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拿道天橋

堅拿道天橋英語:,俗稱鵝頸橋)是香港1號幹線的一部份,為一條連接黃泥涌峽天橋北端及紅磡海底隧道灣仔出口的行車天橋,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全線為雙線至三線雙程分隔道路。廣義來說,黃泥涌峽天橋多數被視為堅拿道天橋的自然延伸部份。


堅拿道天橋,介乎時代廣場至告士打道的一段
道路長度0.6(0.37英里)
车速限制70公里每小時
時代廣場告士打道:3線雙程
其餘路段:2線雙程
地點香港 香港香港島灣仔區
起點灣仔黃泥涌峽天橋
終點灣仔紅磡海底隧道
建造
通車1972年3月29日
位於堅拿道軒尼詩道交界一段的堅拿道天橋底,該處常有專人提供打小人服務。

歷史

1970年代,為配合紅磡海底隧道通車,香港政府於已被覆蓋的鵝頸澗上方興建行車天橋,由摩理臣山道起跨越軒尼詩道告士打道,連接紅隧灣仔出口。天橋於1972年3月29日落成,稍早於紅隧的通車日期。其後為配合香港仔隧道的通車,堅拿道天橋沿摩理臣山道黃泥涌道於1976年動工延長至香港仔隧道跑馬地出口,是為黃泥涌峽天橋。由於此天橋是由跑馬地或港島南區黃竹坑香港仔鴨脷洲)連接紅隧、灣仔北、中環東隧北角的必經之路,同時又能直達銅鑼灣最大型商場——時代廣場,每當繁忙時間或假日,此天橋的交通會非常擠塞。[1]

最初的堅拿道天橋是兩條平行但分開的橋面,兩邊均為單線車道;後來為應付日漸繁忙的交通,堅拿道天橋被擴建,連接中間分開的地方以增加共兩條行車線,成為現有模樣。雖然擴建後擠塞情況曾有改善,但是情況其後再度惡化,北行方向前往紅隧、東隧或港島銅鑼灣、北角之車輛會倒塞至香港仔隧道,並導致該隧道要在繁忙時間實施間遏性封閉,而南行方向前往南區或時代廣場的車輛會在橋面交匯及互相切線,令天橋慢流切線情況嚴重。2010年元旦起,橋上架設電腦警告牌提醒駕駛者改經軒尼詩道高士威道興發街民康街東九龍,以減輕擠塞。

現時這條行車天橋常被稱為鵝頸橋(實際上鵝頸橋是指位於堅拿道天橋橋底橫跨鵝頸澗的一段軒尼詩道),行車天橋橋底經常有人打小人,尤其是在驚蟄的時候就更常見,成為香港文化的一個特色。[2]

途經著名地點

參考文獻

  1. 鄧淑明博士. . 信報財經新聞. 2018-10-29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2. 梁煥; 朱潔玲. . 香港01. 2020-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中文(繁體)).

相關條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堅拿道天橋
幹線標誌 香港1號幹線
黃竹坑道  香港仔隧道  黃泥涌峽天橋  堅拿道天橋  海底隧道  康莊道 
公主道 
窩打老道  獅子山隧道公路(包括獅子山隧道及第二獅子山隧道  沙田路  大埔公路-沙田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