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
闽江(閩東語:,平話字:Mìng-gĕ̤ng;閩北語:),是中国福建省境内的最大河流。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一半。
闽江 | |
白龙江(南台岛以北段) 乌龙江(南台岛以南段) 马江(马头江、马渎江、琴江)(經過馬尾的水段) 帝封江(經過螺洲、义屿段) | |
河流 | |
[[File: Fuzhou skyline.jpg|256px|none|闽江福州段 {{|}}]] 闽江福州段 | |
国家 | ![]() |
---|---|
省/州/邦 | 福建 |
源头 | |
- 位置 |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 |
河口 | 东海 |
- 位置 | 琅岐岛 |
长度 | 577 km(359 mi) |
流域面积 | 60,992 km²(23,549 mi²)[1] |
流量 | |
- 平均流量 | 1,980 m³/s(69,923 ft³/s) |
![]() 闽江流域及沿岸城市
| |
维基共享资源:Min River (Fujian) | |
流域


闽江上游有三源:
- 北源建溪,出自武夷山与仙霞岭接界处的三尖峰西麓,称南浦溪,至建瓯丰乐与来自武夷山市的崇阳溪相汇,往南至建瓯有松溪汇入始称建溪。
- 中源富屯溪,出自赣、闽交界的光泽县交溪口,经邵武到顺昌与金溪相汇。
- 南源沙溪,上游九龙溪,发源于福建省宁化县,经清流、永安与西南来的支流相汇,经三明、沙县至南平的沙溪口,与来自西北的富屯溪相汇,然后经南平市与建溪汇合后始称闽江。
闽江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经福建省中北部,在福州南台岛淮安附近分南北两支(北仍称闽江或白龙江,南称乌龙江),至罗星塔再度匯合,折向东北,在马尾区亭江附近又分为两支(长门水道、梅花水道),绕琅岐岛注入台湾海峡。
水文


闽江流域降水丰沛,水量与黄河流域的水量相近,居全国第七位。流域年径流总量达623.70亿立方米,径流年际变化比较稳定,为重要水运通道。闽江源短流急,平均约三年就要发生一次超2万立方米每秒的较大洪水。中、上游滩多水急,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641.8万千瓦,占全省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的60%。可开发水力装机容量约468万千瓦。目前闽江流域已建成大中型水电站 23个,装机容量达316万千瓦。其中水口水电站装机容量140万千瓦,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常规电站。
闽江洪水就暴雨成因而论,主要有梅雨型和台风雨型两种。梅雨型洪水是中纬度天气系统和低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由锋面暴雨所形成的,出现时间一般是4~6月,谓之前汛期洪水。台风雨型洪水是由台风天气系统的暴雨所形成的,出现时间多在7~9月,谓之后汛期洪水。
桥梁和隧道
闽江上位于福州的桥梁有淮安大桥、洪山桥、金山大桥、尤溪洲大桥、解放大桥(闽江一桥)、闽江大桥(闽江二桥)、鳌峰大桥(闽江三桥)、三县洲大桥(闽江四桥)、鼓山大桥、魁岐大桥、福厦铁路闽江特大桥、三江口大桥、青洲大桥、琅岐闽江大桥、长门大桥、道慶洲大桥等。
福州地铁1号线的过江隧道位于解放大桥和闽江大桥之间。
福州地铁6号线的过江段位于道慶洲大桥。
航运
2021年底闽江水口进行试通航,标志着福州-南平-三明等地区可全天候通航,不再受到河床下沉的干扰。[2]
生态
2022年福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七地市共同决定联手保护闽江生态与执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