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 (日本)
天狗(日语:/ Tengu,Emoji:👺)是日本傳說中的一種生物,民間信仰常認為是妖怪。一般認為,天狗脸红色,有长鼻子,有些天狗背上有如鸟的翅膀,但不管有没翅膀基本能飞。因为天狗飞行能力来自自身神通力,石粒突然倾斜而下叫“天狗粒”,和深山突然象棋大树倾倒的巨声叫“天狗倒”,最後還有走路痞痞的“天狗晃”,皆是认为是天狗神通力引发的现象。
天狗通常穿着“山伏”(日本服飾的一種,修验道修行僧穿的),手里有时会拿锡杖、剑、绳索、羽扇等物品。有时会带兵法书《虎之卷》,头上戴着“头襟”,有些会另外穿蓑衣,一些蓑衣还有隐身效果。[1]
- 身材高大、可達2.5公尺,背後長着雙翼。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具有令人難以想像的怪力和神通,腰際懸著武士刀,穿著日式傳統高腳木屐,隨身帶着蓑衣以便隨時把自己隱藏起來,也具有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態。而大眾傳說崇德天皇死後魔化為天狗。
- 天狗一词源自《山海经》,但传到日本变不一样的事物,也影射傲慢自负,天性骄傲的人。[2]
起源
在日本,天狗因其形貌也被称作天狐,直到平安时代,日本的天狗还是《山海经》中的形象。而鸟形天狗最著名的传说是日本第一大魔王崇德上皇[3]
- 日本的天狗最早源自中世紀後期,當時人們想像中的天狗,有一雙大大的翅膀,和有一把可以攻擊人類的鳥嘴,能在天空中飛翔,又名「鴉天狗」。另有傳說天狗會拐走迷失於森林裡的人,因此古時稱小孩突然失蹤的事件叫做「神隱」,就是被神明隱藏起來的意思(《神隱少女》的「神隱」即是此義)。據日本古代傳聞,天狗會將迷路男童的生殖器咬下食去。
日本最早記載天狗的是《日本書紀》,該書記載有一名僧人聽到天空中傳來奇怪的聲音,接著有東西像流星般迅速地從頭頂飛過,書中首次用「天狗」來描述僧人所見之物,當時的人們把其想像成「老鷹」的形象。而平安時代的《今昔物語集》更記載天狗會幻化成佛、僧、聖人的形象,或附身於人類身上。
此外也有人認為中國式天狗是江戶時代隨中國商人一起傳到日本,隨後在民間的流傳中被人們加油添醋,加入當地的色彩。另一說法是基於天狗紅臉高鼻的外貌,有人認為他的起源應該是猿田彥命,即《古事記》裡接引天津彥彥火瓊瓊杵尊自高天原前往葦原中國的國神。書中描寫他相貌怪異、面如紅棗,由於接引有功,被封為道祖神之一。
不同時期的天狗
天狗本是民間流傳的一種妖怪,平安時代佛教在日本盛行,淨土宗取得了天皇以及公卿貴族的信任,據說天狗對於修為不夠高的淨土宗僧人,便附身並使之生病,故有人說「天狗」一詞是天台宗的僧人所創。當一個地方相傳有天狗害人時,僧侶們就作法鎮壓、打敗天狗,並認為天狗為人世的異常和動亂的根源。
鎌倉時代的《是害坊繪卷》繪畫出中國天狗「是害坊」和天台僧侶大戰的情景,傳說大戰時「是害坊」鬥法失敗受傷,被日本的天狗援助,並以「湯治」(溫泉療養),傷癒後歸國。中世紀後期原本以「老鷹」為形象的天狗,轉變為「鼻高天狗」,「鼻高」象徴高傲我慢的態度,即日語中所謂的「自慢」、「鼻孔抬高高」。演變為那些修為普通但態度傲慢的山中頭陀,死後會化成天狗。到了中世以後,更產生了天狗出現便會招致天下大亂的說法。
《太平記》記載的御靈化身為天狗登場。京都市上京區有一座「白峯神宮」,祭祀的是崇德天皇。崇德天皇在保元之亂中敗北流亡到讚岐(今香川縣),並含恨而死,而其怨靈更化成了大天狗,持續在人世間作亂。久而久之人們便把天狗的首領想像成崇德天皇的形象。同時人類怨靈化為天狗為禍的說法,也越來越多。
室町時代蒐集民間傳說的的《御伽草子》裡有一個描寫「天狗」的故事:著名武將源義經的父親源義朝在平治之亂戰敗,被平氏家族捉去,於是將他寄養在京都的鞍馬寺[4]。源義經在寺中修行期間,決心要為父親報仇,因而每天入山習劍。他遇見了傳說中的天狗,並學習到了劍術,後來他真的打敗了平氏。
作為神而成為信仰對象的大天狗以愛宕山的「太郎坊」、鞍馬山的「僧正坊」(鞍馬天狗)、比良山的「次郎坊」、比叡山的「法性坊」、英彥山的「豐前坊」、筑波山的「法印坊」、大山的「伯耆坊」、葛城山的「高間坊」、高雄山的「內供坊」、富士山的「太郎坊」、白峰山的「相模坊」等較知名。
這段時期開始,將天狗視為怨靈的說法也開始減少,而天狗是山神的說法則因而開始盛行,從一些妖怪圖鑑上看到的天狗,外貌像一個白鬍子、白長眉的怪老人,隱居山中,為其修煉之地。
相關作品與事物
外部連結
- (日語)天狗覚書
參考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天狗 |
- 《全国妖怪事典》,千葉幹夫著,小學館,1995年,ISBN 978-4-09-460074-2。
- 《妖怪談義》,柳田國男著,修道社,1957年。
- 《天狗考(上卷)》,知切光歳著,濤書房,19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