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后会议
沿革
1924年10月,冯玉祥率胡景翼、孫岳在北京發動甲子兵变(又稱北京政變)推翻了直系曹锟與吴佩孚之后,請皖系段祺瑞为临时政府执政。段祺瑞于1924年12月24日通电,取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了《善后会议条例》,主要任务是解决时局纠纷,筹议建设方案。具体议决事项为:国民代表会议的组织方法、改革军制、整理财政以及由临时执政交议的其他各案。其议决各案,咨由临时执政执行。该会议共有会员166人,分为四类:
- 有大勋劳于国家者(只有孙中山、黎元洪两人);
- 讨伐贿选(曹锟及其直系军阀)、制止内乱各军最高首领
- 各省区及蒙、藏、青海军民长官
- 有特殊资望、学术、经验,由执政或派充的(但不得逾30人)
(1)至(3)项中会员不能出席时,可派全权代表参加。善后会议设议长、副议长各1人,由会员互选。开会时,议长为主席。会内设秘书厅,职掌文书、议事、速记、会计、庶务等事项。秘书厅设秘书长1人,由临时执政任命,秘书5人,事务员40人,分掌该厅事务。
1925年1月17日孙中山电复段祺瑞反对其包办的“善后会议”,并提出了参加会议的条件:(一)“善后会议能兼纳人民团体代表,为所云现代实业团体、商会、教育会、大学、各省学生联合会、工会、农会等”。(二)“会议事项,虽可涉及率制财政,然而最后决定之权,不能不让立国民会议。”1925年1月20日,广东国民会议促成会组织10万人游行,反对“善后会议”,并推代表北上加入全国国届会议促成会。1月29日,段棋瑞拒绝了孙中山对“善后会议”提出的两项主张。
胡適在邀请信的回复中说:“会议……总比武装对打好一点。所以,我这回对于善后会议,虽然有许多怀疑之点,却也愿意试他一试。”
1925年2月1日,善后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的宗旨为“解决时局纠纷,议筹建设方案。”以对抗孙中山主张召开的国民会议。到会代表86人,不足法定人数。善后会议秉承段祺瑞旨意,议决通过了《国民代表会议条例》、《军事善后委员会条例》及《财政善后委员会条例》。1925年4月21日,善后会议结束。[1]4月24日临时执政公布了《军事善后委员会条例》、《财政善后委员会条例》。军事、财政两善后委员会的各项方案,得由临时执政提出,或由各自委员长指定委员起草,限期提出。地方军政长官对于该省区的军事或财政善后,得分别提出方案。
会员及代表
1925年2月1日召开的善后会议设有会员,每位会员均可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会员及代表如下:[1]
| 会员 | 代表 |
|---|---|
| 孙中山 | |
| 黎元洪 | |
| 张作霖 | 郑谦 袭玉昆 戰滌塵 |
| 盧永祥 | 張仁 祁景頤 |
| 馮玉祥 | 刘骥 陈金绶 |
| 胡景翼 | 张炽章 李仲三 |
| 孙岳 | 刘汝贤 徐卓增 |
| 孔繁锦 | 张继宠 |
| 吴新田 | 聂光韬 |
| 唐继尧 | 周钟岳 徐之琛 马骢 |
| 阎锡山 | 温寿泉 苏体仁 潘连茹 |
| 郑士琦 | 江暐 黄家濂 |
| 刘镇华 | 王泽攽 楚纬经 郭毓璋 |
| 何丰林 | 汪庆辰 |
| 陈乐山(近畿陆军第四师师长) | 邓汉祥 |
| 王桂林 | |
| 张载阳 | 金兆藩 |
| 潘国纲(浙军第一师师长) | 杜持 |
| 臧致平 | 张凤䎗 |
| 杨化昭(浙军第二十四混成旅少将旅长) | 刘春台 |
| 李景林 | 岳屹 张化南 |
| 姜登选 | 黄容惠 |
| 张学良 | 胡若愚 |
| 韩麟春 | 戢翼翘 |
| 张宗昌 | 逯长增 |
| 郭松龄 | 郭大鸣 |
| 阚朝玺 | 翁恩裕 王守中 |
| 张作相 | 张恕 孙广庭 |
| 王树翰 | 荣厚 |
| 许兰洲 | 王丕焕 |
| 汲金纯 | 白文琳 |
| 吴俊升 | 汪维城 王树常 |
| 吴光新 | 陶云鹤 |
| 鹿钟麟 | 李兴中 汪秉乾 |
| 李鸣钟 | 刘之龙 熊斌 |
| 刘郁芬 | 王乃模 |
| 宋哲元 | 张维藩 |
| 张之江 | 陈琢如 高震龙 |
| 岳维峻 | 寇遐 |
| 何遂 | 金兆棪 |
| 杨希闵 | 卢启泰 |
| 谭延闿 | |
| 刘震寰 | |
| 许崇智 | |
| 程潜 | |
| 范石生 | 邓之诚 |
| 胡思舜(建国滇军第三军军长) | 李岳渊 |
| 林俊廷 | |
| 陈炯明 | 李国凤 |
| 李烈钧 | |
| 柏文蔚 | 常恒芳 |
| 沈鸿英 | 岑德广 |
| 李宗仁 | 严端 |
| 黄绍竑 | 蒙民伟 |
| 刘存厚 | 尹朝桢 |
| 熊克武 | 张铮 |
| 刘湘 | 张再 |
| 赖心辉 | 张英 嵇祖佑 |
| 刘成勳 | 费行简 周炯伯 |
| 袁祖铭 | 唐瑞铜 |
| 樊钟秀 | 王鼎洛 |
| 石青阳 | |
| 洪兆麟 | 李桓 |
| 叶举 | 李荀 |
| 邓本殷 | 黄志桓 |
| 林虎 | 丁润身 |
| 米振标 | 夏东晓 |
| 林建章 | 刘传绶 |
| 许建廷(海军少将) | 饶鸣銮 |
| 方声涛 | 林知渊 |
| 憨玉琨 | 齐真如 |
| 马福祥 | |
| 郑金声 | 杨兆庚 |
| 方本仁 | 方达智 何葆华 |
| 杨如轩 | 顾韶 |
| 邓如琢 | 邓嘉璋 |
| 刘显世 | 刘燧昌 |
| 唐继虞 | 李华英 |
| 赵恒惕 | 萧堃 钟才宏 陈强 |
| 马麒 | 赵从轺 朱绣 |
| 常德盛(毅军改编的河南暂编第一师师长) | 王化一 |
| 刘文辉 | 段班级 |
| 王永江 | 邴克庄 |
| 杨以德 | 杨以俭 |
| 龚积柄 | 田步蟾 |
| 于驷兴 | 程廷恒 |
| 韩国钧 | 于宝轩 |
| 孙传芳 | 高尔登 |
| 夏超 | 邵章 |
| 王揖唐 | 汪声玲 刘朝望 |
| 胡思义(南浔铁路总理) | 吴钫 |
| 杨池生 | 顾思浩 |
| 萧耀南 | 周斌 王运孚 |
| 杨森 | 胡光杰 顾鳌 |
| 邓锡侯 | 刘炳南 |
| 胡汉民 | |
| 张一气(广西省长) | |
| 周荫人 | 李钧南 |
| 萨镇冰 | 林韡栘 |
| 王天培 | 邢端 |
| 彭汉章 | 黄元操 |
| 陆洪涛 | 康新民 陈能怡 魏鸿發 |
| 杨增新 | 王树枏 钱桐 |
| 薛笃弼 | 曹寿麟 |
| 那彦图 | |
| 李垣 | |
| 章嘉呼图克图 | 黄玉 |
| 逹赖喇嘛 | 顿柱汪结[註 1] |
| 班禅额尔德尼 | 罗桑 |
| 陆兴祺 | 朱清华 |
| 贡桑诺尔布 | |
| 祺履平 | |
| 车林桑都布 | |
| 阿木尔沁格勒图 | |
| 札噶尔 | |
| 王汝勳 | 杜经田 |
| 卢金山 | |
| 李传业 | 李传济 |
| 高世读 | 罗经猷 |
| 唐绍仪 | |
| 岑春煊 | |
| 王士珍 | |
| 黄郛 | |
| 熊希龄 | |
| 赵尔巽 | |
| 胡适 | |
| 李根源 | |
| 潘大道(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教务长) | |
| 乌泽声 | |
| 杨永泰 | |
| 刘振生(国会众议院议员) | |
| 邵瑞彭 | |
| 彭践光 | |
| 李肇甫 | |
| 汤漪 | |
| 林长民 | |
| 张绍曾 | |
| 朱启钤 | |
| 杨宇霆 | |
| 王九龄 | |
| 杨庶堪 | |
| 褚辅成 | |
| 虞和德 | |
| 梁士诒 | |
| 于右任 | |
| 周作民 | |
| 周学熙 | |
| 言敦源 | |
| 江亢虎 | |
| 屈映光 | |
| 张嘉森 | |
| 马君武 | |
| 任可澄 | |
| 冯自由 | |
| 王伯群 |
军事善后委员会
议决事项为:
- 减缩军队
- 消纳溢额官兵
- 配备国军
- 其他军事重要事项
该委员会由下列会员组成:
- 参谋、陆军和海军总长、执政府军务厅长、财政总长;
- 各军区军政长官;
- 各边防督办、各边地办事长官、中央直辖各总司令;
- 经政府指派的各军最高将领;
- 具有军事学识、经验,由临时执政派充的5-8人。
(3)、(4)两项委员若不能出席,得派全权代表1人参加。
财政善后委员会
议决事项为:
- 整理岁出岁入;
- 筹备划分国家、地方税和划分国家、地方的支出;
- 筹备增加关税;
- 筹备裁厘的抵补办法;
- 整理内外债,并宣布历年所欠内外债确数及其用途;
- 筹划裁兵经费;
- 议定预算、概算标准及审计实施;
- 其他关于财政重要事项。
该委员会由下列委员组成:
- 财政、交通总长、审计院长、税务督办、烟酒事务署督办、盐务署长;
- 各省区军民长官;
- 具有财政学识、经验,由临时执政派充10 -16人。
(1)、(2)两项委员若不能出席,得派全权代表1人参加。
註解
- 《善後會議公報》指出達賴喇嘛沒有回覆會議邀請,所以「頓柱汪結」並非達賴喇嘛代表,不是會議正式代表,也沒有參加任何委員會。[2]
参考文献
- 刘寿林等编,民国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 (PDF): 239,246–256. [2020-11-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2-12) –Asian Digital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