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千铁路

金千铁路,原称金岭铁路,南起自浙江省金华市沪昆铁路上的金华站,向北经过兰溪市建德市,终点在建德市岭后村千岛湖南站,全长79公里。全线由上海铁路局管辖,共设13站,分别建于1930-1932年、1956-1957年。千岛湖南站原名岭后站,1980年代因千岛湖旅游兴起,故改名为千岛湖站。

金千铁路
(金岭铁路)
T7785次列车运行在金千铁路上
概覽
營運地點 中国浙江省
服務類型两用
目前狀況营运中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79 km
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

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金千铁路的客运业务逐渐萎缩:2009年5月12日起,开行半个世纪的金千小票车7103/7105/7104次列车停止运营[1]、至此,兰溪千岛湖南区间将不再办理客运业务;兰溪-金华段目前也仅余T7785/7786次列车办理客运。

2020年5月,建德当地政府计划利用金千线更楼千岛湖南区间开行旅游列车,具体实施方案尚在协调中[2]

建设历史

金千铁路金华至兰溪段最初为杭诸兰铁路的一部分。1929年开工的杭江铁路原设计由龙游兰溪,经严州(今建德市)、桐庐、留下、至钱塘江北岸的闸口车站。后因兰江水深江阔、沿途均为崇山峻岭,以当时的条件难以修建铁路。因此杭江线改由与杭诸兰铁路并线,金兰段就此成为支线铁路[3]

1956年8月20日,新安江水电站全面开工,电站工程外来建设材料和设备运输总量为55.86吨,重型器材最重件为99吨,原有公路已无法满足其需要。1956年10月,铁道兵8501部队承包施工的兰溪至铜官峡(即建德市城区上游约4公里处水电站大坝所在峡谷)铁路开工。线路直至发电厂装配车间。并在建德叶家引出至江村沙石料场对岸的专用线(此支线已于本世纪初拆除),机车牵引定位800吨。兰铜段于1957年10月1日正式通车,后无偿移交至上海铁路局[4]

新安江水电站大坝左侧拟建300吨级升船机,但由于技术问题未建。1959年,为了解决新安江上游淳安县的水运过坝问题,开工建设朱家埠毛竹源码头铁路(即朱家埠岭后段铁路,因而全线也称金岭铁路),线路正线5.6千米;毛竹源码头线2.02公里;塘坞码头线0.75公里。朱家埠岭后虽然直线距离只有三公里,但高程从40米上升到116米,落差达75米,所以需盘山穿洞展线绕行,有隧道七座,最大坡度千分之22。机车牵引定位450吨。由上海铁路局设计所、杭州铁路分局勘探设计。并在1959年12月发包给铁道兵8518部队1960年1月开工。1960年4月改由新安江水电工程局施工。后因国民经济调整停工下马。1964年才得以续建,1975年8月竣工通车[4]。总投资1800万元,设计年通过能力62万吨。

车站

金千铁路目前设有10个中间站。竹马馆站兰溪站于1932年通车,溪西站永昌站寿昌站新安江站于1957年通车。1968年,增建排塘站更楼站。1975年新设岭后站和由原新安江站货场改建成的朱家埠站[5]:362。1985年原上郭乘降所升级为功塘站,并逐渐承担原兰溪站的货运功能[6]:319

2016年4月8日,位于原寿昌站更楼站区间的新安江南站投入运营,以取代原寿昌站更楼站新安江站的货运业务[7]。2018年9月28日,溪西站被撤销[8]

线路建成初期由杭州铁路分局和水利电力部新安江水电站共管,铁路部分车站由新安江中心站管辖。1978年10月新安江中心站更名新安江车务段,之后又于1993年6月和2001年7月更名兰溪车务段和金千铁路经营管理中心。2005年5月,金千铁路经营管理中心并入金华直属站[9]:391,之后又于2006年3月21日改由金华车务段管理至今[10]

参见

参考资料

  1. . 金华新闻网. 2009-05-11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2. . 钱江晚报 (凤凰网). 2020-05-25.
  3. 丁贤勇. (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133. 2010-12-16 [2017-1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13).
  4.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ISBN 7-213-01019-0.
  5. 《建德市地名志》编委会. . 方志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144-1915-3.
  6. 江涛等. . 地方志办公室. 1997. ISBN 9787502743758.
  7. . 浙江在线. 2016-04-08 [2016-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5).
  8. . 搜狐. 2018-09-29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30).
  9. 《建德市志》编纂委员会.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0. ISBN 9787213042430.
  10. . 杭州市人民政府. 2008-03-24 [2022-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