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運
長榮海運(英語:,LSE:EGMD 、臺證所:2603),是一家台灣籍的海運公司,為長榮集團創始及核心事業,也是臺灣第一大、全球第7大海運公司。旗下船隻長榮A級貨櫃船為目前世界上運載力最大之貨櫃輪。 現與陽明海運、萬海航運並稱「台灣貨櫃三雄」。總部位於桃園市蘆竹區南崁。
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 | |
---|---|
桃園南崁總部 | |
公司類型 | 上市公司 |
股票代號 | 臺證所:2603(1987年9月21日上市) LSE:EGMD |
ISIN | US3002462048 |
統一編號 | 11337775 |
成立 | 1968年9月1日 |
創辦人 | 張榮發 |
代表人物 | 董事長:張衍義 總經理:吳光輝 |
總部 | 中華民國(臺灣) 桃園市蘆竹區新南路一段163號 (長榮海運大樓) |
产业 | 航運、船舶運送、船務代理、貨櫃集散站經營 |
營業額 | ▲新臺幣4894.07億元(2021年)[1][2] |
▼新臺幣7.79億元(2019年) | |
▼新臺幣-2.23億元(2019年) | |
總資產 | ▲新臺幣1.03兆元(2021年7月) |
所有權者 | 長榮集團 |
實收資本額 | 新臺幣 52,908,484,360元 |
每股盈利 | ▼新臺幣19.16元(2022年) |
主要股東 | 巴拿馬長榮國際 (7.40%) 長榮國際 (4.96%) 張榮發 (3.42%) 張國華 (3.02%) 張國明 (2.21%) |
母公司 | 長榮集團 |
主要子公司 | 立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 Evergreen Marine (UK) Ltd. Italia Marittima S.p.A. |
网站 | www |
簡介
長榮集團始於長榮海運公司,由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創立于1968年9月1日。 1975年 開闢遠東╱美國東岸全貨櫃定期航線,是臺灣第一家開闢全貨櫃船隊的船公司。1984年,開闢環球東西雙向全貨櫃定期航線。1985年,長榮海運榮登世界排名第一的貨櫃船公司。
2007年起,整合集團下的意大利海運公司、長榮海運英國公司、長榮海運香港公司及長榮海運新加坡公司(2009年加入)共同組成Evergreen Line。
2014年3月:長榮海運加入由中遠(CSCL)、川崎汽船(K Line)、陽明(YANG MING)以及韓進(Hanjin,已解散)四家所形成的CKYH聯盟後,組建成新的CKYHE聯盟[3]。
2016年,與達飛(CMA CGM)、中遠(COSCO SHIPPING)、東方海外(OOCL)簽訂合作意向書,宣布將成立「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營運範圍除了亞洲至歐洲、地中海、北美東、西岸及越大西洋等東西向遠洋市場之外,規劃自2016年4月展開營運。
2017年,長榮德國公司更名為長榮歐洲公司,並將荷蘭、比利時、法國、波蘭、瑞士及奧地利的海運代理公司合併為長榮歐洲公司的分公司。
2019年,成立長榮哥倫比亞公司,與「海洋聯盟」成員企業簽署相關文件,並將合作期限延長至十年。[4]
現役船隊
船級 | 船型 | 建造年份 | 容量 (TEU) | 該級船隻數 | 備註 |
---|---|---|---|---|---|
Ever D-class | 1996–1998 | 4,163 | 10 | 10艘全數由三菱重工建造。 | |
Uni A-class | Fully Cellular | 1996–1999 | 1,162 | 14 | 現為Uni A-class |
Ever U-class | Panamax | 1996–2001 | 5,364 | 18 | 18艘全數由三菱重工建造。 |
Ever P-class | 1999–2003 | 1,618 | 16 | ||
Ever E-class | 2001–2002 | 6,332 | 5 | 5艘全數由三菱重工建造。 | |
Ever S-class | Post-Panamax | 2005–2008 | 7,024 | 10 | 10艘全數由三菱重工建造。 |
Ever L-class | 2012–2015 | 8,452–9,536 | 30 | 20艘由三星重工建造,另外10艘由台灣國際造船建造。 | |
Thalassa Hellas-class | Neo-Panamax/VLCS | 2013–2014 | 13,808 | 10 | 1艘為長榮海運自有船。 3艘為Enesel公司的長期租船契約。 6艘為SFL Corporation Ltd.公司的長期租船契約。 |
Triton-class | 2016 | 14,424 | 5 | Costamare公司的長期租船契約。 | |
Tampa Triumph-class | 2017 | 13,656 | 5 | 正榮汽船的長期租船契約。 | |
Ever B-class | Panamax | 2017–2019 | 2,867–2,881 | 20 | 10艘由今治造船建造,另外10艘由台灣國際造船建造。 |
Ever G-class | Megamax-23 | 2018–2019 | 20,124–20,160 | 11 | 正榮汽船的長期租船契約。 |
Ever F-class | Neo-Panamax | 2020起 | 11,888–12,188 | 20 | 8艘由三星重工建造之船舶為長榮海運自有船。 12艘由今治造船建造之船舶為正榮汽船的長期租船契約。[5] |
Ever C-class | Panamax | 2020起 | 1,844-1,984 | 25 | 8艘由現代尾浦造船建造,15艘由今治造船建造,2艘由江蘇揚子江造船建造[5] |
Ever A-class | Megamax-24 | 2021起 | 23,992–24,004 | 13 | 6艘由三星重工建造,7艘由中國船舶集團建造,[6]長榮海運史上最大的貨櫃船。 |
Ever O-class | Panamax | 2021起 | 2,634 | 14 | 4艘由江南造船建造之船舶為長榮海運自有船 10艘由今治造船建造之船舶為正榮汽船的長期租船契約。[5] |
Ever M-class | Neo-Panamax | 2023起 | 15,432 | 20 | 20艘新型貨櫃船將全數由三星重工建造[7]。 |
Panamax | 2024起 | 1800-2300 | 24 | 24艘新型貨櫃船將由中國船舶集團建造[8] | |
Neo-Panamax | 16,000 | 24 | 其中16艘新型貨櫃船將由三星重工建造,剩餘8艘新型貨櫃船將由Nihon Shipyard Co., Ltd.(NSY)建造。 規格為甲醇雙燃料動力節能貨櫃船[9]。 |
- 船身顏色有2種,一種是墨綠色(以現役船隊除長榮A級貨櫃船、長榮M級貨櫃船以及2022年升級改造後之長榮L級貨櫃船的以外均為適用對象),另一種則是亮綠色(僅限2021年起自有船適用對象)
- 墨綠色《張榮發綠》
- 除長榮A級、M級以及2022年起升級改造後的L級以外之自有船(未來將改為亮色系之長範綠),塔拉薩海拉斯級、特里頓級、坦帕勝利級、G級、F級(正榮汽船租約12艘)、C級(船東租約21艘)、O級(正榮汽船租約10艘)等長期租船契約
- 亮綠色《長範綠》
- 長榮A級、M級以及2022年起升級改造後的L級(未來所有S級、L級、B級、C級-台灣本國籍、F級-三星重工建造之長榮自有船8艘、O級-江南造船建造之長榮自有船4艘皆改為《長範綠》塗裝)
- 墨綠色《張榮發綠》
已退役船隊
船級 | 船型 | 建造年份 | 容量 (TEU) | 該級船隻數 | 備註 |
---|---|---|---|---|---|
Ever G-class | Panamax | 1983 | 2,240-2,728 | 20 | 6艘由IHI海洋聯合吳工廠建造,另外4艘尾道造船建造,最後10艘由中國造船(現名為台灣國際造船)高雄船廠建造。 |
Ever GL/GX-class | 1986-1988 | 4,163 | 11 | ||
Ever R-class | 1993–1995 | 4,229 | 10 | 5艘由三菱重工建造,另外5艘則由尾道造船建造 | |
事件
2021年3月23日,長榮海運向日本正榮汽船租賃的貨櫃輪長賜輪因遇到強側風吹襲而偏離航道,擱淺於蘇伊士運河,造成連接紅海、地中海的運河雙向阻塞,導致全球貨櫃輪船的航運受到影響[10],後於同年3月29日脫離擱淺河道,該運河亦在隨後恢復交通[11]。
圖片
- 長榮海運貨櫃
- 長榮海運租船"海希輪"於易北河首航
- 長榮位於高雄港的櫃場
- 長榮40尺標準櫃
- 長榮20,000TEU級貨櫃船"長隆輪"
- 長榮24,000TEU級貨櫃船"長範輪"
- 長榮24,000TEU級貨櫃船"長儀輪"
參考資料
- (PDF). Evergreen Marine Corp. 2007 [2008-10-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11).
- . XE Currency Site. 2008 [2008-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 張佩芬、呂淑美,長榮海運 加入CKYHE聯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時電子報》,2014-02-21
- . 長榮海運. [2021-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30) (中文(繁體)).
- . Green Ibérica. 2020-01-08 [2021-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美国英语).
- . Green Ibérica. 2019-12-13 [2021-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9) (美国英语).
- . The Maritime Executive. [2021-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英语).
- . Offshore Energy. 2021-09-10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美国英语).
- .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4).
- 曹宇帆. 陳彥鈞 , 编. . 開羅: 中央通訊社. 2021-03-24 [2021-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1) (中文(繁體)).
- Mohamed Abdel Ghany; Yusri Mohamed; Aidan Lewis. Alison Williams , 编. . 開羅: Reuters. 2021-03-29 [2021-03-29]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