綦429年—455年劉道鄰第六子
2營道縣開國侯劉長猷?—479年劉義綦子
齊受禪,國除

泉陵國

泉陵國(?—445年)[19]
以彭城王支子封,食邑7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泉陵縣開國侯劉允?—445年劉義康長子
有罪,國除

新吳國

新吳國(?—453年)[20]
以江夏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新吳縣開國侯烈侯劉韶?—453年劉義恭第三子
無子,國除

平都國

平都國(?—453年)[20]
以江夏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平都縣開國侯懷侯劉坦?—453年劉義恭第四子
無子,國除

江安國

江安國(?—453年)[20]
以江夏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江安縣開國侯愍侯劉元諒?—453年劉義恭第五子
無子,國除

興平國

興平國(?—453年)[20]
以江夏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興平縣開國侯悼侯劉元粹?—453年劉義恭第六子
無子,國除

永脩國

永脩國(?—465年)[20]
以江夏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脩縣開國侯殤侯劉仲容?—465年劉義恭第十四子
無子,國除

永陽國

永陽國(?—465年)[20]
以江夏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陽縣開國侯殤侯劉叔子?—465年劉義恭第十五子
無子,國除

宜陽國

宜陽國(?—453年)[21]
以南郡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宜陽縣開國侯劉愷?—453年劉義宣子
進爵為王

臨武國

臨武國(?—453年)[21]
以南郡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臨武縣開國侯悼侯劉𢚝?—453年劉義宣子
無子,國除

湘南國

湘南國(?—454年)[21]
以南郡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湘南縣開國侯劉悰?—454年劉義宣子
伏誅,國除

祁陽國

祁陽國(?—454年)[21]
以南郡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祁陽縣開國侯劉憬?—454年劉義宣子
伏誅,國除

南安國

南安國(?—465年)[22]
以南平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安縣開國侯悼侯劉敬淵?—465年劉鑠第二子
無子,國除

秭歸國

秭歸國(476年—479年)[23][24]
以繼建平宣簡王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秭歸縣開國侯劉恬476年—478年劉勰第三子
齊受禪,國除

池陽國

池陽國[25]
以晉熙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池陽縣開國侯劉懷遠465年追封劉昶第二子
無子,國除

原豐國

原豐國(?—471年)[26]
以晉平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原豐縣開國侯劉宣彥?—471年劉休祐第四子
有罪,國除

松滋國

松滋國(466年)[27]
以尋陽郡王降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松滋縣開國侯劉子房466年宋孝武帝第六子
伏誅,國除

西昌國

西昌國(479年—494年)[28]
以始安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西昌縣開國侯蕭鸞479年—494年蕭道生第二子
進封宣城郡開國公

安陸國

安陸國(479年—494年)[29]
以始安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安陸縣開國侯昭侯蕭緬479年—491年蕭道生第三子
進封安陸郡王

永新國

永新國(?—488年)[30]
以豫章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新縣開國侯蕭子廉?—488年蕭嶷長子
拜豫章世子,國除

南康國

南康國(?—502年)[31]
以豫章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康縣開國侯蕭子恪?—502年蕭嶷第二子
梁受禪,降爵為子

泉陵國

泉陵國(?—502年)[32]
以豫章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泉陵縣開國侯蕭子操?—501年蕭嶷第三子

洮陽國

洮陽國[32]
以豫章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洮陽縣開國侯蕭子行蕭嶷第四子

宜陽國

宜陽國(?—502年)[32]
以豫章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宜陽縣開國侯蕭子光?—501年蕭嶷子

祁陽國

祁陽國(492年—502年)[33]
以豫章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祁陽縣開國侯蕭子範492年—502年蕭嶷第六子
梁受禪,降爵為子

寧都國

寧都國(493年—502年)[34]
以豫章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寧都縣開國侯蕭子顯493年—502年蕭嶷第八子
梁受禪,降爵為子

新浦國

新浦國(497年—502年)[35]
以豫章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新浦縣開國侯蕭子雲497年—502年蕭嶷第九子
梁受禪,降爵為子

州陵國

州陵國(?—502年)[36]
以臨川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州陵縣開國侯蕭子游?—502年蕭映第二子

平氏國

平氏國(?—502年)[37][38]
以長沙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平氏縣開國侯蕭子賢?—502年蕭晃子

永新國

永新國(?—501年)[39]
以竟陵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新縣開國侯蕭昭穎?—501年蕭子良子
伏誅,國除

魚復國

魚復國(490年—?)[40]
以巴東郡王降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魚復縣開國侯蕭子響490年追封齊武帝第四子

東昌國

東昌國(502年—?)[41]
以宗室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東昌縣開國侯文宣侯蕭尚之502年追封蕭道賜長子
2東昌縣開國侯蕭靈鈞502年追封蕭尚之子
3東昌縣開國侯蕭謇蕭靈鈞子

吳平國

吳平國(502年—?)[42][43]
以宗室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吳平縣開國侯忠簡侯蕭崇之502年追封蕭道賜第三子
2吳平縣開國侯忠公蕭昺?—523年蕭崇之長子
3吳平縣開國侯光侯蕭勱蕭昺子
4吳平縣開國侯

湘陰國

湘陰國(530年—?)[44]
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湘陰縣開國侯恭侯蕭昂530年—535年蕭崇之第三子
2湘陰縣開國侯

西昌國

西昌國(502年—507年,509年—?)[45]
以長沙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西昌縣開國侯蕭淵藻502年—507年蕭懿子
以罪削爵,後復
1西昌縣開國侯蕭淵藻509年—549年

臨汝國

臨汝國[46]
以長沙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臨汝縣開國侯靈侯蕭淵猷蕭懿子
2臨汝縣開國侯

泉陵國

泉陵國(506年—?)[47]
以長沙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泉陵縣開國侯蕭淵朗506年—?蕭懿子
有罪,國除

番禺國

番禺國[48]
以長沙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番禺縣開國侯蕭淵軌蕭懿子

貞陽國

貞陽國(?—555年)[49]
以長沙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貞陽縣開國侯蕭淵明?—555年蕭懿子
即皇帝位,國除

平樂國

平樂國(502年—526年)[50]
以臨川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平樂縣開國侯蕭正義502年—526年蕭宏第二子
襲封臨川嗣王,國除

西豐國

西豐國(502年—525年,526年—532年)[50][51]
以臨川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西豐縣開國侯蕭正德502年—525年蕭宏第三子
以罪削爵,後復
1西豐縣開國侯蕭正德526年—532年
進封臨賀郡王

樂山國

樂山國(?—528年)[50][52]
以臨川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樂山縣開國侯蕭正則?—528年蕭宏第四子
有罪,國除

羅平國

羅平國(?—511年)[50]
以臨川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羅平縣開國侯蕭正立?—511年蕭宏第五子
拜臨川世子,國除

建安國

建安國(526年—550年)[50][53]
以臨川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安縣開國侯敏侯蕭正立526年—?蕭宏第五子
2建安縣開國侯蕭賁?—550年蕭正立子
進封竟陵郡王

封山國

封山國(?—549年)[50][54]
以臨川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封山縣開國侯蕭正表?—549年蕭宏第六子
入魏,國除

武化國

武化國[50]
以臨川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武化縣開國侯蕭正信蕭宏第七子

南浦國

南浦國(525年—?)[55][56]
以安成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浦縣開國侯蕭推525年—548年蕭秀子

永豐國

永豐國(?—552年)[57]
以安成王支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豐縣開國侯蕭撝?—552年蕭秀子
進封秦郡王

衡山國

衡山國(509年—?)[58]
以南平王支子封,食邑500戶→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衡山縣開國侯僖侯蕭恭509年—549年蕭偉第二子

定襄國

定襄國(?—549年)[59]
以南平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定襄縣開國侯蕭祗?—549年蕭偉第四子
入魏,國除

某國

某國[60]
以鄱陽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某縣開國侯懿惠侯蕭某蕭恢第三子

湘潭國

湘潭國(?—549年)[61]
以鄱陽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湘潭縣開國侯蕭退?—549年蕭恢子
入魏,國除

觀寧國

觀寧國(?—554年)[62]
以鄱陽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觀寧縣開國侯蕭永?—554年蕭恢子
陷於西魏,國除

南安國

南安國[63]
以鄱陽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安縣開國侯蕭恬蕭恢子

武林國

武林國[64][65]
以鄱陽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武林縣開國侯蕭諮?—550年蕭恢子

宜豐國

宜豐國(?—556年)[66][67]
以鄱陽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宜豐縣開國侯蕭循?—556年蕭恢第十七子
襲封鄱陽嗣王

豐城國

豐城國(535年—557年)[68][69]
以鄱陽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豐城縣開國侯蕭泰535年—557年蕭恢子
入齊,國除

文成國

文成國(?—550年)[70][71]
以鄱阳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文成縣開國侯蕭寧?—550年蕭恢子
遇害,國除

廣信國/新渝國

廣信國(521年—525年)/新渝國(525年—?)[72]
以始興王支子封,食邑500戶→?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廣信縣開國侯→新渝縣開國侯寬侯蕭暎521年—?蕭憺第四子
2新渝縣開國侯

安陸國/上黃國

安陸國(520年代—525年)/上黃國(525年—?)[73]
以始興王支子封,食邑500戶→?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安陸縣開國侯→上黃縣開國侯替侯蕭曄520年代—?蕭憺第五子
2上黃縣開國侯

中宿國

中宿國[53][74]
以始興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中宿縣開國侯蕭?蕭憺子

懷安國

懷安國[75][76]
以某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懷安縣開國侯蕭任

長樂國

長樂國[77]
以某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長樂縣開國侯蕭基

賓化國

賓化國[78]
以某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賓化縣開國侯蕭雲

永新國

永新國(525年—?)[79]
以故豫章王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新縣開國侯蕭直525年—?蕭綜子

祁陽國

祁陽國(?—550年)[80]
以南康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祁陽縣開國侯蕭通理?—550年蕭績第二子
遇害,國除

安樂國

安樂國(542年—550年)[81]
以南康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安樂縣開國侯蕭乂理542年—550年蕭績第六子
遇害,國除

汝南國

汝南國(535年—?)[82]
以邵陵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汝南縣開國侯蕭堅535年—549年蕭綸長子

正階國/永安國

正階國/永安國(536年—?)[83]
以邵陵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正階縣開國侯→永安縣開國侯蕭確536年—549年蕭綸第二子

威正國

威正國[84]
以邵陵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威正縣開國侯蕭礩蕭綸子

南安國

南安國(?—552年)[85]
以湘東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安縣開國侯蕭方矩?—552年蕭繹第四子
拜王太子,國除

興梁國

興梁國(549年—552年)[86]
以湘東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興梁縣開國侯蕭方智549年—552年蕭繹第九子
進封晉安郡王

江安國

江安國(?—552年)[87]
以武陵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江安縣開國侯蕭圓正?—552年蕭紀第二子
進封西陽郡王

宜陽國

宜陽國(?—587年)[88]
以安平王支子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宜陽縣開國侯蕭勝?—587年萧巖第十三子

永脩國

永脩國(?—587年)[89]
以吳郡王支子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脩縣開國侯蕭瑾?—587年萧岑第三子

仁化國

仁化國(?—587年)[90]
以吳郡王支子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仁化縣開國侯蕭球?—587年萧岑子

武定國

武定國(?—587年)[91]
以吳郡王支子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武定縣開國侯蕭??—587年萧岑子

武城國

武城國(?—587年)[92]
以吳郡王支子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武城縣開國侯蕭??—587年萧岑子

永脩國

永脩國(558年—589年)[93][94]
以宗室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脩縣開國侯定侯陳擬558年—560年陳霸先從子
2永脩縣開國侯陳黨?—589年陳擬子
陳亡,國除

鍾陵國

鍾陵國(558年—589年)[93]
以宗室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鍾陵縣開國侯陳褒558年-?陳霸先從子
陳亡,國除

建城國

建城國(558年—589年)[93]
以宗室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城縣開國侯陳晃558年—?陳霸先從子
陳亡,國除

上饒國

上饒國(558年—589年)[93]
以宗室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上饒縣開國侯陳炅558年—?陳霸先從子
陳亡,國除

虔化國

虔化國(558年—589年)[93]
以宗室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虔化縣開國侯陳訬558年—564年陳霸先從孫
陳亡,國除

吉陽國

吉陽國(?—589年)[93]
以戰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吉陽縣開國侯陳諠陳霸先從孫
陳亡,國除

豫章國

豫章國(558年—589年)[93]
以宗室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豫章縣開國侯陳祏558年—?陳霸先從孫
陳亡,國除

遂興國

遂興國(558年—589年)[93][95]
以宗室封,食邑500戶→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遂興縣開國侯陳詳558年—573年陳霸先從孫
2遂興縣開國侯陳正理?—589年陳詳子
陳亡,國除

宜黃國

宜黃國(558年—589年)[93][96]
以宗室封,食邑500戶→1000戶→2000戶→2500戶→3000戶→6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宜黃縣開國侯陳慧紀558年—589年陳霸先從孫
陳亡,國除

寧都國

寧都國(558年—589年)[93]
以宗室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寧都縣開國侯陳敬雅558年—?陳霸先從孫
陳亡,國除

平固國

平固國(558年—589年)[93]
以宗室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平固縣開國侯陳敬泰558年—573年-?陳霸先從孫
陳亡,國除

康樂國

康樂國(562年—569年)[97]
以安成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康樂縣開國侯陳叔陵562年—569年陳頊第二子
進封始興郡王

建安國

建安國(560年—569年)[98]
以安成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安縣開國侯陳叔英560年—569年陳頊第三子
進封豫章郡王

豐城國

豐城國(560年代—569年)[99]
以安成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豐城縣開國侯陳叔堅560年代—569年陳頊第四子
進封長沙郡王

臨汝國

臨汝國(560年代—589年)[100]
以南康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臨汝縣開國侯陳方慶560年代—589年陳曇朗第二子
陳亡,國除

溫麻國

溫麻國(568年)[101]
以始興郡王降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溫麻縣開國侯陳伯茂568年陳文帝第二子
無子,國除

湘濱國

湘濱國(?—589年)[102]
以廬陵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湘濱縣開國侯陳番?—589年陳伯仁長子
陳亡,國除

湘潭國

湘潭國(?—589年)[103]
以江夏王支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湘潭縣開國侯陳元基?—589年陳伯義長子
陳亡,國除

開國侯(外戚)

臨賀國

臨賀國(420年—479年)[104][105]
以孝穆皇后之父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臨賀縣開國侯趙裔420年追封
2臨賀縣開國侯趙襲之420年—?趙裔弟孫
3臨賀縣開國侯趙祖憐?—479年趙襲之子
齊受禪,國除

封陽國

封陽國(420年—479年)[104][106][107][108]
以孝懿皇后之父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封陽縣開國侯蕭卓420年追封
2封陽縣開國侯蕭源之420年蕭卓子
3封陽縣開國侯穆公蕭思話?—455年蕭源之子
4封陽縣開國侯蕭惠開?—471年蕭思話子
5封陽縣開國侯蕭叡?—479年蕭惠開子
齊受禪,國除

枝江國

枝江國(422年—479年)[109][110]
以永興公主之子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枝江縣開國侯忠烈公徐湛之422年—453年
2枝江縣開國侯徐恒之徐湛之第三子
3枝江縣開國侯徐孝嗣?—479年徐恒之兄子
齊受禪,國除

某國

某國(465年—466年)[111]
以太皇太后之父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某縣開國侯孝侯路興之465年追封
2某縣開國侯敬公路道慶465年追封路興之子
3某縣開國侯路休之465年—466年路道慶子
伏誅,國除

某國

某國(465年—466年)[111]
以太皇太后之弟子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某縣開國侯路茂之465年—466年路道慶子
伏誅,國除

建寧國

建寧國(465年—479年)[112]
以廢帝獻皇后之兄弟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寧縣開國侯何邁465年追封
2建寧縣開國侯何曼倩?—479年何邁子
齊受禪,國除

武康國

武康國(553年—?)[113]
以文宣太后之父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武康縣開國侯阮靈寶553年追封
2武康縣開國侯553年—?

廣德國

廣德國(559年—589年)[114]
以武宣皇后之父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廣德縣開國侯溫侯章景明559年追封
2廣德縣開國侯559年—?
陳亡,國除

建城國

建城國(559年—589年)[115]
以文皇后之父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城縣開國侯恭侯沈法深559年追封
2建城縣開國侯成侯沈欽559年—569年沈法深子
3建城縣開國侯沈觀?—589年沈欽子
陳亡,國除

望蔡國

望蔡國(570年—589年)[116]
以皇太子妃之父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望蔡縣開國侯貞憲公沈君理570年—573年
2望蔡縣開國侯沈遵禮?—589年沈君理弟子
陳亡,國除

開國侯(前朝降封)

柴桑國

柴桑國(420年—?)[117][118][119]
以晉廬陵郡開國公降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柴桑縣開國侯謝澹420年—?謝安孫

荔浦國

荔浦國(420年—?)[117]
以晉始安郡開國公降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荔浦縣開國侯420年—?溫嶠後

醴陵國

醴陵國(420年—479年)[117][120]
以晉長沙郡開國公降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醴陵縣開國侯陶延壽420年—?陶侃玄孫
齊受禪,國除

康樂國

康樂國(420年—433年)[117][121]
以晉康樂縣開國公降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康樂縣開國侯謝靈運420年—433年謝玄孫
伏誅,國除

西豐國

西豐國(420年—479年)[122][123]
以晉臨川郡王降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西豐縣開國侯司馬寶420年—?
齊受禪,國除

萍鄉國

萍鄉國(約460年—479年)[124][125][126]
以安成郡開國公降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萍鄉縣開國侯何?約460年—?何無忌之後
齊受禪,降爵為伯

華容國

華容國(479年—502年)[127][125]
以宋華容縣開國公降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華容縣開國侯王僧亮479年—?王弘孫
梁受禪,國除

新淦國

新淦國(502年—?)[128]
以齊豫章郡王降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新淦縣開國侯蕭元琳502年—?蕭嶷孫

監利國

監利國(502年—?)[129]
以齊巴陵郡王降封,食邑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監利縣開國侯蕭周502年—?蕭子良孫

南昌國

南昌國(502年—554年)[130][131]
以齊南昌縣開國公降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昌縣開國侯安侯王騫502年—522年王儉子
2南昌縣開國侯章侯王規?—536年王騫子
3南昌縣開國侯王褒?—554年王規子
入魏,國除

五等侯

州陵縣五等侯

州陵縣五等侯(406年—?)[132]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州陵縣五等侯江夷406年—431年
2州陵縣五等侯

樂成縣五等侯

樂成縣五等侯(406年—?)[133]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樂成縣五等侯徐廣406年—425年
2樂成縣五等侯

晉安縣五等侯

晉安縣五等侯(406年—453年)[134]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晉安縣五等侯劉簡之406年—?
2晉安縣五等侯襄侯劉道產?—442年劉簡之子
3晉安縣五等侯劉延孫?—453年劉道產子
進封東昌縣開國侯

始興縣五等侯

始興縣五等侯(406年—?)[135][136]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始興縣五等侯臧熹406年—413年
2始興縣五等侯臧質—451年臧熹子
進封開國子

吉陽縣五等侯

吉陽縣五等侯(415年—445年)[137]
以從征司馬休之之功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吉陽縣五等侯謝述415年—435年
2吉陽縣五等侯謝綜?—445年謝述子
伏誅,除

吉陽縣五等侯

吉陽縣五等侯[138]
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吉陽縣五等侯沈叔任
2吉陽縣五等侯貞侯沈演之?—449年沈叔任子
3吉陽縣五等侯

平洛縣五等侯

平洛縣五等侯(453年—465年)[139][140]
以討劉劭之功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平洛縣五等侯沈攸之453年—465年
進封東興縣開國男

永新縣五等侯

永新縣五等侯(453年—?)[141]
以討劉劭之功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新縣五等侯顧琛453年—475年
2永新縣五等侯

寧陵縣五等侯

寧陵縣五等侯(457年—458年)[142]
以歸順之功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寧陵縣五等侯王僧達457年—458年
伏誅,除

金城縣五等侯

金城縣五等侯(459年—467年)[143]
以討劉誕之功封,不開國,無食邑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金城縣五等侯劉勔459年—467年
進封鄱陽縣開國侯

列侯(縣侯)

漢水縣侯

漢水縣侯(454年—466年)[144]
以功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漢水縣侯全景文454年—466年
進封孝寧縣開國侯

廣晉縣侯

廣晉縣侯(458年—467年)[145]
以破虜七城之功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廣晉縣侯劉懷珍458年—467年
進封艾縣開國侯

武昌縣侯

武昌縣侯[146]
以故武昌王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武昌縣侯劉渾465年追封宋文帝第十子

某縣侯

某縣侯(467年—?)[147]
以宣太后之弟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某縣侯沈道慶467年追封
2某縣侯

晉壽縣侯

晉壽縣侯(469年—478年)[148]
以蕭道成破薛索兒之功,降其先爵(晉興縣五等男)一等賜之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晉壽縣侯蕭嶷469年—478年蕭道成第二子
進封永安縣開國公

河陽縣侯

河陽縣侯(478年—?)[149][150]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河陽縣侯壯侯王玄邈478年—497年

邛都縣侯

邛都縣侯[151]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邛都縣侯爨宝子
2邛都縣侯爨龍顏?—446年爨宝子之子
邛都縣侯爨硕瑞爨龍顏孫

龍鄉縣侯

龍鄉縣侯[152]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龍鄉縣侯?隆424年前後

德陽縣侯

德陽縣侯[152]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德陽縣侯孫康424年前後

霄城縣侯

霄城縣侯(?—453年)[153][154]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霄城縣侯蕭斌?—453年
伏誅,除

范陽縣侯

范陽縣侯[155]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范陽縣侯姚道和477年前後

新定縣侯

新定縣侯[156]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新定縣侯南齊時

列侯(鄉侯)

陽遂鄉侯

陽遂鄉侯(379年—?)[157][158]
以崇學敦教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陽遂鄉侯范甯379年—?
2陽遂鄉侯宣侯范泰?—428年范甯子
3陽遂鄉侯

都鄉侯

都鄉侯(418年—?)[159]
以從征之勞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都鄉侯簡穆公何尚之418年—460年
2都鄉侯

都鄉侯

都鄉侯(424年—?)[160]
以半城之功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都鄉侯劉榮祖424年
2都鄉侯

都鄉侯

都鄉侯(453年—466年)[161][162]
以南奔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都鄉侯敬侯褚湛之453年—460年
2都鄉侯褚淵?—466年褚湛之子
進封雩都縣開國伯

都鄉侯

都鄉侯[163]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都鄉侯質侯劉效
2都鄉侯

都鄉侯

都鄉侯(473年—476年)[164]
以始安王支子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都鄉侯劉伯猷473年—476年劉休仁子
伏誅,除

東鄉侯

東鄉侯(477年—498年)[165]
以王敬則討袁粲之功賜爵,食邑37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東鄉侯王元遷477年—498年王敬則長子
伏誅,除

西鄉侯

西鄉侯[166]
以宗室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西鄉侯蕭勸?—550年蕭昺子

東鄉侯

東鄉侯[167]
以宗室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東鄉侯蕭勉?—550年蕭昺子

曲江鄉侯

曲江鄉侯(?—557年)[168]
以宗室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曲江鄉侯蕭勃?—557年蕭昺子
伏誅,除

上甲縣都鄉侯

上甲縣都鄉侯[169]
以宗室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都鄉侯蕭韶蕭淵猷子
襲封長沙蕃王

南安鄉侯

南安鄉侯[170][171]
以宗室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安鄉侯蕭駿蕭淵猷子

湘西鄉侯

湘西鄉侯[172]
以宗室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湘西鄉侯蕭隱

西鄉侯

西鄉侯[173]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西鄉侯裴松之?—451年

南鄉侯

南鄉侯[174]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鄉侯劉徽
2南鄉侯劉超劉徽子
3南鄉侯劉休?—482年劉超子
4南鄉侯

南鄉侯

南鄉侯[175]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南鄉侯僖侯王懋

笠鄉侯

笠鄉侯[176]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笠鄉侯劉懷民?—463年

列侯(亭侯)

奉聖亭侯

奉聖亭侯(267年—589年)[177][178][179][180]
以孔子後宗聖侯進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奉聖亭侯孔震267年—?
奉聖亭侯孔亭325年前後
奉聖亭侯孔靖之386年—?
奉聖亭侯孔繼之?—431年孔亭五世孫
奉聖亭侯孔隱之442年—445年
奉聖亭侯孔惠雲451年—?
奉聖亭侯孔邁458年—?
奉聖亭侯孔荂孔邁子
奉聖亭侯孔英哲567年—?
陳亡,除

東亭侯

東亭侯(370年—?)[181][182]
以從討袁真之功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東亭侯獻穆公王珣370年—400年
2東亭侯王柳王珣第三子
3東亭侯王猷?—465年王柳子
4東亭侯康侯王瞻?—502年王猷子
5東亭侯

都亭侯

都亭侯(411年—?)[183]
以預討盧循之功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都亭侯王准之411年—433年
2都亭侯

大亭侯

大亭侯(453年—459年)[143]
以討蕭簡之功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大亭侯劉勔453年—459年
進封金城縣五等侯

永安亭侯

永安亭侯(459年—479年)[184]
以討劉誕之功賜爵,食邑37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安亭侯蕭赤斧459年—479年
進封南豐縣開國伯

新亭侯

新亭侯(465年—466年)[185]
以響應舉事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新亭侯荀伯玉465年—466年
事敗,除

新亭侯

新亭侯(470年—?)[186]
以有稱明察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新亭侯傅琰470年—?

始興南亭侯

始興南亭侯(470年代—?)[187]
食邑37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始興南亭侯劉係宗470年代—495年

都亭侯

都亭侯[188]
以軍功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都亭侯裴之平509年—549年

利亭侯

利亭侯(509年—?)[189]
以尚富陽公主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利亭侯簡憲公張纘509年—549年
2利亭侯

永安亭侯

永安亭侯(510年代—?)[190]
以義興公主之子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安亭侯貞子王錫510年代—534年
2永安亭侯

都亭侯

都亭侯[191]
以尚長城公主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都亭侯柳偃?—550年
2都亭侯

東安亭侯

東安亭侯(537年—589年)[192]
以新安穆公主之子賜爵,食邑15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東安亭侯元簡公王沖537年—567年
2東安亭侯
陳亡,除

武陽亭侯

武陽亭侯(?—589年)[193]
以義興長公主之子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武陽亭侯成子王通?—574年
2武陽亭侯
陳亡,除

甲口亭侯

甲口亭侯(?—589年)[194]
以義興長公主之子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甲口亭侯安子王質?—570年
2甲口亭侯
陳亡,除

莫口亭侯

莫口亭侯(?—589年)[195]
以義興長公主之子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莫口亭侯恭子王固?—575年
2莫口亭侯
陳亡,除

永安亭侯

永安亭侯(558年—570年)[116]
以尚會稽長公主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安亭侯沈君理558年—570年
進封望蔡縣開國侯

都亭侯

都亭侯[152]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都亭侯?綱424年前後

龙川县都亭侯

龙川县都亭侯[196]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都亭侯梁粲之南朝宋時

新亭侯

新亭侯[155]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新亭侯任候伯477年前後

都亭侯

都亭侯[197]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都亭侯何胤502年前後

都亭侯

都亭侯[198]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都亭侯梅興祖?—502年

關內侯

關內侯

關內侯(479年—?)[199]
以隨蕭長懋鎮襄陽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關內侯肅侯胡諧之479年—493年
2關內侯

關內侯

關內侯[200]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關內侯吳道爽?—502年

名號侯

高山侯

高山侯(466年—?)[201][202]
以斬晉熙太守閻湛之、晉安王子勛典籤沈光祖之功賜爵,食邑3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高山侯梅式生466年—?

威山侯

威山侯[202]
以西陽蠻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威山侯田治生

扞山侯

扞山侯[202]
以西陽蠻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扞山侯梅加羊

弗中侯

弗中侯(495年—?)[50]
以東夷高麗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弗中侯解禮昆495年—?

面中侯

面中侯(495年—?)[50]
以東夷高麗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面中侯木干那495年—?

弗斯侯

弗斯侯(496年—?)[203]
以東夷高麗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弗斯侯餘固496年—?

東昏侯

東昏侯[204]
以廢帝追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東昏侯蕭寶卷501年追封

八中侯

八中侯(?—496年)[205]
以東夷高麗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八中侯餘古?—496年
進爵為阿錯王

關中侯

關中侯

關中侯(410年代—?)[206]
以從征伐之功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關中侯卜祖410年代—?
2關中侯壯侯卜天與?—453年卜祖子

關中侯

關中侯(450年代—479年)[207]
以豫勳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關中侯周山圖450年代—479年
齊受禪,進封廣晉縣開國男

關中侯

關中侯(526年—529年)[208]
以伐魏之功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關中侯陳慶之526年—529年
進封永興縣開國侯

關中侯

關中侯[209]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關中侯申季歷432年前後

關外侯

關外侯

關外侯(535年—537年)[210]
以來奔賜爵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關外侯楊忠535年—537年
歸西魏,除

參考文獻

  1. 《通典 卷三十七 职官十九》:“第二品: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开国县侯伯子男(爵)。”
  2. 《宋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先是郡縣為封國者,內史、相並於國主稱臣,去任便止。至世祖孝建中,始革此制,為下官致敬。”
  3. 《宋書 卷四十 志第三十》:“有郎中令、中尉、大農為三卿。大國置左右常侍各三人,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典書、典祠、典衛、學官令、典書令丞各一人,治書四人,中尉司馬、世子庶子、陵廟牧長各一人,謁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典醫丞、典府丞各一人。宋氏以來,一用晉制,雖大小國,皆有三軍。晉制,典書令在常侍下,侍郎上;江左則侍郎次常侍,而典書令居三軍下矣。江左以來,公國則無中尉、常侍、三軍,侯國又無大農、侍郎……”
  4.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諸王公侯國官,皆稱臣。上於天朝,皆稱陪臣。有所陳,皆曰上疏。其公文曰言事……開國諸侯,位視孤卿、重號將軍、光祿大夫,班次之。……公已下,各置相、典祠、典書令、典衛長一人……皇弟皇子之庶子縣侯國郎中令……縣侯國郎中令……”
  5.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嗣王、蕃王、開國郡縣公,第二品。開國郡、縣侯,第三品。開國縣伯,第四品。並視中二千石……湯沐食侯,第七品。鄉、亭侯,第八品。並視千石。關中、關外侯,第九品。視六百石。”
  6.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冬十月,始置名號侯至五大夫,與舊列侯、關內侯凡六等,以賞軍功。”裴註:魏書曰:置名號侯爵十八級,關中侯爵十七級,皆金印紫綬;又置關外侯十六級,銅印龜紐墨綬;五大夫十五級,銅印環紐,亦墨綬,皆不食租,與舊列侯、關內侯凡六等。
  7. 《隋書 卷十一 志第六》載梁制:“縣、鄉、亭、關內、關中及名號侯,金印龜鈕,紫綬,朝服,進賢二梁冠,獸頭鞶,腰劔。關內、關中及名號侯則珪鈕。關外侯,銀印珪鈕,青綬,朝服,進賢二梁冠,獸頭鞶,腰劔。”
  8. 《宋書 卷四十 志第三十》:“縣侯。右第三品……鄉侯。右第四品……亭侯。右第五品……關內侯。右第六品……”
  9.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諸列侯食邑千戶已上,置家丞、庶子員。不滿千戶,則但置庶子員。”
  10. 《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遵考服屬之親,國戚未遠,宗室無多,宜蒙寵爵。可封營浦縣侯,食邑五百戶……元徽元年卒,時年八十二。追贈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如故。諡曰元公。”
  11.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營浦侯相,漢舊縣,屬零陵。”
  12. 《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義慶弟義融,永初元年,封桂陽縣侯,食邑千戶……昇明二年,與員外散騎侍郎安成戢仁祖、荒人王武連、羽林副彭元雋等謀反,國除。”
  13. 《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太宗嘉之,以為郢州刺史,封建陵縣侯,食邑五百戶。建陵縣屬蒼梧郡,以道遠,改封臨澧縣侯……昇明二年,改封東昌縣侯,與兄晃俱伏誅。”
  14. 《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永初元年,進爵為侯……子懷侯玠嗣,琅邪、秦郡太守。為元凶所殺,追贈散騎常侍。無子,弟秉以子承繼封……二年,加散騎常侍、丹陽尹,解吏部。封當陽縣侯,食邑千戶……與二子承、俁並死。”
  15. 《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義宗弟義賓,元嘉二年,封新野縣侯。六年,以新野荒敝,改封興安縣侯……子惠侯綜嗣。卒,子憲嗣。昇明三年,齊受禪,國除。”
  16.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興安侯相,吳立曰建興,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17. 《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義賓弟義綦,元嘉六年,封營道縣侯……昇明三年,卒,齊受禪,國除。”
  18.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營道侯相,漢舊縣,屬零陵。”
  19. 《宋書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於是免義康及子泉陵侯允、女始寧豐城益陽興平四縣主為庶人,絕屬籍,徙付安成郡。……六子:允、肱、珣、昭、方、曇辯。允初封泉陵縣侯,食邑七百戶。”
  20. 《宋書 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叡弟韶字元和,封新吳縣侯,官至步兵校尉。追贈中書侍郎,諡曰烈侯。韶弟坦字元度,平都懷侯。坦弟元諒,江安愍侯。元諒弟元粹,興平悼侯……伯禽弟仲容,封永脩縣侯。為寧朔將軍、臨淮濟陽二郡太守。仲容弟叔子,封永陽縣侯。叔子弟叔寶,及仲容、叔子,並為前廢帝所殺。諡仲容、叔子並曰殤侯。”
  21. 《宋書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愷字景穆,生而養於宮內,寵均皇子。十歲,封宜陽縣侯……其年,轉五兵尚書,進爵為王……𢚝封臨武縣侯,年十八卒,諡曰悼侯。悰封湘南縣侯。憬封祁陽縣侯。”
  22. 《宋書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敬淵初封南安縣侯……追贈敬淵黃門侍郎,諡曰悼侯。”
  23. 《宋書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其年冬,封長沙成王義欣子勰第三子恬為秭歸縣侯,食邑千戶,繼宏後,順帝昇明二年卒,國除。”
  24.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秭歸侯相,漢舊縣。”
  25. 《宋書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時太宗已即位,名長者曰思遠,小者曰懷遠,尋並卒。追封懷遠為池陽縣侯,食邑千戶。”
  26. 《宋書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次宣彥,封原豐縣侯,為寧朔將軍、彭城太守,未拜,免廢。”
  27. 《宋書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上虞令王晏起兵殺覬,囚子房,送還京都,上宥之,貶為松滋縣侯,食邑千戶。”
  28. 《南齊書 卷六 本紀第六》:“太祖踐阼,遷侍中,封西昌侯,邑千戶……封宣城郡公,三千戶。”
  29. 《南齊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六》:“建元元年,封安陸侯,邑千戶……建武元年,贈侍中,司徒,安陸王,邑二千戶。”
  30. 《南齊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初,嶷養魚復侯子響為世子,子廉封永新侯,千戶。子響還本,子廉為世子。”
  31. 《梁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永明中,以王子封南康縣侯……天監元年,降爵為子……”
  32. 《南齊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第三子子操,泉陵侯……義師圍城,子操與弟宜陽侯子光卒於尚書都座。第四子子行,洮陽侯,早卒。”
  33. 《梁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齊永明十年,封祁陽縣侯,拜太子洗馬。天監初,降爵為子……”
  34. 《梁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七歲,封寧都縣侯。永元末,以王子例拜給事中。天監初,降爵為子。”
  35. 《梁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年十二,齊建武四年,封新浦縣侯,自製拜章,便有文采。天監初,降爵為子。”
  36. 《南齊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十六》:“第二子子游,州陵侯。”
  37. 《大唐故持节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柱国方阳县开国男萧使君墓志铭并序》:“曾祖子贤,出养临川献王,封平乐侯……父峭,少隐华山,周朝征拜给事中,迁肝胎太守,封湮阳县公。”
  38. 《唐故河南尹上柱国酇县开国男萧公墓志》:“六代祖長沙王建邦啟土……曾祖峭,周肝胎郡守……”
  39. 《南齊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一》:“昭冑懲往時之懼,與弟永新侯昭穎逃奔江西……昭冑兄弟與同黨皆伏誅。”
  40. 《南齊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一》:“先是貶為魚復侯。”
  41. 《梁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天監初,追諡文宣侯。尚之子靈鈞,仕齊廣德令。高祖義師至,行會稽郡事,頃之卒。高祖即位,追封東昌縣侯,邑一千戶。子謇嗣。”
  42. 《梁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天監初,追諡忠簡侯……高祖踐阼,封吳平縣侯,食邑一千戶……子勱嗣。”
  43. 《南史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卒於道,贈侍中,諡曰光侯。”
  44. 《梁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二年,封湘陰縣侯,邑一千戶。出為江州刺史。大同元年,卒,時年五十三。諡曰恭。”
  45. 《梁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天監元年,封西昌縣侯,食邑五百戶……六年,為軍師將軍,與西豐侯正德北伐渦陽,輒班師,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土……八年,復封爵……太清三年,薨,時年六十七。”
  46. 《南史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藻弟猷,封臨汝侯,為吳興郡守。”
  47. 《南史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猷弟朗字靖徹,天監五年,例以王子封侯……坐事流廣州。”
  48. 續高僧傳·卷第十三》:「釋僧鳳,姓蕭氏。梁高,其族祖也。曾祖懿,梁侍中、宣武王。大父軌,梁明威將軍、番禺侯。顯考長,陳招遠將軍、新昌守。」
  49. 《南史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朗弟明字靖通,少被武帝親愛,封貞陽侯……及稱尊號,改承聖四年為天成元年,大赦境內。”
  50. 《梁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無子,高祖詔以羅平侯正立為世子,由宏意也。宏薨,正立表讓正義為嗣,高祖嘉而許之,改封正立為建安侯,邑千戶。卒,子賁嗣。正義先封平樂侯,正德西豐侯,正則樂山侯,正立羅平侯,正表封山侯,正信武化侯。”
  51. 《梁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初,高祖未有男,養之為子,及高祖踐極,便希儲貳,後立昭明太子,封正德為西豐侯,邑五百戶……頃之,遂逃奔于魏,有司奏削封爵。七年,又自魏逃歸,高祖不之過也。復其封爵……封臨賀郡王,邑二千戶,又加左衛將軍。”
  52. 《南史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大通二年,坐匿劫盜,削爵徙鬱林。”
  53. 《南史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諸侯例封五百戶,正立改封實土建安縣侯,食邑一千戶。後位丹陽尹,薨,諡曰敏。子賁嗣……南康嗣王會理謀襲景,賁與中宿世子子邕告之,賊矯封賁竟陵王,子邕隨郡王,並改姓侯氏。”
  54. 《北史 卷五 魏本紀第五》:“七年春正月戊辰,梁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以鎮內附,封蘭陵郡公、吳郡王。”
  55. 《梁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普通六年,以王子例封……城遂陷,推握節死之。”
  56. 《梁書 卷三 本紀第三》:“十一月辛酉,賊攻陷東府城,害南浦侯蕭推、中軍司馬楊暾。”
  57. 《周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四》:“在梁,封永豐縣侯,邑一千戶……紀稱尊號於成都,除侍中、中書令,封秦郡王,邑三千戶,給鼓吹一部。”
  58. 《梁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天監八年,封衡山縣侯,以元襄功,加邑至千戶……侯景亂,卒于城中,時年五十二。詔特復本封。世祖追贈侍中、左衛將軍。諡曰僖。”
  59. 《南史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恭弟祗字敬謨,美風儀,幼有令譽。天監中,封定襄縣侯。後歷位北兗州刺史。侯景亂,與從弟湘潭侯退謀起兵內援,會州人反城應景,祗遂奔東魏。”
  60. 《文苑英華·卷六七八·贈韋司業書》:「系祖司徒鄱陽忠烈王,追跡二南,邁德荊郢。有子四十人,俾侯錫社,入卿出牧,且忠且賢,終始梁代。第三子侍中懿惠侯,大同中以信武將軍都督北兗州,緣淮南軍,遺愛在人,詔學士謝蘭撰德政碑文。」
  61. 《南史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及湘東王至,範依舊述職,遣弟湘潭侯退隨喪而下。”
  62. 《南史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範乃復遣其弟觀寧侯永將兵通南川,助莊鐵。”
  63. 《南史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眾祕不發喪,奉弟南安侯恬為主,有眾數千。”
  64. 《南史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範弟諮字世恭,位衛尉卿,封武林侯。”
  65. 《梁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五十》:“十月,盜殺武林侯諮於廣莫門。”
  66. 《南史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諮弟脩字世和,封宜豐侯。”
  67. 《梁書 卷六 本紀第六》:“己亥,以太保、宜豐侯蕭循襲封鄱陽王。”
  68. 《南史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脩弟泰字世怡,封豐城侯。”
  69. 《周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四》:“梁大同元年,封豐城縣侯,邑五百戶……時陳武帝執政,徵為侍中。世怡疑而不就,乃奔于齊。”
  70. 《梁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時淮南太守文成侯蕭寧逃賊入吳,襄遣迎寧為盟主,遣黯及兄子映公帥眾拒子仙。”
  71. 《梁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五十》:“文成侯寧於吳西鄉起兵,旬日之間,眾至一萬,率以西上。景廂公孟振、侯子榮擊破之,斬寧,傳首於景。”
  72. 《南史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普通二年,封廣信縣侯……帝許之,改封新渝縣侯……卒官,諡曰寬侯。”
  73. 《南史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初封安陸侯……服闋,改封上黃侯……乃諡替侯。”
  74. 《資治通鑑 卷一六三 梁紀十九》:“子邕,憺之孫也。”
  75. 《梁書 卷六 本紀第六》:“勃故記室李寶藏奉懷安侯蕭任據廣州作亂。”
  76. 《梁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又莊鐵小豎作亂,久挾觀寧、懷安二侯……”
  77. 《陳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時觀寧侯蕭永、長樂侯蕭基、豐城侯蕭泰避難流寓,聞敷信義,皆往依之。敷愍其危懼,屈體崇敬,厚加給卹,送之西上。”
  78.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侯景之亂,晉安太守、賓化侯蕭雲以郡讓羽,羽年老,但治郡事,令寶應典兵。”
  79. 《梁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俄有詔復之,封其子直為永新侯,邑千戶。”
  80. 《梁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通理字仲宣,位太子洗馬,封祁陽侯。”
  81. 《梁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大同八年,封安樂縣侯,邑五百戶。”
  82. 《梁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長子堅,字長白。大同元年,以例封汝南侯,邑五百戶……堅遇害。”
  83. 《梁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大同二年,封為正階侯,邑五百戶,後徙封永安。”
  84. 《資治通鑑·卷一六三·梁紀十九》:“王僧辯軍至鸚鵡洲,郢州司馬劉龍虎等潛送質於僧辯,邵陵王綸聞之,遣其子威正侯礩將兵擊之,龍虎敗,奔于僧辯。”
  85. 《梁書 卷八 列傳第二》:“初封南安縣侯……世祖承制,拜王太子,改名元良。”
  86. 《梁書 卷六 本紀第六》:“太清三年,封興梁侯。承聖元年,封晉安王,邑二千戶。”
  87. 《梁書 卷五 本紀第五》:“散騎常侍江安侯圓正”
  88. 《萧勝墓志》:“爰自綺年,以膺茅社,封為宜陽侯。”
  89. 《萧瑾墓志》:“孝明帝降犹子之爱,以公为永修县侯。”
  90. 《萧球墓志》:“君结庆琨海,连华日幹,解褐给事中、仁化县开国侯。”
  91. 《萧慎墓志》:“父武定侯,太子洗馬。”
  92. 《萧隆墓志》:“祖,梁吴王。赋起雄风,歌凝密雪。界长沙盐铁之利,苑小山神仙之赏。父,梁武城侯,随谒者台通直郎。”
  93. 《陳書 卷十五 列傳第九》:“從子持節、員外散騎常侍、明威將軍、雍州刺史、監南徐州擬,持節、通直散騎侍郎、貞威將軍、北徐州刺史褒,從子晃、炅,從孫假節、員外散騎常侍、明威將軍訬,假節、信威將軍、北徐州刺史吉陽縣開國侯諠,假節、通直散騎侍郎、信武將軍祏,假節、散騎侍郎、雄信將軍、青州刺史、廣梁太守詳,貞威將軍、通直散騎侍郎慧紀,從孫敬雅、敬泰,並枝戚密近,劬勞王室,宜列河山,以光利建。擬可永脩縣開國侯,褒鍾陵縣開國侯,晃建城縣開國侯,炅上饒縣開國侯,訬虔化縣開國侯,諠仍前封,祏豫章縣開國侯,詳遂興縣開國侯,慧紀宜黃縣開國侯,敬雅寧都縣開國侯,敬泰平固縣開國侯,各邑五百戶。”
  94. 《陳書 卷十五 列傳第九》:“天嘉元年卒,時年五十八。贈領軍將軍,凶事所須,並官資給。諡曰定。二年,配享高祖廟廷。子黨嗣。”
  95. 《陳書 卷十五 列傳第九》:“永定二年,封遂興縣侯,食邑五百戶……天嘉元年,隨例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戶……以所統失律,無贈諡。子正理嗣。”
  96. 《陳書 卷十五 列傳第九》:“高祖踐祚,封宜黃縣侯,邑五百戶……增邑并前一千戶……增邑并前二千戶……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戶……增邑并前三千戶……其年,以應接之功,加侍中、金紫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征西將軍,增邑并前六千戶,餘如故。”
  97.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天嘉三年,隨後主還朝,封康樂侯,邑五百戶。”
  98.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天嘉元年,封建安侯。太建元年,改封豫章王,仍為宣惠將軍、都督東揚州諸軍事、東揚州刺史。”
  99.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天嘉中,封豐城侯。太建元年,立為長沙王,仍為東中郎將、吳郡太守。”
  100. 《陳書 卷十四 列傳第八》:“天嘉中,封臨汝縣侯。”
  101.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可特降為溫麻侯,宜加禁止,別遣就第。”
  102.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長子番,先封湘濱侯,隋大業中,為資陽令。”
  103.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長子元基,先封湘潭侯,隋大業中為穀熟縣令。”
  104. 《宋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外祖趙光祿、蕭光祿,名器雖隆,茅土未建,並宜追封開國縣侯,食邑五百戶。於是追封裔臨賀縣侯。裔長子宣之,仕至江乘令,蚤卒,無子。以弟孫襲之繼宣之紹封。襲之卒,子祖憐嗣。齊受禪,國除。”
  105.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臨賀侯相,漢舊縣。晉太康地志、王隱云屬南海,而二漢屬蒼梧,當是吳所度。”
  106. 《宋書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蕭思話……追贈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持節、常侍、都督、刺史如故,諡曰穆侯。”蕭思話之謚,《宋書》本傳作“穆侯”,《陳書》蕭允傳作“穆公”,其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謚當稱公,本傳“穆侯”當為後世校書者妄改。
  107. 《宋書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七年卒,時年四十九。子叡嗣,齊受禪,國除。”
  108.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封陽侯相,漢舊縣。”
  109. 《宋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永興公主一門嫡長,早罹辛苦。外孫湛之,特所鍾愛。且致節之胤,情實兼常。可封枝江縣侯,食邑五百戶……世祖即位,追贈司空,加散騎常侍,本官如故,諡曰忠烈公……聿之子孝嗣紹封,齊受禪,國除。”
  110.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枝江侯相,漢舊縣。”
  111. 《宋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廢帝景和中,以休之為黃門侍郎,茂之左軍將軍,並封開國縣侯,邑千戶。又追贈興之侍中、金紫光祿大夫,諡曰孝侯;道慶散騎常侍、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諡曰敬侯(公)。”
  112. 《宋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太宗即位,追封建寧縣侯,食邑五百戶。子曼倩嗣,齊受禪,國除。”
  113. 《梁書 卷七 列傳第一》:“承聖二年,追贈太后父齊故奉朝請靈寶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封武康縣侯,邑五百戶;母陳氏,武康侯夫人。”
  114. 《陳書 卷七 列傳第一》:“明年,追封后父為廣德縣侯,邑五百戶,謚曰溫。”
  115. 《陳書 卷七 列傳第一》:“世祖即位,為皇后。追贈后父法深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封建城縣侯,邑五百戶……子觀嗣,頗有學識,官至御史中丞。”
  116. 《陳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高祖受禪,拜駙馬都尉,封永安亭侯……二年,高宗以君理女為皇太子妃,賜爵望蔡縣侯,邑五百戶……重贈翊左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如故。”
  117. 《宋書 卷三 本紀第三》:“可降始興公封始興縣公,廬陵公封柴桑縣公(侯),各千戶;始安公封荔浦縣侯,長沙公封醴陵縣侯,康樂公可即封縣侯,各五百戶:以奉晉故丞相王導、太傅謝安、大將軍溫嶠、大司馬陶侃、車騎將軍謝玄之祀。其宣力義熙,豫同艱難者,一仍本秩,無所減降。”
  118. 《晉書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劉裕以安勳德濟世,特更封該弟澹為柴桑侯,邑千戶,奉安祀。”
  119. 《宋故海陵太守散骑常侍谢府君之墓志》:“大宋革命,诸国并皆削除,惟从祖太傅文靖公安庐陵公降为柴桑侯,玄复苻坚之难,功封康乐县开国公,余诸侯爵南康、建昌、豫宁并皆除国。”
  120.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醴陵侯相,後漢立。”
  121. 《宋書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高祖受命,降公爵為侯,食邑五百戶。”
  122. 《宋書 卷三 本紀第三》:“封晉臨川王司馬寶為西豐縣侯,食邑千戶。”
  123.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西豐侯相,吳立曰西平,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124. 《宋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時安成公何勗,忌之子也……勗官至侍中,追諡荒公。”
  125. 《南史 卷四 齊本紀上第四》:“詔降宋南康郡公為縣公,華容公為侯,萍鄉侯為伯,減戶有差,以奉劉穆之、王弘、何無忌之祀。”
  126.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萍鄉侯相,吳立。”
  127. 《宋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子僧亮嗣。齊受禪,降爵為侯,食邑五百戶。”
  128. 《南齊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褒隆往代,義炳彝則。朕當此樂推,思弘前典。豫章王元琳、故巴陵王昭冑子同,齊氏宗國,高、武嫡胤,宜祚井邑,以傳世祀。降新淦縣侯,五百戶。”
  129. 《南齊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一》:“梁受禪,降封昭冑子周監利侯。”
  130. 《梁書 卷七 列傳第一》:“可降封南昌縣公為侯,食邑千戶。”
  131. 《梁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服闋,襲封南昌縣侯……三年,江陵陷,入于周。”
  132. 《宋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三》:“豫討桓玄功,封南郡州陵縣五等侯。”
  133. 《宋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十五》:“豫討桓玄功,封南郡州陵縣五等侯。”
  134. 《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襲父爵晉安縣五等侯……十九年卒,追贈征虜將軍,諡曰襄侯。”
  135. 《宋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三十四》:“以建義功封始興縣五等侯……二十八年……上嘉質功……封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136. 《宋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五十五》:“太子左衛率始興縣五等侯臧質勒東宮禁兵……”
  137. 《宋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轉太尉參軍,從征司馬休之,封吉陽縣五等侯。”
  138. 《宋書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襲父別爵吉陽縣五等侯……太祖痛惜之,追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諡曰貞侯。”
  139.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新亭之戰,身被重創,事寧,為太尉行參軍,封平洛縣五等侯。”
  140.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屯騎校尉南清河太守譚金、強弩將軍童太壹、車騎中兵參軍沈攸之,誠略沈果,忠幹勇鷙,消蕩氛翳,首制鯨凶,宜裂河山,以酬勳義。金可封平都縣男,太壹宜陽縣男,攸之東興縣男,食邑各三百戶。”
  141. 《宋書 卷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以起義功,封永新縣五等侯。”
  142. 《宋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大明元年,遷左衛將軍,領太子中庶子。以歸順功,封寧陵縣五等侯。”
  143. 《宋書 卷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元嘉末,蕭簡據廣州為亂,勉起義討之,燒其南門。廣州刺史宗愨又命為軍府主簿。以功封大亭侯……事平,封金城縣五等侯……還京都,拜太子左衛率,封鄱陽縣侯,食邑千戶……可贈散騎常侍、司空,本官、侯如故,諡曰忠昭公。子悛嗣,順帝昇明末,為廣州刺史。齊受禪,國除。”
  144. 《宋書 卷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太宗即位,追封為武昌縣侯。”
  145. 《宋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太后弟道慶為給事中。泰始三年卒,追贈通直散騎常侍,賜爵縣侯。”
  146. 《南齊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太祖破薛索兒,改封西陽,以先爵賜為晉壽縣侯……以定策功,改封永安縣公,千五百戶。”
  147. 《南齊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封河陽縣侯……贈安北將軍、雍州刺史。諡曰壯侯。”
  148.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河陽令。”
  149. 《爨龍顏碑》:“考,龙骧辅国将军八郡监军,晋宁、建宁二郡太守,追谥宁州刺史、邛都县侯……袭封邛都县侯……宁州长子驎弘早终……嗣孙硕瑞……”
  150. 《宋書 卷五 本紀第五》:“侍中臣琇、散騎常侍臣嶷之、中書監尚書令護軍將軍建城縣公臣亮、左衛將軍臣景仁、給事中游擊將軍龍鄉縣侯臣隆、越騎校尉都亭侯臣綱、給事黃門侍郎臣孔璩之、散騎侍郎臣劉思考、員外散騎侍郎臣潘盛、中書侍郎臣何尚之、羽林監封陽縣開國侯臣蕭思話、長兼尚書左丞德陽縣侯臣孫康、吏部郎中騎都尉臣張茂度、儀曹郎中臣徐長琳、倉部郎中臣庾俊之、都官郎中臣袁洵等上表曰……”
  151. 《宋書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使持節、督青冀幽三州徐州之東安東莞二郡諸軍事、輔國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霄城侯蕭斌,推三齊之鋒,為之統帥。”
  152. 《宋書 卷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蕭斌聞大航不守,惶窘不知所為,宣令所統,皆使解甲,自石頭遣息約詣闕請罪,尋戴白幡來降,即於軍門伏誅。”
  153. 《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五》:“今遣新除使持節郢州司州之義陽諸軍事平西將軍郢州刺史聞喜縣開國侯黃回、員外散騎常侍輔國將軍驍騎將軍重安縣開國子軍主王敬則、屯騎校尉長壽縣開國男軍主王宜與、屯騎校尉陳承叔、右軍將軍葛陽縣開國男彭文之、驃騎行參軍振武將軍邰宰,精甲二萬,衝其首旆。又遣散騎常侍游擊將軍湘南縣開國男呂安國、持節寧朔將軍越州刺史孫曇瓘、屯騎校尉寧朔將軍崔慧景、寧朔將軍左軍將軍新亭侯任候伯、龍驤將軍虎賁中郎將尹略、屯騎尉南城令曹虎頭、輔國將軍驍騎將軍蕭順之、新除寧朔將軍游擊將軍下邳縣開國子垣崇祖等,舳艫二萬,駱驛繼邁。又遣屯騎校尉苟元賓、撫軍參軍郭文考、撫軍中兵參軍程隱雋、奉朝請諸襲光等,輕艓一萬,截其津要。驍騎將軍周盤龍、後將軍成買、輔國將軍王敕勤、屯騎校尉王洪範等,鐵騎五千,步道繼進,先據陸路,斷其走伏。持節、督雍梁二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征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縣開國侯、新除鎮軍將軍張敬兒,志節慷慨,卷甲樊、鄧,水步俱馳,破其巢窟。持節、督司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司州刺史、領義陽太守、范陽縣侯姚道和,義烈梗概,投袂方隅,風馳電掩,襲其輜重。萬里建旍,四方飛旆,莫不總率眾師,雲翔雷動。人神同憤,遠邇并心。”
  154. 羅福頤《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徵存》第409頁·南北朝官印·二·南齊官印:“新定縣矦之印”
  155. 《晉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溫薨之後,始解褐為餘杭令,在縣興學校,養生徒,潔己修禮,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後,風化大行。自中興已來,崇學敦教,未有如甯者也。在職六年,遷臨淮太守,封陽遂鄉侯。”
  156. 《宋書 卷六十 列傳第二十》:“父憂去職,襲爵陽遂鄉侯……五年,卒,時年七十四。追贈車騎將軍,侍中、特進、王師如故。諡曰宣侯。”
  157. 《宋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以從征之勞,賜爵都鄉侯……追贈司空,侍中、中書令如故。諡曰簡穆公。”
  158.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追論半城之功,賜爵都鄉侯。”
  159. 《宋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以南奔賜爵都鄉侯。”
  160. 《南齊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四》:“湛之卒,淵推財與弟,唯取書數千卷。襲爵都鄉侯……改封雩都縣伯,邑五百戶。”
  161. 《宋書 卷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勉弟效,泰始中,為寧朔將軍、交州刺史,於道遇病卒。先有都鄉侯爵,諡曰質侯。”
  162. 《宋書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後廢帝元徽元年,賜爵都鄉侯。建平王景素為逆,楊運長等畏忌宗室,稱詔賜伯融等死。”
  163.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又封敬則子元遷為東鄉侯,邑三百七十戶……長子黃門郎元遷,為寧朔將軍,領千人於徐州擊虜,敕徐州刺史徐玄慶殺之。”
  164. 《南史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勸字文肅,少以清靜自立,封西鄉侯,位南康內史,太舟卿。大寶元年,與南康王會理謀誅侯景,事發遇害。”
  165. 《南史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勉字文祗,封東鄉侯,位太子洗馬,及勸同見害。”
  166. 《南史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勉弟勃位定州刺史,封曲江鄉侯……及陳武禪代之際,舉兵不從,尋敗,遇害。”
  167. 《南史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猷子韶字德茂,初封上甲縣都鄉侯……改超繼宣武王,封長沙王,遂至郢州刺史。”
  168. 《南史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韶弟駿字德款,善草隸,工文章,晚更習武,膂力絕人,與永安侯確相類。位尚書殿中郎、超武將軍,封南安侯。”
  169. 《梁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五十》:“超武將軍南安鄉侯駿”
  170. 《陳書 卷十 列傳第四》:“景軍據有新安,新安太守湘西鄉侯蕭隱奔依靈洗,靈洗奉以主盟。”
  171. 上《三國志》註表:“元嘉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书侍郎西鄉侯臣裴松之上。”
  172. 《南齊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十五》:“休初為駙馬都尉,奉朝請,宋明帝湘東國常侍。好學諳憶,不為帝所知。襲祖封南鄉侯。”
  173. 《梁書 卷十六 列傳第十》:“王瑩字奉光,琅邪臨沂人也。父懋,光祿大夫、南鄉僖侯。”
  174. 《宋故建威將軍齊北海二郡太守笠鄉侯東陽城主劉府君墓誌銘》:“君諱懷民,青州平原郡平原縣都鄉古遷里。 春秋五十三,大明七年十月己未薨。”
  175. 《晉書 卷三 帝紀第三》:“十二月,徙宗聖侯孔震為奉聖亭侯。”
  176. 《晉書 卷九 帝紀第九》:“秋八月庚午,封孔靖之為奉聖亭侯,奉宣尼祀。”
  177. 《宋書 卷十七 志第七》:“明帝太寧三年,詔給事奉聖亭侯孔亭四時祠孔子,祭宜如泰始故事。亭五代孫繼之博塞無度,常以祭直顧進,替慢不祀。宋文帝元嘉八年,有司奏奪爵。至十九年,又授孔隱之。兄子熙先謀逆,又失爵。二十八年,更以孔惠雲為奉聖侯。後有重疾,失爵。孝武大明二年,又以孔邁為奉聖侯。邁卒,子荂嗣,有罪,失爵。”
  178. 《陳書 卷四 本紀第四》:“十二月庚寅,以兼從事中郎孔英哲為奉聖亭侯,奉孔子祀。”
  179. 《晉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從討袁真,封東亭侯……追贈車騎將軍、開府……”
  180. 《梁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祖柳,光祿大夫、東亭侯。父猷,廷尉卿……年十二,居父憂,以孝聞。服闋,襲封東亭侯……未拜,卒,時年四十九。諡康侯。”
  181. 《宋書 卷六十 列傳第二十》:“預討盧循功,封都亭侯。”
  182. 《南齊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十九》:“宋大明初,竟陵王誕反廣陵,赤斧為軍主,隸沈慶之,圍廣陵城,攻戰有勳,事寧,封永安亭侯,食邑三百七十戶……封南豐縣伯,邑四百戶。”
  183. 《南齊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二》:“泰始初,子勛舉事,伯玉友人孫沖為將帥,伯玉隸其驅使,封新亭侯。”
  184. 《南齊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山陰,東土大縣,難為長官,僧祐在縣有稱,琰尤明察,又著能名。其年爵新亭侯。”
  185. 《南齊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三十七》:“元徽初,為奉朝請,兼中書通事舍人,員外郎。封始興南亭侯,食邑三百七十戶。”
  186. 《梁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少亦隨邃征討,以軍功封都亭侯。”
  187. 《梁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纘年十一,尚高祖第四女富陽公主,拜駙馬都尉,封利亭侯……遂害之,棄尸而去,時年五十一。元帝承制,贈纘侍中、中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簡憲公。”
  188. 《梁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以戚屬封永安侯……中大通六年正月,卒,時年三十六。贈侍中,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諡貞子。”
  189. 《梁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詔尚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都亭侯,太子舍人,洗馬,廬陵、鄱陽內史。大寶元年,卒。”
  190. 《陳書 卷十七 列傳第十一》:“大同三年,以帝甥賜爵安東亭侯,邑一百五十戶。”校勘記:「安東」南史作「東安」。
  191. 《陳書 卷十七 列傳第十一》:“以帝甥封武陽亭侯。”
  192. 《陳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以帝甥封武陽亭侯。”
  193. 《陳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少清正,頗涉文史,以梁武帝甥封莫口亭侯。”
  194. 《广弘明集僧行篇第五之初(卷二十三)》:“子畴,字道度,征虏司马。子粲之,仕宋,征虏府参军事,封龙川县都亭侯。尼即都亭侯之第四女也。”
  195. 《梁書 卷十五 列傳第九》:“前新除侍中、太子少傅朏,前新除散騎常侍、太子詹事、都亭侯胤,羽儀世冑,徽猷冠冕,道業德聲,康濟雅俗。”
  196. 《魏書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中》:“又遣長風戍主奇道顯攻蕭衍陰山戍,破之,斬其戍主龍驤將軍、都亭侯梅興祖。”
  197. 《南齊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文惠太子鎮襄陽,世祖以諧之心腹,出為北中郎征虜司馬、扶風太守,爵關內侯。”
  198. 《魏書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中》:“仍引攻白槁戍,又破之,斬其寧朔將軍、關內侯吳道爽。”
  199. 《宋書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晉熙蠻梅式生亦起義,斬晉熙太守閻湛之、晉安王子勛典籤沈光祖,封高山侯,食所統牛崗、下柴二村三十戶。”
  200. 《南齊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三十九》:“宋世封西陽蠻梅蟲生為高山侯,田治生為威山侯,梅加羊為扞山侯。”
  201. 《南齊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三十九》:“廣武將軍餘固,忠效時務,光宣國政,今假行建威將軍、弗斯侯。”
  202. 《南齊書 卷七 本紀第七》:“又令依漢海昏侯故事,追封東昏侯。”
  203. 《南齊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三十九》:“建威將軍、八中侯餘古,弱冠輔佐,忠效夙著,今假行寧朔將軍、阿錯王。”
  204. 《宋書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高祖聞其有幹力,召補隊主,從征伐,封關中侯……廣威將軍關中侯卜天與提戈赴難,挺身奮節,斬殪凶黨,而旋受虐刃。勇冠當時,義侔古烈,興言追悼,傷痛于心。宜加甄贈,以旌忠節。可贈龍驤將軍、益州刺史,諡曰壯侯。”
  205. 《宋書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宋孝武伐太初,山圖豫勳,賜爵關中侯……建元元年,封廣晉縣男,邑三百戶。”
  206. 《梁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轉東宮直閤,賜爵關中侯……仍以功除右衛將軍,封永興縣侯,邑一千五百戶。”
  207. 《宋書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所統威遠將軍、北譙梁二郡太守關中侯申季歷,自奉職邦畿,于茲五年,信惠並宣,威化兼著,外清姦暴,內輯民黎,役賦均平,閭井齊肅,綏穆初附,招攜荒遠,郊境之外,仰澤懷風,爵賞之授,績能是顯,宜升階秩,以崇獎勸。”
  208.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梁武帝深奇之,以為(大)〔文〕德主帥、關外侯。”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