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泊所遗址
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滇池东南岸[1],是古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2],时代为商代至汉代[3],遗址总面积12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3平方千米[3][4],与东北700余米的石寨山古墓群有密切关系[5][6]。
河泊所遗址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 |
坐标 | 24°42′37″N 102°41′17″E |
分类 | 古遗址 |
时代 | 战国至汉 |
编号 | 8-0132-1-132 |
登录 | 2019年10月7日 |
2011年11月,公布为晋宁县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022年12月,国家文物局批准石寨山考古遗址公园立项[8]。
勘探发掘
1954年前后,云南省博物馆发现河泊所遗址,认为是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9][1][10]。2008至2010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合作[10],对滇池东南岸、南岸和西岸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并确认河泊所遗址属青铜时代,是石寨山文化的核心居址[3][11]。2014年起,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数次对河泊所遗址进行勘探和发掘,至2023年已正式发掘10个地点,发掘面积累计约7,000平方米[3]。发掘出大量封泥、木牍残片、铁器、铜器、石器、骨器、砖瓦等,发现大量房屋基址、墓葬、瓮棺、灰坑、道路、河道、田埂、田块、水井等。出土的封泥包括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官印封泥较多,有“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建伶令印”“同劳丞印”等[7][3][2],涵盖益州郡24县中的20个[3][2]。
- “建伶令印”封泥,汉代,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 “益州太守章”封泥,汉代,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 “滇池长印”封泥,汉代,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意义
河泊所遗址进一步证明了滇国的存在,补充了《史记》等史籍中对滇国极为有限的记载[10][3]。“滇国相印”封泥的出土,说明西汉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时,还设立了“滇相”,是了解滇国归附后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线索[10][12]。出土的大量封泥、简牍是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对云南行使治权的实物证据[13][10]。出土的大量封泥、简牍和建筑、道路遗址还表明,该地很可能是西汉设置的益州郡的郡治治所[3][14]。
参考资料
- . 云南日报. 2022-10-06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8).
-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2-07 [202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0).
- 云南省考古研究所. . 中国文物报. 2023-01-13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1).
- . 晋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2023-02-06 [2023-02-10].
- . 国家文物局. 2022-09-28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 . 人民网. 2023-02-02 [202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
- . 春城晚报. 2020-02-17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云南网.
- . 新华网. 2023-01-09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 . 考古. 1961, (1): 46–49. CNKI KAGU196101010.
- . 人民政协报. 2022-10-27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 蒋志龙. . 中国民族报. 2022-12-02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6) –中国民族宗教网.
- . 澎湃新闻. 2022-10-05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2).
- . 新华网. 2022-09-28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8).
- . 新华网. 2022-11-17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