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懷嬪
恭懷嬪尹氏(韓語:,1553年7月11日—1592年4月14日),本貫茂松尹氏,是朝鲜王朝第十三代國王明宗與仁順王后沈氏獨子——順懷世子李暊的王世子嬪。
恭懷嬪尹氏 | ||
---|---|---|
繼任:王世子嬪柳氏(光海君) ![]() 順昌園,恭懷嬪與順懷世子合葬墓 | ||
徽号 | 德嬪() | |
本貫 | 茂松尹氏 | |
出生 | 明宗八年六月初一日 1553年7月11日 | |
婚姻名份 | 正室 | |
逝世 | 宣祖二十五年三月初三日 1592年4月14日 (38歲) 朝鮮國漢城府昌慶宮通明殿 | |
谥号 | 恭懷 | |
坟墓 | ![]() | |
親屬 | ||
父親 | 贈左議政尹玉 | |
母親 | 貞敬夫人尹氏 | |
夫 | 順懷世子李暊 (1561年结婚—1563年丧偶) | |
夫之父 | 朝鮮明宗李峘 | |
夫之母 | 仁順王后沈氏 | |
夫之側室 | 良娣黃氏 | |
兄弟 | 尹百順 | |
姊妹 | 具思說妻尹氏 李安性妻尹氏 | |
庶兄弟 | 尹百祥 |
恭懷嬪是追贈左議政尹玉與貞敬夫人尹氏的第二個女兒,母親是明宗母文定王后尹氏的族人。她在1561年九歲時受封為王世子嬪,許配給王世子李暊,徽号德嬪;1563年丧偶後,德嬪尹氏仍在宮中生活,寡居近三十年。1592年在昌慶宮通明殿過世,享年四十歲,諡號恭懷;由於過世時正逢壬辰倭亂,她的遺骸未能正式安葬就在戰亂中失蹤,因此朝鮮王室建立神主與她的丈夫合葬,並享受王室祭祀。
生平
家世
恭懷嬪尹氏誕生於明宗八年(1553年)六月初一日,是護軍尹玉與夫人坡平尹氏的次女[3][4]:37。她的姐姐嫁給世宗孫女吉安縣主的曾孫具思說,哥哥尹百順娶太宗次子孝寧大君後裔李賤伊[5][6]。妹妹嫁給中宗朝左議政李荇的曾孫李安性,李安性也是河東府院君鄭麟趾、世宗孫女(桂陽君嫡二女)的後裔[7][8];尹氏另外有一個異母(庶出)弟弟尹百祥,《敦寧譜牒》記載的名字是「百連」[9][10]。
尹氏的父系家族茂松尹氏中,天祖父尹忠輔官至高麗知安城郡事,高麗滅亡後辭官、拒絕接受朝鲜王朝徵召;朝鮮王朝開國君主李成桂尊重他忠於前朝,賜號「驪居士」[11]。尹氏高祖父、尹忠輔之子尹彌堅後來中舉,為世宗八年(1426年)文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司諫院正言[12];尹氏曾祖父、尹彌堅之子尹澂官至寧遠郡守[13]。尹氏的祖母出自東萊鄭氏,曾祖父鄭而漢於端宗年間官至平安道觀察使[14]、母親出自舊安東金氏郡事公派[15][16]。
尹氏的母系家族坡平尹氏是王室外戚,明宗的高祖母貞熹王后、祖母貞顯王后、前母章敬王后、生母文定王后都來自這個家族[17];藉由她的外祖父尹奉宗,尹氏是朝鲜半岛孔氏家族與另一家外戚驪興閔氏的後代[18][19]。尹氏外祖母出自舊安東金氏翼元公派,父親金季諴娶了世宗曾孫女、世宗第三子安平大君的孫女,姑母明嬪金氏是成宗後宮[20][21]。
王室生活
明宗十四年(1559年)十月廿二日,明宗下令開始王世子嬪揀擇,從公卿、士大夫家族七歲至十一歲的女孩中,為兒子世子李暊挑選適婚對象[22]。明宗的舅父、權臣尹元衡以聯姻作為繼續掌權的手段,積極推薦姻親黃大任的長女昌原黃氏[23][24];他隱瞞黃氏有慢性病、謊報八字,使她成功入選[25][26]。明宗十六年(1561年)三月,王室婚禮程序中倒數第二個儀式請期已經完成[27];然而黃氏腹痛反覆發作,幾個月都不見好轉。明宗認為不可以把病人許配給世子、也沒有將她改嫁給其他人,在同年五月將黃氏降為世子妾室、封号良娣,下令重選世子嬪;不久,良娣黃氏夭折[23][28]。
明宗十六年(1561年)七月廿一日,尹氏通過王世子嬪揀擇,成為最終確定的人選[29];同年十月廿一日正式冊封為世子嬪,徽号德嬪[30][31]。德嬪的父親尹玉獲得重用,明宗十七年(1562年)出任工曹參判,但是他的名聲並不好。當時仁順王后舅父李樑權勢薰天,尹玉也遭指控贪污不斷;曾有儒生上書,稱尹玉接受富商表親鄭熙的賄賂、原本打算讓鄭熙成為德嬪的「乳父」,不過因為德嬪反對而沒有成事[32][33]。明宗十八年(1563年)九月二十日,德嬪成婚不到兩年,丈夫世子李暊在景福宮夭折,得年十三歲;明宗為其追諡順懷世子,並移居昌慶宮[2][3][34]。由於德嬪年僅十一歲就成了寡婦、也未曾生育,仁順王后下令她可以繼續住在宮內[31][35];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四月,她帶著德嬪一起祭祀已故的文定王后尹氏[36]。同年六月明宗於景福宮昇遐,由姪兒宣祖繼承王位[34][37];仁順王后獲徽號「懿聖王大妃」,垂簾聽政[38]。有傳言說,文定王后、尹元衡姐弟堅持把中宗陵寢遷走,然而新陵位置不好,導致王室災禍不斷[39][40]。
宣祖二年(1569年),宣祖迎娶王妃朴氏,是為懿仁王后[41];此後王室成員有所謂「四殿」的尊稱,其中三位是兩位王大妃(仁宗妃仁聖王后朴氏、明宗妃仁順王后沈氏)與懿仁王后,另外一位除了可以指國王宣祖之外,也可以指德嬪尹氏[42][43]。據載德嬪頗有學識,曾教導後宮妃嬪,同時不許娘家親屬進宮[31];她經常以佛教儀式為王室祈求冥福,即使當時的朝鮮推行崇儒排佛政策,宣祖憐憫寡嫂就沒有阻止[44][45]。宣祖七年(1574年),沈大妃與宣祖、德嬪從景福宮移御昌德宮[46]。翌年(1575年)正月初二日四更一點,沈大妃在昌慶宮通明殿過世[47];兩年後的宣祖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78年1月6日),朴大妃在景福宮交泰殿過世[48][49]。宣祖早年尚未確定王世子人選,东宫所在的昌慶宮一直由德嬪長住[35][50]。
尹玉曾以順懷世子婚禮的名義,勾結商人侵吞湖南、嶺南七百多人上繳的谷物,前後向戶曹換得將近六百同棉布(一「同」為五十匹布[51]),作為王室婚禮納徵中的聘礼,受害者紛紛求償。此事在宣祖十三年(1580年)東窗事發,宣祖將尹玉罷職;不過由於明宗允許把這批布料用在世子婚禮上,即使將尹玉抄家也無法補償,宣祖就沒有叫他物歸原主[52][53]。宣祖十七年(1584年)二月廿八日,尹玉在家過世,享壽七十四歲;他的夫人、德嬪的母親比他早十二年過世,朝廷追贈尹玉夫婦為右議政、貞敬夫人[54]。
過世

宣祖二十五年(1592年)三月初三日,德嬪尹氏在昌慶宮通明殿過世,享年四十歲[3][55]。同年四月,朝廷追諡尹氏為恭懷嬪,冊封文為同副承旨黃暹所作[50][56]:
王若曰:
天釐女士,既配元良,國有典常,庸錫美諡。亶出公議,豈是私恩?咨爾嬪尹氏,東禁定祥,巨室有子。禮義卒度,咸稱肅雝之儀;居養雖移,益著謙順之德。貢誠孝於兩殿,推仁慈於一宮;慘少海之遽傾,托長信而永慕。祝代某於大漸,身執爨於平時。奇釁荐臻,顧哲行而何報?慈闈永閉,享豐供而益傷。哭卅年之未亡,醫二豎之蔑效;懿質縱閉於泉夜,徽音尚昭於日星。載掦遺芬,式示後裔。
今遣某官某,授竹冊贈諡曰恭懷。於戲!如在髣髴,不昧貞明。寶冊煒煌,共竹帛而垂耀;嘉範敷賁,彌億萬其增光。
孝敬由天賦,柔嘉著女貞;春宮笙鶴遠,祀事藻蘋清。 中饋身忘貴,終喪禮出誠;憂傷半世病,凶聞一宵驚。 |
就在同月,丰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鮮,是為壬辰倭亂。宣祖來不及正式安葬恭懷嬪,逃離漢城府抵達高陽郡碧蹄館,才下令臨時葬在宮殿後院;漢城居民洗劫昌慶宮的陪葬品,於是恭懷嬪梓宮被移進含春苑以策安全[50]。不久昌慶宮失火,梓宮太重尚未掩埋,負責官員四散逃離[31][58]。翌年(1593年),宣祖回到漢城,恭懷嬪梓宮不知去向;他考慮為恭懷嬪辦招魂儀式,但是大臣反對[55][59][60]。有宮女說王宮失火未免會延燒,尹氏生前是虔誠的佛教徒,茶毗(火葬)正好符合她的遺願[45][61]。之後尹百祥等人奉命去找恭懷嬪遺骸,結果挖出的骨骸經鑑定不是人骨,從此她的遺骸下落不明[50][62]。
身後
神主合葬
即使恭懷嬪喪柩不知去向,禮曹認為不能荒廢祭祀;宣祖二十七年(1594年)後,每年在四名日(正月初一、寒食、端午、中秋)與恭懷嬪忌辰,在順懷世子墓舉行官方祭祀[63]。順懷世子墓又稱「順懷墓」,位於高陽郡德宗(懿敬世子)敬陵左岡亥坐巳向,編制兩位守衛官守墓[64][65]。宣祖三十四年(1601年),宣祖在漢城北部順化坊建立「順懷廟」,追號「永慶殿」,祭祀順懷世子夫婦[66][67]。宣祖三十六年(1603年),宣祖下令建立順懷世子與恭懷嬪的神主[68];丙子胡亂中,這對神主在江華島遺失,在仁祖十五年(1637年)重新建立[55][69][70]。肅宗四年(1678年),由於明宗已經祧遷出宗廟,順懷世子夫婦的神主合葬順懷墓,此後官方祭祀只保留寒食祭[71][72]。而原有的忌辰祭,由奉恩寺和尚繼續主持,一直維持到正祖時期[73]。
家族
先祖 | ||||||||||||||||||||||||||||||||||||||||||||||||||||||||||||||||||||||||||||||||||||||||||||||||||||||||||||||||||||||||||||||||||||||||||||||||||||||||||||||||||||||||||||||||||||||||||||||||||||||||||||||||||||||||||||||||||||||||||||||||||||||||||||||||||||||||||||||||||||||||||||||||||||||||||||||||||||||||||||||||||||||||||||||||||||||||||||||||||||||||||||||||||||||||||||||||||||||||||||||||||||||||||||||||||||||||||||||||||||||||||||||||||||||||||||||||||||||||||||||||||||||||||||||||||||||||||||||||||
---|---|---|---|---|---|---|---|---|---|---|---|---|---|---|---|---|---|---|---|---|---|---|---|---|---|---|---|---|---|---|---|---|---|---|---|---|---|---|---|---|---|---|---|---|---|---|---|---|---|---|---|---|---|---|---|---|---|---|---|---|---|---|---|---|---|---|---|---|---|---|---|---|---|---|---|---|---|---|---|---|---|---|---|---|---|---|---|---|---|---|---|---|---|---|---|---|---|---|---|---|---|---|---|---|---|---|---|---|---|---|---|---|---|---|---|---|---|---|---|---|---|---|---|---|---|---|---|---|---|---|---|---|---|---|---|---|---|---|---|---|---|---|---|---|---|---|---|---|---|---|---|---|---|---|---|---|---|---|---|---|---|---|---|---|---|---|---|---|---|---|---|---|---|---|---|---|---|---|---|---|---|---|---|---|---|---|---|---|---|---|---|---|---|---|---|---|---|---|---|---|---|---|---|---|---|---|---|---|---|---|---|---|---|---|---|---|---|---|---|---|---|---|---|---|---|---|---|---|---|---|---|---|---|---|---|---|---|---|---|---|---|---|---|---|---|---|---|---|---|---|---|---|---|---|---|---|---|---|---|---|---|---|---|---|---|---|---|---|---|---|---|---|---|---|---|---|---|---|---|---|---|---|---|---|---|---|---|---|---|---|---|---|---|---|---|---|---|---|---|---|---|---|---|---|---|---|---|---|---|---|---|---|---|---|---|---|---|---|---|---|---|---|---|---|---|---|---|---|---|---|---|---|---|---|---|---|---|---|---|---|---|---|---|---|---|---|---|---|---|---|---|---|---|---|---|---|---|---|---|---|---|---|---|---|---|---|---|---|---|---|---|---|---|---|---|---|---|---|---|---|---|---|---|---|---|---|---|---|---|---|---|---|---|---|---|---|---|---|---|---|---|---|---|---|---|---|---|---|---|---|---|---|---|---|---|---|---|---|---|---|---|---|---|---|---|---|---|---|---|---|---|---|---|---|---|---|---|---|---|---|---|---|---|---|---|---|---|---|---|---|---|---|---|---|---|---|---|---|---|---|---|---|---|---|---|---|---|---|---|---|---|---|---|---|---|---|---|---|---|---|---|---|---|---|---|---|---|---|---|---|---|---|---|---|---|---|---|---|---|---|---|---|---|---|---|---|---|---|---|---|---|---|---|---|
|
- 祖父:尹思翼(1478年-1563年),字彥禮,尹澂與竹山朴氏第四子。官至工曹判書,諡恭胡[79][80][4]:35。
- 祖母:貞敬夫人東萊鄭氏,鄭世傑與安東金氏的女兒[15][16]。
- 外祖父:尹奉宗,字子重[84];父親尹為貞顯王后再從姪,母親昌原孔氏為孔孝老(孔子六十二世孫)與驪興閔氏(元敬王后堂叔閔軾第五女)的女兒[17][18][19]。
- 外祖母:安東金氏,金季諴第三女[21]。母親(或者繼母)李無心為安平大君孫女[20];1453年癸酉靖難後,李無心與母親南五臺連坐,被賜給功臣權擥[85][86]。
- 母:貞敬夫人坡平尹氏,尹奉宗長女。
- 大姐:茂松尹氏(1539年-1571年),無子女[5][87]:56。
- 姐夫:具思說(1539年-1571年),具準與和順崔氏次子,本貫綾城具氏;永膺大君嫡女吉安縣主曾孫,追贈左議政,無後[5][88]。
- 同母兄:尹百順(1552年-?),字德源、號石嶺,官至漣川縣監,过继堂姪尹莘生為嗣子[4]:35。
- 嫂嫂:李賤伊,本貫全州李氏,孝寧大君玄孫李欽禮與彥陽金氏第四女[6];受封淑人,育有三女。
- 三妹:貞敬夫人茂松尹氏(1555年-1637年),育有一子二女[7][80][92]。
- 妹婿:李安性(1554年-1613年),字養伯,本貫德水李氏,李涉與河東鄭氏(高祖父河東府院君鄭麟趾,曾祖父鄭敬祖、曾祖母是桂陽君嫡二女[8][92])之子;中宗朝左議政李荇曾孫。官至安奇道察訪,追贈左贊成[7][80]。另與妾室有庶出子女一男二女[92] 。
- 外甥:李植(1584年-1647年),字汝固、號澤堂,官至大提學、禮曹判書,著有《澤堂集》[93]。
- 外甥媳婦:貞敬夫人青松沈氏,沈㤿(仁順王后姪孫)與具敬婉(仁獻王后大姐)之女,有三子三女[5][94][95]:366。
- 甥孫:李冕夏(1619年-1648年),字伯周、號白谷,李植長子,有一子二女;仁祖二十年(1642年)文科状元,官至弘文館修撰,追贈副提學[96][97]。
- 甥孫:李紳夏(1623年-1690年),字仲周、號老堂,李植次子,有三子二女。官至禮曹禮賓寺正,肅宗朝左議政李畲為其次子[98]。
- 甥孫:李端夏(1625年-1689年),字季周、號畏齋,李植第三子;仁祖二十年(1642年)文科進士,肅宗朝官至左議政[99]。
- 甥孫女:淑人德水李氏(1605年-1654年),李植長女,與鄭育有三子四女[100]。
- 甥孫女婿:鄭,李植大女婿。本貫草溪鄭氏,鄭基崇與廣州李氏(光海君領議政李德馨之女[101])長子[7][102]。
- 甥孫女:淑人德水李氏(?-1639年),李植次女,安光郁元配夫人,育有四子[103][104]。
- 甥孫女婿:安光郁(1610年-1663年),字希文、號東塢,李植二女婿。本貫順興安氏,安珦後裔[103][105];安千健與青松沈氏(仁順王后再從姪沈詻第三女)之子,仁祖八年(1630年)文科進士[106][95]:284-290。
- 甥孫女:淑人德水李氏(1616年-1673年),與趙備育有二子六女[107]。
- 甥孫女婿:趙備(1616年-1659年),字士求、號叢桂窩,李植三女婿。本貫漢陽趙氏,趙纘韓與幸州奇氏(宣祖、光海君左議政奇自獻再從妹[108][109])次子,仁祖十三年(1635年)文科進士[110][111][112]。
- 外甥女婿:具仁至(1583年-1620年),字惟聖,李安性大女婿,有二子二女。本貫綾城具氏,具寭與豐川任氏之子、仁獻王后堂姪,宣祖三十六年(1603年)进士[113][87]:61-68。
- 外甥女婿:權勣(1596年-?),字汝能,李安性二女婿,有一子。本貫安东权氏,權近十世孫,權若與韓山李氏長子、伯父權吉嗣子,1965年火葬[114]。
- 庶弟:尹百祥(?-1621年),字祥之,尹玉庶子。因異母姐成為世子嬪,官至內需寺別坐、司饔院奉事;育有二子尹鎰、尹鑑以及一名女兒[10]。後裔遷居京畿道楊平郡青雲面葛雲[79][4]:36。
- 姨母:坡平尹氏,尹奉宗次女,無子女。
- 姨丈:李億祥,定宗第十子德泉君玄孫,有一庶子李軒[116]。
- 母:貞敬夫人坡平尹氏,尹奉宗長女。
參考來源
- . 국가문화유산포털.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신정일. . 쌤앤파커스. 2021-01-04. ISBN 9791165342814.
- . 디지털 장서각.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順懷世子諱暊,嘉靖辛亥五月二十八日誕生,戊午封世子癸亥九月二十日卒,享年十三歲;葬于高陽昌陵主峯鸚峯西麓。恭懷嬪尹氏,參判尹玉之女也;嘉靖癸丑六月初一日誕生,萬曆壬辰三月初三日卒,享年四十,附同原。」 - 尹瀅相 (编). . 회상사(回想社). 2005-12: 35–37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PDF). 디지털 장서각.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0).
- (PDF). 디지털 장서각.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0).
- 宋時烈.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考安性。安奇道察訪。贈左贊成。妣貞敬夫人。茂松尹氏。工曹參判贈領議政玉之女。⋯⋯公夫人靑松沈氏。大司憲靑陽君義謙之孫也。生三男三女。男長冕夏。弘文館修撰。早卒于公歿之後。然公亦預言之矣。次前府使紳夏。次今右議政端夏也。長女適郡守鄭。次適佐郞安光郁。次適濟用正趙備。」 - (PDF). 디지털 장서각. [2023-08-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3).
- (PDF). 디지털 장서각.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0).
- 李植.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시스템. [2023-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3).
-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시스템.
- 申光漢.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申芝賢. . 韓國文化教育研究. 2018-06, 3 (2018-06): 180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4).
- 鄭芝秀 (编). . 中央印刷所. 1935-02-03: 56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4).
- 金榮斌. . 韓國人族譜研究所. 2000-07: 1–2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4).
- 尹命得 (编). . 韓國譜學研究所. 1994-05-11: 152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 회상사(回想社). 1996-09: 6.
- 閔圭鎬 (编). . 회상사(回想社). 1992-12: 11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0).
- . 장서각기록유산DB.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 1992-01-26: 14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南泰良. . 1774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朝鮮社會研究會 (编). . 白象文化. 2021-09-14. ISBN 9789869898386.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 1957-10: 1.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 [201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 . [201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 . [201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李廷馣.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탁효정. . 법보신문. 2007-11-19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2).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李容元.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 宋麒壽.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李粹光.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 . 韓國學古典綜合DB.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7).
- 柳希春.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王永一. . 五南文化. 2019-07-28: 157. ISBN 9789577634443.
- Charlotte Horlyck, Michael J. Pettid, Min Sun Kim (编). . 夏威夷大學出版社. 2014-05-31: 158. ISBN 978-0824839680.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柳希春.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李德懋.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신병주. . 매일경제신문사. 2020-10-22 [2023-08-17]. ISBN 97911648417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7).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 中央日報 (韓國). 2002-08-30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 李誠中.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李肯翊.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 黃暹.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黃暹.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 (编). . Designintro. 2015-11-30: 92. ISBN 9788997748297.
- 簡江作. .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5-08-01: 117. ISBN 9789570519891.
- .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 [202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9).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3).
- . 1908: 29.
- 金正浩.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 金正浩.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 李裕元.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 《承政院日記》.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2).
- . 《銀臺便攷》.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李肯翊.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 . 《承政院日記》.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 《承政院日記》.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 디지털 장서각.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 .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5).
- 문화재청 조선왕릉. .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8).
- . 국가문화유산포털. [2023-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3).
- 광명문화원. (PDF). 광명의 뿌리. 1997: 140–141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0).
- 李植.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嘉靖乙卯二月三日。議政公方守南陽。生先妣于衙館。年十八。歸我先君。萬曆癸丑。先君棄世。其後用不肖植三受從功倦秩二品恩例。屢贈先君至左贊成。先妣從封至貞敬夫人。崇禎庚午十月。朝士脩壽親禊。先妣參宴。上降中使親札褒美。有酒樂白綿之錫。丁丑七月十三日。卒于堤川縣寓居。壽八十三。⋯⋯」 - 李鍾南. . 韓國人의族譜社. 1993-09: 24–25, 326–327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4).
-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시스템.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申光漢.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시스템.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 . 古典出版社. 1997-11-15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 장서각기록유산DB. 1902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 디지털광명문화대전.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김선풍. (PDF). 광명문화원. 2003-04: 95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0).
-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시스템.
- 李植.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6).
- . 문진출판사. 2023: 72. ISBN 9791187638841.
- 李喬永. . 大東印刷所. 1931-02-10: 42–43.
- . 仁濟大學族譜圖書館.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시스템.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2).
- 李喬永. . 大東印刷所. 1931-02-10: 30–35.
- 李喬永. . 大東印刷所. 1931-02-10: 36–44.
-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시스템.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 李端夏.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李德馨.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趙絅.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 安重觀.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李端夏.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시스템.
- 李景奭.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李端夏. . 韓國學綜合DB.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任憲晦.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시스템.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시스템.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尹行恁. . 韓國古典綜合DB.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趙明權. . 韓國族譜新聞社. 1993-07-13: 35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시스템.
- 權泰勳 (编). . 회상사(回想社). 1983-04: 146.
- . 《朝鮮王朝實錄》.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 . 장서각기록유산DB. 1902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