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痂

乳痂英語:),也称头皮乳痂摇篮帽婴儿或新生儿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新生儿头皮上的黄色的、斑点状、油腻的鳞状硬皮疹。它通常不会发痒,也不会影响婴儿健康[1]。乳痂通常在婴儿出生后头三个月的某个时候开始,但也可能发生在以后的几年中[1]。相似的症状若出现在年纪稍长的婴儿,出现头皮屑的概率更大。乳痂患者通常伴有耳朵、颈部、眉毛或眼睑等周围皮肤褶皱处出现红色皮疹[2]。乳痂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被称为脂溢性皮炎而非乳痂[3]。一些国家使用头皮糠疹pityriasis capitis)这个术语指代乳痂[4]。乳痂是非常普遍的病症,大约一半的婴儿受到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轻微的失调症状,严重的乳痂情况很少见。

乳痂
同义词婴儿或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头皮乳痂、摇篮帽、蜂窝病
一位患有乳痂的婴儿
类型脂溢性皮炎疾病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Dermatology
ICD-11EH40.0、​EH40.00
ICD-10L21.0
ICD-9-CM690.11
MedlinePlus

症状

乳痂是影响婴儿的脂溢性皮炎。它在头皮上呈现为油腻状鳞片[5],呈现出较厚的、硬皮的特质,颜色为黄色,也可能是白色或棕色的[6]。受影响的部位通常不会给孩子带来不适感或瘙痒感[5]。其他受影响的部位包括眼睑、耳朵、鼻子、胳膊和腹股沟。脱发情况也会发生[6]

病因

乳痂并非由细菌感染、过敏或卫生不良引起的;它也不具有传染性[6]。对于乳痂产生原因,医学界尚未达成共识[6],但主流的两类假设是真菌感染或过度活跃的皮脂腺。乳痂是一种炎症性病症[6]

乳痂可能是生物素不足的一种常见表现;这可能部分是由于生物素对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影响[7]。这可能与新生儿皮肤上过度活跃的皮脂腺有关,因为母亲的荷尔蒙仍然在婴儿的血液中循环[8]。腺体释放一种油脂物质,使旧的皮肤细胞附着在头皮上,而非在干燥后脱落。此外它可能与皮肤酵母有关(比如秕糠马拉癣菌[5]。成人患者此类病症称之为脂溢性皮炎[9][10]

预前与预后

患有乳痂的婴儿头部

如果病情加重、加深变红、发炎、开始扩散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或者如果婴儿病发鹅口疮(真菌口感染)、真菌性外耳感染(一种对抗生素耐药的耳部真菌感染)或者持续的尿布疹,建议进行医疗干预。严重的乳痂,尤其是皮肤破裂或出血的情况下,可为细菌的生长提供环境。如果乳痂是由真菌病引起的,这种病症在几天或几周内严重恶化,促使细菌生长(最常见的是脓疱病)。那么可能需要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的联合治疗。由于非专业人士很难区分皮脂腺乳痂和真菌乳痂,以及前述两者与任何一种细菌感染的区别;因此,如果病情恶化,均应寻求医生的建议。乳痂患者偶发引起免疫紊乱,如果婴儿成长较缓慢,并且伴有其他问题(如腹泻),应迅速咨询医生[11]

乳痂会随着婴儿的成熟而逐渐消失。它不是严重疾病,也不是感染;不是婴儿过敏反应,也并非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多数孩子的病情能在半岁或一岁之间能够痊愈[12]。然而,这种病症偶尔会持续到幼儿时期,很少数会延续到童年。它可能在青春期复发,并持续到成年[13]

治疗

父母可以用手指轻轻地按摩婴儿头皮,或者用柔软的刷子来松软鳞片。家长可以更频繁地给宝宝洗头(但一天不超过一次),然后用软毛刷或毛巾轻轻地擦拭婴儿头皮。在婴儿头皮上涂抹少量纯净的植物油(椰子油纯橄榄油杏仁油),持续15分钟。之后用精细的牙齿梳或刷子轻轻地梳出。注意一定要清洗掉所有的油,以免恶化乳痂症状[14]

强效的洗发水(含有硫磺水杨酸硫化硒酮康唑煤焦油配方的抗皮脂洗发水[15])可以更快地去除头皮上的皮痂,但是它们同样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因此必须在咨询了儿科医生后才能使用[16]。有时候用矿物质油或霜剂(凡士林)来涂抹患处也具有作用[17],但是婴儿爽肤油的作用就很有限。如果只使用了不添加芳香剂的婴儿润肤油或矿物质油,而同时没有采取其他措施,这样反而会让头皮上的皮痂情况加重,特别是头顶部柔软的囟门部位。医师通常不推荐矿物质油,可能会开一些可的松霜或软膏[18]。在病情好转后,可以继续使用性质温和的婴儿洗发水以防止病情复发[7]

有时候患处伴有并发真菌感染,而且可能更常见于皮肤褶皱处(而非头皮上)[17]。这类情况,感染区域会明显发红,而且非常瘙痒,例如癣菌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克霉唑(通常用于股癣)或咪康唑(通常用于阴道念珠菌病)等抗真菌的药物[19]

参考

  1. . WebMD.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美)麦考夫著. .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4-02: 266. ISBN 978-7-5442-6992-6.
  3. 陈军生编著. .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0: 89. ISBN 7-5375-2258-8.
  4. 虞瑞尧主编.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03: 13. ISBN 7-5067-2003-5.
  5. Sheffield, Ryan C.; Crawford, P.; Wright, S. T.; King, V. J. . The Journal of Family Practice. March 2007, 56 (3): 232–3. PMID 17343816.
  6. .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7. (美)美国儿科学会著. .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9-11: 572. ISBN 978-7-80688-500-0.
  8. (美)西尔斯著. .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5-06: 252. ISBN 978-7-5108-3638-1.
  9. Clinical nutrition: a functional approach. The Institute for Functional Medicine (IFM), Second edition (ISBN 0-9773713-2-8), p. 127.
  10. 吴志华主编. .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07: 242–243. ISBN 7-218-04043-8.
  11. 王絮,谭丰瑜编著. . 新疆人民出版总社;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03: 230. ISBN 978-7-5466-2132-6.
  12. 雷海岚等编著. .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8-10: 170. ISBN 978-7-80203-638-3.
  13. 《妈妈宝宝》杂志社编著. .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08: 73. ISBN 978-7-5331-7829-1.
  14. . Baby Center.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5. (英)彼得斯著. .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01: 49. ISBN 978-7-5349-4786-5.
  16. (美)科马洛夫主编. .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02: 400–401. ISBN 978-7-5337-6146-2.
  17. 肖巧珍编著. .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06: 17. ISBN 978-7-5375-4432-0.
  18. ROSLYN THOMAS DAVID HARVEY原著;刘锦纷主译;蔡小满 孙彦隽译. .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06: 124. ISBN 7-81071-988-2.
  19. 苏敬泽,杨连娟,汪振达主编.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01: 64. ISBN 978-7-5478-2363-7.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