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清
韋國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原名韦邦宽,男,壯族,广西东兰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韦国清参加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连长,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军事教员,中共红军大学总支书记,干部团特科营营长,教导师特科团团长,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大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政治委员,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第二次國共內戰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员,广西省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共广西区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韦国清 韦邦宽 | |
---|---|
韦国清像 |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 |
任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政治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 | |
任期 1973年8月—1985年9月 |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 |
任期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
任期 1975年1月—1989年6月 | |
委员长 | 朱德 → 宋庆龄 → 叶剑英 → 彭真 → 万里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
任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 | |
任期 1965年1月—1983年6月 | |
主席 | 周恩来 → 邓小平 |
第1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 |
任期 1958年3月—1975年10月(1968年2月起称革委会主任) | |
前任 | 自己(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
继任 | 安平生(革委会主任) |
第7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 |
任期 1977年8月—1982年9月 | |
前任 | 张春桥 |
继任 | 余秋里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中華民國广西省东兰县 | 1913年9月2日
逝世 | 1989年6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75歲)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配偶 | 梁政相 许其倩 |
母校 | 工农红军学校 红军大学 |
职业 | 政治家、军人 |
获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国共产党 |
服役 | 中国工农红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
服役时间 | 1929 - 1982 |
军衔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年) |
参战 | 第一次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法越战争 |
生平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
生于广西东兰县太平乡弄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夏参加韦拔群领导下的农民自卫军,曾参加攻打东兰县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参加百色起义,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1930年在红七军第十九师五十六团(后在五十五团)任排长。1930年11月起,随部队转战于桂黔湘赣边界地区。1931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7月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任连长。1932年在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学习工兵专业,后任连长、军事教员。1934年初,进入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学习,毕业后,任中共红军大学总支书记[2]。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央红军干部团第四营(特科,有炮兵、工兵、重机枪、迫击炮)营长,政委黄金山。1935年率部参加架设乌江浮桥、抢占金沙江皎平渡口、奔袭通安州等战斗[3]。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后,任红军大学特科团代理团长,宋任穷任政委。9月12日在迭部县中央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特科团和红一军团教导营合编为军委随营学校,韦国清任该校特科营营长,辖机枪连、工兵连。1935年11月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任教导师特科团团长。1937年1月任红军教导师特科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1938年5月任抗日军政大学第6大队大队长。12月与何长工、周纯全等率抗大师生一部东渡黄河,前往晋东南太行山区,参加组建抗大第一分校,先后任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1940年,韦国清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4],进入苏北开辟根据地[5][6]。
皖南事变后,韦国清任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政治委员[7]。1941年11月,九旅归第四师建制,韦国清任旅长,率部由淮海区西返皖东北地区[8]。1942年,韦国清兼淮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和中共淮北一地委书记、军区参谋长[9]。1943年3月,在山子头战役中,率第9旅担负主攻任务[10]。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参与指挥西进战役,恢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3]。1945年,韦国清协助师长张爱萍指挥部队攻克泗阳、睢宁、泗县、五河、永城、灵壁、萧县等县城[6]。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國共內戰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在军事调处执行部徐州执行小组任中共方面代表,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朝阳集战役,指挥部队担任主攻,全歼国军92旅[3]。此后又参加泗县、宿北、鲁南等战役,尔后转入山东作战。
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二纵与华中野战军九纵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副司令员。随后,参加白塔埠战役,围歼背叛中共的郝鹏举部。2月中旬,在临沂附近阻击北上国军,尔后又在泰蒙战役中阻援。5月,韦国清参加孟良崮战役,在沂水西南阻击国军第7军及整编83师[11]。7月,参加南麻战役、临朐战役。8月后,转战胶东半岛[3]。
1948年2月,韦国清率2纵南下,任苏北兵团司令员[12]。3月,率部进攻益林,歼灭国军113旅;6月,为策应豫东战役,发动陇海路东段攻势[3]。11月,参加淮海战役,任苏北兵团司令员,指挥二纵、十二纵队、中野十一纵队,从南路迂回超越黄百韬兵团,并指挥配属的第三纵队、鲁中南纵队阻击徐东兵团。1949年,韦国清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委[13]。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与叶飞率部进军福建,任福州市军管会主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福州市市长,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1950年任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党委书记[14][15],参加指挥边境作战、奠边府战役[16][3]。1954年,他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9月,他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讨论宪法草案[17],10月至1957年4月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2月当选广西省省长,7月任公安军第二副司令员,8月任中共广西省委第一副书记[6]。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3月从越南回国,5月赴广西上任。
1958年3月,韦国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1958年重建广西大学,兼任首任校长。1959年10月任广西区党委第二书记,1961年7月任广西区党委第一书记[18],12月兼任广西军区第一政委。1962年12月被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1965年1月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1966年8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韦国清在主政广西的20年中,根据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加速广西的各项建设,使广西的工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和国防、文化教育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6]。1964年7月从经济发展与美国开始越南战争轰炸北越的军事斗争形势,建议中央把北部湾钦廉地区划给广西,1965年6月国务院批准这一区划调整。1968年3月22日中央批准建设防城港。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革期间,尤其是初期,广西存在滥杀问题[19]。1968年,造反派组织“广西四·二二革命行动指挥部”反对韦国清的领导,而“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指挥部”支持他。韦国清向“四二二”发起攻击,由此产生大规模流血冲突[20]。1968年7月,针对广西地区的攻击铁路、军队的情况,中共中央公布《七三布告》。广西反利用《七三布告》继续滥杀。参与处理广西文革遗留问题的晏乐斌回忆,韦国清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何兰阶[21]私下谈话时,说广西“文革”中死了15万人。至1980年代,广西地区除两个凡是外,多一个凡是,即“凡是韦国清同志批示的、指示的都要坚决照办”[19]。
1966年11月任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68年8月任广西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69年4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3年8月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月当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0月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
家庭
韦国清第一任夫人梁政相,广西人,1937年在抗大四期四大队当学员时结婚,时韦国清任抗大六大队大队长。1946年9月离婚。二人有一子一女。
韦国清第二任夫人许其倩,苏州人,1930年生 。苏州女子师范学生,中共地下党员。时韦国清任苏州市军管会主任,1950年春节在福州结婚。二人有二子一女[27]。
参见
参考文献
- 广西军区政治部. .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3. ISBN 7219013973 (中文(简体)).
- 广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 70. ISBN 7219038348 (中文(简体)).
- 欧阳青. .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11: 378–380. ISBN 9787548300588 (中文(简体)).
- Whitson, William and Huang Chen-hsia, The Chinese High Command: A History of Chinese Military Politics, 1927-71 (Praeger Publishers: New York, 1973), p. 21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178. ISBN 978-7-80237-381-5 (中文(简体)).
-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中文(简体)).
- 郑云华;舒健.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398. ISBN 978-7-01-005094-2 (中文(简体)).
- 张胜. 修订版.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101. ISBN 978-7-108-04695-6 (中文(简体)).
- 张明金、刘立勤. . 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10: 166. ISBN 978-7-5033-2252-5 (中文(简体)).
- 刘小清.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0-01-26 [201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 张明金、赵功德.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6: 262. ISBN 978-7-5033-1940-2 (中文(简体)).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229. ISBN 978-7-80237-381-5 (中文(简体)).
- 南京军区《第三野战军战史》编辑室. .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9: 319. ISBN 978-7-5065-5397-1 (中文(简体)).
- Li Xiaobing,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Chinese Army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7), ISBN 978-0-8131-2438-4, ISBN 978-0-8131-2438-4 p. 208
- . 凤凰网. 2015-06-04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中文(简体)).
- 蓝啓渲,黎国璞. . 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04. ISBN 9624504296 (中文(简体)).
- 张希坡著. .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08: 657. ISBN 978-7-5098-0341-7.
- 何绍榜. .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43. ISBN 7-5073-0728-X (中文(简体)).
- 晏乐斌. . 2012年第11期 炎黄春秋杂志. [2017-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2) (简体中文).
- MacFarquhar, Roderick and Schoenhals, Michael, Mao's last revolu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674-02332-1, ISBN 978-0-674-02332-1, p. 244.
- 原文作“何兰楷”,当是何兰阶笔误。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1: 297. ISBN 978-7-80237-427-0.
- .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4).
- .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 .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 星火燎原编辑部. 第一卷.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7: 53. ISBN 7-5065-5031-8 (中文(简体)).
- 蒲德生. . 北京: 中华网. 2010-03-24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中国共产党职务 | ||
---|---|---|
前任: 赵紫阳 |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第一书记 1975年10月-1978年11月 |
繼任: 习仲勋 |
前任: 乔晓光 |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 1967年1月-1975年10月 1961年7月-1970年4月 |
繼任: 安平生 |
前任: 刘建勋 |
繼任: 乔晓光 | |
前任: 张云逸 |
中国共产党广西省委员会第一书记 1955年8月-1956年6月 |
繼任: 陈漫远 |
新頭銜 | 中国共产党福州市委员会书记 1949年9月-1950年1月 |
繼任: 许家屯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 ||
前任: 赵紫阳 |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年10月 - 1979年1月 |
繼任: 习仲勋 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 |
前任: 韦国清 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 |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 1968年8月-1975年10月 |
繼任: 安平生 |
前任: 韦国清 广西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
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 1958年3月-1968年8月 |
繼任: 韦国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 |
前任: 张云逸 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
广西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1954年8月-1956年1月 |
繼任: 韦国清 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 |
新頭銜 |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1949年8月-1950年1月 |
繼任: 许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 | ||
前任: 刘建勋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主席 1962年12月-1977年12月 |
繼任: 覃应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 | ||
前任: 張春橋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977年8月-1982年9月 |
繼任: 余秋里 |
前任: 陶铸 |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966年11月-1977年8月 |
繼任: 向仲华 |
教育職務 | ||
前任: 杨东莼 |
广西大学校长 1958年-1968年 |
繼任: 黎炎怀 广西大学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