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孔诺雍

詹·孔诺雍 (泰語1909年1月19日—2000年9月10日) 是位八戒女。她创建了法身寺。宗教学者-蕾切尔·斯科特(Rachelle Scott)曾描述她是在泰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静坐导师”。[1][2]:503 她的学生都尊称她为“大宝优婆夷詹·孔诺雍老奶奶”), 此尊称的意思是“伟大的优婆夷老奶奶师父」。[3][註 1] 在寺院里,大家都称她为:“老奶奶师父”或“老奶奶”。虽然老奶奶不知字,但她的静坐造诣却是备受尊崇,而且她又身为一位泰国八戒女。这也是极其罕见的。虽然她生于农村,又不知字。但是她仍然能够吸引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弟子前来与她学习。[5] 一些学者常詹·孔诺雍八戒女为例。泰国佛教中女性的地位,可能会比人们曾认知的更为复杂。[6][2]

大宝优婆夷詹·孔诺雍老奶奶
จันทร์ ขนนกยูง
詹·孔诺雍老奶奶
頭銜大宝优婆夷老奶奶
个人资料
出生(1909-01-19)1909年1月19日
逝世2000年9月10日(2000歲—09—10)(91歲)
國籍 泰國
學校上座部佛教, 法身法门体系的传承
高級職位
教师北榄寺祖师, 通素绅邓办
根據地法身寺, 巴吞他尼府, 泰国
繼任法胜大师

早年生活

1909年1月19日,詹·孔诺雍出生于泰国佛统府,一个中层阶级的农业家庭里。[7] 她的父亲名叫“剖”,母亲叫“潘”。[8]:263 她未曾接受过正式教育,因在当时泰国的妇女能接受正式教育者,并不普遍。[註 2] 在她的童年时候,就已开始参与家中的农务与家务。有一天,父亲因喝了醉,与父母起了争执。她试图软化母亲对父亲具侮辱性的言语,但却因此而惹恼了父亲。父亲诅咒詹·孔诺雍将来会“耳聋”五百世。在那个时代的泰国人都深信,父母的言语不仅神圣,而且通常都会应验。1921年,詹·孔诺雍的父亲意外临终时,她仍然想获得父亲的原谅。她自己也相信,获得父亲的原谅,将会化解并消除其被诅咒耳聋五百世的业力[2]:71[9][8]:264

1927年,詹·孔诺雍听闻在吞武里县,有位静坐大师,能利用静坐的方式与已往生者进行沟通。[10] 他就是北榄寺祖师。为了能实现与已往生见面的心愿,詹·孔诺雍父亲往生在八年后离开家,到曼谷寻找能进入“北榄寺”的方式。北榄寺祖师就住在哪里。首先,詹·孔诺雍住在曼谷的阿姨家。过后,为了让自己较容易接触到北揽寺。詹·孔诺雍就决定,到一户经常有北榄寺静坐老师造访的家庭里当女佣。她来到曼谷萨攀邯的丽普·西坎查纳兰(Liap Sikanchananand)一户护持北榄寺的富裕家庭,那是通素绅邓办八戒女(詹·孔诺雍学习静坐的启蒙老师)经常造访并教导静坐的地方。不久,通素老师也亲自教导詹·孔诺雍学习静坐,且詹·孔诺雍在研习入法身法门静坐法的造诣上,也进步神速。法身法门传承体系的学生们,都相信她最终也证得被称为“证得法身”的静坐境界,并能以此法门与其已往生的父亲联络上。[2]:72[9][10]

法身寺常以詹·孔诺雍八戒女不识字为例,来说明她之所以能成为一位杰出的精神领袖,是依靠她在性格和心灵上的成熟,而非学术性的知识。[11][2]:75 法身寺的传记中,曾提到说“在她幼年时,曾把广阔的田地,当做一间教室。”[12]:14

北揽寺的生活

1938年,在获得女雇主的允许后,詹·孔诺雍首次被通素老师带去拜见北榄寺祖师。她原本打算在北榄寺中住一个月。在见到北榄寺祖师时,他对她说一句“你来迟了!”,犹如他们俩曾彼此认识对方。[2][10][11] 他准许她在未经考核或测试下,直接加入在北榄寺内的一组静坐深修团队。这实属非比寻常。[2][10][1] 这项特权并未获得寺院内其他人的认同,然而,刚开始她也曾被人看不起。虽然遭遇了这些障碍,但她仍然能在第一个月内,在静坐修行上有所进展,心能静定下来,并被给予一个特别的静坐座位。(泰語) 那是用来训练正念的座位,它被视为是在静坐内在经验上有所成就者的象征。[12]:40–4 在她向雇主请假到北榄寺的时段结束之前,詹·孔诺雍就决定出家为剃度八戒女并继续留在北榄寺。她与通素老师也在同一天一起出家为剃度八戒女。[2][10] 在法身寺的文献记载,詹·孔诺雍八戒女很快就成为了北榄寺祖师最优秀的弟子,且被他赞叹为“独一无二”。[10][2]:72–4 在那时候,她已很出名了,因为人们都相信她懂得如何对已往生者进行“回向”功德的方法、分析个人的“”,以及通过静坐修行而获得“神通”。[2]:72–4 一些研习者相信詹·孔诺雍八戒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防止泰国被轰炸了几次。[1] 然而,其他寺院却对此有争议,他们质疑詹·孔诺雍八戒女被誉为在“法身法门”修为最精湛的弟子,并声称一个文盲是无法在静坐修行上,达到如此的境界。[9][13]:133–4

北榄寺祖师会经常委派詹·孔诺雍八戒女到不同县,去教导不同的团队。但因为她缺乏正式的教育,有时候她会对此感到不自在。但最后,她也能胜任有余。[10] 她也成为一位能够讲解那些难于指导与解释静坐方面课题的导师。[11] 她也注重于自律与道德培训,例如:尊敬与耐心。[8]:273–80 虽然詹·孔诺雍八戒女有时会远行,有时也协助教导法身法门。但大部分的时间,她都花在静坐修行上。而通素八戒女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编排教导静坐上。1959年,北榄寺祖师圆寂后。通素八戒女也患了子宫颈癌。詹·孔诺雍八戒女在她临终前的几个月,一直照顾她。并为她筹办了个适合的葬礼。[12]:67–9

建立修行中心

北榄寺祖师1959年圆寂后,詹·孔诺雍八戒女将法身法门体系的传承,传递至在北榄寺里的新一代。[14] 詹·孔诺雍八戒女在北榄寺里所居住的房子,很快就已无法再容纳她所有的弟子了,并募款新建一栋新的房子,称为“佛法实践之家”(Dhammaprasit House)[泰語].[12]:80詹·孔诺雍八戒女鼓励还在学习静坐者的弟子们,在完成学业后就剃度出家。其中一位弟子就是出家前的法胜大师,他在1969年剃度出家。[2]:73 前来学习静坐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至1975年时,已超越了在北榄寺里的新房子-佛法实践之家,所能容纳的人数。便开始启动新修行中心的计划。用来建立新修行中心的80英畝(320,000平方田地,是由一位拥有泰国皇族血统的女地主名为(“坤莹”)帕亚帕塔颇萨·韦素哈提卜地( Prayat Phaetayapongsa-visudhathibodi)所捐赠的。[10] 虽然当时只有3,200泰铢(大约$80美金),[12]:101–4 但是詹·孔诺雍八戒女还是带领着一群的学习静坐者,在这片新的土地上,逐渐兴建起一所修行中心了。并于1970年2月20日-万佛节当天,正式成立并名为 "佛轮修行中心”[泰語; 'the Dhamma practice center of the Buddha-sphere'].法胜大师与詹·孔诺雍八戒女一起负责筹募建筑经费,另一位在家人,即日后剃度出家为施命大师,负责一切与建设有关的事宜。在寺院范围内的每条水道,都是志愿者自行挖掘的,且寺院里的树木也都是他们亲手栽种的。 在建寺初期,寺院各处土壤的酸性度都很高。[12]:108 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詹·孔诺雍八戒女,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甚至一度濒临死亡。[12]:157在获得妥善的医疗护理下,她逐渐恢复了健康。1978年,修行中心正式改名为“法身寺”。[15][16]:656自80至90年代,法身寺经历了建寺院初期的艰辛,最终成为了在泰国最大的寺院。[16]

在建设期间,詹·孔诺雍八戒女负责募款来支助建设修行中心,并以北榄寺祖师为看楷模,为住在寺院内的人员,立下该遵守的条规。例如:比丘必须要在公共的房间而非寮房接待客人等。[12]:117–8 亚洲学者杰萨达·播办(Jesada Buaban)坚信,是詹·孔诺雍八戒女让法身寺变得那么有魅力的。因为当时泰国大部分的其他泰国寺院,都是以男性为主导,并没有女性担任领导的角色。[17]

圆寂与传承

詹·孔诺雍八戒女曾在1996年至1997年住院,即便如此,晚年期间,她还活跃地参与寺院的事务。[12]:153–6 2000年9月10日,她在曼谷的卡申列医院里,安详地离世,享年91岁。[18] 为了让所有的人都有时间来瞻仰她。她的火化仪式延迟了一年多的时间,她的葬礼,于2002年2月3日进行时,有来自全泰国3万所寺院的25万位比丘,前来向她做最后的致敬。这还包括几位,来自国外僧团的僧王,也来参与此荼毗法会。[2][19][7] 这种场面,对于一位泰国的八戒女来说,在当时是极其不可思议的。[2]:507

2003年,法身寺建造了一座纪念堂,名为"大宝优婆夷詹·孔诺雍老奶奶纪念堂”,以缅怀詹·孔诺雍八戒女。那是一座六角形的金色建筑物,里面设有一间静坐禅堂和在禅堂内,也放置了一尊詹·孔诺雍八戒女生前等身金像。[2][3][12]:201

传记

  • Dhammakaya Foundation (2005). Second to None: The Biography of Khun Yay Maharatana Upasika Chandra Khon-nok-yo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angkok: Dhammakaya Foundation. ISBN 978-974-92746-6-8
  • Surin Chaturapit, ed. (2012). Khun Yai's Teachings: Wisdom From an Enlightened Mi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angkok: Dhammakaya Foundation
  • 施命大师(2013)《 独一无二》, (巴统他尼府:法身基金会ISBN 974-88129-8-7

注释

  1. 是用熟悉而恭敬的术语来尊称一位八戒女,尊称“坤”,再加上荣誉术语“大宝”,是一种常见的尊称方式。[4]
  2. 这是在当时泰国社会的传统上,对女性所扮演角色的态度。但根据洛维奇空泰古尔∙提可∙而(Lovichakorntikul et al. )。这也于在当时泰国,所谓的“学校”,都是由男性寺众所管理的事实有关。[8]

参考文献

  1. Scott, Rachelle M. . Jerryson, Michael (编).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3. 2016. ISBN 978-0-19-936238-7.
  2. Scott, Rachelle M.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2010, 33 (1–2)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8).
  3. Seeger, Martin. . Religion Compass. September 2009, 3 (5): 811. doi:10.1111/j.1749-8171.2009.00165.x.
  4. Cook, Nerida M. (学位论文). Research 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53. 1981.
  5. Gombrich, R. . Gates, B. (编). . London: Cassell. 1996: 11.
  6. McDaniel, J. . . Santa Barbara: ABC-CLIO. 2006: 101–28. ISBN 1-85109-787-2.
  7. Nemsiri, Mutukumara. . Daily News (Sri Lanka) (Lake House). 1 February 2002 [2016-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8. Lovichakorntikul, Petcharat; Putthithanasombat, Phramaha Min; Walsh, John. . Kassam, Zayn R. (编). . ABC-CLIO. 2017. ISBN 978-0-313-08275-7.
  9. Mackenzie, Rory. . Abingdon: Routledge. 2007: 34. ISBN 978-1-134-13262-1.
  10. Fuengfusakul, Apinya. [Religious Propensity of Urban Communities: A Case Study of Phra Dhammakaya Temple] (学位论文). Buddhist Studies Center,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1998.
  11. Falk, Monica Lindberg. . Copenhagen: NIAS Press. 2007. ISBN 978-87-7694-019-5.
  12. {{cite book|author=Dhammakaya Foundation|year=2005|url=http://en.calameo.com/read/002808066f453f96e1a0d%7Ctitle=Second{{Dead{{Dead%5B%5D+link%7Cdate=2020年3月+%7Cbot=InternetArchiveBot+%7Cfix-attempted=yes+}}+link%7Cdate=2020年1月+%7Cbot=InternetArchiveBot+%7Cfix-attempted=yes+}}%5B%5D to None: The Biography of Khun Yay Maharatana Upasika Chandra Khonnokyoong|location=Bangkok|publisher=Dhammakaya Foundation
  13. Newell, Catherine Sarah. (学位论文). London: Department of the Study of Religions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1 April 2008.
  14. Heikkilä-Horn, M-J. . Temenos. 1996, (32): 93–111.
  15. [From Ban Thammaprasit to the Maha Dhammakaya Cetiya]. . 第3集. 事件发生在 1:52. 29 May 2016 [15 November 2016]. 8频道 (泰国).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泰语).
  16. Swearer, Donald K. . Marty, Martin E.; Appleby, R.S. (编). . The Fundamentalism Project 1. Chicago;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 ISBN 978-0-226-50878-8.
  17. Buaban, Jesada. [Memory in Crystal: Changing Memory on Dhammakaya Movement under the Umbrella of Military Junta 2014–2016] (pdf). The science of remembering and the art of forgetting 2nd conference. Songkhla-Nakharin University, Songkhla: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Walailak University: 2 n.3. August 2016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泰语).
  18. Litalien, Manue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 providential regime in Thailand: Religious philanthropy as a new form of democratic capital] (PDF) (学位论文). Université du Québec à Montréal: 130–1. January 2010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6-06) (法语).
  19. Rajakaruna, J. . Daily News: Sri Lanka's National Newspaper. 28 February 2008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8).

外部链接

Template:Dhammakaya Tradition Footer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