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院

茅山道院,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是道教宫观。[1]

总述

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汉时,陕西咸阳南关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来茅山创建茅庵,修道、采药、炼丹,为民众治病,句曲山遂改名“三茅山”,简称“茅山”。三国时期,葛玄在茅山学道。东晋时期,句容人杨羲、许谧传《上清经》。南朝齐梁之间,道士、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辞官隐居茅山,在上清道派的基础上开创道教茅山宗(也称茅山派)。隋末唐初,道士王远知敕建太平观。唐宋时期,茅山高道迭出,上清道派十分兴盛,敕建宫观很多,受皇室崇奉。从魏晋到元朝,茅山共传承四十六代宗师。金元时期,全真道在中国北方兴起,后南传至茅山,当时茅山有宫观、庙宇、馆、殿堂、亭台楼阁、坛、精舍、道院、茅庵、丹井、书院、桥梁等建筑300多座,共五千余间,其中许多是道教建筑。[1]

明朝以后,茅山道教日衰。清朝末年到中华民国年间,由于战争不断,茅山的道教宫观多被烧毁,后来仅存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以及德佑观、仁佑观、乾元观、玉晨观、白云观,俗称“三宫五观”。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茅山两次大扫荡,三宫五观多被破坏,仅存的建筑也多破败。[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宫五观合并为“茅山道院”。文化大革命期间,茅山道院停止宗教活动,后仅存九霄万福宫与元符万宁宫的破败殿房20多间。[1]

1982年起,茅山道院开始重修。到21世纪初,已形成两宫一观的格局,即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葛仙观(位于句容市葛仙湖公园,不属于茅山传统上的“三宫五观”)。1997年,在元符万宁宫后面的积金峰南山腰,露天塑了一尊高33米的紫铜太上老君像。2010年,开始恢复重建原来的三宫即崇禧万寿宫。2011年下半年,维修并改造九霄万福宫的大部分建筑,2011年底完工;2012年5月下旬开始九霄万福宫第二期维修和改造工程,2012年底完工。[1]

1992年成立的镇江市道教协会起初茅山道院为所在地。2009年,镇江市道教协会迁至镇江市润州区润州道院[2][3]茅山道院的两宫一观分别设有宫观民主管理委员会,2000年代末,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为简祖洪(镇江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元符万宁宫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为冯可珠(镇江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句容葛仙观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为郑志平(镇江市道教协会副会长)。[1]

分述

山门:位于山路上,是一座牌坊式建筑,红墙飞檐,三券门。正门正面额题“茅山道院”四个黄字,背面额题“紫气新辉”四个隶书大字。左右侧门背面额题“出玄”、“入牝”。

九霄万福宫

九霄万福宫
句容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茅山风景区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登录2000年

九霄万福宫地处茅山最高峰大茅峰上,俗称顶宫。据说始建于西汉三茅真君得道飞升之后。[4]起初是石坛、石屋,供奉三茅真君石像。元朝延佑三年(1316年),赐额“圣佑观”,专祀大茅真君茅盈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敕赐名“九霄万福宫”。后人简称九霄宫、万福宫、顶宫,俗称“大茅峰”。[5][6]

九霄万福宫原有太元、高真、二圣、灵官、龙王五座殿堂;藏经、圣师两座楼阁;毓祥、绕秀、怡云、种壁、礼真、仪鹄六座道院,左右两侧有客堂、道舍等建筑百余间。后因战争及人祸,建筑逐渐被毁。[6]

1983年茅山道院对外开放后,九霄万福宫整体和局部多次进行修缮。2011年,九霄万福宫再次开始修缮,这是1983年之后修缮规模最大的一次。[7]此次修缮中,九霄万福宫进行了整体规划,建筑统一为明清风格,宫内27个垃圾桶也做成仿古风格,台阶旁增设仿木扶手,洗手间按三星级标准改造,而且道士统一穿道装,工作人员统一穿唐装。[4]2000年公布为句容市文物保护单位

九霄万福宫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多为1983年之后重建,现有殿宇四进。主要建筑有:[6]

  • 广场:位于灵官殿前。
  • 灵官殿:为第一进建筑,也是九霄万福宫的山门。正面门额镶嵌石刻“敕赐九霄万福宫”七字。门两侧墙壁之上分别横书“道炁常存”、“万寿无疆”。门前左右两侧各蹲一只石狮。门外石阶下,两侧各立木质旗杆一根。灵官殿屋顶正中立有一黄色葫芦。“葫芦”与“福禄”谐音,在茅山道教中,葫芦代表上接天水、下保吉祥,寓意风调雨顺,道教以黄色为尊贵,所以设黄色葫芦。灵官殿内供奉王灵官。灵官殿东侧有“迎旭”门。[4][6]
  • 藏经楼:为第二进建筑。楼下为过道。
    • 宝藏库:位于藏经楼背后东侧,坐南朝北,单檐歇山顶。
    • 坎离宫:位于藏经楼背后西侧,坐南朝北,单檐歇山顶。为道士替信众看面相、手相之处。
  • 太元宝殿:为第三进建筑,也是九霄万福宫主体建筑。如今为茅山道院道士早晚诵经和日常活动场所。殿门上石额有篆书“太元宝殿”四字。屋顶正中立有一黄色葫芦。太元宝殿背面正中开一券门,门旁是汉白玉贴金对联:“音亦可观始信聪明无二用,佛何称士须知儒释本同源”。太元宝殿西侧有一个角门,门额“道通逍遥”,门旁有对联:“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速游逍遥”,经过此门可到入画亭院落。[4][6]
    • 太岁殿:位于太元宝殿前东侧,为东配殿。屋顶正中立有一黄色葫芦。[4]
    • 财神殿:位于太元宝殿前西侧,为西配殿。屋顶正中立有一黄色葫芦。
    • 迎旭道院:位于太元宝殿前东侧。
    • 仪鹄道院:位于太元宝殿前西侧。
  • 升表台、二圣殿:为第四进建筑。[6]
    • 入画亭:太元宝殿西山墙有一檐廊,檐下为蟠龙石柱,檐廊西侧是一个带石栏杆的平台,平台正中有一太湖石,平台北侧有入画亭,是一座六角攒尖亭,平台南侧的财神殿北山墙头有一个砖雕“福”字。平台以北是怡云楼。
    • 升表台:又名飞升台,传说茅盈当年在此驾鹤飞升,后来成为茅山道士拜符升表的场所。台高2米,9米见方,青石条砌成。台上四周有白色石栏,石栏板外侧壁面分别刻有道教八仙图案,间以太极八卦图。台上有石坊一座,坊高6米,宽约4米,正面坊额刻“三天门”三字,正面坊柱石刻对联:“修真句曲三峰顶,得道华阳八洞天”,背面坊额刻“飞升台”三字,背面坊柱石刻对联:“茅君跨鹤飞升去,羽士进表登台来。”升表台西侧有一座人字形阶梯,可供从入画亭所在平台登上升表台用,阶梯下方朝西有一个圆门,门上石额篆书“会仙桥”。
    • 二圣殿:位于升表台正北。供奉三茅真君的父亲茅祚、母亲许氏的贴金塑像。[6]
    • 白鹤厅:位于二圣殿东侧,是一座新建二层仿古楼阁。
    • 怡云楼:位于二圣殿西侧,是一座新建二层仿古楼阁。楼上陈列室内陈列有茅山“镇山四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都是宋朝文物。[6]
  • 观景回廊:2011年修缮中,将原办公区域改造为观景回廊,供游客休憩观景。观景回廊南端刻有“道教名山”四个大字。石栏上刻有传统吉祥图案,多源自道教故事,如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篮等八仙法器为“暗八仙”;大象驮宝瓶寓意“太平有象”。[4]
  • 好运阁:2011年修缮中,将山顶的水塔改造为好运阁。 [4]

元符万宁宫

元符万宁宫
句容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茅山风景区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登录2000年
茅山三天门
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句容市茅山风景区元符万宁宫
分类古建筑
登录2007年

元符万宁宫,俗称“印宫”,位于茅山积金峰南麓。初名“潜神庵”,是茅山上清派第25代宗师刘混康清修之所。北宋元祐年间(1086年),宋哲宗的母后误吞尖针,卡在喉中,御医无策,道士刘混康用茅山道教符籙及丹药将母后治愈,宋哲宗乃赐茅山八件宝物,赐刘混康为“洞天通妙法师”。北宋绍圣四年(1098年)“元符观”始建,九年后建成,宋徽宗赐额“元符万宁宫”,并命江宁府发兵200人,供元符万宁宫及崇禧观洒扫巡逻。[8]

宋哲宗所赐八件宝物中,有一枚刻着篆书阳文“九老仙都君印”的玉印,传说是用和氏壁的一部分制成,“夜食四两朱砂,日盖千张君印”。传说明朝洪武年间,玉印被收到皇宫,欲改制为皇帝玉玺“奉天承运文宝”,但三刻三试,印迹仍为“九老仙都君印”。明太祖只好在洪武十三年将玉印送还茅山。后每逢茅山庙会,来进香的信众都要到元符万宁宫,请道士在其腰带或香袋上加盖“九老仙都君印”,以求消灾迎祥。如此日久,元符万宁宫被俗称为“印宫”。[8]

到21世纪初,元符万宁宫有房屋107间,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8]

  • 睹星门广场[8]
  • 灵官殿[8]
  • 万寿台:位于灵官殿后面,老子像前。创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年—1173年),原是“金箓道场”拜章上表之地,明朝清朝多次修葺。万寿台上有三天门,高6米,宽2米,门头之上共有四层石雕,第一层是二龙戏珠浮雕,第二层是“三天门”石刻横额(明朝嘉靖年间刻),第三层是五只姿态不同的仙鹤浮雕,第四层是梁、檐、脊俱齐的石雕门顶。两侧的石柱高6.5米,分五级,第一级方形门柱(高3.4米,边长0.48米);第二级立体盘龙柱(高1.5米);第三级立体太极石墩(高0.4米);第四级莲花石座(高0.4米);第五级两石柱顶有一对高0.8米对视的雌雄坐狮。门正面两侧石柱刻对联“仙乐撤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门背面横额上刻有“万寿台”三个字,两侧石柱刻对联:“翠献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2007年,三天门被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9]。2000年,元符万宁宫被公布为句容市文物保护单位。
  • 三天门广场[8]
  • 老子像[8]
  • 老子广场[8]
  • 勉斋道院[8]
  • 太极广场[8]
  • 二十四孝[8]

崇禧万寿宫

崇禧万寿宫,俗称“红庙”。位于大茅峰西北丁公山南。原是南朝时建的“曲林馆”,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唐朝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间),唐太宗为王法立(王远知)建“太平观”。宋朝敕改“崇禧祠”。元朝延祐六年(1319年)赐名“崇禧万寿宫”。宫前原有照壁,壁上嵌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石刻大字,旁边有昭明太子读书台。宫内原有灵官殿、章台、玉皇殿、三清殿、太元宝殿,祀三茅真君。宫内道院原有复古、威仪、四圣、葆真、三茅、天师、南极、玄坛、东华、三清、七真、三官共12房[10][11]

1957年和1964年,崇禧万寿宫先后两次被拆,宫迹全无。1966年兴建东进水库,宫址全部淹没。2011年。崇禧万寿宫复建工程开工,在原址东侧复建。2016年8月28日,茅山风景区举行崇禧万寿宫落成暨神像开光庆典,庆典由江苏省道教协会会长、句容市道教协会会长杨世华主持,庆典包括慈善助学仪式、明版《茅山志》首发式、茅山道教书画院挂牌等仪式。崇禧万寿宫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10][11][12][13]

复建后的崇禧万寿宫设有大殿、法堂、三天门、养生谷、博物馆、书画院、知道堂、法箓院、斋堂、道教人才培训中心,并且还有养生谷、箓生楼、法箓院三个住宿区域[11]

葛仙观

葛仙观原名“青元观”,始建于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由葛玄葛洪故宅改建而成,主要供奉葛玄真人、葛洪真人。原来,该观内有紫微、北极、三官、东岳四房道院,还有葛玄炼丹用的一口井“青元丹井”,如今井栏收藏在华阳书院内。元朝清朝,该观多次修缮。1970年代被全部拆除。2002年9月,经中共句容市委、句容市人民政府批准,茅山道院投入1300万元,在句容市葛仙湖公园内易地重建了新的葛仙观。新的葛仙观为茅山道院的组成部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14]

其他宫观

茅山原有的宫观,部分已恢复重建,但与茅山道院没有隶属关系。其中,常州市金坛区乾元观(原属茅山“三宫五观”之一)是一处坤道宫观,已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茅山风景区先后复建了德祐观、仁祐观,属茅山风景区管理,未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德祐观遗址
句容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茅山风景区
分类古遗址
时代元代
登录2010年12月
  • 德祐观:是茅山三宫五观之一,位于二茅峰顶峰,始建于元朝延祐年间(1314年至1320年间),专祀中茅君茅固。后渐荒废。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由全真派道士沈一清重建。抗日战争中被侵华日军烧毁。1958年,德祐观仅存的三间破旧房屋被全部拆作他用。2010年5月13日奠基重建。2013年4月28日全面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15][16]。2010年12月,句容市人民政府将“德祐观遗址”公布为句容市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元代;2011年1月14日下发通知[17];2013年6月句容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文物保护单位牌。
  • 仁祐观:是茅山三宫五观之一,位于小茅峰顶,始建于元朝延祐年间(1314年至1320年间),专祀小茅君茅衷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由全真派道士沈一清重建。抗日战争中被侵华日军烧毁。2009年,茅山管委会将恢复重建和开发纳入茅山风景区近三年规划。2010年5月13日奠基重建,2013年4月28日全面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16][18]

参考文献

  1. .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 .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3. .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4. .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5. 李勇刚,茅山九霄万福宫,中国道教1994年01期
  6. .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7. .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8. .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9. 句容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句容市民宗旅游局门户网,2010-10-22 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10. . 腾讯. 2016-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11. . 中国 · 句容茅山景区管理委员会. 2017-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12. . 镇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13. . 新华网. 2016-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14. 孙王成,句容葛仙观,中国道教2007年第02期
  15. . 中国 · 句容茅山景区管理委员会. 201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2).
  16. . 道教之音. 201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2).
  17. . 中国句容.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18. . 中国 · 句容茅山景区管理委员会. 201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