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鬥

批鬥,在目前的汉语语境里,常指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政後的一种政治運動形式,可理解为「批判」加「斗争」,但“批鬥”运动明顯帶有嚴重暴力和破壞,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时期到达顶峰[2][3][4]。文革时期,批斗者常把其認為有違毛澤東思想及意旨的人或事公開,亦有家人或同事互相舉報,然后進行批判,當中包括文字批評、公開侮辱、傷害肢體等,甚至殺害[2][5][6][7][8]。受批斗的对象有时包括父母、亲人、朋友、老师等,导致人际关系及社会道德崩坏[5][9][10][11][12]。批鬥通常以團體形式進行,例如举行批斗大會或“斗争会”,而具体斗争方式常包括剃阴阳头、戴高帽、游街、“喷气式”、言语或肢体攻击,甚至抄家、砸文物、破壞建築物等[3][7][8][13][14]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批斗大会(1967年)
手持《毛泽东语录》的红卫兵对国家主席刘少奇进行批斗[1]

一些評論認爲,自习近平2012年底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执政以来,文革式批斗在中国社会出现回潮,主要体现为网络上对部分人士的大规模言语攻击,以及政府主导的全网抨击甚至封杀[15][16][17][18][19]

文化大革命時期

背景

三年困难时期七千人大会后,毛澤東為了再次得到人民擁護,大力推動對自己的個人崇拜行為及活動[20][21],而為了打擊他在中國共產黨內的政敵,以及出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等原因,毛泽东等人于1966年發動并領導了文化大革命[22][23][24]

1966年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红卫兵将时任学校副校长卞仲耘打死、将副校长胡志涛打成重伤,而卞仲耘也是第一个在北京被打死的教育工作者[2][25][26][27][28]。北京“红八月”期間,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接見紅衛兵後,全國逐漸陷入混亂狀態,紅衛兵對學者及知識分子等實施暴力行為[2][5][29][30]。8月18日,毛澤東與紅衛兵領導人宋彬彬的對話強烈暗示了暴力的“合理性”、“合法性[2][5][31]。8月22日,毛澤東更以批轉中共中央文件的方式,發出名為《嚴禁出動警察鎮壓革命學生運動》的明文規定:“不准以任何藉口出動警察干涉,鎮壓革命學生運動,警察一律不得進入學校”[32][33];随后中国公安部部长谢富治也提出要保护红卫兵、不要拘捕,從而為全國紅衛兵更大規模的打、砸、搶、抄、抓等行徑提供了政治保護及政策保障[27][28][30]

批鬥對象

习近平父亲习仲勋遭批斗(1967年9月于西北农业大学

「批鬥」行動主要發生於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经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肯定和默許,多由其支持者組成的紅衛兵造反派等執行[6][30]。被批鬥對象无具体定义,但常包括:当时的政府官员幹部、前中國國民黨黨員知識分子地主商人道士和尚修女教士等,甚至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批林批孔运动”)[2][7][8][14][34]。被批斗对象有时甚至包括父母、亲人、朋友、老师等,导致亲友反目[5][9][10][11][35][36]

文革期間,中央当权派也遭到批斗,包括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中央书记处负责人邓小平、中央政治局常委陶铸、“十大元帥”中的彭德怀贺龙(“贺龙事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等等[34][37][38]。其中,邓小平被打成刘少奇之后的中国“第二号走资派”,造反派开列了邓小平的“十大罪状”,包括:1. 作为党的总书记有擅权的行为;2. 批判个人崇拜有亵渎毛泽东的权威;3. 在1961年召开的一次党的会议上违背了毛泽东思想,在农业政策中提出“白猫、黑猫能逮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口号;4. 1963年鼓吹要搞科学技术职称和学位;5. 通过1961年的高教六十条“削弱党的领导作用”,等等[37]

文革期间被批斗的对象,一般不止被“斗争”过一两次,据史料记载,1968年4月23日到10月27日,经当时“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谢富治批准的,针对北京市主要领导干部和中央部门领导干部的批斗大会就有100场,其中批斗彭真53次、刘仁40次、郑天翔29次、万里14次[34]。前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韩作黎被“斗争”了400多场,坐“喷气式”400余次、被打得昏死过去两次[34]

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即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間,受到批斗和迫害的人不计其数,其中較為駭人聽聞的事件包括北京“红八月”期间的大兴事件[39]。自1966年8月27日至9月1日,大興縣的13個公社、48個大隊,先後殺害“四類分子”及其家屬325人,其中最大的80歲,最小的僅出生38天,有22戶被滅族[39]

此外,有学者估计,仅文革初期因受批斗等原因而自杀的就有10-20万人[40][41]。北京1966年“红八月”期间,“八二三事件”导致知名作家老舍投湖自尽[42][43],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遭批斗迫害,自缢而亡,死前说到“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子耍”[44]。“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遭到残酷批斗,最终于1968年自杀身亡[45][46]

批斗图集

二十一世纪

习近平时期

部分观点认为,自2012年底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执政以来,尤其是2019年起,中国社会出现“文革式批斗”回潮,集中体现在小粉红五毛党等人在网络上对部分人士进行大规模言语攻击(譬如以“辱华”的名义进行“出征”),或者政府主导下对部分人士进行的全网抨击甚至封杀[15][16][17][48]香港舆论亦有类似现象出现[49][50]

  • 2015年底,在韓國發展的台灣藝人、TWICE成員周子瑜因在韓國綜藝節目中手拿中華民國國旗揮舞,被台灣统派藝人黄安新浪微博舉報是「台獨」而引发了一場大規模網絡批鬥事件。黃安微博的發文,触发中國大陆網友的反台獨情緒,演變成抵制周子瑜的聲浪,周子瑜的手機广告代言被撤销,TWICE在中國大陆的预定演出被取消;经纪公司JYP娱乐遭到中国大陆人抵制。2016年1月15日,周子瑜迫於壓力道歉,表示「中國只有一個,海峽兩岸是一體的」,並稱自己「始終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隨後《人民日報》微博發表評論稱:「涉台獨周姓藝人道歉了,一個中國原則不容挑戰。」2016年1月20日,經百度貼吧「李毅吧」網路論壇提議,約十萬名來自百度贴吧李毅吧共青团中央的中國大陸網友利用翻牆軟體突破防火長城,於蔡英文等台灣政治人物以及《蘋果日報》、三立新聞網等台灣媒體的Facebook首頁以發布評論方式進行網絡批鬥,該事件又以評論中包含著大量中國大陸網路常用的圖片表情為特點。[51][52][53][54][55][56]
  • 2019年夏,香港爆发了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小粉紅在網絡各處發動了大規模的針對「香港暴徒」的批鬥活動。此次批鬥參與者除帝吧人士外,還有「饭圈女孩」。共青團中央在8月15日晚開設微博話題#飯圈女孩出征#後,16日又以「守護最好的阿中!飯圈女孩出征「開撕」香港示威者」為題轉載觀察者網的文章,支持8月14日晚「各家飯圈女孩統一戰線,聯合出征各大海外社交平台,『血戰』示威者賬號」的行動,加入對香港示威者進行的大規模批鬥。[57][58][59][60]
  • 2020年,武汉爆发新冠疫情期间,作家方方因撰写《方方日记》而在网络上遭到大规模「文革式批斗」,一些方方的公开支持者亦遭到网络批斗[19][61][62][63][64]
  • 2021年,赵薇等演艺界人士遭到网络批斗,并被中国大陆当局全网封杀[18][65][66]
  • 2021年,上海医生张文宏因其对新冠疫情的观点(“与病毒共存论”),遭到网络批斗[67][68][69][70]
  • 2024年3月,有消費者稱農夫山泉旗下的「東方樹葉」綠茶飲料包裝存在日本文化元素,而對此農夫山泉則澄清包裝上的建築圖案是根據中國寺廟建築形象所做的藝術創作,引發愛國群眾批鬥。隨後又有指出其旗下產品「茶π」的名稱二字相似日本的靖國神社,使批鬥升級。一系列事件導致農夫山泉股價急速下跌。3月13日,農夫山泉董事長兼總經理、養生堂董事長鍾睒睒聲稱自己被莫名網暴而導致其母去世。[71][72][73][74][71][73][75][76][77][78]

参见

參考文獻

  1. . 凤凰网. 2008-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7) (中文).
  2. 王友琴. (PDF). 芝加哥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12).
  3. 王友琴. (PDF). 《领导者》: 128-14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4-17) 芝加哥大学.
  4. . 博讯.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7) (中文).
  5. 王友琴. . 《炎黄春秋》.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6. 左三叶. . 香港中文大学. 《天在看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中文).
  7. 陈杰人. . 《纽约时报》. 201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中文).
  8. . 自由亚洲电台. 2018-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中文).
  9. 李小瑛. . 凤凰网. 《羊城晚报》.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中文).
  10. 巴金. . 搜狐.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1) (中文).
  11. Amy Qin. . 《纽约时报》.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中文).
  12. (PDF). 《记忆》 (《记忆》杂志编辑部). 2009-05-20, (總第13期).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26) (中文(中国大陆)).
  13. . 凤凰网. 201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中文).
  14. 梅桑榆. . 香港中文大学. 《西单读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
  15. 余亮. . 复旦大学. 《文化纵横》.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中文).
  16. . 自由亚洲电台. 202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中文).
  17. 金雨森. . 聯合新聞網.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中文(臺灣)).
  18. . 德国之声. 202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中文).
  19. 林序家. . 雅虎. 新頭殼. 20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中文).
  20. 霍炫吉. (PDF). 香港中文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09) (中文).
  21. 吴志菲. . 人民网. 共产党员网.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中文).
  22. 高华. . 香港中文大学. 《炎黄春秋》. 2004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中文).
  2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7) (中文). 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4. 沈传宝. . 香港中文大学. 《中共党史研究》. 2007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1) (中文).
  25. 王友琴. . 芝加哥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中文).
  26. 儲百亮. . 《紐約時報》. 201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27. 孙言诚. . 《炎黄春秋》. 凤凰网. 2012-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28. 冯翔. . 《南方周末》. 凤凰网. 2014-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29. 杜钧福. . 《记忆》. 香港中文大学.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4) (中文).
  30. 宋永毅. . 当代中国研究. 2002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中文).
  31. 孙言诚. . 《华夏文摘》. 2018-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中文).
  32. . 自由亚洲电台. 2013-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33. . 中国知网. [201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中文).
  34. 王友琴. (PDF). 《领导者》: 110-1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05) 芝加哥大学.
  35. .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1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中文).
  36. 周卫. .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18-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中文).
  37. . 凤凰网. 《文汇读书周报》. 200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
  38. 彭德怀传记组. . 搜狐. 2014-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7) (中文).
  39. 遇罗文. . 香港中文大学.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中文).
  40. 丁抒. . 独立中文笔会.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中文).
  41. 宋永毅. . 《华夏文摘》. 201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中文).
  42. . 腾讯. 《新闻午报》. 201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43. . 中国网. 中国新闻网. 201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
  44. 王友琴. . 芝加哥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5) (中文).
  45. 蔡恒胜. (pdf). 中国科学院. 2011-07-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4-06) (中文).
  46. . 新浪. 2009-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
  47. . 凤凰网. 《大往事》. 2007-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48. . 自由亚洲电台. 202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4) (中文).
  49. . 《联合早报》. 香港01.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中文).
  50. 甄树基.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中文).
  51. . 2015-11-23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7).
  52. . 网易. 东方网. 2016-01-18 [2016-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2).
  53. . 端傳媒. 2016-02-03 [201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2).
  54. . 自由亚洲电台. 2016-01-21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55. . 观察者. 2016-01-21 [2016-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4).
  56. 三立新聞網. . www.setn.com. 2020-01-21 [2021-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中文(臺灣)).
  57. Imgur. . Imgur. [2021-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2) (英语).
  58. 共青团中央. . 2019-08-16 [2019-08-16].
  59. 端傳媒. . 2019-08-17.
  60. .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6) (中文).
  61. 弗林.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中文).
  62. 楊清緣. . 新頭殼. 2020-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中文(臺灣)).
  63. . 《自由時報》.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中文).
  64. . 《蘋果日報》. 2021-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臺灣)).
  65. .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21-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中文).
  66. 邓峰. . 多维新闻. 202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中文).
  67. . 自由亚洲电台.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8) (中文).
  68. .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21-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中文).
  69. 余一竹. . 香港01.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中文).
  70. . 澎湃新闻. 2024-03-07 [2024-03-11].
  71. . 手机搜狐网. 2024-03-11 [2024-03-12].
  72. . 新浪新闻_手机新浪网. 2024-03-11 [2024-03-12] (中文).
  73. 林涛. . 南方网. 2024-03-07 [2024-03-11].
  74. . 美国之音. 2024-03-11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中文).
  75. . Weixin Official Accounts Platform. 2024-03-07 [2024-03-12] (中文).
  76. . 新浪财经_手机新浪网. 2024-03-14 [2024-03-17] (中文).

延伸阅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