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府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盜同知
臺灣府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盜同知又稱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盜同知,俗稱鹿港廳,為臺灣清治時期官職。隸屬於臺灣道臺灣府,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由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改制而來,品秩為正五品。專司負責北、中臺灣原住民與漢人開墾番地之業務。光緒元年(1875年)裁撤,改編為臺灣中路撫民理番同知[1]:86。
光緒元年六月十八日(1875年7月20日)臺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改駐南北路同知片〉提議將北路理番海防捕盜同知(駐鹿港)改為中路、駐水沙連,並皆加「撫民」字樣,改為「臺灣中路撫民理番同知」[1]:86。十二月二十日(1876年1月16日),清廷允許沈葆楨的提議,調整理番同知的職銜與駐地[1]:90。
歷任
    
| # | 姓名 | 任職日期(西曆) | 任職日期(中曆) | 
|---|---|---|---|
| 1 | 黃嘉訓 | 1788年 | 乾隆五十三年 | 
| 2 | 宋學灝 | 1790年 | 乾隆五十五年 | 
| 3 | 金棨 | 1790年 | 乾隆五十五年 | 
| 4 | 朱慧昌 | 1790年 | 乾隆五十五年 | 
| 5 | 朱瀾 | 1794年 | 乾隆五十九年 | 
| 6 | 朱慧昌 | 1795年 | 乾隆六十年 | 
| 7 | 沈颺 | 1795年 | 乾隆六十年 | 
| 8 | 王兆麟 | 1795年 | 乾隆六十年 | 
| 9 | 汪楠 | 1796年 | 嘉慶元年 | 
| 10 | 吉壽 | 1797年 | 嘉慶二年 | 
| 11 | 承炷 | ||
| 12 | 郭恭 | 1799年 | 嘉慶四年 | 
| 13 | 吉壽 | 1800年 | 嘉慶五年 | 
| 14 | 葉寶書 | 1800年 | 嘉慶五年 | 
| 15 | 翟儔 | 1801年 | 嘉慶六年 | 
| 16 | 吉壽 | 1803年 | 嘉慶八年 | 
| 17 | 翟儔 | 1804年 | 嘉慶九年 | 
| 18 | 茅琳 | 1805年 | 嘉慶十年 | 
| 19 | 黃嘉訓 | 1805年 | 嘉慶十年 | 
| 20 | 汪楠 | 1807年 | 嘉慶十二年 | 
| 21 | 陳起鯤 | 1808年 | 嘉慶十三年 | 
| 22 | 薛志亮 | 1808年 | 嘉慶十三年 | 
| 23 | 錢景文 | 1808年 | 嘉慶十三年 | 
| 24 | 薛志亮 | 1810年 | 嘉慶十五年 | 
| 25 | 朱潮 | 1811年 | 嘉慶十六年 | 
| 26 | 楊桂森 | 1812年 | 嘉慶十七年 | 
| 27 | 願朝棟 | 1813年 | 嘉慶十八年 | 
| 28 | 韓政均 | 1813年 | 嘉慶十八年 | 
| 29 | 張學溥 | 1813年 | 嘉慶十八年 | 
| 30 | 龐周 | 1815年 | 嘉慶二十年 | 
| 31 | 錢燕喜 | 1816年 | 嘉慶二十一年 | 
| 32 | 鄭佐廷 | 1816年 | 嘉慶二十一年 | 
| 33 | 張儀盛 | 1817年 | 嘉慶二十二年 | 
| 34 | 王蘭 | 1818年 | 嘉慶二十三年 | 
| 35 | 陞寶 | 1820年 | 嘉慶二十五年 | 
| 36 | 吳性誠 | 1820年 | 嘉慶二十五年 | 
| 37 | 吳秉綸 | 1821年 | 道光元年 | 
| 38 | 張學尹 | 1821年 | 道光元年 | 
| 39 | 張家幹 | 1821年 | 道光元年 | 
| 40 | 鄧傳安 | 1821年 | 道光元年 | 
| 41 | 丁嘉植 | 1824年 | 道光四年 | 
| 42 | 鄧傳安 | 1824年 | 道光四年 | 
| 43 | 蘇鏊 | 1826年 | 道光六年 | 
| 44 | 呂志恆 | ||
| 45 | 鄧傳安 | 1827年 | 道光七年 | 
| 46 | 王蘭佩 | 1828年 | 道光八年 | 
| 47 | 張縉雲 | 1830年 | 道光十年 | 
| 48 | 王蘭佩 | 1830年 | 道光十年 | 
| 49 | 陳盛韶 | 1833年 | 道光十三年 | 
| 50 | 李廷璧 | 1834年 | 道光十四年 | 
| 51 | 玉庚 | 1835年 | 道光十五年 | 
| 52 | 陳盛韶 | 1838年 | 道光十八年 | 
| 53 | 張汝敦 | 1839年 | 道光十九年 | 
| 54 | 魏瀛 | 1839年 | 道光十九年 | 
| 55 | 黃開基 | 1842年 | 道光二十二年 | 
| 56 | 史密 | 1845年 | 道光二十五年 | 
| 57 | 曹仕桂 | 1847年 | 道光二十七年 | 
| 58 | 史密 | 1847年 | 道光二十七年 | 
| 59 | 胡國榮 | [2] | |
| 60 | 丁曰健 | 1848年 | 道光二十八年 | 
| 61 | 孔昭慈 | 1856年 | 咸豐六年 | 
| 62 | 許鳳翔 | 1856年 | 咸豐六年 | 
| 63 | 與廉 | 1858年 | 咸豐八年 | 
| 64 | 許鳳翔 | 1858年 | 咸豐八年 | 
| 65 | 姚 | 1860年 | 咸豐十年 | 
| 66 | 殷紹光 | 1862年 | 同治元年 | 
| 67 | 興廉 | 1863年 | 同治二年 | 
| 68 | 張世英 | 1863年 | 同治二年 | 
| 69 | 鄭元杰 | 1863年 | 同治二年 | 
| 70 | 洪熙儔 | 1867年 | 同治六年 | 
| 71 | 黃翥先 | 1867年 | 同治六年 | 
| 72 | 孫壽銘 | 1869年 | 同治八年 | 
| 73 | 周式濂 | 1870年 | 同治九年 | 
| 74 | 李鍾霖 | 1871年 | 同治十年 | 
| 75 | 祝永清 | 1873年 | 同治十二年 | 
| 76 | 彭鏊 | ||
| 77 | 石鳴韶 | 1875年 | 光緒元年 | 
參考文獻
    
-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 劉寧顏(總纂)、王世慶.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1-06-30.
 - 2嘉義縣新港鄉笨港水仙宮「重修水仙宮碑記」有鹿港海防分府胡國榮與史密捐題,重修時間為道光戊申(28)年至道光庚戌(30)年,故推估胡國榮應是道光廿八年在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