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城市

衛星城市,是城市規劃的一個概念,意指大城市邊緣的小型城市,為在大都市工作者主要的居住地[1][2]。因为如卫星般与大城市相近,故称之。

實例

 加拿大

 美國

 

大吉隆坡

马来西亚依斯干达

亚罗士打区域

大槟城

 菲律賓

 英国

 法國

大巴黎地區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衛星城市的概念從英國引入,1970年代起已統一作「新市鎮」,「衛星城市」之名現時已甚少使用。早期發展的衛星城市主要有兩個,均在1950年代後期開始發展:

1970至1980年代開始,港府進一步擴展衛星城市的規模成爲現今所稱的新市鎮,並在新界地區發展了多個新市鎮,包括沙田(90年代亦延伸出馬鞍山新市鎮)、屯門天水圍等等,以減輕市區的擁擠。

香港島的薄扶林田灣香港仔鴨脷洲黃竹坑,新界的白石角等地區有時也被視爲衛星城市,但由於規模較小,一般不視爲正式的衞星城市。

 中華民國

 新加坡

星國佔地面積較小,衛星城市按照片區劃分。

 波蘭

 不丹

  • 多尔比宗廷布的卫星城市

 巴基斯坦

 塞爾維亞

 摩洛哥

 

 

  • 杜汉胡韦尔赛勒沃多哈的卫星城市

 阿联酋

 南蘇丹

 尼泊尔

 葉門

 科威特

 越南

参考文献

  1. Goldfield, David. . 2007 [2021-02-01]. ISBN 97807619288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 Shao, Zisheng. . 19 August 2015 [2021-02-01]. ISBN 97836624495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3. .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8).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