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三角形
莱布尼茨三角形是一種將分數以等腰三角形排列的一種排列方式,三角形二側最外層的數字是其行編號的倒數,其中間的數字是其左側數字和左上方數字差的絕對值。若用代數方式表示:
- L(r, 1) = 1/r(r為行編號,最小編號為1)
- L(r, c) = |L(r − 1, c − 1) − L(r, c − 1)|(c為為列編號,不會大於r)
莱布尼茨三角形是數學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在1714年提出[1]。莱布尼茨三角形的前幾列為:
莱布尼茨三角形的分母列在(OEIS數列A003506)中,其分子均為1。
在楊輝三角形中,每一項都是其左上方和右上方數字的和.而在莱布尼茨三角形中,每一項都是其左下方和右下方數字的和,例如在第五行中的1/30是第六行二個1/60的和。
楊輝三角形可以用二項式係數來計算,而莱布尼茨三角形也可以用二項式係數來計算:。而且可以用楊輝三角形中的項次來計算莱布尼茨三角形:「每一行的各項是第一項除以楊輝三角形中對應項次的結果」[2]。
若將莱布尼茨三角形中第n行的所有分母相加,其結果會是。例如第3行的分母和為3 + 6 + 3 = 12 = 3 × 22。
特別是的莱布尼茨三角形中的各項可以用以下的積分式表示: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Crilly, Tony. . London: Quercus. 2007: 53. ISBN 978-1-84724-008-8.
- Wells, David (1986).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Numbers, p.98. ISBN 978-0-14-026149-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