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马师之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曹魏後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晉朝奠基者。官至相國,爵至晉王。
司馬昭 | |||||||||||||||||
---|---|---|---|---|---|---|---|---|---|---|---|---|---|---|---|---|---|
魏朝權臣 晋朝追尊皇帝 | |||||||||||||||||
前任:司马师 繼任:司馬炎 | |||||||||||||||||
後人繪製的司馬昭(右)、司馬炎(左) | |||||||||||||||||
曹魏晉王、相国、大將軍 | |||||||||||||||||
國家 | 東漢→曹魏 | ||||||||||||||||
時代 | 東漢→三國時代 | ||||||||||||||||
主君 | 曹叡→曹芳→曹髦→曹奐 | ||||||||||||||||
姓 | 司馬姓 | ||||||||||||||||
名 | 昭 | ||||||||||||||||
字 | 子上 | ||||||||||||||||
封爵 | 新城鄉侯→高都縣侯→高都縣公→晉公→晉王→晋帝(追尊) | ||||||||||||||||
氏族 | 河內司馬氏 | ||||||||||||||||
籍貫 | 河内郡温县 | ||||||||||||||||
出生 |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 (211年) | ||||||||||||||||
逝世 | 魏元帝咸熙二年 265年9月6日 (53—54歲) | ||||||||||||||||
庙号 | 太祖(晉朝追崇) | ||||||||||||||||
谥号 | 文王(曹魏谥) 文皇帝(晉朝谥) | ||||||||||||||||
墓葬 | 崇陽陵 | ||||||||||||||||
|
生平
繼其父兄
239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侯。后迁散骑常侍。244年作为征蜀将军随曹爽伐蜀,副于夏侯玄。蜀将王平[1]夜袭司马昭营,司马昭躺着不动,王平退去。司马昭对夏侯玄说:“费祎据险距守,进军不能与之交战,攻之也不行,应该立刻回师,以后再作打算。”加上司马懿也给夏侯玄写信劝说,夏侯玄最终说服曹爽回师。战后,司马昭被贬为议郎。(興勢之戰)《太平御览》将此事误载为司马师事。
249年司馬懿密谋發動高平陵之變,在政变前一天晚上才告诉司马昭,司马昭非常紧张[2]。高平陵之變后,族滅曹爽一家,司马懿開始專權國政。
曲城之战时,司马昭任安西将军,进兵駱谷迫使姜维退兵,句安投降[3]。之后转任安東將軍、持節,鎮守許昌。王凌之亂时,督淮北諸軍,率军和司马懿會于項[4]。
251年司馬懿死後,他的長子司馬師任抚军大将军位,东关之战时,司马昭战败失侯。
254年姜維出隴西,以司马昭行征西將軍,驻扎长安。击破叛乱的新平羌,以功復封新城鄉侯,後廢魏帝曹芳,立曹髦,因此功進爵高都縣侯(屬并州上黨郡),增邑兩千戶。
司马师率军镇压毌丘儉之亂时,司马昭兼任中領軍,留鎮洛陽。司马师回军时在许昌病重,司马昭前往探病,拜衛將軍。司马师去世后,十三歲的皇帝曹髦下令司马昭留镇许昌,让尚书傅嘏带大军回洛阳,意图从司马家夺权。司马昭听从傅嘏和钟会计谋,亲自率军回到洛阳,曹髦夺权失败。之后司马昭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佐国政,上殿时可以不解佩剑,不脱鞋[5]。
浮淮靜亂
256年,司馬昭偕同曹魏皇帝曹髦一起平定鎮東大將軍諸葛誕的反叛。司馬昭則率軍征伐諸葛誕。東吳派文欽與全懌、全端、唐咨和王祚等領兵救援,趁王基包圍圈未完成而領兵進入壽春城。司马昭指揮魏軍主力包圍了壽春的近十八萬吳軍和叛軍,一面設計讓他們誤以為救兵將至,不再節約糧食,一面招降瓦解敵軍,諸葛誕的部下大量歸降,突圍攻擊魏軍防禦工事未成,內部矛盾激化,諸葛誕殺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向司馬昭投降,繼而繞城勸降,城中將士見文欽之子都被赦免,皆有降意,司馬昭見城上守軍都持弓而不放箭,就下令說可以攻城了,魏軍攻入壽春,胡奮臨陣斬諸葛誕,戰役結束。這次戰役吳軍直接投入戰鬥的士兵高達十幾萬,和諸葛誕的十八萬軍隊相加超過三十萬,超過了司馬昭指揮的二十六萬人,而魏國還要在西部抵禦蜀國的進攻,最終司馬昭以少勝多,贏得戰爭。司馬昭因功被晉陞為相國,但拒受。
弒君奸臣
魏甘露五年(260年)四月魏帝曹髦見王沈、王經、王業等人,憤慨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朕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並且率領宮人300餘人討伐。有近臣先行向司馬昭通風報信,司馬昭馬上派兵入宮鎮壓,雙方在宮內東止車門相遇,中護軍賈充在南闕下率軍迎戰曹髦,賈充命令成濟殺曹髦,成濟於是用戈刺杀曹髦。後來司馬昭以罪誅殺成濟一族。司馬昭立曹奐為魏元帝。
評價
- 晉明帝:「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 曹髦:「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起源自《三國志·魏書四·三少帝紀》,後來成為知名俚語。)
- 王经:「朝廷四方皆为之效死。」(《三國志·魏書四·三少帝紀》)
- 毌丘儉:「弟昭,忠肅寬明,樂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誠為國,不與師同。」
- 张悌:「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三嗣主传第三》)
- 羊祜:「先帝(司馬昭)順天應時,西平巴、蜀,南和吳會,海內得以休息,兆庶有樂安之心。而吳複背信,使邊事更興。夫期運雖天所授,而功業必由人而成,不一大舉掃滅,則役無時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勳,成無為之化也。」
- 習鑿齒:「自是天下畏威懷德矣。君子謂司馬大將軍於是役也,可謂能以德攻矣。夫建業者異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併也。故窮武之雄斃於不仁,存義之國喪於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虜吳眾,席捲淮浦,俘馘十萬,可謂壯矣。而未及安坐,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宠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土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
- 虞世南:「克宁祸乱,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时,厥功为重。及高贵纂位,聪明夙智,朝野欣欣,方之文武,不能竭忠叶赞,拟迹伊周,遂乃伪杀彦士,委罪成济,自贻逆节,终享恶名。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唐文拾遗》卷十三)
- 房玄齡:「世宗以睿略創基,太祖以雄才成務。事殷之跡空存,翦商之志彌遠,三分天下,功業在焉。及逾劍銷氛,浮淮靜亂,桐宮胥怨,或所不堪。若乃體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連於此歲,魏武得意於茲日。軒懸之樂,大啟南陽,師摯之圖,於焉北面。壯矣哉,包舉天人者也!為帝之主,不亦難乎。」「世宗继文,邦权未分。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無外,靈關靜氛。反雖討賊,終為弑君。」(《晉書》)
- 王应麟:「司马师引二败以为己过,司马昭怒王仪责在元帅之言。昭之恶,甚于师。」(《卷十三考史》)
- 王夫之:「司马昭、郭威虽逆,而固非朱温之暴,可以理夺者也。」(《读通鉴论·卷十·三国》)「使司马昭杀贾充以谢天下,天下其可谢,而天其弗亟绝之邪?己谋逆而人成之,事成而恶其人,心之不昧者也。」(《读通鉴论·卷十七·梁武帝》)
- 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廿二史札记:魏晋禅代不同》)
- 罗贯中:「假意投身强哭尸,公然弑主待推谁?欲诛成济瞒天下,天下人人已尽知!」「司马当年命贾充,弑君南阙赭袍红。却将成济夷三族,欲使军民耳尽聋!」
家世
司马昭家族 | ||||||||||||||||||||||||||||||||||||||||||||||||||||||||||||||||||||||||||||||||||||||||||||||||||||||||||||||||||||||||||||||||||||||||||||||||||||||||||||||||||||||||||||||||||||||||||||||||||||||||||||||||||||||||||||||||||||||||||||||||||||||||||||||||||
---|---|---|---|---|---|---|---|---|---|---|---|---|---|---|---|---|---|---|---|---|---|---|---|---|---|---|---|---|---|---|---|---|---|---|---|---|---|---|---|---|---|---|---|---|---|---|---|---|---|---|---|---|---|---|---|---|---|---|---|---|---|---|---|---|---|---|---|---|---|---|---|---|---|---|---|---|---|---|---|---|---|---|---|---|---|---|---|---|---|---|---|---|---|---|---|---|---|---|---|---|---|---|---|---|---|---|---|---|---|---|---|---|---|---|---|---|---|---|---|---|---|---|---|---|---|---|---|---|---|---|---|---|---|---|---|---|---|---|---|---|---|---|---|---|---|---|---|---|---|---|---|---|---|---|---|---|---|---|---|---|---|---|---|---|---|---|---|---|---|---|---|---|---|---|---|---|---|---|---|---|---|---|---|---|---|---|---|---|---|---|---|---|---|---|---|---|---|---|---|---|---|---|---|---|---|---|---|---|---|---|---|---|---|---|---|---|---|---|---|---|---|---|---|---|---|---|---|---|---|---|---|---|---|---|---|---|---|---|---|---|---|---|---|---|---|---|---|---|---|---|---|---|---|---|---|---|---|---|
|
妻妾
兄弟
子嗣
艺术形象
游戏
- 边锋《三国杀》
- 真三國無雙系列/無雙OROCHI系列(光榮公司開發,岸尾大輔配音)
参考文献
- 《晉書·文帝紀》作王林,今從《三國志·王平傳》及《資治通鑑·魏紀六》
- 《晋书》卷2: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 《晋书》卷2:蜀將姜維之寇隴右也,征西將軍郭淮自長安距之。進帝位安西將軍、持節,屯關中,為諸軍節度。淮攻維別將句安於麹,久而不決。帝乃進據長城,南趣駱谷以疑之。維懼,退保南鄭,安軍絕援,帥眾來降。
- 《晋书》卷2:轉安東將軍、持節,鎮許昌。及大軍討王淩,帝督淮北諸軍事,帥師會于項。增邑三百戸,假金印紫綬。尋進號都督,統征東將軍胡遵、鎮東將軍諸葛誕伐吳,戰于東關。二軍敗績,坐失侯。
- 《晉書·文帝紀》:蜀將姜維又寇隴右,揚聲欲攻狄道。以帝行征西將軍,次長安。雍州刺史陳泰欲先賊據狄道,帝曰:「姜維攻羌,收其質任,聚穀作邸閣訖,而復轉行至此,正欲了塞外諸羌,為後年之資耳。若實向狄道,安肯宣露,令外人知?今揚聲言出,此欲歸也。」維果燒營而去。會新平羌胡叛,帝擊破之,遂耀兵靈州,北虜震讋,叛者悉降。以功復封新城鄉侯。高貴鄉公之立也,以參定策,進封高都侯,增封二千戸。毌丘儉、文欽之亂,大軍東征,帝兼中領軍,留鎮洛陽。及景帝疾篤,帝自京都省疾,拜衛將軍。景帝崩,天子命帝鎮許昌,尚書傅嘏帥六軍還京師。帝用嘏及鐘會策,自帥軍而還。至洛陽,進位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政,劍履上殿。帝固辭不受。
- 《晉書·文帝紀》:甘露元年春正月,加大都督,奏事不名。夏六月,進封高都公,地方七百里,加之九錫,假斧鉞,進號大都督,劍履上殿。又固辭不受。秋八月庚申,加假黃鉞,增封三縣。
- 《晋书·文帝纪》:将军邓敦谓蜀未可讨,帝斩以徇。
- 《晉書·文帝紀》: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鐘虡宮懸,位在燕王上。
- 《晉起居注》:泰始三年,使使持節兼五官中郎將、宗正丞司馬恢拜崇陽園妾李琰為修華,王宣為修容,徐琰為修儀,吳淑為婕妤,趙○為充華。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引《晋起居注》:泰始二年,使使持節兼五官中郎將宗正丞司馬恢拜崇陽園妾李琰為修華,王宣為修容,徐琰為修儀,吳淑為婕妤,趙珽為充華。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军职 | ||||
---|---|---|---|---|
前任: 司馬师 |
曹魏大将军 255年-265年 |
繼任: 司馬炎 | ||
曹魏政治官职 | ||||
新頭銜 新设职位 |
曹魏相国 263年-265年 |
繼任: 司馬炎 | ||
中国爵位 | ||||
曹魏爵位 | ||||
新頭銜 新设爵位 |
曹魏晉國公 260年-264年 |
封号停止 | ||
新頭銜 新设王爵 |
曹魏晉王 264年-265年 |
繼任: 司馬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