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亮
完顏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金朝第四任皇帝(1150年1月9日-1161年12月15日在位)。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孙,太祖庶长子完顏宗幹次子,母亲为大氏。
金廢帝完颜亮 | |||||||||||||
---|---|---|---|---|---|---|---|---|---|---|---|---|---|
金朝第四任皇帝 | |||||||||||||
統治 | 1150年1月9日-1161年12月15日(11年340天) | ||||||||||||
前任 | 金熙宗 | ||||||||||||
繼任 | 金世宗 | ||||||||||||
出生 | (天輔六年正月十六丙子) | 1122年2月24日||||||||||||
逝世 | 1161年12月15日 (正隆六年十一月廿七乙未) | (39歲)||||||||||||
安葬 | 金帝陵西南四十里(今址不详) | ||||||||||||
| |||||||||||||
政权 | 金朝 | ||||||||||||
父親 | 完顏宗幹 | ||||||||||||
母親 | 大氏 |
金熙宗朝,完顏亮官至右丞相兼都元帅、太保领三省事,位极人臣。皇统九年末(1150年),完顏亮刺杀堂兄熙宗,即位改元。登基后,大肆屠杀宗室,使太宗一脉断绝。在位期间,废除行台尚书省,直接管理华北;迁国都、祖陵至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设立国子监,改革科举;印制交钞、銅錢;颁行正隆官制,废除徒有虚名的三省制,只设尚书省;南迁大批猛安谋克至中原。金末元好问称之为“天德小康”。
完顏亮一心统一中国,不顾实际地超限度举国征伐,导致国内民变蜂起。正隆六年(1161年),发兵全面攻宋,亲率大军渡过淮河。进军途中,完颜亮得知后方完颜雍在东京辽阳府政变称帝,仍决意先行攻宋。金军在采石矶渡长江失败,遂计划从瓜洲渡江。未渡,部队哗变,完颜亮被弑身亡。
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後,追貶其為海陵郡王,加恶谥“煬”,后又追貶為庶人。《金史》称废帝、海陵、海陵庶人,史称海陵王、金废帝。金世宗亲自干预《海陵庶人實錄》的编纂,夸大、捏造完颜亮之恶行,导致“天下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及至近年,史学界对海陵王的评价才逐渐提升。
生平
出身宗室
完颜亮生于金天辅六年正月十六丙子(1122年2月24日)。父亲完顏宗幹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庶长子,金熙宗完颜亶的养父[lower-alpha 1]。母亲为宗幹庶妻大氏,为渤海国皇室后裔。宗幹无嫡子,完颜亮在家中排行第二。宗幹是太宗、熙宗两朝汉制改革的主导者,在家庭教育中亦重视汉文化,因此完颜亮自小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組 1]
金初,宗室地位极高,卿相需下马参拜,而宗室无需还礼。完颜亮作为宗室要人,在熙宗朝一路高升。皇統七年(1147年),升为尚书左丞。八年,先后升为平章政事、右丞相。九年,兼都元帥,又进一步升为太保、領三省事。[組 2]
弑君奪位
熙宗在位后期,权力受到皇后裴满氏干政掣肘,内心痛苦,遂酗酒消愁,动辄滥杀无辜,以杖刑责辱大臣。尚書左丞唐括辩与平章政事完颜秉德等人因受杖刑而心怀怨恨,谋划廢帝另立。完颜亮也受到熙宗猜忌,被外放至汴京(今河南开封)领行台尚书省事。行经中京(今内蒙古宁城),与故交、中京留守萧裕相遇,计划到河南后举兵反叛。但还没到汴京就被召回,重新担任平章政事。此时完颜亮已坚定篡位之心,遂与秉德、唐括辩集团合流,谋划政变。[組 3]
皇統九年十二月初九丁巳(1150年1月9日)夜,大興國、仆散忽土、徒单阿里出虎为内应,完颜亮与完颜秉德、唐括辩、完颜乌带、徒单贞、李老僧等人进入寢殿,杀死熙宗。仆散忽土带头拥戴完顏亮為皇帝。又下矫诏,召掌握军政大权的曹國王完顏宗敏、左丞相完顏宗賢入宫,将其杀死。政变两日后,完颜亮正式改元天德。追尊其父宗幹为皇帝,庙号德宗。另又追贬熙宗為郡王。[組 4]
治国理政
完颜亮登基之后,为巩固地位,消灭潜在的皇位争夺者,对宗室成员展开屠杀。天德二年(1150年),诏杀完顏宗本、完颜秉德、完颜撒离喝等人,屠杀宗室两三百人。太宗一脉絕後,完顏宗翰一脉、完颜斜也一脉几乎断绝。此后又陆续屠杀完顏袞、完顏亨等大批宗室。完颜亮大肆屠杀,使得朝廷人人自危;多采用诬告手段,导致政治风气恶化。完颜亮对右丞相萧裕极其信任,萧裕却疑心自己受到猜忌,为自保而策划谋反,事发后被迅速平定。[組 5]
屠杀宗室、平定谋反的同时,完颜亮亦在制度层面上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天德二年末(1151年),废除行台尚书省,由朝廷直接管理华北地区;同时废除都元帅府,改设枢密院,收归军权于中央。天德三年末(1152年),废除世袭万户,改设节度使,确立中央对路级地方官员的任免权。[組 6]
金国朝廷位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在国家疆域扩展后偏于一隅,运输和管理效率低下。天德三年(1151年),完颜亮下诏宣布要迁都燕京(今北京市),派尚书右丞张浩主持营建燕京城池、宫室。天德五年(1153年)三月,正式迁都,改元贞元,改称燕京为中都,汴京为南京,中京为北京。贞元三年(1155年)起,将先代帝王陵墓陆续迁至中都附近的大房山。正隆二年(1157年),下令拆除上京的宫殿、宗庙、府邸,夷为耕地。[組 7]
完颜亮还对金朝官制进行了大规模整顿。貞元五年(1156年)正月,废除形同虚设的中书省、门下省,只留下尚书省,将三省六部制减省为一省六部制,以尚书令代替领三省事。次月,改元正隆。五月,正式颁行正隆官制。该制度的特点是减少宰执数量,强化监察机构,增强君权,几乎未加改动地沿用到了金朝灭亡。[組 8]
完颜亮亦对教育、科举制度展开改革。金朝早期占领故辽、宋领土后,在两地分别延续过去的教育、考试政策,即分“南北选”。完颜亮增设殿試;合并南北选,统一选举制度;削减进士选拔科目,只保留词赋科;设置国子监;将三年一科、选拔比例、出题范围等细节制度化。金朝科举制度由此基本定型。[組 9]
在经济方面,完颜亮在位期间,金朝首次发行了本国的貨幣。金朝早期使用辽、宋銅錢,面临着通貨的极大不足。貞元二年(1156年),在戶部尚書蔡松年倡议下,印制交鈔,与辽、宋铜钱并行。正隆三年(1158年)起,铸造铜钱,但因北方缺少铜矿而规模较小。[7][4]:165-167
太宗、熙宗朝曾两度将猛安谋克大规模迁往中原。完颜亮延续此政策,并将迁徙重点集中在女真宗室和大贵族身上,将大量上京旧贵族迁至华北地区,达到了猛安谋克南迁的高潮。[組 10]
攻宋被弑
完颜亮是太祖、太宗之后唯一有志统一中国的金朝皇帝。国内度改革完毕后,他就谋划攻打南宋,统一江南。尽管朝廷内外多有劝谏,但完颜亮执意南征,甚至将反对征宋的嫡母、皇太后徒单氏杀害。[組 11]
尚书令耨盌溫敦思忠认为攻宋以十年为期,完颜亮却表示只需数月而已。他急于求成,不顾实际国力,超限度地举国征发。面对横征暴敛,中原各地起义蜂起,张旺在东海、杜奎在单州、王九在大名、耿京在济南、陈俊在太行纷纷起事,西北路则爆发了契丹人撒八、窝斡领导的大起义。[組 12]
完颜亮不顾国内民变此起彼伏,一意孤行投入南征大业。正隆六年(1161年)四月至六月,朝廷陆续迁驻南京。九月,正式发兵攻宋。兵分四路:西路川陕一线由徒单合喜率领;中路荆襄一线由劉萼统率;完颜亮亲率主力大部队,出兵东路淮南一线;又派苏保衡带领一支水军,走海路直取临安。[組 13]
金军其他几路进攻受阻,水路部队更在唐岛之战中覆没,但东路主力进展顺利。十月,金军主力在涡河口渡过淮河,南宋守将王权闻风而逃,弃守庐州。金军进抵和州,饮马長江。但就在此时,留守東京(今辽宁辽阳)的完颜雍发动兵变,自立称帝,改元大定,即金世宗。完颜亮得知后,仍决心先攻南宋,再解决后方叛乱。十一月,金军在采石矶渡江,被虞允文率部击退。金军移师扬州,计划在瓜洲渡江。此时军中逃兵众多,完颜亮下令凡兵士逃亡,上级连坐处死,结果军心愈发涣散。完颜亮原定于十一月廿七乙未(1161年12月15日)渡江,然而当天军中哗变,耶律元宜率将士攻打御帐,杀死完颜亮。[組 14]
身后之事
耶律元宜弑完颜亮后,又诛杀尚书右丞李通等完颜亮心腹,派人到南京杀死皇太子完顏光英,随后率大军北还,向世宗投诚。世宗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迅速与南宋停战,归还完颜亮攻略的两淮领土,数年后又重订金宋和议。[組 15]
先前完颜亮弑熙宗后,废除熙宗的皇帝称号,降封为“东昏王”,比作南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在完颜亮本人被弑后,同样被世宗降封為“海陵王”,比作南齐废帝、海陵王萧昭文,并加以恶谥“煬”,葬於大房山鹿門谷諸王墓地中。大定二十年(1180),因熙宗重入太廟,又降完顏亮為庶人,茔墓迁出诸王墓地,改葬于帝陵西南四十里处,不封不树。[組 16]
金世宗亲自干预《海陵庶人實錄》的编纂,包括一再否定海陵朝起居注的价值,起用与海陵王有私怨的史官,鼓励对海陵王的诋毁。金朝宰执贾益谦曾亲历世宗朝官场,元朝史学家苏天爵曾研读《金实录》,二人都对《海陵实录》的可信度提出尖锐的质疑。[11]
宰执大臣
- 完颜勗,太师、领三省事(1149年—1150年十月)
- 完颜秉德,尚书左丞相兼侍中(1149年—1150年正月)
- 唐括辩,右丞相兼中书令(1149年—1150年二月);左丞相(1150年二月—四月)
- 完颜乌带,平章政事(1149年—1150年二月);左丞相(1150年二月);司空、左丞相兼侍中(1150年二月—七月)
- 刘筈,平章政事(1149年—1150年二月);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1150年二月—十一月)
- 完颜宗本,太傅、领三省事(1149年—1150年四月)
- 耨盌溫敦思忠,尚书右丞(1149年十二月—1150年二月);平章政事(1150年二月—七月);左丞相(1150年七月—1153年十一月);太傅、领三省事(1154年十一月—十二月);太师,领三省事(1154年十二月—1161年五月)
- 完颜宗义,尚书左丞(1149年十二月—1150年二月);平章政事(1150年二月—十二月)
- 刘麟,参知政事(1149年十二月—1150年二月);尚书右丞(1150年二月—1150年七月);尚书左丞(1150年七月—十一月)
- 完顏袞,司徒、领三省事(1150年二月—八月);太尉、领三省事(1150年八月—1152年十二月)
- 萧裕,尚书左丞(1150年—1150年七月);平章政事(1150年七月—1153年二月);右丞相兼中书令(1153年二月—1154年正月)
- 完顏思恭,尚书右丞(1150年七月—1150年十一月)
- 萧玉,参知政事(1150年八月—1158年七月);尚书左丞相(1161年七月—十一月)
- 張浩,参知政事(1150年七月—1150年十一月);尚书右丞(1150年十一月—1153年二月);平章政事(1153年二月—1154年二月);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1154年二月—1155年二月);左丞相兼侍中(1155年二月—1161年七月);太傅、尚书令(1161年七月—1162年二月)
- 張通古,尚书左丞(1150年—1153年二月);平章政事(1153年二月—1156年)
- 張中孚,参知政事(1150年十二月—?);尚书左丞(?—1155年二月)
- 徒单恭,平章政事(1150年十一月—1152年九月);领三省事(1152年十一月—1154年八月)
- 大㚖,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1150年十二月—1152年九月);太傅、领三省事(1155年)
- 李德固,平章政事(1152年十一月—)
- 劉萼,参知政事(1153年—?);尚书左丞(?—1156年正月)
- 耶律恕,参知政事(1153年—1154年七月)
- 完颜昂,左丞相(1153年十一月—1154年八月)
- 赤盞暉,尚书右丞(1154年—1155年二月);平章政事(1155年二月—1156年二月);尚书左丞(1158年—1159年三月)
- 萧颐,参知政事(1154年—1155年);尚书右丞(1155年—1156年正月)
- 仆散思恭,右丞相兼中书令(1155年二月—1161年八月)
- 蔡松年,参知政事、尚书右丞、尚书左丞(1155年—1158年七月);右丞相(1158年七月—1159年三月)
- 纳合椿年,参知政事(1155年—1157年六月)
- 耶律安礼,尚书右丞(1156年—?);尚书左丞(?—1158年十一月)
- 纥石烈良弼,参知政事(1157年—1158年);尚书右丞(1158年—1163年)
- 敬嗣晖,参知政事(1158年—1161年)
- 李通,参知政事(1158年—1161年)
- 刘长言,尚书右丞(?—1160年十一月)
家庭
完顏亮家族 | |||||||||||||||||||||||||||||||||||||||||||||||||||||||||||||||||||||||||||||||||||||||||||||||||||||||||||||||||||||||||||||||||||||||||||||||||||||||||||||||||||||||||||||||||||||||||||||||||||||||||||||||||||||||||||||||||||||||||||||||||||||||||||||||||||||||
---|---|---|---|---|---|---|---|---|---|---|---|---|---|---|---|---|---|---|---|---|---|---|---|---|---|---|---|---|---|---|---|---|---|---|---|---|---|---|---|---|---|---|---|---|---|---|---|---|---|---|---|---|---|---|---|---|---|---|---|---|---|---|---|---|---|---|---|---|---|---|---|---|---|---|---|---|---|---|---|---|---|---|---|---|---|---|---|---|---|---|---|---|---|---|---|---|---|---|---|---|---|---|---|---|---|---|---|---|---|---|---|---|---|---|---|---|---|---|---|---|---|---|---|---|---|---|---|---|---|---|---|---|---|---|---|---|---|---|---|---|---|---|---|---|---|---|---|---|---|---|---|---|---|---|---|---|---|---|---|---|---|---|---|---|---|---|---|---|---|---|---|---|---|---|---|---|---|---|---|---|---|---|---|---|---|---|---|---|---|---|---|---|---|---|---|---|---|---|---|---|---|---|---|---|---|---|---|---|---|---|---|---|---|---|---|---|---|---|---|---|---|---|---|---|---|---|---|---|---|---|---|---|---|---|---|---|---|---|---|---|---|---|---|---|---|---|---|---|---|---|---|---|---|---|---|---|---|---|---|---|---|---|---|
|
完颜亮即位前可考的妻妾,有正妻一位、妾室三位。即位后,立正妻徒单氏为皇后,封侧室大氏、萧氏、耶律氏为妃嬪。此后又广纳妃嫔,其中不乏被其处死的宗室妻妾、亲属,如叔父完颜宗敏之妻阿懶[4]:170-181、完颜秉德弟媳高氏等,以及他的外甥女蒲察叉察。他还让同姓的宗室女出入宫中、私通,如完顏蒲剌等。
完颜亮有子四人。嫡长子光英为徒单皇后所生,天德四年(1152年)获立为皇太子,在完颜亮被弑后亦遭杀害。庶子三人,元寿为元妃大氏所生,矧思阿補为柔妃唐括氏所生,广阳为大氏婢女南氏所生,均早夭。[4]:181-185
完颜亮的女儿数目不详,只知道其中三人的婚姻情况。荣国公主完颜合女嫁给了徒單阿里出虎的儿子术斯剌。一个名字不详的女儿嫁给了萧玉的儿子。另一个同样名字不详,在世宗朝嫁给了世宗的外孙乌古论谊。[4]:185
文学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完颜亮自幼接受汉文化教育,好读经史,擅作诗词。他是女真最早的词人,词作在当时广泛传播,但只有4首流传至今,风格雄健粗犷,“俚而实豪”,不同于北宋词的婉丽、南宋词的骚雅,显示出北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交融。[14]
評價
金末元好问在文章中称海陵朝为“天德小康”,对应世宗朝的“大定承平”。[組 18]金末刘祁《归潜志》评价海陵“虽淫暴自强,然英锐有大志,定官制、律令皆可观”。[13]
元朝纂修《金史》,以《金实录》为主要原材料,继承了实录对海陵王的立场,遂有“天下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之评价。后人又根据《金史》进行评价,如清人趙翼《二十二史劄記》中称“海陵在位,盖兼齐文宣、隋炀帝之恶而过之”。[11]
当代历史学家多正面评价完颜亮在位前期的作为,肯定其集权、改革、迁都的举措,认为其将统治中心转移至汉族地区的做法给金朝的统治秩序带来了重大变革,为世宗朝、章宗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对于海陵王统治后期的南征,则多负面评价其在社会发展水平尚不足以支持的情况下,仅为一己野心而强行发动统一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浩劫。[組 19]
参考書目
- 脱脱 (编). . [2021-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 张博泉. . .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2: 47-68. ISBN 7-80528-500-4.
- 齐木德道尔吉. .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1115-311-8.
- 周峰. .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2. ISBN 7-105-05312-7.
- 李锡厚; 白滨.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208-231. ISBN 978-7-208-13329-7.
- . 白寿彝(总主编),陈振(主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ISBN 978-7-208-13000-5.
- 乔幼梅. . 中国钱币学会 (编). .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85: 282-292. CSBN 4058·169.
- 脱脱 (编). . [2021-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 脱脱 (编). . [2021-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 虞云国.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77-391. ISBN 7-208-04037-0.
- 赵葆寓; 赵光远. . 北方文物. 1985, (2): 75-78.
- 脱脱 (编). . [2021-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 张博泉. . .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2: 99-119. ISBN 7-80528-500-4.
- 于东新.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ISBN 7-02-012002-4.
- 元好问. . 周烈孙,王斌(校注). 成都: 巴蜀书社. 2013: 1316. ISBN 7-5531-0180-X.
- 成组参考资料
- [1][2][3]:100
- [4]:34-36[3]:100
- [5][4]:31,37-41[3]:97-101
- [5][4]:41-45[3]:101-102
- [5][4]:46-68[3]:102-106
- [5][6]:303[4]:68-79[3]:108
- [5][6]:303[4]:80-117[3]:109-111
- [5][6]:303[4]:122-131[3]:109
- [5][6]:303[4]:156-157[3]:109
- [5][6]:749-751[4]:117-122
- [10][5][4]:22-24,201-203[3]:111-112
- [5][4]:208-214[3]:111,114-115
- [5][4]:114[3]:114
- [5][4]:244-258[3]:116-119
- [4]:258[3]:119,125-127
- [5][4]:259-260
- [12][13][4]:180-181
- [15][6]:303
- [5][6]:303-304,306-307[13]
前任: 堂兄熙宗完顏亶 |
中國金朝皇帝 1150年-1161年 |
繼任: 堂弟世宗完顏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