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 (雕塑家)
朱銘(1938年1月20日—2023年4月22日[4]),本名朱川泰,臺灣雕塑家,苗栗縣通霄鎮人,天主教輔仁大學名譽博士。早期以鄉土主題,如「牛」、「牧童」等雕刻出名,近期則以融合了中國哲學如「太極」等的現代雕刻,其作品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雕塑的精神,表現中深藏東方之精神性,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近年則多元利用陶土、海綿、銅、不鏽鋼、保利龍等新媒材的作品嘗試,成為台灣當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朱銘 | |
---|---|
攝於2017年 | |
原文名 | |
罗马拼音 | Ju Ming |
本名 | 朱川泰 |
出生 | 朱川泰 1938年1月20日[1] 日治臺灣新竹州苗栗郡通霄 |
逝世 | 2023年4月22日 中華民國臺北市士林區[2][3] | (85歲)
死因 | 自縊 |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38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23年) |
语言 | 國語、臺語 |
职业 | 雕塑家 |
配偶 | 陳富美 (1961年结婚—2023年結束) |
儿女 | 朱雋(長子) 朱惠鵬(長女) 朱艷鵬(次女) 朱原利(次子) |
学历 | |
經歷
朱銘於1938年出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苗栗郡通霄庄,父親朱李記,母親為王愛。本名為朱川泰,為家中么子,上有五位哥哥和五位姐姐,由於出生時父母親的歲數相加為92歲,故童年時小名「九二」[5]。
1953年,朱銘跟隨鎮上媽祖廟(慈惠宮)的雕刻師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開啟雕刻生涯。[6] 經過傳統的3年4個月的學習出師後,朱銘先後在南庄、基隆、通霄等地擔任雕刻師傅,逐漸累積了雕刻的歷練。1961年朱銘迎娶同鎮女孩陳富美為妻,為愛侶雕塑的「玩沙的女孩」,為其日後知名作品之一。此時期的朱銘,除了雕刻工藝品的事業外,更有心尋找一條通往藝術創作的道路。因此期間朱銘開始嘗試以藝術類作品參加競賽,1966年作品〈相悅〉曾獲選台灣省第21屆全省美術展覽會雕塑部優選獎,隔年〈久別〉更獲台灣第22屆全省美術展覽會雕塑部第3名。[7]
踏入藝術領域
1968年,朱銘毛遂自薦,帶著自己刻的「慈母像」、「玩沙的女孩」毅然拜入楊英風為師,擔任門下徒弟八年,從工藝雕刻正式踏入藝術創作領域,同年移居臺北縣板橋鎮(今板橋市)江子翠一帶定居,楊英風重精神、重靈性的創作理念,深深地影響朱銘,教導朱銘「丟」的儉樸道理,拋開手上臻精湛熟練的技法和留在腦海中的形式以保留神韻的概念,使朱銘掌握了藝術美學的觀念[8]。 1976年3月,朱銘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首次舉辦個展,各界佳評如潮[9],他創作的〈同心協力〉等充滿鄉土形象的作品,廣受台灣文化界重視及討論,《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一連五天以專文介紹,日後被視為1970年代台灣美術鄉土運動的重要象徵,更奠定在藝壇的位置[10]。這年朱銘更獲獎無數,5月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第十七屆文藝獎章,以表彰其在雕塑領域的傑出表現。緊接著9月再以「從事木刻研究極具創意」之由獲得第14屆十大傑出青年的榮銜。12月以〈同心協力〉、〈文聖〉、〈偉人〉、〈正義〉等木刻22件得到第2屆國家文藝獎的肯定。該年成為奠下朱銘邁入藝術殿堂的堅穩基石。
但是朱銘卻並未停留於鄉土的造形,他又逐步發展出日後知名的「太極系列」(當時以「功夫」命名之)。這一新的創作嘗試,源自於楊英風的建議其學習太極拳,啟發朱銘更進一步探索文化的精奧,來深化成熟自身的藝術層次。更由此學習太極的過程,體悟簡化了「形」,更得以增加「精神」的內涵。如此一來,朱銘作品有了精神性的面貌與內涵,更獨創出個人的雕塑風格。
1977年,朱銘首次赴國外展出,地點是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展出28件木雕的「太極」系列作品。此次展出贏得當地藝壇的高度評價。朝日新聞與產經新聞均已鮮有的篇幅報導來刊登朱銘作品的照片和簡介。日本國立京都美術館館長河北倫明更言:「朱銘是有重量感的,這點和日本近代雕刻家相同;朱銘是有動感的,這也和日本近代雕刻家相同。但是日本雕刻家中卻沒有人像朱銘一樣兼具兩種特性。」1978年,作品「單鞭下勢」被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收藏。[11]
確立自我風格時期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是朱銘全面發展其藝術創作的時期,此時朱銘已在台灣藝壇立足,作品「太極系列」與「人間系列」並行發展[12],然而,他並未以此自限,更開始了藝術生涯的另一個突破,醞釀思索一種生活化且具自由精神的創作主題,因此他在台灣時即嘗試雕刻了小型的人間系列作品。加上當時前往紐約的契機,他說:「我到美國去,是踏出國際的第一步,我認為非常重要。」[13] 在這個藝術風氣自由奔放的國度中,讓朱銘更加肯定新作人間系列多元開放的性格特色。1981年,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發生竊案,朱銘的雕刻作品「老太婆」遭到偷走。
此時期,朱銘開始陸續將作品介紹至國際藝壇。此時朱銘的藝術足跡遍及台灣、新加坡、香港、英國、法國、日本等地,國際展出的成績豐碩。展覽之外,朱銘大型的戶外雕塑品,也陸續被裝置在國內外的公共空間,其中一個著名的案例為1989年,於貝聿銘合作為香港的香港中銀大廈新建物設置雕塑作品,並創作了一對太極系列作品「和諧共處」,與大樓形成強烈對比。
後期活動
1987年,朱銘在台北縣金山鄉(現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處進行美術館的創建籌備,美術館園區的規劃、整地、建築設計與施工,則由朱銘親自參與,1999年,傾注朱銘一生積蓄和12年漫長的辛勞,朱銘美術館正式開幕,美術館成為他最大的一件作品[14]並獲得當年日本東京創新大獎(Tokyo Creation Award)海外獎。
此時期的朱銘在藝術創作上更不斷突破創新,2000年時,用抽象形式的「太極拱門」完美詮釋太極氣韻流轉的深意,來為太極系列劃下圓滿的句點[15]。 2005年發表「人間系列-三軍」作品,包含了抗戰英雄、現代的陸、海、空三軍四種主題,整個創作時間歷時四年,作品總件高達數三百餘件。三百多件軍人雕像都是經過精心創作,每件都是獨立的雕塑藝術品。「人間系列-三軍」強調整體的視覺展呈,是結合雕塑、裝置與行動藝術的鉅作;經由部署軍隊落實裝置藝術,並由總統親臨閱兵,實現一場行動藝術。「三軍」的完成讓「人間系列」發展愈臻成熟、愈走向完整性[16]。
2007年開始,朱銘「人間系列」的色彩開始轉變,轉為白色。朱銘:「以後,我的雕刻上色只用白色……,這是一種成長!」白色的色彩嚐試,抽離以往利用彩色的說明性與裝飾性來描述作品身分與情境的表現方式,宣示著朱銘的藝術創作,將以呈現更純粹的造型世界,更力求透視本質的材質語彙為新方向[17]。
朱銘的藝術成就持續獲得肯定。2003年,朱銘獲輔仁大學頒發名譽藝術博士學位。輔仁大學鑒於朱銘對藝術追求與社會關懷的執著,並肯定其於成名後在台灣致力實踐「種活藝術的種子」之理念,頒授該校首位榮譽藝術博士予朱銘,以示尊崇。來自學界的肯定之外,2004年獲得行政院文化獎,為台灣對文化界人士所頒發的最高榮譽獎項,藉以表彰對文化維護與發揚有特殊貢獻人士之尊崇,為終身成就獎。2007年又獲得福岡亞洲文化獎藝術·文化獎。[18]
2011年12月14日,朱銘曾到香港中文大學發表題為「藝術即修行」的演講,向聽眾分享創作安放於中大本部大學圖書館正門前方的「仲門」(俗稱「烽火台」)的故事和經歷,並闡述他的藝術和創作理念,強調修行的重要。翌日,朱銘獲中大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以表揚其對發揚藝術和文化傳承的傑出貢獻。[19][20][21]
2013年1月5日,朱銘曾言,當今的台灣大學生不知自己追求的是什麼,盲目模仿、抄襲國外事物,使得台灣社會缺少創新的競爭力,「我知道這樣子講會被人罵個半死。但實際上,很多大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當然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能做出什麼。」他又說,「經濟好不好」與自身的學習、創作無關,他這樣的說法是苛責、也是勉勵,「希望年輕一代能夠多吸取養分茁壯。」[22],晚年朱銘在南投縣仁愛鄉清境農場一帶定居。
逝世
2023年4月22日晚上,朱銘於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住家自縊,救護到場時已無呼吸心跳,享壽85歲。士林分局依照規定報請司法相驗。疑似因久病厭世因此選擇輕生[25][26][27]。消息於翌日下午傳出後,文化部與朱銘基金會即發表聲明與悼詞[28][29],文化部悼詞稱朱銘作品呈現豐沛生命力,帶領台灣走向世界,在全世界許多重要城市中都有其作品,藝術成就獲得各界肯定,為世界級的台灣藝術家。總統府、行政院長陳建仁、民進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30][31],以及安放朱銘著名作品「仲門」並曾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予朱銘的香港中文大學均發表聲明悼念[21][32]。
2023年5月15日,總統蔡英文頒發褒揚令[33],全文如下:
雕塑藝術家朱銘,本名朱川泰,骨直果毅,韻宇淵弘。少歲投師研習木雕,潛脩雕繪刻畫奇技,爰獲第二十二屆全省美展雕塑部第三名,啼聲初試,頭角嶄然。洎受業於雕塑名家楊英風,稟承簡約質樸線條,體現減法設計幽意;縷解構形涵義要旨,探尋多元媒材應用;肇啟跨域創作空間,張拓宏觀賞析視野,匠石斫鼻,覃思求新;囊錐露穎,獨樹一格。旋赴海外策展,遍及日、美、英、法暨東南亞諸國,尤以「太極」、「人間」系列稱頌,融匯西洋現代雕塑,撒播東方固有工巧,窮靈盡妙,譽滿寰中。嗣籌設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暨朱銘美術館,復捐贈作品逾二千五百件,踐履「種活藝術種子」深衷,充沛國人知性源泉,夙心往志,襟抱丕展。曾獲輔仁大學名譽藝術博士學位、第二十四屆行政院文化獎、第十八屆福岡亞洲文化獎「藝術•文化獎」、第十屆總統文化獎-文化耕耘獎等殊榮。綜其生平,盡瘁鄉土文化薪傳盛業,扢揚臺灣藝術美學精微,茂績僉望,奕世流詠。遽聞溘然殂謝,軫悼良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念耆賢之至意。
作品
朱銘的銅雕「門」亦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地標,位於本部大學圖書館正門前的地台(俗稱「烽火台」)。「門」於1986年製成,後由司徒惠博士贈予香港中文大學,並於1987年12月揭幕,是朱銘「太極系列」的一員。朱銘於2006年到香港保養「門」,並重題為「仲門」(英語:)。
- 存放於臺灣苗栗市的青銅雕塑作品「太極拱門」,創作於2000年
參考資料
- 註釋
- 來源
- . 臺灣美術拼圖 順天收藏.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 張君豪、黃彥傑、莊智勝. . ETtoday新聞雲. 2023-04-23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7).
- 李依璇. . 三立新聞網. 2023-04-23.
- 王冠仁.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3-04-23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7) (中文(臺灣)).
- 楊孟瑜,《刻畫人間-藝術大師朱銘傳》(台北:天下文化,1997),頁6。
- 楊孟瑜,《刻畫人間-藝術大師朱銘傳》,頁27。
- 《臺灣第22屆全省美術展覽會畫刊》,民國56年。
- 楊英風,〈斧痕永在〉,《朱銘木雕專輯1》(高雄:德馨室出版社,1977),頁1。
- 俞大綱,〈朱銘的木刻藝術〉,《雄獅美術》,61,1976.03,頁63-73。
- 蔣勳,〈優秀的木雕工作者--朱銘〉,《藝術手記》(台北:雄獅,1979),頁10-11+47-57;丁大,〈從孤寂中走出──向我的師傅朱銘致敬〉,《中國時報》,第12版人間副刊,1976.03.20;也行(漢寶德),〈斧鑿神韻〉,《中國時報》,第12版人間副刊,1976.03.21;奚淞,〈朱銘和他的木雕〉,《朱銘木雕專集1》(高雄:德馨室出版社,1977);王醒之,〈期待一個藝術家的成長〉,《中國時報》,第12版人間副刊,1976.03.23。
- 劉蒼芝,〈這一刀〉,《朱銘木雕專輯1》,頁2。
- 楊孟瑜,《刻畫人間-藝術大師朱銘傳》,頁168。
- 楊孟瑜,《刻畫人間-藝術大師朱銘傳》,頁151。
- 朱銘,〈圓夢〉,《朱銘美術館開館紀念冊》(台北:朱銘美術館文教基金會,1999)。
- 蕭瓊瑞,〈劈剝太極--朱銘的現代雕塑〉,《臺灣美術》,63,2006.01,頁78-93。
- 朱銘,〈刻劃人間的刀與鋸〉,《印刻文學生活誌》,26,2005.10,頁131-132。
- 符心宜,〈修行者--雕刻人間藝術家 朱銘〉,《逍遙》,2007.9,頁42-43。
- 潘煊,《種活藝術的種子:朱銘美學觀》(台北:天下遠見,1999)。
- . 香港中文大學. 2011-12-14 [2023-04-24].
- . 香港中文大學. 2011-12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 . 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2023-04-23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8).
- 曾百村. . 《中國時報》. 2013-01-06 [2013-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1) (中文(臺灣)).
- . YouTube. 中華文化總會. 2020-12-23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 . 自由時報. 2019-09-04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9).
- . 中央社.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中文(臺灣)).
- 王冠仁.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3-04-23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7) (中文(臺灣)).
- 蕭雅娟. . 聯合新聞網.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6) (中文(臺灣)).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8) (中文(臺灣)).
- . 風傳媒.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中文(臺灣)).
- . 中央社.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中文(臺灣)).
- . 中央社.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中文(臺灣)).
- . 信報財經新聞. 2023-04-23 [2023-04-23].
- . 總統府. 2023-02-13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朱銘 |
维基语录上的朱銘 (雕塑家)语录 |
- 朱銘美術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傑出華人系列:「國際雕塑大師」朱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朱銘美學觀:藝術即修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Ju Ming Taichi series sculptures at Buschlen Mowatt galle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Ju Ming Living World series sculptures at the Singapore Art Museum (2004)
- Ju Ming at Alisan Gallery (Hong Kong)
- Chinese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 Metal Sculp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ArtNet article on Ju Ming, with list of exhibi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ThingsAsian article on Ju M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Solo exhibition of Ju Ming's Living World series: White Painted Sculptures and Collages Painting 17.11.2008 - 06.12.2008 (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