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奈奎斯特

哈里·奈奎斯特英語:瑞典語1889年2月7日—1976年4月4日),瑞典美國物理學家,通訊理論的奠基者之一[1]

哈里·奈奎斯特
出生(1889-02-07)1889年2月7日
 瑞典韋姆蘭省尼爾斯比
逝世1976年4月4日(1976歲—04—04)(87歲)
 美國德克薩斯州哈靈根
居住地 美國
公民权 美國
母校耶魯大學
北達科他大學
知名于奈奎斯特-香農採樣定理
奈奎斯特速率
詹森-奈奎斯特噪音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奈奎斯特符際干擾準則
奈奎斯特圖
奈奎斯特頻率
奈奎斯特濾波器
漲落耗散定律
奖项IEEE榮譽獎章(1960年)
斯图尔特·巴兰坦奖章(1960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電子工程
机构貝爾實驗室
博士導師亨利·A·巴姆斯特德

早年

奈奎斯特生於瑞典韋姆蘭省的尼爾斯比(Nilsby,即今希尔市镇)。他的父親是拉爾斯·荣松·奈奎斯特(Lars Jonsson Nyqvist,1847年生),母親是卡特里娜·埃麗克斯多特爾(Katrina Eriksdotter,1857年生)。他的父母共有七個兒女:埃琳·特蕾西亞(Elin Teresia)、阿斯特麗德(Astrid)、賽爾瑪(Selma)、哈里·特奧多爾(Harry Theodor)、埃梅莉(Aemelie)、奧爾加·瑪麗亞(Olga Maria)與阿克塞爾(Axel)。

1907年,哈里移民至美國。1912年,他考進了北達科他大學,並分別於1914年及1915年獲學士及碩士學位。1917年,他獲得耶魯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事業

他從1917年至1934年於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研發部任職,而那年研發部被改組成貝爾實驗室,他還繼續在貝爾實驗室任職,直到1954年退休。

奈奎斯特於1960年獲授IEEE榮譽獎章,獲獎理由為“對熱噪音、訊息傳輸及負回饋這三方面的量化理解上的基礎貢獻”。同年十月,獲富蘭克林學會授予Stuart Ballantine獎章,獲獎理由為“對通訊系統過往四十年的理論分析及實際發明的貢獻,尤其是在電報傳輸理論、導電體的熱噪音理論及回饋系統史上的貢獻”。他於1969年獲美國國家工程院創會者Simon Ramo獎章,獲獎理由為“嘉許他為工程學作出的許多基礎貢獻”。奈奎斯特在1979年與亨德里克·韋德·波德共同獲授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Rufus Oldenburger獎章[2]

奈奎斯特退休後在德克薩斯州的Pharr市居住,於1976年4月4日在哈靈根逝世。

技術貢獻

作為貝爾實驗室的一名工程師,奈奎斯特在多方面作出過重要貢獻,包括熱噪音(“詹森-奈奎斯特噪音”)[3]反饋放大器的穩定性、電報學、傳真、電視及其他重要的通訊難題。與Herbert E. Ives一起,他們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開發了第一部傳真機,而這部機器在1924年被公開。他在1932年發表了一篇有關反饋放大器穩定性的經典論文[4] 。現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是所有回饋控制理論教科書的必備材料。

他為判定傳輸訊息須用頻寬的理論研究,為後來克勞德·香農所作的進展(也就是訊息論)提供了基礎。尤是是,奈奎斯特判定了單位時間內電報頻道可承受的獨立脈衝數目,並發現這個數是帶寬的兩倍,並將其研究結果在其兩篇論文中發表,這兩篇論文分別是《論影響電報速度的某幾種因素》(1924年)[5]及《論電報傳輸理論的某幾個課題》(1928年)[6]。這條規則實際上是一項對偶,也就是所謂的奈奎斯特-香農採樣定理

参见

  • 奈奎斯特圖
  • 奈奎斯特頻率

參考資料

  1. . Physics Today. June 1976, 29 (6): 64 [2014-07-12]. doi:10.1063/1.30235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1).
  2. .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201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7).
  3. H. Nyquist, "Thermal Agitation of Electric Charge in Conductors", Phys. Rev., Vol. 32, pp. 110–113, 1928
  4. H. Nyquist, "Regeneration theory",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 vol. 11, pp. 126–147, 1932
  5. Nyquist, Harry. "Certain factors affecting telegraph speed".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 3, 324–346, 1924
  6. Nyquist, Harry. "Certain topics in telegraph transmission theory", Trans. AIEE, vol. 47, pp. 617–644, Apr. 1928 Reprint as classic paper in: Proc. IEEE, Vol. 90, No. 2, Feb 2002.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