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
惠城区是中国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惠州市政府所在地,是惠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部与河源市紫金县毗邻,南部与惠阳区、惠东县交界,西部与东莞市相连,北部与博罗县相邻接壤。总面积为1410平方公里。區人民政府駐龍豐街道新聯路1號。
惠城区 | |
---|---|
区 | |
合江楼及周边建筑 | |
惠城区的地理位置 | |
坐标:23°04′34″N 114°24′18″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广东省惠州市 |
政府駐地 | 龍豐街道 |
下级行政区 | |
面积 | |
• 总计 | 1,488.5 平方公里(574.7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 | |
• 總計 | 常住人口155,8万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516000 |
電話區號 | 0752 |
車輛號牌 | 粤L |
¥2020年惠州市 4221.8亿人民币(全省第五) | |
網站 | www |
惠城是惠州市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古稱循州、禎州,因仙人騎鵝傳説,又得名“鵝城”。早在新石器時代,惠城已有人類活動。秦將趙佗給嶺南植入中原文明,蘇東坡、楊萬里等文人墨客曾旅居惠城,留下傳誦的詩篇和文物古蹟。
行政区划
桥东街道、桥西街道、江南街道、江北街道、龙丰街道、河南岸街道、惠环街道、陈江街道、水口街道、小金口街道、汝湖镇、三栋镇、潼湖镇、沥林镇、马安镇、横沥镇、芦洲镇、潼侨镇和惠州市林场。
惠环街道、陈江街道、潼湖镇、沥林镇、潼侨镇由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
人口
古代人口史
惠州與河源市地處嶺南偏遠山區,在唐宋以前,除當地的百越土著(壯族、瑤族、苗人、疍家人、畲族(又特指輋族))和奉皇命「平南」軍隊,是中原漢人甚少涉足之地。[2]據惠陽縣誌(2003)記載,至元末,今惠州所轄縣區共只9545戶45410人。[2]換句話說,每平方公里只有不到1戶5人,基本上乃蠻荒之地。[2]現在惠州與河源市600萬居民的祖先,大都是元末戰亂,明初建立衛所軍制和清初解除海禁令以後大批流入。[2]
2002年人口为92万。据《惠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20年惠城区常住人口为155.88万。
民族
惠城本地居民都是汉人。先秦時期有南越人生活在東江兩岸,之後有秦人,明代珠璣巷移民,客家移民,官話移民先後遷入。虽然处在客家地区的包围之中,原城区居民并不认为自己是客家人,周围的客家人也不认为他们是客家。但郊区居民和后来的新移民,有普遍的客家认同。
语言
在改革开放前,惠城区的老城区的原居民的通用语言是惠州话,郊区的语言有鶴佬話、客家话、畲话等。1980年代后,由于大量的外地人迁入,而且以周边的客家人为主,客家话也得以通行。虽然受广州、香港的一些影响,但是粤语一直没有占主导地位。由于惠州话、客家话、粤语互不相同,推普工作比较容易,普通话成为了惠城区的通用语言,这点和其他广东老城有所不同。
经济
惠城区各项基础设施包括电力供应、淡水资源、通讯交通等都非常完善和丰富。惠城区的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涉外企业的比重超过70%,服装纺织、鞋帽、箱包玩具等制造业极具规模。惠城区的市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市郊重点发展工业和农业,形成一个成熟的“双环”经济格局。
旅游
惠城区酒店林立,區内有惠州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一個地處鬧市的天然湖。歷史上,惠州西湖曾和杭州西湖、潁州西湖合稱為中國的三大西湖。
歸善學宮,建於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明清兩代曾先後修建26次,是省級文明保護單位。
明城牆,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沿海盜賊猖獗,遂下令在惠州境內的平海建造城池。此城牆一直保留到現在,目前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中山紀念堂,是廣東省三座中山紀念雀之一,始建於1937年,2007年進行過大規模復修。
汝湖鎮政府附近上廟,是1907年,同盟會成員鄧子瑜發動「七女湖起義」舊址,惠州市政府於樹立了紀念碑,碑石背面刻有七女湖起義經過[3]。
東征遺址,黄埔军官学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1930年建於主要战场拱北桥西侧,后被拆,1992年惠州市人民政府按原样重建。碑座上刻有第二次东征241名阵亡烈士芳名。
鄧演達紀念園,在鄧演達故居基礎上興建,2010年9月正式開放。
惠州植物园在下角丰山兴建,涵盖紫薇山,临近陈炯明史料馆和惠州西湖,于2017年开放。
参考文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惠州市行政区划的批复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潘家懿、林倫倫(2011),粵東惠河片閩南語的分佈及其地理環境特徵,《臺灣語文研究》第6卷第2期,2011, p.16
- 500年古榕樹見證惠州七女湖起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