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鬼谷子—?),戰國時期縱橫家,弟子有蘇秦張儀等人。魏晉時人視為隱士道士,隱於鬼谷[1]。後世對鬼谷子增添更多傳說,視他為神仙[2],又懂得兵法仙術數術,是通曉多門技藝的博學者

鬼谷子
洪应明仙佛奇蹤》中的鬼谷子插图
时代戰國時期
学派縱橫家
著名思想
縱橫家
影响于
鬼谷子
汉语鬼谷子

本只稱鬼谷子或鬼谷先生,鬼谷或是隱居地名取而為,又或者就是他的姓氏名。最早說鬼谷子姓氏為「王」者是杜光庭[3],在《仙傳拾遺》稱鬼谷子「姓王名誗」,王誗之名後來訛衍作王詡、王禪、王利等,又有道號名為玄微子[4]

簡介

鬼谷子生于前4世纪。关于鬼谷子的出身有很多种说法。一说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一说汉水之滨关内云阳陕西石泉县)人。

亦有史家認為鬼谷子並非專指一人,而是有一群躲避戰亂又不願出仕而隱居在鬼谷的知識分子之統稱,所以才能夠諸子百家皆通。

弟子

相傳鬼谷子的弟子有龐涓、孫臏、蘇秦、張儀四人。

  • 孫臏,活躍於戰國中期(前4世紀)之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著有《孫臏兵法》。前354年在桂陵之戰俘虜龐涓,透過調停後釋放,前342年馬陵之戰打敗並殺死龐涓。
  • 蘇秦雒邑(今河南洛陽東)乘軒里人,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提倡合縱(聯合六國對付秦國)。

孫臏與龐涓的師傅是鬼谷子的說法來源於洪适《盤洲文集》[5],以及《東周列國志》、《前後七國志》和《孫龐鬥志演義》等歷史小說,而非正史;張儀與蘇秦的師傅是鬼谷子的說法來根據《史記 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 第九》及《史記 卷七十 張儀列傳 第十》記載。根據4名弟子活躍年代及死亡年份推算,鬼谷子的生活年代應大約為前4世紀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中所載,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與張儀的連橫同時對峙的可能為公孫衍的合縱,而非蘇秦的合縱,蘇秦亦未用計入張儀於秦,這些都不同於《史記》與《資治通鑑》所言。

考證

最早记载鬼谷子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記·蘇秦列傳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 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卷十八:「按鬼谷,地名也,扶風池陽(扶風雲陽,晉池陽即唐雲陽)、潁川陽城並有鬼谷墟,葢是其人所居,因為號;又樂壹注《鬼谷子》書云:蘇秦欲神祕其道,故假名曰鬼谷。」引用了質疑鬼谷子真實性的觀點。
  • 宋代王駜橫秋閣》本長孫無忌鬼谷子序:“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隱於鬼谷。”
  • 宋代《中興書目》:“周時高士,無鄉里族姓名字,以其所隱自號鬼谷先生。”

評價

傳說鬼谷子有兵家六韬三略,又擅長于外交家的纵横之术,更兼有陰陽術士的江湖神算,在小說和傳說故事中以一位奇才、全才的面貌現身。

道教认为鬼谷先生为“古之真仙”,曾在人间活了百余岁,而后歸隱山林。《鬼谷子》一书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

陰陽術士則以為鬼谷子精通術數,如〈李虛中命書序〉稱司馬季主從鬼谷子得遺文九篇,命理書《五行精紀》收有包括《鬼谷遺文》在內的鬼谷算命著作。明清時還流傳名為「鬼谷數」[6][7]、「前定數」[8]之類的算命法,稱源自鬼谷子。火珠林法卜筮著作《斷易天機》書名題稱鬼谷源流,指其斷易之法承自鬼谷子。有些相法亦稱來自鬼谷子,如「鬼谷子相辨微芒」。

著作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捭阖策》及《本經陰符七術》。《捭阖策》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其主要內容為鬼谷先生親著,或有其弟子及後學參與其中

捭阖策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鬼谷子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鬼谷子 (四庫全書本)

《捭阖策》又名《鬼谷子》,相傳是鬼谷子所著,最早見於明朝嘉靖乙已鈔本,內容主要論述外交遊說的技巧。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雜家類。《鬼谷子》是總結了鬼谷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價值極高。全書共十四篇,其中《轉丸》、《胠亂》已失傳,是縱橫家的代表作之一,為後世了解縱橫家的文化思想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它總結了智謀權術的各類表達方式,被廣泛運用於政治,商業,公關等各大領域。

但是,《鬼谷子》一书极力崇尚谋略、权术、言谈辩论的技巧,其思想与儒家所崇尚的道德仁义完全不同,因此《鬼谷子》向来被历代君王视为洪水猛兽,但许多人私下仍经常学习了解。

《本經陰符七術》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本經陰符七術

相傳為鬼谷子所著。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小說形象

根據長篇小說《東周列國志 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衞鞅變法 辭鬼谷孫臏下山》描寫,王诩潛居鬼谷,人但稱為鬼谷先生。其人通天徹地,有幾家學問,人不能及。 鬼谷子精於幾家學問:

  • 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
  • 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
  • 三曰「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
  • 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卻病延年,沖舉可俟。

鬼谷子的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當中幾個有名的弟子為:齊人孫賓、魏人龐涓、張儀、洛陽人蘇秦。賓與涓結為兄弟,同學兵法﹔秦與儀結為兄弟,同學游說﹔各為一家之學。後鬼谷子將孫賓「賓」字,左邊加月為「臏」。按字書,臏乃刖刑之名,今鬼谷子改孫賓為孫臏,明明知有刖足之事,但天機不可洩漏。

影視作品

年份劇名導演演員剧中姓名註解
1999年電視劇《孫子兵法蔡晶盛劉洵鬼谷子此劇又名《無敵軍師》
2019年電視劇《謀聖鬼谷子郭寶昌、劉涓段奕宏鬼谷子

供奉廟宇

臺灣
創立年份 廟宇名字 地區 備註
1955 王禪老祖鬼谷仙師廟 新竹縣北埔鄉
1996年 南投市易經大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南投市文化路705巷667號,電話:049-2209418 鬼谷子成道後,聖號「王禪老祖」,又稱「禪師菩薩」、「禪師爺祖」天界尊號為「玄風永振天尊」,易經大學除了佔地廣闊之外,王禪老祖聖像是全世界最高的鬼谷子聖像
2018 雲水觀─王禪老祖鬼谷子廟 新竹縣新埔鎮 位在台開新埔「雲夢山丘」園區[9]
始於日治時期 板橋妙雲宮-鬼谷仙師 新北市板橋
1967 基隆悟玄宮(鬼谷子廟) 基隆市 主神王禪老祖,全台唯一由盲人命相師啟造之廟宇[10]

松山劍童宮之主神「王府劍童」據說為王禪老祖門下弟子,故以「王府」二字冠名,該廟三樓亦奉祀王禪老祖。[11]

参考文献

引用

  1. 袁淑《真隱傳》:「鬼谷先生,不知何許人也,隱居韜智,居鬼谷山,因以為稱。」
    郭璞《遊仙詩·青溪千余仞》:「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雲生梁棟間,風出窗戶裏。借問此何誰? 是鬼谷子。」
    《抱朴子》:「老子,無為者也,鬼谷,終隱者也,而著其書,咸論世務。何必身居其位,然後乃言其事乎」
  2. 真靈位業圖》:「第四中位……鬼谷先生」
    杜光庭《錄異記》:「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姓王氏,自軒轅之代,歷於商、周,隨老君西化流沙,洎週末復還中國,居漢濱鬼谷山,受道弟子百餘人」
  3. 陳志平. .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4. 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十二·讀鬼谷子》:「鬼谷子楚人,隱鬼谷不著名氏,嘗有書責儀秦,夫既教之矣,又何責焉?《續仙傳》曰:‘鬼谷子即王誗也,得道為地仙。此諛辭也。」
    宋濂《諸子辯·鬼谷子》:「《鬼谷子》三卷,鬼谷子撰,一名玄微子。鬼谷子無姓名里居,戰國時隠潁川陽城之鬼谷,故以為號。或王誗,誗一作詡者,妄也。長於養性治身,蘇秦、張儀師之,受捭闔之術十三章,又受轉圓胠篋及本經持樞中經三篇。」
  5. 《盤洲文集》:龐涓之淺嘗鬼谷,遂致馬陵之禍
  6. 盧嘉琪. (PDF). [2023-04-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13). 鬼谷數。館設城內三坊巷,亦瞽者流,問病之吉凶,先將銅錢五枚,手搖倒出三次,再用黑牌摸推,即知病者家中之何物作崇,莫不奇驗
  7. 高啟《贈談鬼谷數瞽師金松隱》
  8. 鬼谷子分定經,又稱兩頭鉗。在《永樂大典》的鬼谷子分定經包含了1.鬼谷子分定經、2.康節前定數、3.前定易數、4.四字金、5.郭樸數。
  9. 台開新埔雲夢山丘雲水觀「王禪老祖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兩岸好報,2018-01-28
  10. [https://www.facebook.com/whtemp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主神「王禪老祖」,全台唯一由盲人命相師啟造之廟宇」,2021-03-01
  11. . 保庇NOW. 2018-12-13 [2019-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来源

  • 蕭登福《鬼谷子研究》. 2001 文津出版社
  • 陈宇《鬼谷子兵法破解》. ISBN 7-5065-4584-5
  • Broschat, Michael Robert. "'Guiguzi': A Textual Study and Transl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hD Thesis, 1985
  • Chung Se Kimm, "Kuei-Kuh-Tse: Der Philosoph vom Teufelstal". 1927
  • Robert van Gulik: 'Kuei-ku-tzu, The Philosopher of the Ghost Vale", "China", XIII, no 2 (May 1939)
  • «Гуй Гу-цзы». В кн: Искус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ост., пер., вступ. ст. и коммент. В.В. Малявин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стрель»: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СТ», 2003. С.244-318.
  • 大橋武夫 著(德间书店,1982年) ISBN 4192425963
  • 酒井洋 著(太陽企画出版,1993年) ISBN 488466213X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