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迪安

林迪安英語:1961年9月27日[註 1]香港男性武打演員武術指導

林迪安
男艺人
罗马拼音Lam Dik On
英文名Dion
昵称林Sir、阿安、安哥、安仔、安安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民族漢族
出生 (1961-09-27) 1961年9月27日
 英屬香港
职业演員、武術指導
语言粵語英語普通話
教育程度中學
母校聖若瑟書院
儿女女兒:林沚羿
著名角色風雲:雄霸天下》(1998)蝙蝠
中華英雄》(1999)鬼僕
無間道》(2002)迪比亞路

早年生活

演藝經歷

林迪安與藝人劉德華1961年亦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1]

林迪安曾就讀聖若瑟書院,9歲起隨蔡李佛武師練武。少年時跟隨從事裝修師傅的父親擔任裝修學徒。[2]

17歲時林迪安經朋友介紹進入影視行業擔任道具[2]、替身[3]工作。同年其身手獲得賞識,被介紹赴日本演出警匪劇集《獵人者》的常設配角(1980-1981年播出),但該劇拍攝續集時,年少氣盛的林迪安因態度傲慢而失去續約機會,林迪安自言此事是他一生中的重大遺憾及教訓。[2][4][5][6]

1980年代初,林迪安曾在麗的電視亞洲電視擔任武術指導兼演員,當時師從徐小明[7]。后期離開電視圈,轉至電影圈發展。在該年代已有報道指他獲得演出西片的機會。[8]

1990年代,林迪安跟隨程小東工作。在指導《風雲之雄霸天下》、《中華英雄》几部武打片后,林迪安逐漸樹立起自己的風格。此后,林迪安赴好萊塢發展,擔任《駭客任務》、《蜘蛛俠2》等大片的武指。林迪安至今已擔任過數十部電影作品的武術指導及其它幕后職務。

林迪安亦曾在電影中客串演出,尤其在周星馳電影中的客串給人最為深刻,如《百變星君》、《整人專家》等,其在电影《古惑仔之人在江湖》、《无间道》以及电视剧《陳真》中也有出彩演出。

1999年至2017年間,林迪安曾獲4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提名,但皆未能獲獎。

2022年參與執導劇集《黑金風暴》。[9]

個人生活及家庭

林迪安於1997年去機場為妻子送機[10],捨不得離開妻兒的他為了能夠和老婆兒子多呆一會,就想出虛報飛機上安置了炸彈一招,結果驚動警察出動,被判入獄十星期。

2021年,林迪安女兒林沚羿參加無綫電視歌唱選秀節目《聲夢傳奇》,後加入無綫電視成為藝員及歌手。[2][1][11]

林迪安與已故藝人鍾保羅是好友,同為足球愛好者,1989年他於鍾保羅的喪禮上擔任知賓。[12]

1992年以明星足球隊球員身份擔任1992年香港在紅磡體育館以東道主身份舉辦第二屆國際足協室內五人足球世界盃開幕禮表演嘉賓之一,並演唱英文歌。在明星足球隊時間不時做義工和一些福利組織友賽,例如:東華三院香港復康力量香港心理衛生會等機構。

其他

2019年6月參加撐警集會。2019年11月23日,即區議會選舉前一日,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Facebook一條由40多位藝人拍攝的片段,內容主要呼籲用選票向暴力說不。林迪安亦曾參與支持港版國安法的聯署。

電視劇

朝日電視台

  • 1980年 《獵人者》 飾 (來自香港的警察)

麗的電視亞洲電視

無綫電視

其他電視

電影

香港電影

上映電份 電影名稱 角色 備註
1980 喝彩 荣少朋友
1982 冲激21 侯家聪
1983 疯血[8]
害时出世
1987 海市蜃楼
1989 血裸祭
猛鬼舞厅
奇兵
1991 整蛊专家 金默基手下
赌霸
新精武門1991
表姐,你玩嘢!(又稱《赌后》)
赌侠2之上海滩赌圣 大軍師弟(中南海五大高手)之一 擅長製造幻覺的特異功能
1992 滚滚红唇
1993[註 2] 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 被拘禁的江洋大盜
人皮燈籠 荷蘭仔(國語版:小荷蘭)
1995 百變星君 斑馬裝路人[9]
1996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傻強[3] 延續同一角色
古惑女之决战江湖
運財至叻星
港督最後一個保鑣 殺手
1998 風雲:雄霸天下 蝙蝠[9]
1999 中華英雄 鬼僕(粵語配音:陳小春[3] 此角色戴著面具,︀未以真面目示人
2002 無間道 迪比亞路(簡稱:迪路)[9] 角色名取自意大利足球員Alessandro Del Piero的香港粵語譯名
2011 竊聽風雲2 阿錦
2014 一個人的武林[19] 驗屍官
2017 拆彈專家[3]

美國電影

  • 全能战将

武術指導/動作指導

副導演/助理導演

綜藝節目

獎項及提名

年份 頒獎禮 作品 獎項 結果
1999 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風雲:雄霸天下 最佳動作設計 提名
2000 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中華英雄 提名
2003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無間道 提名
2017 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三少爺的劍》(與董瑋合導) 提名

註釋

  1. 根據與劉德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之報道。
  2. 林迪安1990年代起標誌性的留鬚造型,似在1993年的幕前作品開始出現。

參考資料

  1. . 明報OL網. 2023-06-05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2. 冼麗宜. . 明報周刊. 2022-02-26 [202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0).
  3. 陳穎思. . 香港01. 2019-07-26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4. . 華僑日報. 1982-03-08: 第六張第三頁 [2023-06-10].
  5. . 工商日報. 1983-06-28: 9 [2023-06-10].
  6. . 工商晚報. 1983-07-19: 5 [2023-06-10].
  7. . 工商晚報. 1982-02-09: 4 [2023-06-10].
  8. . 工商晚報. 1983-03-12: 5 [2023-06-10].
  9. 許育民. . 香港01. 2021-04-16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10. . 廣州日報大洋網. 2002-06-07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11. . 晴報. 2022-02-18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中文).
  12. . 華僑日報. 1989-09-10: 23 [2023-06-10].
  13. . 工商晚報. 1983-10-29: 5 [2023-06-10].
  14. . 工商晚報. 1983-09-15: 5 [2023-06-10].
  15. . 工商晚報. 1984-07-30: 5 [2023-06-10].
  16. . 華僑日報. 1984-10-21: 第五張第二頁 [2023-06-10].
  17. . 工商日報. 1984-10-21: 9 [2023-06-10].
  18. . 華僑日報. 1985-11-09: 第四張第四頁 [2023-06-10].
  19. 公相君. . 香港01. 2020-04-11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2).
  20. 葛大維. . 聯合報. 2004-07-07: 第D4版 (中文(臺灣)).

外部連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