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灏
梁灏(963年—1004年),字太素,宋朝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父梁文度,少年丧父。由其叔父抚育成人。曾从学于王禹偁,初考进士,未中。留居京城,曾进谏宋太宗,选拔人才不要单凭诗赋,要注重治国治民的才能,未被采纳。
| 梁灏 宋朝状元、政治家、文学家 | |||||||||||||
|---|---|---|---|---|---|---|---|---|---|---|---|---|---|
| 开封府尹 | |||||||||||||
| 前任:陈恕 繼任:陈省华 | |||||||||||||
| 姓 | 梁 | ||||||||||||
| 名 | 颢 | ||||||||||||
| 姓名 | 梁灏 | ||||||||||||
| 字 | 太素 | ||||||||||||
| 封爵 | 益国公(皇祐中追封) | ||||||||||||
| 封號 | 太师中书函尚书令(皇祐中追封) | ||||||||||||
| 御稱號 | 雍熙二年(985年)乙酉科“状元” | ||||||||||||
| 院號 | 翰林学士 | ||||||||||||
| 出生 | 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 山东东平家中 | ||||||||||||
| 逝世 |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 开封府衙 | ||||||||||||
| 谥号 | 闵敬 | ||||||||||||
| 墳墓 | 山东东平梁林 | ||||||||||||
| |||||||||||||
| 著作 | |||||||||||||
| 《听政箴》、《梁颢制诰》、《梁学士文集》 | |||||||||||||
| 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修“起居注” | |||||||||||||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状元,任大名府观察推官,时年23岁。雍熙四年(987年),召为右拾遗,入值史馆。因马周上疏事,与胡旦、赵昌言等被贬。不久,起知鱼台县,加大理评事。奉诏入京,迁殿中丞,复直史馆,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关西道判官,转太常博士,赐绯鱼袋。后召右司谏。真宗初(998年),梁灏出使陕西,献《听政箴》。回京后,为度支判官。咸平元年,與楊勵、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舉事務。又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起居注》。咸平二年(999年),随真宗亲征,至大名,上疏论用兵赏罚不明之弊,并献骑兵奔袭之术,得到朝野交口称赞。咸平三年,任知制诰,赐金紫光禄大夫。咸平四年(1001年)举翰林学士,同知三班院审官司。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辞辩明敏,对答如流,宋真宗甚为嘉赏。群臣奏章,多教灏参议。景德元年(1004年),任开封府尹。同年6月,暴病卒于任上,时年42岁。
配阎氏,有三子:梁固、梁述和梁适。长子梁固后亦中状元,史称父子状元。梁适曾在宋仁宗时任宰相。皇祐中,追封太师中书函尚书令。著有《梁学士文集》15卷。
明朝冯惟敏所编杂剧《不伏老》,或称《梁状元一世不伏老》歌颂梁灏。《三字经》中有“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1],是指974年赵匡胤收復南唐时,润州状元郎梁(字正伟)。《宋史·梁灝傳》和《續資治通鑑》等正史記載梁灝考中狀元時年僅22歲。
注釋
- 陳政敏的《遁齋閒覽》也記述:“梁灝八十二歲,雍熙二年狀元及第。其謝云:‘白首窮經,少伏生之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之二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