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瑞典語/nˈbɛl/瑞典语:[ˈalfrɛd nʊˈbɛlː] 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瑞典著名化学家发明家化学工程师企业家慈善家。他一生拥有355项专利,最著名的发明是炸药,即矽藻土炸藥,亦曾於1894年收購波佛斯公司進軍軍需產業。他因发明炸药和后人依照其遗嘱将其遗产设立诺贝尔奖而闻名于世。

炸藥之父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Alfred Nobel
出生(1833-10-21)1833年10月21日
 瑞典斯德哥爾摩
逝世1896年12月10日(1896歲—12—10)(63歲)
義大利王國 義大利聖雷莫
墓地 瑞典斯德哥爾摩北墓園
59°21′24.52″N 18°1′9.43″E
国籍 瑞典
语言瑞典语法语英语俄语意大利语德语
职业发明家
企業家
化学家
化学工程师
知名于矽藻土炸药发明者
诺贝尔奖创立者
父母艾馬紐·諾貝爾
卡罗琳娜·安德烈尔特·諾貝爾
亲属羅伯特·諾貝爾(大哥)
路德維希·諾貝爾(二哥)
签名

生平

1850年代的諾貝爾

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父親為發明家和工程師伊曼紐爾·諾貝爾(Immanuel Nobel,1801-1872),畢業於斯德哥爾摩皇家技術院;母親為卡罗琳娜·安德烈尔特·諾貝爾(Carolina Andriette Nobel ,舊姓Ahlsell,1805-1889)[1]。兩人於1827年成婚,育有8个孩子,諾貝爾為家中四子。可惜其父母離婚後生活艱困,只有阿弗雷德及另外3位兄弟存活,聰穎的阿弗雷德也只能短暫進入小學。

1837年,父親獨自前往俄羅斯圣彼得堡經商,並在獲得成功後于1842年舉家移居。在那里,他的父亲开始研發“鱼雷”(torped)。诺贝尔進入貴族學校,掌握了流利的英文、法文、德文、俄文。[2]诺贝尔开始师从研究化学的俄罗斯教授尼古拉·尼科来维奇·齐宁。诺贝尔18岁时去美国学习了四年化学,期间为约翰·埃里克森工作了一小段时间[3]

1850年,前往巴黎花了3年的时间向硝化甘油發明者阿斯卡尼奥·索布雷洛學習。索布雷洛認為硝化甘油受熱或受壓力時穩定性差、容易爆炸,以此堅持拒絕使用。1859年,他的哥哥魯維·艾馬紐(1831年-1888年)接管了父亲的产业。等诺贝尔返回瑞典后发现他的父亲的工厂已经破产,便投身于研發炸药,主要是如何安全的生产和使用硝酸甘油炸药。但1864年9月3日,一场大爆炸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工厂Heleneborg,造成5人死亡,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艾彌爾。

最初的诺贝尔文学奖于1895年制定,这是源于诺贝尔当时写下的遗嘱,奖金来自于他的大部分财富。自1901年,该奖项已授予许多杰出的先生和女士,他们的杰出成就表现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层面。

虽然诺贝尔一直未婚,但他的传记作者指出,他已至少有过三段恋爱史。诺贝尔的初恋是在俄羅斯帝國和一个名叫Alexandra的女孩,但这个女孩拒绝了诺贝尔的求婚。 為了管理全球業務,他搭乘馬車巡視全球業務,一次他到維也納後,以五種語言在報紙上徵求助理,應徵的求職信中,有一封也同樣以五種語言回信,這位應徵者名為貝爾塔·馮·蘇特納。面試後,諾貝爾對貝爾塔傾心,但恨不相逢未嫁時,貝爾塔已有婚約。1876年,貝爾塔·馮·蘇特納成为诺贝尔的秘书,但仅仅过了短暂的时间。蘇特納就别嫁他人。虽然蘇特納与诺贝尔相处短暂,但直到诺贝尔1896年逝世,蘇特納仍然对诺贝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包括让他决定设立诺贝尔和平奖。她不断的推动世界和平,最終於1905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的第三段爱情是一个漂亮的女孩索菲·赫丝,她也在维也纳。他们互相联络长达18年之久,还互致信函,诺贝尔称她为“诺贝尔的夫人”。他逝世后,为他撰写传记的作家Evlanoff把他的信件锁在设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学院,并得到了妥善的保管。最近的一次公开露面的时间是1955年。

Kantha说“诺贝尔有着丰富的创造力并有过人的天赋,他有着多国语言的技能。尽管缺乏正式的中等和高等教育,诺贝尔仍然熟练运用六种语言:瑞典语,法语,俄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他还有文学技能和会撰写诗歌。但一直到诺贝尔垂危的时候,他唯一的剧作才得以付印。可惜的是,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诽谤滋事、亵渎神明”,诺贝尔过世就几乎全都被销毁了,只有区区三份得以幸存。直到2003年,首部幸存版才在瑞典出版。除了瑞典语外,这部戏剧还没有被翻译成其它语言,包括英语。 诺贝尔逝世後安葬在斯德哥尔摩北墓園(Norra begravningsplatsen)。

發明矽藻土炸藥

诺贝尔发现,只要把硝化甘油矽藻土混合在一起,加工起来就方便安全多了,1867年,诺贝尔把这种混合配方注册专利,并命名为「Dynamite」(結合古希腊语 /dý.na.mai̯/「力量」和英语 diatomite「矽藻土」),即後來的矽藻土炸藥。一八七五年,諾貝爾利用膠狀物質的火棉膠,發明出達納炸药

19世紀末期,歐洲大陸每天有三宗爆炸案,但諾貝爾持續改進炸藥的能力,改良引爆後的煙霧,這項產品引起軍方的重視,大量的軍火被運送到交戰的國家中。但由於諾貝爾始終信奉和平主義,極力反對戰爭,這種做法可以說一直令他十分痛心。

而他過去的好友貝爾塔則為了推動全球的和平運動而奮鬥。

諾貝爾獎

由諾貝爾捐赠的遺產創建,自1901年起每年頒獎。 诺贝尔在遗嘱中还写道:“把奖項分为5項”

一、物理學獎:頒發给在物理学領域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者。

二、化學獎:頒發给在化学領域有最重要发现或新改进者。

三、生理醫學獎:頒發给在生理学医学領域有最重要发现者。

四、文學獎:頒發给在文学領域表现出了理想主义的倾向并有最优秀作品者。

五、和平獎:頒發给为国際友誼、废除使用武力与贡献者。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其成立300週年(1668-1968)時所設立,為紀念諾貝爾而新增了第六個獎項—经济学奖,並於1969年開始頒發給在經濟學領域有傑出研究者。

参考文献

  1. . Britannica.com. 19 March 2012 [26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6).
  2. Documents of Life and Activity of The Nobel Family. Under the editorship of Professor Arkady Melua. Series of books.
  3. Carlisle, Rodney (2004). Scientific American Invetions and Discoveries, p.256. John Wiley & Songs, Inc., New Jersey. ISBN 0-471-24410-4.

延伸閱讀

  • Schück, H, and Sohlman, R., (1929). The Life of Alfred Nobel. London: William Heineman Ltd.
  • Alfred Nobel US Patent No 78,317, dated 26 May 1868
  • Evlanoff, M. and Fluor, M. Alfred Nobel – The Loneliest Millionaire. Los Angeles, Ward Ritchie Press, 1969.
  • Sohlman, R. The Legacy of Alfred Nobel, transl. Schubert E. London: The Bodley Head, 1983 (Swedish original, Ett Testamente, published in 1950).
  • Jorpes, J.E. Alfred Nobel.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 January 1959, 1(5113): 1–6.
  • Sri Kantha, S. Alfred Nobel's unusual creativity; an analysis. Medical Hypotheses, April 1999; 53(4): 338–344.
  • Sri Kantha, S. Could nitroglycerine poisoning be the cause of Alfred Nobel's anginal pains and premature death? Medical Hypotheses, 1997; 49: 303–306.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维基语录上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语录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