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國 (作家)
王定國(1955年12月9日—),臺灣企業家、作家。
生平
生於彰化鹿港,早年因家境貧困而遭受羞辱,造就在成年後位居高處仍謙卑的性格。自述其文學啟蒙於16歲時,4年後便榮獲《臺灣時報》和聯合報文學獎。1971年到1985年間為創作早期,作品以短篇小說、散文為主,多具熾熱的理想與抱負。而後停止創作,轉而從商,中年復筆後篇幅有逐漸拉長的趨勢,風格則帶有「哀愁與憂鬱」之特質。[1]
青年時開始寫作,作品以短篇小說為主,曾獲全國大專小說創作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小說獎。後從事建築業,封筆多年。中年後重新開始寫作,2013年起重回文壇密集發表新作,又先後獲得2013年中國時報開卷周報年度十大好書、2014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2014年金鼎獎、2015年聯合報文學大獎、2015年中國時報開卷周報開卷好書獎等獎項。2015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敵人的櫻花》,此書亦被外譯為多國語文版本,包含英文(Granta Books,2019)、越南文(Nhà Xuất Bản Hà Nội,2019)、德文(Arche Literatur Verlag AG, 2018)、義大利文(Neri Pozza Editore, 2018)等語言版本。[2]
現任國唐建設董事長。
寫作風格
王定國的創作文類有散文和小說。作品大都與童年的處境息息相關,而且有一特色:「那就是描繪人間的幻滅絕望,從幻滅破壞中觀察人性」(李喬)。因此,在他筆下的人物「各個深含悲情」(自敘)。王定國精巧地運用許多伏筆,善於表達小說中人物與事件互相撞擊的關係,並且充分表達現代人的心理。[3]
王定國將視角設置於虛構人物,以此聆聽且為人物說出隱藏委屈的聲音。其書寫策略無非為了揭示與理解現代人無家可歸的困境。王定國的文學救贖遂有兩層意義:一是以文學揭露最真實的社會樣貌,並藉由展示小說人物的生存困境,將讀者帶入文字,有極其強烈的人道主義關懷。[4]二是從虛構人物視角寫作,反視自我。王定國曾說:「是因為過了中年以後突然惶恐起來的困境中,猛然對自己的價值生出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才會在4年前某個夜晚悄悄又拾起筆來。」[5]
著作
長篇小說
- 《敵人的櫻花》(台北:印刻,2015)
- 《昨日雨水》(台北:印刻,2017)
中短篇小說
散文
- 《細雨菊花天》(台北:采風出版社,1982)
- 《隔水問相思》(台北:晨星出版社,1988)
- 《企業家,沒有家:一個台灣商人的愛與恨》(台北:新自然主義,1994)
- 《憂國:台灣巨變一百天》(台北:希望出版社,1996)
- 《探路》(台北:印刻,2017)
選集
- (合集)《美麗蒼茫》(台北:聯合文學,2001初版,2021再版)
- (自選集)《隔水問相思》(台北:華成圖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