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龍捲

陸龍捲是大氣科學家霍華德·B·布魯斯坦在1985年為一種與中氣旋無關的龍捲風所創建的術語。[1]《氣象學術語表》將陸龍捲定義為:

口語化表述龍捲風是在其成長階段的母以及起源於邊界層的渦度。
母雲不包含預先存在的中級中氣旋。陸龍捲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看起來像“陸地上空的佛羅里達群島水龍捲。”[2]
2004年5月22日,內布拉斯加州北普拉特附近的一個陸龍捲。注意其特有的光滑管狀,類似于晴天水龍捲的形狀。

特徵

陸龍捲是一種龍捲風,在濃積雲的生長階段形成,通過向上伸展大氣邊界層渦量並進入濃積雲的上升氣流。它們通常比超級單體龍捲風更小、更弱,並且不是由中氣旋或云中預先存在的旋轉形成的。正因為如此,多普勒天氣雷達很少檢測到陸龍捲。[3]

陸龍捲與水龍捲有很強的相似性和發展過程,通常採用半透明和高度層流螺旋管的形式。"它們通常是狹窄的、狀的冷凝漏斗,在雷暴仍在生長並且沒有旋轉上升氣流時形成",根據國家氣象局[4]陸龍捲被認為是龍捲風,因為快速旋轉的空氣柱同時與地表和積雲接觸。並非所有的陸龍捲都是可見的,而且許多是最初在地表旋轉的碎片,然後最終被冷凝和灰塵填滿的。

生命週期

形成於中氣旋上升氣流之下,一個陸龍捲通常持續不到15分鐘,然而它們可以持續更長時間,並造成嚴重損害。 它們通過可識別的形成、成熟和消散階段進行,並在附近發生下沉氣流或顯著降水時趨於衰減。它們可能以線狀或成組的形式形成多個陸港。 [5]

損害

陸龍捲通常很弱,然而在極少數情況下,陸龍捲風可能與EF3藤田級數龍捲風一樣強大。[5][6]

參見

參考資料

  1. Bluestein, Howard B. . Preprints, 14th Conf. On Severe Local Storms, Indianapoli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85, 14: 267–270 [27 March 2007]. doi:10.1175/1520-0434(1999)014<0558:AHOSSI>2.0.CO;2可免费查阅.
  2.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 ametsoc.org. 2000 [27 March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6 April 2007).
  3. Wakimoto; Wilson. . Monthly Weather Review. 1989, 117 (6): 1113–1140. Bibcode:1989MWRv..117.1113W. doi:10.1175/1520-0493(1989)117<1113:NST>2.0.CO;2可免费查阅.
  4. Judson Jones. . CNN. 8 June 2021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6).
  5. Forbes; Wakimoto. . Monthly Weather Review. 1983, 111 (1): 220–235. Bibcode:1983MWRv..111..220F. doi:10.1175/1520-0493(1983)111<0220:ACOOTD>2.0.CO;2可免费查阅.
  6.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 [20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