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马来西亚大选

1990年马来西亚大选是于1990年10月20日举行的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第8届选举。此次共有180个国会议会席位和11个州共351个州议会席位(不包括东马)同步进行选举[1]。此次选举中国民阵线继续获得联邦政府和10个州的执政权。然而反对联盟穆斯林团结阵线却在吉兰丹州狂胜国阵,赢得了全部39席,本届投票率为72.3%。

1990年马来西亚大选

1990年10月20日 (1990-10-20)-1990年10月21日 (1990-10-21)
已登記選民8,000,000
投票率5,751,725(72.3%)
  多數黨 少數黨 第三大黨
 
领袖 马哈迪 林吉祥 东姑拉沙里
政党 巫统 行动党 四六精神党
政党联盟 國民陣線 人民陣線 穆斯林团结阵线
上任时间 1981年7月16日 1969年10月 1989年
代表选区 古邦巴素 丹绒 话望生
上届结果 148席,57.3% 24席,21.1% 新政党
赢得席次 127席 20席 8席
席次差额 21 4
民選得票 2,985,392 985,228 826,398
得票率 53.4% 17.1% 14.8%
得票变动 3.9% 4.0%

  第四大黨 第五大黨
 
领袖 法茲诺 百林吉丁岸
政党 回教党 PBS 沙巴团结党
政党联盟 穆斯林团结阵线 人民陣線
上任时间 1989年 1985年3月5日
代表选区 根地咬
上届结果 1席,15.5% 10席
(作为国民阵线成员时)
赢得席次 7席 14席
席次差额 6 4
民選得票 391,813 128,260
得票率 7.0% 2.3%
得票变动 9.5%

选前首相

马哈迪·莫哈末
国阵

選後首相

马哈迪·莫哈末
国阵

背景

此次选举是1987年巫统党选之后的第一次大选。重组后的巫统由时任首相马哈迪·莫哈末领导的新巫统和由东姑拉沙里新成立的四六精神党(S46)对抗。

这也标志着马来西亚大选历史上首次出现一个可以威胁国阵长久执政地位的联盟,使马来西亚开始从一党优势制转变为今日的兩黨制[2]。五个伊斯兰反对党在泛马来西亚回教党(PAS)和四六精神党的主导下组成穆斯林团结阵线(APU)。另一方面,四六精神党也和民主行动党和从国阵退出的沙巴团结党在大选之前合作组成人民阵线。然而,这两个反对联盟在选举中也有进行合作,但由于世俗主义的行动党和伊斯兰教主义的回教党之间的宗教敏感,使合作只能暗地里进行。[3]

选举结果

下议院

在联邦层级,由首相马哈迪·莫哈末领导的国阵赢得了180个国会议席中的127个,得以组成联邦政府。

 1990年10月20日的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选举结果概览
政党 得票 当选席次
得票 % 当选席次 % +/–
國民陣線[lower-alpha 1]BN2,985,39253.3812770.56-21
巫统UMNO7139.44-12
马华公会MCA1810.00+1
砂土保党PBB101,243105.56+2
国大党MIC63.330
沙统USNO63.33+1
民政党Gerakan52.780
砂达雅党PBDS22,59042.22-1
砂人联党SUPP102,68742.220
砂国民党SNAP35,75431.67-1
人民进步党PPP00.000
穆斯林团结阵线旗下政党APU1,218,21121.78158.33
人民阵线旗下政党GR1,113,48819.913418.89
民主行动党[lower-alpha 2]DAP985,22817.612011.11-4
四六精神党[lower-alpha 3]S46826,39814.7784.44
泛马回教党[lower-alpha 3]PAS391,8137.0173.89+6
沙巴團結黨[lower-alpha 2]PBS128,2602.29147.78+4
马来西亚人民党PRM00.000
人民正义党AKAR00.00
砂拉越民党PERMAS27,61800.00
砂拉越联合劳工党PLUS16200.000
独立人士和其他政党276,1364.9442.220
合格选票5,593,227
废票/空白票158,498
总计投票率:72.3%)5,751,725100.00180100.00+3
棄權票2,248,275
登记投票人口8,000,000
投票年齡人口(21岁以上)8,882,000
马来西亚人口17,764,000
来源:
  1. 正式联盟,各个政党统一使用“天秤”旗帜竞选。
  2. 非正式联盟,各个政党使用各自的旗帜竞选。
  3. 非正式联盟,各个政党使用各自的旗帜竞选。

州议会

在州议会层级,国阵赢得了11个州议会中的10个,穆斯林团结阵线则在吉兰丹州扫完39个议席,其中24为回教党而15个为四六精神党[4]

评论

马华公会评论

时任马华公会总会长林良实在大选结束后形容,马华在该大选战绩,好坏参半。他说,该党芙蓉区候选人严慈忠击败民主行动党主席曾敏兴,黄思华在亚沙国议席取胜行动党候选人胡雪邦,取得最好战绩。惟该党在槟城角逐的三个国议席,即峇眼、大山脚及峇央峇鲁全军覆没,是一大败笔:“我们原本预测在上述三个国议席,取获全胜,战绩全刚好相反。”[5]

参见

参考

  1. Dieter Nohlen, Florian Grotz & Christof Hartmann (2001) Elections in Asia: A data handbook, Volume II, p152 ISBN 0-19-924959-8
  2. Khong, (1991) Malaysia's General Election 1990: Continuity, Change, and Ethnic Politics, p1 ISBN 981-3035-77-3
  3. . 星洲网. 2013-04-11 [201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4. Francis Kok-Wah Loh; Francis Loh Kok Wah; Boo Teik Khoo; Khoo Boo Teik. . Routledge. 2002: 95. ISBN 0-7007-1161-9.
  5. . 《南洋商报》. 1990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14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