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音系
魏晉音系,廣義指魏晉南北朝音系(公元220至589年),前後橫跨近四百年,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紛擾時代。這時期亂事頻仍,百姓居無定所,加上朝代更迭,不同統治者必有不同政治上的語言操作,也因此造成語言上的變遷與流動。
汉语音韵学 |
---|
Portal:漢字文化圈 |
漢語史之語音分期大抵可分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近代音、現代音五期。上古音以先秦兩漢為主,中古音以隋唐宋為主。故魏晉南北朝時期處於上古音、中古音之間,雖有學者將南北朝劃進中古音,然而南北朝的音韻現象仍與隋唐不同,這一時期的音系,上承兩漢、下啟隋唐,可謂語音史上過渡時期。若能愈了解,則愈能清楚《切韻》音系的脈絡,亦愈能推敲先秦兩漢的韻部分合,故此時期的語音研究有其必要。[1][2]
研究材料
《顏氏家訓.音辭篇》提到一些相關的音韻現象,如:「南人以石為射」(神禪不分)、「謂郢州為永州」(喻三喻四不分)等。[3] 而韻母方面,最好的著眼點在詩韻,由於魏晉詩人之作有韻腳之存在,藉由詩韻的整理,便能理解魏晉的語言發展,相關的著作有林炯陽《魏晉詩韻考》、王力《南北朝詩人用韻考》。[1][2]
聲母
根據王力的擬音,魏晉南北朝時代共有三十三個聲母,如下表:[3]
雙唇 | 舌尖前 | 舌尖中 | 舌葉 | 舌面前 | 舌根 | 喉 | |||
---|---|---|---|---|---|---|---|---|---|
塞音 | 清音 | 不送氣 | p 幫非 |
t 端知 |
k 見 |
ʔ 影 | |||
送氣 | pʰ 滂敷 |
tʰ 透徹 |
kʰ 溪 |
||||||
濁音 | b 並奉 |
d 定澄 |
g 群 |
||||||
鼻音 | m 明微 |
n 泥娘 |
ȵ 日 |
ŋ 疑 |
|||||
邊音 | l 來 |
||||||||
塞擦音 | 清音 | 不送氣 | ʦ 精 |
ʧ 莊 |
ʨ 照 |
||||
送氣 | ʦʰ 清 |
ʧʰ 初 |
ʨʰ 穿 |
||||||
濁音 | ʣ 從 |
ʤ 床 |
ʥ 神 |
||||||
擦音 | 清音 | s 心 |
ʃ 山 |
ɕ 審 |
x 曉 |
||||
濁音 | z 邪 |
ʒ 俟 |
ʑ 禪 |
ɣ 匣、喻三 |
|||||
半元音 | j 喻四 |
魏晉南北朝聲母的數目和先秦相同,不過音值稍有改變:
- 照穿神三母的發音方式由塞音轉為塞擦音。
- 喻四的音值由邊音[ʎ]轉為半元音[j]。
韻母
王力認為魏晉南北朝時代共有四十二個韻部,下表是王力擬音。[3]
陰聲 | 入聲 | 陽聲 | |||
---|---|---|---|---|---|
無韻尾 | 之部 ə | 韻尾-k | 職部 ək | 韻尾-ŋ | 蒸部 əŋ |
德部 ɐk | 登部 ɐŋ | ||||
支部 e | 錫部 ek | 耕部 eŋ | |||
歌部 ɑ | 鐸部 ɑk | 陽部 ɑŋ | |||
魚部 ɔ | |||||
模部 o | 屋部 ok | 東部 oŋ | |||
宵部 ou | |||||
幽部 u | 沃部 uk | 冬部 uŋ | |||
韻尾-i | 微部 əi | 韻尾-t | 物部 ət | 韻尾-n | 文部 ən |
脂部 ei | 質部 et | 真部 en | |||
灰部 ɐi | 沒部 ɐt | 魂部 ɐn | |||
泰部 ɑi | 曷部 ɑt | 寒部 ɑn | |||
祭部 æi | 薛部 æt | 仙部 æn | |||
韻尾-p | 緝部 əp | 韻尾-m | 侵部 əm | ||
業部 ɐp | 嚴部 ɐm | ||||
合部 ɑp | 覃部 ɑm | ||||
葉部 æp | 鹽部 æm |
從漢代到南北朝,韻部有分、有合、有轉移。總的來說,已經接近《切韻》音系。王力認為《切韻》代表的語音系統可以大致說是南北朝的語音系統。例如支脂之分立,就是南北朝的韻部。
韻部分合轉移的情況如下:
- 支脂之微四部範圍變動,支之兩部僅存三等字,微部三等舌齒音字轉入脂部,微部相對應的物文兩部變化類似。
- 職部分化為職德兩部,相對應的蒸部也分化為蒸登兩部。
- 錫鐸兩部範圍擴大,一部分藥部字轉入這兩部。
- 魚部分化為魚模兩部。
- 屋覺兩部三等對調,相對應的東冬兩部亦同。
- 職德錫鐸屋覺六部長入聲字變為去聲,由入聲韻轉為陰聲韻,分別轉入之灰支魚模宵幽各部。
- 新增多個新興的韻部,如:灰沒魂、祭薛仙、業嚴、葉鹽等部。
聲調
魏晉南北朝的聲調和《切韻》的聲調一致,即具有「平、上、去、入」四聲。清儒段玉裁認為,上古有平上聲而無去聲;而到了魏晉,上入聲多轉為去聲,平聲多轉為仄聲。王力認為,段氏的觀察大致正確,魏晉陰聲韻的去聲字,多由長入字轉來,少數由平上聲轉來,陽聲韻的去聲字則由平上聲轉來。[3]
腳註
參考資料
- 王力, (PDF), 中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 [2021-06-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13).
- 趙詠寬, ,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 (台中,台灣: 東海大學圖書館), 2013a, 137: 39–61 [2021-06-13], ISSN 1682-38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 趙詠寬, ,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 (台中,台灣: 東海大學圖書館), 2013b, 139: 33–76 [2021-06-13], ISSN 1682-38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