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復校
歷史
背景
1949年中華民國因國共內戰失利退守臺灣後,初期抱有「反攻大陸」的意圖,考量內戰戰事失利原因部分來自於中國共產黨所策動的「學潮」,故除了已先行遷至臺灣的軍事院校外,禁止任何其他的高等院校以「復校」的名義在臺灣重新開辦、招生。1949年至1954年時,臺灣已經有國立臺灣大學、臺灣省立農學院、臺灣省立工學院、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以及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臺灣省立護理專科學校、臺灣省立農業專科學校、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1所大學、3所學院及6所專科學校,負責進行高等教育之推展及專業人才之培養。
大學的復校工作
1954年起,由於中華民國政府期望「反攻大陸」之理想遙遙無期,而當時臺灣社會亦用才孔急,故藉由原先在中國大陸的高校校友,利用其社經影響力、對母校教學及其組織之認識,進而在台「復校」,以快速移植原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之學術實力。第一批獲准復校的包括了前身為中國國民黨幹部養成單位的國立政治大學、以及有基督新教色彩的東吳大學,隨後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輔仁大學等才陸續在台復校。
中學及各級學校的復校
除了大學之外,不少高中也相繼在台復校,如上海徐匯中學,該校在臺復校於臺北縣蘆洲市(今新北市蘆洲區)中山一路。而部分大學申請復校時間較晚,由於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已經凍結大學成立,所以上海聖約翰大學在臺灣僅能成立專科學校(新埔工專),2005年才升格為科技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而復旦大學也以相同原因在桃園縣平鎮鄉(今桃園市平鎮區)成立中等學校:復旦中學。1956年由上海滬江大學校友籌組「創辦人會」,推舉吳嵩慶將軍擔任主席,蔣彥士先生、周聯華牧師、錢傑夫先生和阮維揚先生等人為常務委員,積極推動復校事宜。迨至1958年奉臺灣省教育廳核准立案,定名為「臺北縣私立滬江高中」,九月正式招生,訂定十一月五日為校慶。
軍事院校的播遷
中華民國政府的海軍軍官學校、空軍軍官學校、國防醫學院等軍事院校,因為國共內戰戰爭影響,所以相繼在1949年前後,藉海運及空運陸續撤退並遷至臺灣高雄、臺北等地授課,因當時政府治理臺灣是為了做反攻基地,故其校務、教學均無任何間斷;另陸軍軍官學校校本部配合中華民國政府遷校至陪都成都後,遭中國人民解放軍瓦解,其校印、儀器及學員生資料均無攜出至臺灣[1];後續於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於高雄縣鳳山鎮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位址重建陸軍官校。
地點
早期復校的校址,因土地因素多選在大都市郊區的空曠地。但隨著市區擴張,今校址多已經位於鬧區中。另外,學校的設立本身亦帶動週邊相關行業的繁榮。
學校一覽
軍警院校
復校時間 | 校名 | 復校校址 | 今日校址 | 創立時間 | 原校址及當時校名 |
---|---|---|---|---|---|
1948年(創校) | 海軍技術學校 | 高雄市左營 | 高雄市左營區 (高雄市升格為直轄市) | 1948年 | 南京市 海軍軍士學校 |
南京市成立籌備處,實於高雄左營正式成立「海軍軍士學校」。1949年改編為「海軍士兵學校」。1955年配合政府實施士官制度,改名為「海軍士官學校」。1971年原「海軍士官學校」、「海軍專科學校」及艦訓部岸訓中心等各教訓單位裁併,依教訓種類與特性,成立「海軍航海」、「海軍輪機」、「海軍兵器」及「海軍通信電子」等四兵科學校。1996年四校合併成立海軍技術學校。 | |||||
1949年 | 海軍軍官學校 | 高雄市左營 | 高雄市左營區 (高雄市升格為直轄市) | 清穆宗同治五年 1866年 | 上海市 海軍軍官學校 |
1949年 | 空軍軍官學校 | 高雄縣岡山鎮 | 高雄市岡山區 (高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 1929年 | 浙江杭州筧橋 中央航空學校 1938年7月改制為空軍軍官學校 |
以下兩校已於1996年合併為空軍航空技術學校,2002年更名為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 |||||
1949年 | 空軍通信電子學校 | 高雄縣岡山鎮 | 高雄市岡山區 (高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 1937年 | 浙江杭州筧橋 空軍通信學校 |
以空軍通信學校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57年更名空軍通信電子學校,今為空軍航空技術學院介壽校區。 | |||||
1949年 | 空軍機械學校 | 高雄縣岡山鎮 | 高雄市岡山區 (高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 1933年 | 江西南昌 中央航空機械學校 1938年11月改制為空軍機械學校 |
今為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巨輪校區。 | |||||
1949年 | 國防醫學院 | 臺北市古亭區 (今屬臺北市大安區) | 臺北市內湖區 (1999年第九次遷校) | 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 1902年 | 上海市 國防醫學院 |
1999年遷移至臺北市內湖區,古亭校區原址今為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2000年整併入國防大學,2006年改為獨立學院。 註:原臺北市古亭區於1990年分劃給中正區及大安區。 | |||||
1950年 | 陸軍軍官學校 | 高雄縣鳳山鎮 (後升格為縣轄市) | 高雄市鳳山區 (高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 1924年 | 南京市 陸軍軍官學校 |
1949年 | 陸軍裝甲兵學校 | 臺中市西屯區 | 新竹縣湖口鄉 | 1933年 | 南京市二十四標 陸軍裝甲兵學校 |
1952年 | 陸軍步兵學校 | 高雄縣鳳山鎮 (後升格為縣轄市) | 高雄市鳳山區 (高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 1932年 | 南京市湯山 陸軍步兵學校 |
1952年 | 陸軍飛彈砲兵學校 | 臺南縣永康鄉 (後升格為縣轄市) | 臺南市永康區 (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 1931年 | 南京市丁家橋 陸軍砲兵學校 |
1953年 | 憲兵學校 | 臺北縣三重鎮 (後升格為縣轄市,今新北市三重區) | 新北市五股區 (升格前為臺北縣五股鄉) | 1925年 | 南京市江寧 憲兵學校 |
於1970年遷校至臺北縣五股鄉。 | |||||
1954年 | 中央警察大學 | 桃園縣龜山鄉 | 桃園市龜山區(桃園市升格) | 1936年 | 中央警官學校 南京市總校及其他分校 |
以「中央警官學校」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95年更名為中央警察大學。 | |||||
以下諸校已於2000年整合併入國防大學 | |||||
1949年 | 三軍大學戰爭學院 | 桃園縣八德鄉 | 桃園市八德區 (桃園市升格) | 清德宗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 陸軍大學 |
以「陸軍大學」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52年改制為「國防大學」。1959年更名為「三軍聯合參謀大學」。1968年「三軍聯合參謀大學」停辦,另成立「三軍聯合大學」。1969年併為三軍大學的戰爭學院。2000年國防大學成立,調整為「軍事學院」下「戰略學部」。2006年9月起復編為國防大學戰爭學院。 | |||||
1949年 | 三軍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 | 屏東縣東港鎮 | 臺北市中山區大直 | 1940年 | 南京市 空軍參謀學校 |
以「空軍參謀學校」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52年改制為「空軍指揮參謀學校」。1959年升格為「空軍指揮參謀大學」。1967年併為三軍大學的空軍指揮參謀學院。2000年國防大學成立,調整為「軍事學院」下「空軍指揮參謀學部」。2006年起復編為國防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 | |||||
1949年 | 聯勤測量學校 | 花蓮縣花蓮市 | 台中市東區 | 清光緒29年 1903年 | 北平 測繪學堂 |
1903年建校於北平(河北省境內),初稱「京師陸軍測繪學堂」。1911年後改稱「中央陸地測量學校」,1945年3月1日學校更名為「中央測量學校」,北伐、抗戰期間,測校多所遷移,輾轉來臺後更名「聯勤測量學校」。1969年3月奉令與「陸軍理工學院」及「海軍工程學院」合併為「中正理工學院」,設立測量工程學系。 | |||||
1949年4月 | 海軍機械學校 | 高雄市左營區 | 1949年年初 | 上海江南造船廠高昌廟 海軍機械學校 | |
「海軍機械學校」,抗戰勝利後成立於上海江南造船廠高昌廟,1949年該校師生搭乘海軍崑崙艦撤退來台途中發生艦長沈彝懋、沈勋永父子叛變事件,海軍機校來臺後校址設於高雄左營,1959年改制為「海軍專科學院」,1965年復改制為「海軍工程學院」。1968年,與「聯勤測量學校」一同併入「中正理工學院」。 | |||||
1949年 | 中正理工學院 | 花蓮縣花蓮市 | 桃園市大溪區 | 1917年 | 湖北漢陽 兵工學校兵工工程學院 |
以兵工學校「兵工工程學院」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62年改制為「陸軍理工學院」。1966年改名為中正理工學院。1968年遷入桃園縣大溪鎮。2000年國防大學成立,更名為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2006年11月起更名為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 |||||
以下兩校於1982年合併為國防管理學院,2000年國防大學成立,更名為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2006年8月起校區由臺北縣中和市(今新北市中和區)遷移至臺北市北投區復興崗,更名為國防大學管理學院 | |||||
1949年 | 國防財經學院 | 臺北市松山區 | 臺北市松山區 (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 清末帝宣統三年 1911年 | 上海市 聯勤經理學校與聯勤財務學校 |
「聯勤經理學校」與「聯勤財務學校」於1951年合併為「軍需訓練學校」,1954年改名為「聯勤財務經理學校」,1959年分為「聯勤財務學校」(校址在臺北市景美區(今臺北市文山區景美))與「陸軍財經學校」(臺北縣中和鄉(今新北市中和區)積穗),1980年兩校合併為國防財經學院。1982年12月1日,由「國防財經學院」與「國防管理學校」合併為「國防管理學院」。2000年5月,併入國防大學,更名為「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 | |||||
1949年 | 國防管理學校 | 1937年 | 南京市 副官學校 | ||
以「副官學校」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59年合併成立「行政學校」,1967年合併成立國防管理學校。1982年12月1日,由「國防財經學院」(原軍需學校)與「國防管理學校」合併為「國防管理學院」。2000年5月,併入國防大學,更名為「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 |
大專院校
復校時間 | 校名 | 復校校址 | 今日校址 | 創立時間 | 原校址及當時校名 |
---|---|---|---|---|---|
1953年 | 健行科技大學 | 桃園縣中壢鎮 | 桃園市中壢區 (桃園市升格) | 1933年 | 上海市 三極電信學校 |
以「三極電信職業補習學校」之名對外招生(臺北主校區、中壢分校)。1954年改制為「三極高級電訊職業學校」。1955年改名為「三極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65年中壢分校停辦。1966年贈予創設「健行工業專科學校」(臺北主校區今為臺北市私立立人高級中學)。1994年易名為「健行工商專科學校」。1999年改制為「健行技術學院」。2000年易名「清雲技術學院」。2003年升格為清雲科技大學。2012年復名為健行科技大學。 | |||||
1954年 | 東吳大學 | 臺北市城中區 | 臺北市士林區(雙溪校區) 臺北市中正區(城中校區) (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 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 | 江蘇吳縣(蘇州) 東吳大學 |
1951年於臺灣省臺北市城中區(今臺北市中正區)設立「東吳補習學校」(非正式大學)。1954年以「東吳大學法學院」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69年正式復名。另原吳縣校區成立蘇州大學。 | |||||
1954年 | 國立政治大學 | 臺北縣木柵鄉 | 臺北市文山區木柵地區 (原臺北縣木柵鄉併入臺北市) | 1927年 | 南京市紅紙廊建鄴路17號 國立政治大學 |
紅紙廊校區後為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所用,但其已在2011年搬離,現為江蘇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以及江蘇省婦女聯合會所在地。肃州分校為今日甘肅省酒泉中學校址。政治大學為首間在臺復校之國立大學。 | |||||
1956年 | 靜宜大學 | 臺中市 | 臺中市沙鹿區 (原為臺中縣沙鹿鎮) | 1932年 | 河南開封 靜宜女子中學 |
於1949年在臺中市設立「天主教英語補習學校」。1956年以「靜宜女子英語專科學校」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63年改制為「靜宜女子文理學院」。1987年遷校至臺中縣沙鹿鎮(今臺中市沙鹿區)。1989年升格為「靜宜女子大學」。1993年更名迄今。 位於開封的原校由中共接收後,首先於1951年更名为“开封新生女中”,再於1952年改名为“开封市二女中”,到了1956年再改為男女生兼收,並定名为“开封市第八中学”。2020年,校名再改回“开封市静宜中学”[2]。 | |||||
1956年 | 國立清華大學 | 新竹市 | 新竹市東區 (新竹市升格為市) | 清末帝宣統三年 1911年 | 北平市 國立清華大學 |
1956年以「國立清華大學」之名復校;原北平校區現為去掉『國立』二字之北京(北平)清華大學之部分校區。 | |||||
1958年 | 國立交通大學 | 新竹市 | 新竹市東區 (新竹市升格為市) | 清德宗光緒二十二年 1896年 | 原大陸地區的國立交通大學三校區 請參閱交通大學條目。 |
以「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之名復校。1967年升格為「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1979年恢復建制。 | |||||
1961年 | 輔仁大學 | 臺北縣新莊鎮 (後升格為縣轄市) | 新北市新莊區 | 1925年 | 北平市 北平輔仁大學 |
該年9月以「輔仁大學文學院哲學研究所」之名在臺北市吉林路復校,1963年正式啟用今日之新莊校址。原北平校區現主要由北京師範大學使用。 | |||||
1962年 | 國立中央大學 | 苗栗縣苗栗鎮 (今苗栗縣苗栗市) | 桃園市中壢區雙連坡 | 1915年 | 南京市四牌樓 國立中央大學 |
以「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之名復校,第一年暫借國立臺灣大學物理館上課。1963年9月遷駐苗栗縣苗栗鎮二坪山旁,現國立聯合大學位址處辦學; 囿於校地狹隘,1967年6月再行遷校至桃園縣中壢鎮(今中壢區)。1968年升格為「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1979年恢復建制。 中國大陸的原國立中央大學在1952年的院系調整中,各院系分解並分别組建為南京大學(文學院、理學院)、東南大學(工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師範學院)、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等數所『同根親緣』之學校。原國立中央大學文物由南京大學繼承,四牌樓舊址由東南大學繼承,檔案由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保管。 | |||||
1967年 | 聖約翰科技大學 | 臺北縣淡水鎮 | 新北市淡水區 | 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 1905年 | 上海市 聖約翰大學 |
以「新埔工業專科學校」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93年改名「新埔工商專科學校」。1999年改制為「新埔技術學院」。2003年更名「聖約翰技術學院」。2005年升格為科技大學。 | |||||
1980年 | 國立中山大學 | 高雄市鼓山區 | 高雄市鼓山區 | 清德宗光緒三十年 1904年 | 廣州市 國立中山大學 |
1995年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南投縣埔里鎮 | 南投縣埔里鎮 | 清德宗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 南京市 國立暨南大學 |
暨南大學的前身是清朝政府兩江總督端方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從歐洲考察憲政歸國後於南京成立的暨南學堂。1923年男生部遷上海真如新落成的校舍(舊址現位於上海真南路以東、交通路以北),女生部仍留南京。1927年南京女生部併入上海真如,改組為國立暨南大學。抗日戰爭起,遷至上海租界和閩北建陽。1946年賦歸上海。1949年8月原有文、法、商及學院分別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合併。另今日在中國大陸廣州之暨南大學則於1958年重建。 | |||||
各級中學
復校時間 | 校名 | 復校校址 | 今日校址 | 創立時間 | 原校址及當時校名 |
---|---|---|---|---|---|
1949年 | 臺中市私立宜寧高級中學 | 臺中市 | 臺中市西屯區 | 1946年 | 南京市 南京市私立宜寧中學 |
原名「南京市私立宜寧中學」,於南京香林寺創校。1951年更名為「臺中市私立宜寧中學」。1979年更名為「臺灣省臺中市私立宜寧高級中學」。2010年12月25日因應臺中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更名為臺中市私立宜寧高級中學。 註:「宜寧」二字為懷念「江寧」(南京市)之意,創始人為蔣緯國,105年(2016年)遷入現址。 | |||||
1950年 | 臺北市私立強恕高級中學 | 臺北市古亭區 | 臺北市中正區 (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 清德宗光緒二十五年 1899年 | 上海市俞塘 私立強恕中學 |
原為上海著名八大書院之一吳會書院,後改辦學堂,名曰強恕。民國肇建,書院乃正名為「強恕中學」。 註:1990年臺北市古亭區分拆為中正區、萬華區及大安區。 | |||||
1953年 | 臺北市私立立人高級中學 | 臺北市龍山區(主校區) 桃園縣中壢鎮(中壢分校) | 臺北市萬華區 (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 1933年 | 上海市 三極電信學校 |
以「三極電信職業補習學校」之名對外招生。1954年改制為「三極高級電訊職業學校」。1955年改制為「三極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55年中壢分校停辦並捐贈創設「健行工業專科學校」(今健行科技大學)。1991年更名為「臺北市私立立人高級工商職業學校」。1994年更名為臺北市私立立人高級中學。 註:1990年臺北市龍山區與雙園區合併為萬華區。 | |||||
1954年 | 新竹縣私立內思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 新竹縣新埔鎮 | 新竹縣新埔鎮 | 1935年 | 安徽蕪湖 內思高級職業學校 |
原蕪湖校區舊址現為安徽工程大學。 | |||||
1956年 | 新北市私立南山高級中學 | 臺北縣中和鄉 (後升格為縣轄市) | 新北市中和區 | 1946年 | 上海市 私立南山工商職業學校 |
以「私立南山工商職業學校」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66年更名「臺灣省臺北縣私立南山商工職業學校」。1971年更名為「臺灣省臺北縣私立南山高級商工職業學校」。1994年更名為「臺灣省臺北縣私立南山高級中學」。2010年12月25日因應臺北縣改制升格為新北市,更名為新北市私立南山高級中學。 | |||||
1957年 | 雲林縣私立東南國民中學 | 雲林縣西螺鎮 | 雲林縣西螺鎮 | 1930年 | 江蘇鎮江 東南中學 |
創建於江蘇鎮江,絃歌教誦,多育良材,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為止。在創辦人葉秀峰、周厚鈞、戴曰標三位先生的領導,及廖秉輝、廖清江先生的協助之下,東南於在雲林縣西螺鎮以「私立東南中學」之名復校,本校於台北市舉行第一次董事會會議,推定葉秀峰先生為董事長,戴曰標先生為董事會秘書,周厚均先生為校長,原設有高初中,為一完全中學。1968年接受政府徵召,改制為「代用國中」(公辦民營)至今,為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僅存四所代用中學之一。 | |||||
1958年 | 桃園市私立復旦高級中學 | 桃園縣平鎮鄉 | 桃園市平鎮區 (桃園市升格) | 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 1905年 | 上海市 國立復旦大學 |
1959年 | 苗栗縣私立君毅高級中學 | 苗栗縣竹南鎮 | 苗栗縣竹南鎮 | 1929年 | 上海市 上海市私立君毅中學 |
1928年,周致遠、陳希豪、吳開先、陳德徵、施公猛等人為紀念張君毅,發起創辦「上海君毅學院」。1929年更名「上海市私立君毅中學」。 1937年11月,校長黃造雄、代校長孫樂陶率該校大部分師生逃到浙江省義烏縣稠城鎮繡湖旁復學,稱「上海私立君毅中學義烏分校」。除1937年逃到義烏縣的大部分師生外,該校其餘少部分師生仍留上海,繼續以「上海市私立君毅中學」的名義辦學。1959年9月,黃造雄在台灣的君毅校董及校友支持下,在台灣的苗栗縣竹南鎮復校。 | |||||
1963年 | 天主教聖功女子高級中學 | 臺南市北區 | 臺南市北區 | 1914年 | 天津市 聖功中學 |
以「私立聖功女子初級中學」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67年更名「私立聖功女子中學」。1979年更名為「臺灣省臺南市私立聖功女子高級中學」。現稱為「臺南市私立聖功女子高級中學」。原天津校區現為天津市新華中學。 | |||||
1962年 | 臺南市私立黎明高級中學 | 臺南縣麻豆鎮 | 臺南市麻豆區 (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 1939年 | 山東濟南 黎明學校 |
以「臺南縣私立黎明初級中學」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67年更名為「臺灣省臺南縣私立黎明高級中學」。2010年12月25日因應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更名為臺南市私立黎明高級中學。原濟南校區中共遷至泰安,現為山東省泰山中學。 | |||||
1963年 | 新北市私立徐匯高級中學 | 臺北縣蘆洲鄉 (後升格為縣轄市) | 新北市蘆洲區 |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 1850年 | 上海市 徐汇中学 |
原上海校區已被大陸地區的教育部門改制為公立學校,即上海市徐匯中學 | |||||
1962年 | 天主教輔仁高級中學 | 嘉義市東區 | 嘉義市東區 | 1931年 | 北京市西城區 輔仁中学 |
北京十三中校園佔地五十餘畝,由清朝濤貝勒府(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改建而成。學校原為北平輔仁大學附屬中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輔仁大學前往台灣,附中遂改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 | |||||
1964年 | 桃園市私立懷恩高級中學 | 桃園縣龍潭鄉 | 桃園市龍潭區(桃園市升格) | 1912年 | 福建泉州 福建泉州華僑女子公學校 |
原名「福建泉州華僑女子公學校」,於福建泉州創校。1963年以「桃園縣私立泉僑初級中學」之名復校,恢復建制。1967年更名為「臺灣省桃園縣私立泉僑高級中學」。2014年12月25日因應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更名為「桃園市私立泉僑高級中學」。2015年漢英集團接手更改校名為桃園市漢英高級中等學校。2021年奇異鳥集團接手更改校名為桃園市懷恩高級中等學校。 | |||||
1965年 | 天主教明誠高級中學 | 高雄市鼓山區 | 高雄市鼓山區 | 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 1902年 | 四川重慶 明誠學堂 |
備考
参考文献
- 為什麼以前沒聽過黃埔23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謝昭明
- 人人爱开封. . 新浪微博. 2020-11-02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2). 外部链接存在于
|title=
(帮助)
参见
-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 民國四大名校
- 台灣大專院校列表
-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 在港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