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选举

阿根廷共和国每两年会举行一次立法机构选举,自1995年以来每四年举行一次总统选举(以前每六年举行一次)。阿根廷宪法的第一条规定,该国实行“代议、共和和联邦制”的政府体制。[1]由于是联邦制国家,所以阿根廷定期举行两种主要类型的选举:

阿根廷

阿根廷政府與政治
系列條目


现任哈维尔·米莱


其他国家 · 图集
政治主题
1916年选举中使用的投票箱。
2015年总统选举中投票信封

各地市政选举受各省的法律和程序管辖定期举行。

有时候会举行常规选举以组建制宪会议用以修改宪法,分别在1853年1860年1866年1898年1949年1957年1994年出现过。[2]

任何16岁以上的公民,投票是普遍匿名强制性[3][4]对于18岁以下和70岁以上的,不投票并不处罚。在某些情况下,允许定居的外国人投票。2012年11月,通过的一项法律允许16至18岁的年轻人选择投票。[5]

总统和副总统通过直接普选,采用两轮制,投票选出,任期四年。如果没有正副總統候選人获得超过45%的赞成票或者也沒有得到超过40%的赞成票与排名第二的正副總統候選人的赞成票相差10个百分点,则必须进行第二轮投票[6]。得票率前两名的正副總統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二轮得票数高者当选。[7]

国会有两个议院组成:

历史

1912年以罗克·萨恩斯·佩尼亚总统命名的《萨恩斯·佩尼亚法》保障了对阿根廷男性公民的普遍匿名强制投票。使用萨恩斯·佩尼亚法的第一次选举是在1916年阿根廷大选中。[8]直到1947年,在胡安·多明戈·庇隆政府批准了第13,010号法《伊娃法》之前,妇女在阿根廷没有投票权[9]妇女在1951年的全国选举中首次投票。

Voters casting their ballots in the 1924 legislative election.

在整个20世纪,投票权受到阿根廷众多独裁政权的压制。[10]何塞·费利克斯·乌里布鲁(1930年-1932年)和所谓的解放革命阿根廷革命等独裁政权,以及最后的军事独裁政权(1976年-1983年),都完全压制了投票权。此外,在“臭名昭著的十年”的历届政府中,选举舞弊现象十分普遍。[11]自1983年恢复民主以来,阿根廷的选举被普遍认为是自由、公平和透明,[12]参与率很高,截至2019年平均为70.24%。[13]

2012年,第26,774号法将阿根廷公民的法定投票年龄从18岁降低到16岁。[14]

演变

阿根廷的选举制度随着事件的变化而出现过一下的选举方式:

  • 領先者當選:票数最多的候选人当选。
  • 多议席多票制:获得票数最多的政党,全部候选人当选。
  • 不完整选单:得票最多的政党赢得三分之二的席位,得票第二多的政党赢得剩余的三分之一席位。
  • 比例代表制:席位按各党派获得的票数按比例分配。
  • 两轮选举制:获得50%以上票数的候选人当选。如果没有候选人获得50%的选票,则在获得15%以上选票的候选人中进行第二轮投票。
  • 选票差异:获得票数超过45%的候选人获胜或超过40%的选票与第二名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如果未达到百分比,则在两名得票最多的候选人之间进行第二轮投票。
  • 带选票的不完整选单:获得超过50%选票的政党赢得两个席位,得票第二多的政党赢得一个席位。如果没有政党获得50%的选票,则在两个得票最多的政党之间进行第二轮投票。
  • 選舉人團:间接选举,由选民投票给选举人,然后选举人投票给候选人。
  • 立法机关任命:候选人由省级立法机关任命。

总统选举

年份 省份 联邦首都 国家领土
1854年1880年 选举人团,多议席多票制 不存在 无权选举
1886年1910年 选举人团,多议席多票制 选举人团,多议席多票制 无权选举
1916年1931年 选举人团,不完整名单 选举人团,不完整名单 无权选举
1937年 选举人团,多议席多票制 选举人团,多议席多票制 无权选举
1946年 选举人团,多议席多票制 选举人团,多议席多票制 无权选举
1951年 领先者当选
1958年 选举人团,不完整名单 选举人团,不完整名单
1963年 选举人团,比例代表制 选举人团,比例代表制
1973年3月 两轮选举制
1973年9月 两轮选举制
1983年 选举人团,比例代表制 选举人团,比例代表制 选举人团,比例代表制
1989年 选举人团,比例代表制 选举人团,比例代表制 选举人团,比例代表制
1995年至今 选票差异制 建制取消

众议院选举

年份 省份 联邦首都 国家领土
1854年至1880年 多议席多票制 不存在 无权选举
1882年至1902年 多议席多票制 多议席多票制 无权选举
1904年 领先者当选 领先者当选 无权选举
1906年至1910年 多议席多票制 多议席多票制 无权选举
1912年1948年 不完整选单 不完整选单 无权选举
1951年 领先者当选 领先者当选 无权选举
1954年 领先者当选 领先者当选 无权选举
1958年1962年 不完整选单 不完整选单 无权选举
1963年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 无权选举
1965年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 无权选举
1973年1989年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
1991年至今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 建制取消

参议院选举

年份 省份 联邦首都 国家领土
1854年至1880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不存在 无权选举
1882年至1910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选举人团,多议席多票制 无权选举
1913年1935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选举人团,不完整名单 无权选举
1938年1949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选举人团,多议席多票制 无权选举
1951年 多议席多票制 多议席多票制 无权选举
1954年 领先者当选 多议席多票制 无权选举
1958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选举人团,不完整名单 无权选举
1961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选举人团,不完整名单 无权选举
1963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选举人团,比例 无权选举
1966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不选举 无权选举
1973年 带选票的不完整选单 带选票的不完整选单 无权选举
1983年1989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选举人团,比例代表制 无权选举
1992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选举人团,比例代表制 建制取消
1995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领先者当选 建制取消
1998年 由立法机关任命 不选举 建制取消
2001年至今 不完整选单 不完整选单 建制取消

制宪大会

通过选举选出一个制宪会议,以修改宪法

年份 省份 联邦首都 国家领土
1853年 多议席多票制 不存在 不存在
1860年 多议席多票制 不存在 不存在
1866年 多议席多票制 不存在 无权选举
1898年 多议席多票制 多议席多票制 无权选举
1948年 不完整选单 不完整选单 无权选举
1957年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 无权选举
1994年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 建制取消

投票资格

2009年阿根廷立法选举期间,选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所公立学校外排队。

阿根廷宪法第37条规定了投票权,并在《国家选举法典》中进一步详细说明。[15]所有自然出生阿根廷公民以及公民后裔,凡满16岁以上者皆有投票权,而归化公民则可以从18岁开始投票(参见阿根廷国籍法)。拥有永久居留權的非阿根廷公民无权投票国家选举,但可以根据省级法律规定投票地方选举。

投票权使用到:

  • 精神不健全者(经审判确认)
  • 故意犯罪而定罪的人
  • 犯非法赌博罪的人(仅三年,累犯的情况下为六年)
  • 因符合逃兵条件而受到受刑的人
  • 因刑事原因被宣布叛乱的人,直到叛乱停止或另行规定
  • 受《政党组织法》规定限制的人
  • 被宣布为不能行使政治权利的人

所有阿根廷公民都会自动登记在全国选民名册中,该选民名册每两年更新一次。[16]对于18岁到70岁公民来讲投票是强制性。但18岁至70岁的合格选民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则可以豁免投票:

  • 在选举期间必须留在其办公室的现任法官及其辅助人员
  • 距离指定的投票地点超过500公里,并且通过当地警察出具的证明有理由证明的人
  • 国家、省或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或私人医生(如果上述所有条件均不可用)的充分证明

居住在海外的阿根廷公民可以在阿根廷大使馆和领事馆投票。[17]

省级选举

省级立法机关制定的省级法律和省宪法规定了省级和地方级的选举方式。由于分权适用于各省以及联邦政府,省级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省长)分别通过选举产生。省长由该省选举产生。

为了方便和节省成本,许多省和地方的选举与联邦总统选举同时举行。然而,有少数几个省份分别举行选举。

近期选举表

职务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类型 阿根廷初选[註 1](八月)
总统选举(十月)
参议院选举(十月)
众议院选举(十月)
省份选举(三月至十月)
基层政权 (三月至十月)
基层政权
(无数据)
阿根廷初选(八月)
参议院选举(十月)
众议院选举(十月)
省份选举
基层政权
基层政权
(无数据)
阿根廷初选(八月)
总统选举(十月)
参议院选举(十月)
众议院选举(十月)
省份选举 (三月至十月)
基层政权 (三月至十月)
总统副总统 总统与副总统选举总统与副总统选举
国家参议院 三分之一轮替[註 2]三分之一轮替[註 3]三分之一轮替[註 4]
众议院 半数轮替[註 5]半数轮替半数轮替
省份省长和立法机构) 22个省长[註 6]
23个议会[註 7]
2个省长[註 8]
13个议会[註 9]
22个省长[註 10]
23个议会[註 11]
基层政权(市长和议会) (无数据)(无数据)(无数据)(无数据)(无数据)

参见

  • 阿根廷政府
  • 阿根廷政治
  • 阿根廷政党列表
  • 阿根廷选举列表
  • 第26,571号法律
  • 电子单票投票系统

注解

参考

  1. .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de abril de 2013).
  2. .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de abril de 2009).
  3. . [202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8).
  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6).
  5. “Sin la oposición y en una sesión polémica, el kirchnerismo convirtió en ley el voto joven en Diputado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 de noviembre de 2012. lanacion.com.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6.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2).
  7. . 联合早报. 2023-11-20 [2023-11-20] (中文).
  8. . CONICET. 1 April 2016 [20 Jul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西班牙语).
  9. Barrancos, Dora. (PDF). Cuadernos Intercambio sobre Centroamérica y el Caribe. 2014, 11 (11): 15-27 [2022-02-23]. ISSN 1659-494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9-01) (西班牙语).
  10. Pigna, Felipe. . Clarín. 27 October 2019 [20 Jul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西班牙语).
  11. . educ.ar. 16 August 2011 [20 Jul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9) (西班牙语).
  12. . Freedom House. [20 Jul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13. . IFES Election Guide. [20 Jul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西班牙语).
  14. Torre, Iván. . CIPPEC. March 2016 [20 Jul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8) (西班牙语).
  15. . argentina.gob.ar. [20 Jul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西班牙语).
  16. Grosz, Martín. . Clarín. 7 May 2021 [20 Jul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西班牙语).
  17. . Perfil. 23 March 2021 [20 Jul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西班牙语).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