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
草鱼(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a),又称
草鱼 | |
---|---|
草鱼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綱 Actinopteri |
目: |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
科: | 鲴科 Xenocyprididae |
属: | 草鱼属 Ctenopharyngodon |
种: | 草鱼 C. idella |
二名法 | |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Valenciennes, 1844 | |
異名 | |
|
特征
本魚體側扁且延長,吻短而圓鈍,口大,無鬚,特徵是具2排梳狀咽頭齒。魚體背部青褐色而略帶黃色,腹部乳白,鱗片大且具黑緣;側線完整,側線鱗38-42枚,胸鰭與腹鰭略帶黃色,尾鰭淺叉形,背鰭硬棘3枚; 背鰭軟條7至8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至11枚,體長可達1.5公尺。
习性
本魚為初級食草性淡水魚,生活于水深5至30公尺。棲息於河川、水庫、湖泊的中下水域,游泳迅速,性情活潑,常成群觅食。3至4岁成熟,成長迅速。体长15毫米左右时,食底栖无脊椎动物;20毫米后,开始摄食植物的幼嫩部分和浮萍;30~32毫米时,转换为以周丛生物为主食;50~55毫米时完全转为草食,如食苦草、马来眼子菜等,以及象草、苏丹草、 稗草、瓜类的叶、藤等。
记载
晋朝郭璞在《尔雅注》中写道,“鯇,今鯶魚,似鱒而大”[4]。
到了十世纪的晚唐,已有记录珠江三角洲以西的西江下游地区养殖鲩鱼[5][6]。 而明朝的《本草纲目》有更为详细的介绍,“时珍曰∶鲩又音混,郭璞作。其性舒缓,故曰鲩,曰闽畜鱼者,以草饲之焉。”“藏器曰∶鲩生江湖中,似鲤。”“其形长身圆,肉浓而松,状类青鱼。有青鲩、白鲩二色。白者味胜,商人多之。”
用途
为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四大家鱼之一,肉质细嫩,骨刺少,营养丰富;鳞、皮可制胶,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其中,喂食蚕豆的脆肉鲩因肉质结实脆口久煮不烂而在粤菜中备受推崇。民間錯誤傳說草魚膽具「清肝明目」療效,事實上草魚膽有毒,易導致急性肝腎衰竭,尤不宜生食。
参见
註釋
- 鲩浊上归去正音“睆 huàn”,受粤音影响声母脱落又音“绾 wǎn”(鯇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鯶」,拼音:,南京官话:,切,音同「混」
- Rowe, D. K., & Schipper, C. M. (1985).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in New Zealand waters. Rotorua N.Z.: Fisheries Research Divis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 《宋监本尔雅郭注》十六·释鱼
- 《珠江三角洲农业志 03 池塘养鱼业发展史和捕捞渔业、海水养殖的历史发展概况》
- 唐 刘恂《岭表录异》“新泷等州,山田拣荒平处锄为町畦。伺春雨丘中聚水,即先买鲩鱼子,散于田内。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既为熟田,又收鱼利;及种稻,且无稗草。乃养民之上术。”
- Grass car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 niwa.co.nz.
- "Grass carp for weed contro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DOC
- "Triploid Grass Carp Inform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exas.gov
参考文献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1).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FishBase. Version 2011-12.
- . 遠流出版社. 2003年.
- 台灣魚類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