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魚歌
木魚歌又稱木魚、唱木魚或摸魚歌,是一種廣東曲藝,屬於彈詞系統,為唐代佛教的俗講、變文及寶卷傳唱至粤,與地方民歌民謠逐漸融合演變,於明朝晚期出現於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於民間廣泛流傳,多為即興表演,或根據記憶演唱,後來發展出唱本木魚書,衍生出龍舟歌、南音。
木鱼歌初為清唱,沒有口白,也沒有樂器伴奏,曲體、拍子自由,腔調樸素簡單,一般按唱詞自然誦唱,不需從師學藝。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曾有職業木魚歌藝人,男稱瞽師,女稱瞽姬。職業藝人比較講究唱工,唱腔也刻意求工,逐漸發展出擅於表達哀傷的「苦喉」梅花腔[1]。
《紫霞杯》為第一個木魚書故事被拍攝成香港電影,由南洋影片公司出品,侯曜編導,羅品超及梁雪霏主演。
早期作品以觀音行跡相關故事最為流行。到了清代,開始有文人創作木魚歌,除了有宗教色彩的故事及「勸世文」之類的內容外,還有下述題材:
木魚書
木魚書是木魚歌的唱本[2],有將現成的曲詞紀錄之後傳抄、刊印,也有新創曲詞刊印成書後才傳唱。其刊本、抄本有記載可查的約有500部,4000至5000卷。從明末到民國初年,曾刊刻出版木魚書的書肆有50多家,近20家標明所在地在廣州。
有人以收藏木魚書為興趣,如鄭振鐸所藏木魚書約有300至400本[3];梁培熾收藏木魚書約300至400種,2000餘冊[4]。
參考資料
- http://www.gzsdfz.org.c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廣州地方志
- 王順隆. . 古今論衡. 2002年2月, (7): 頁103–119.
- 鄭振鐸.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3. ISBN 9787206083020.
- 梁培熾. . 香港: 香港珠海書院. 1973.
- 余蕙靜.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2004, 35 (2).
外部链接
- 金文京:〈廣東木魚書與金蘭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清末至五十年代木魚書之封面及目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